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菲菲
(天津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天津 300120)
中药温灸治疗慢性盆腔痛的疗效观察
杜菲菲
(天津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天津 300120)
目的 观察中药温灸治疗慢性盆腔痛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慢性盆腔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给予中药温灸治疗,对照组给予左氧氟沙星+甲硝唑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温灸治疗慢性盆腔痛疗效较好,可明显改善症状、减少复发,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中药;温灸;慢性盆腔痛
慢性盆腔痛(Chronic Pelvic Pain,CPP)是指骨盆及骨盆周围组织器官持续6个月及以上的周期性或非周期性疼痛,导致机体功能紊乱,需要进行药物或手术治疗的一组综合征[1],属于祖国医学“妇人腹痛”范畴。其主要表现为痛经、下腹痛、腰痛、性交痛、骨盆疼痛、运动痛、排尿及排便痛等。15~50岁女性中,约有4%~20%深受慢性盆腔痛的困扰[2]。西医认为慢性盆腔痛与慢性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淤血综合症及盆腔手术造成粘连有关。中医认为其发病多是由起居不慎、饮食失节、情志所伤、六淫危害等造成脏腑功能失常、气血失调、胞脉失养引起,病因多为气滞血瘀及寒湿蕴结,从而导致不荣则痛[3]、不通则痛[4],我院利用中药温灸治疗慢性盆腔痛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且不易复发,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就诊于我院妇科门诊的CPP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年龄30~50岁,病程6~8个月。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年龄、病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s)
组别n年龄(岁) 病程(月)试验组3038.8±5.98.97±1.97对照组3037.6±6.48.83±2.11
纳入标准:①年龄30~50岁,符合上述西医和中医诊断标准;②符合妇科原因导致的CPP患者;③患者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①妊娠期、近期准备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②严重心、脑、肝、肾功能不全者或合并其他严重内科疾病者及精神病患者;③过敏体质或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①病史:慢性盆腔疼痛持续6个月以上,非周期性;②症状:下腹疼痛;腰骶部酸痛;疼痛常在劳累、性交及月经前后加重,可伴有低热、月经不调、不孕、白带增多等;③体征:下腹部压痛、反跳痛;宫颈举痛、摇摆痛;子宫日常活动度受限或粘连固定,可伴有压痛;子宫一侧或双侧条索状增粗或片状增厚,可伴有压痛;宫骶韧带增粗、变硬,可伴有触痛。
1.2.2 中医诊断标准
①下腹胀痛或刺痛,腰骶胀痛;经行腹痛加重;②带下量多,色白或黄;③低热起伏;④舌象、脉象(舌淡黯,苔薄白或薄黄,脉弦细)。
1.3 治疗方法
试验组:月经干净第5天开始,将中药(生黄芪、菟丝子、野菊花、土茯苓、金银花、延胡索、醋鳖甲、当归组成,由我院康仁堂免煎颗粒药房提供)用40℃水调和成糊状,平铺于桑白皮纸上,然后将其放于患者下腹部,其上放置温灸盒,持续温灸治疗30 min,1次/d,7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月经期停用。
对照组:月经干净第5天,口服盐酸左氧氟沙星片(江苏恒瑞医药)0.2 g,2次/d;甲硝唑(天津太平洋制药)0.2 g,3次/d;7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1.4 疼痛程度VAS评分标准及疗效判定标准
1.4.1 疼痛程度VAS评分标准
采用10 cm标尺,患者根据疼痛程度选择标尺相应位置,0为无痛,1~3为轻度疼痛,4~6为中度疼痛,7~9为重度疼痛,10为极度疼痛。
1.4.2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相关标准拟定。治愈:腹痛或腰骶胀痛症状消失,VAS评分为0分,无阳性体征,停止治疗后1月未见复发;显效:腹痛或腰骶胀痛症状消失或减轻,VAS评分由重度疼痛转为轻度疼痛,体征明显改善;有效:腹痛或腰骶胀痛症状减轻,VAS评分下降1个级别,体征有改善;无效:腹痛或腰骶胀痛症状无减轻或有加重,体征无改善或有加重。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疗效比较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n(%)]
2.2 两组患者症候积分变化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各证侯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证侯积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证侯积分比较(±s,分)
注:两组患者治疗前比较,下腹胀痛或刺痛经Mann-whitney检验,z=-1.000,P>0.05;腰骶酸痛经Mann-whitney检验,z=-1.000,P>0.05;体征情况经Mann-whitney检验,z=0.011,P>0.05;白带情况经Mann-whitney检验,z=0.011,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比较,下腹胀痛或刺痛经Mann-whitney检验,z=-1.000,P<0.05;腰骶酸痛经Mann-whitney检验,z=-1.000,P<0.05;体征情况经Mann-whitney检验,z=-1.000,P<0.05;白带情况经Mann-whitney检验,z=0.001,P<0.05
组别n下腹胀痛或刺痛 腰骶胀痛 体征情况 白带情况试验组 治疗前302.30±0.120.92±0.151.98±0.111.89±0.12治疗后300.50±1.690.75±1.151.00±1.180.38±0.58对照组 治疗前301.98±1.571.97±0.122.00±0.122.12±0.12治疗后300.92±0.150.50±0.150.67±0.140.75±0.13
CPP为妇科常见疾病,病程长、缠绵不愈,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西医治疗多采用口服避孕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治疗、非甾体抗炎药、非麻醉类止痛药及腹腔镜检查、分离粘连等方法,但西药治疗存在耐药及肝肾损害风险,手术治疗存在周边脏器损害及易复发的缺点。
CