聂玮
摘要:课堂教学设计的改革与创新是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本文以制作班级板报为例,阐述了在中职学校计算机课堂教学设计中,如何精心设计并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关键词:课堂教学设计;Word教学;中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8-0203-02
教学设计是教师教学准备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习者的特点,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等要素合理有序地统筹安排,并最终确定具体的教学方案。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包括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时间设计、教学措施设计和教学评价设计。下面以制作班级板报为例,具体讲述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一、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预期想要达到的结果。教学目标不能脱离实际情况,如果过大、过多,则无法在规定教学时间内完成;如果过小、过少,则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太少,无法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教学目标的设计应具体可操作,应在分析教学内容和学习者需求、特点的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
笔者所选教材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第2版,该教材的编写体现了“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理念,全书共有7章,78个学习任务,制作班级板报是第4章“文字处理软件应用”中的第11个任务,教学时间为2学时。该内容是Word基本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对学生来说有一定挑战性。笔者所教的一年级护理专业学生,已学习了Word的基本操作,具备了一定的操作基础,但缺乏综合分析问题能力和学以致用的意识,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学习较被动,没有合理、有效的学习方法,但思想活跃,想象丰富。根据对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的分析,从以下三个方面确定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板报制作的基本思想和组成要素;掌握在文档中插入并编辑图片、艺术字、文本框和自选图形的操作;能实现图、文、表混合排版。(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学习,感受自主学习;通过小组学习,学会团队合作,培养探究能力;通过讨论,评价同学作品的优缺点,并说出依据。(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培养科学的审美观;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研究探索精神,体会合作的快乐并分享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内容设计
教学内容设计需教师认真分析教材,在此基础上合理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并将教学内容用适当的途径表达或呈现出来。它是教学设计的主体部分,也是最关键的环节,一般包括教学内容的选择、组织,不同知识类型、不同课型的设计等。教学内容一般以教材为主体,也可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需求做适当选择和扩充。
首先,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教材中制作班级板报的内容以任务实例的形式展示,对插入和编辑图片、自选图形、艺术字等图片对象的基本知识点没有做过多的阐述,但这些操作又是制作板报的基本操作,因此可增加这部分内容,并通过教师点拨结合自学的形式完成该内容的学习。其次,分析教材并结合教学目标后确定重、难点。确定能灵活在文档中插入和编辑各种图片对象为本次课的重点,综合运用Word基本知识和技能实现图、文、表混合排版,制作比较综合的文档为本次课的难点。最后,根据实际教学环境设计教学程序,将教学内容有效地呈现给学生,并做好课前准备。制作班级板报是Word基本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需通过若干步骤才能完成课本任务。如果直接将任务抛给学生,学生会无从下手,所以,笔者将任务分解为若干子任务,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完成整个任务。由于要用到之前学过的文档格式化内容,因此课前已要求学生复习相关知识。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课程学科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笔者设计了以下五个教学环节:复习知识,打好基础;情境激趣,引出主题;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实践运用,师生评价;知识拓展,评价反馈。
第一环节属于复习环节。由于本次课要大量用到之前学过的诸如分栏、页面设置、边框、表格等操作,所以首先采用抢答游戲法检查学生复习情况,操作正确的同学可获得一份小礼物,这份小礼物是对认真复习同学的一个肯定和鼓励,同时可以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第二环节通过情境导入,引出主题。首先,分别给同学展示三个文档。文档一仅进行了简单排版,文档二是在文档一的基础上插入各种图片对象,文档三则是通过对文档二中图片对象的合理编排,真正实现图、文、表混合排版的综合文档。看过三个文档后,提出问题:哪个文档效果好,好在哪里?然后再展示一组用Word制作板报的精彩案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使新知识的学习成为内心需要,使这节课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第三环节主要由两个任务组成。情境导入后首先提出第一个任务:在文档中插入各种图片对象。该任务采取学生自主探究的方式学习。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可相互讨论。由于学生基础不同,部分学生很快会掌握操作方法。可邀请他们担任小老师,指导没有掌握的同学完成操作,并鼓励他们走上讲台为大家演示操作方法,给学生一个展示的机会。最后由老师来演示操作步骤,归纳操作方法,并将学生插入图片的文档和之前展示给学生的文档三进行对比,同时提出问题:同样都在文档中插入了图片,效果为什么完全不同?引出第二个任务:编辑图片对象。提出任务后,采用启发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究图片、艺术字和文本框的编辑方法。过程采用学生探究——老师指导——学生互助——学生演示——老师操作演示——归纳总结——展示学生作品的方法。这一过程既培养了学生的协作意识,又提高了探究能力,突出重点的同时又强化了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掌握。
前三个环节为第四环节突破难点打下坚实的基础。将学生三人分成一组,确定组长,每个小组利用老师分发的素材,完成制作班级板报的图文混排作品。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设计、排版完成制作板报的任务,每个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灵感和特长。在合作过程中他们可以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而老师则充当引领者和协作者的角色,指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创造。作品完成后,找不同层次的作品进行展示,通过作品的交流评价,有利于发现别人的闪光点,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最后一个环节是梳理、总结、拓展和评价的环节。先找学生总结学习感受,说出本节课的收获和不足,再由教师梳理这节课的内容,归纳总结学生本次课的表现,并再次强调学习的重点、难点。然后通过讨论得出图文混排在贺卡、自荐信封面等其他方面的应用,拓展学习内容,鼓励学生课后继续探究。最后以评价表的形式评价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三、教学时间设计
教学时间是影响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应合理分配教学时间,确保将教学内容完整地呈现给学生,并有充分时间强化教学重、难点。
制作班级板报总学时为2学时,根据五个教学环节的地位和作用,时间分配如下:第一个复习环节,分配10分钟。课前已经布置了复习任务,利用10分钟时间检查同学复习情况的同时,可以一起回忆Word格式化的内容。第二环主要通过不同文档的展示导入课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时间3分钟。第三环节包括两个任务,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操作、演示、教师总结等方法,让学生掌握重点内容,时间25分钟。第四环节为突破难点的环节,通过学生讨论、自主探究、作品展示、学生及教师点评等方法,让学生熟练掌握运用Word基本知识和技能实现图、文、表混合排版,时间42分钟。第五环节评价反馈、知识拓展环节,主要是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总结、归纳和学生表现的评价,同时提出拓展和希望,时间10分钟。
四、教学措施设计
教学措施设计解决的问题是如何选择教学媒体并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更有效地组织教学。
本课是在装有多媒体网络教室的计算机房完成,通过充分运用网络教室的屏幕广播、实时监控、电子举手、提问等功能实现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为充分体现教材“做中学,做中教”的理念,主要运用SCL(Student-centred learning)以学生为中心教學理念,采用“游戏法”、“任务驱动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完成教学。刚上课时用游戏法,可以快速集中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尽快投入到教学中。任务驱动法可以让学生的操作有明确目标,通过自主探究,进行完成任务的实践,通过该法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组合作法则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学习,便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共同提高。
五、教学评价设计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它具有对课堂教学活动及其效果进行判断的作用,是促进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教学评价设计包括终结性评价设计和形成性评价设计。前者的评价主体是教师,主要以提问、练习、课堂小测验等形式检查教学目标达成程度;后者的评价主体既包括教师,也包括学生,属于过程性评价,主要用以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表现。这种评价设计除了学生能够表现其认知方面的成就外,还能展现出学生个体思维方式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些难以评价的素养[1]。
在教学中,笔者将两种评价设计相结合,在第二、三教学环节中,学生每完成一个任务都有诸如提问、学生操作演示、学生作品展示等手段检测学生目标达成情况;对于学生执行任务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及表现,则通过评价表的方式了解,设计了学生自评表和小组评价表,学生自评表由学生本人填写,小组评价表由组长填写,这样能最大程度上客观、全面地了解学生的综合表现。
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可以促使教师更深层地研读教材,更全面地分析学习者特征,教学中更自如地切换各个教学环节,游刃有余地把控整个教学活动,有利于教师自身的快速成长。
参考文献:
[1]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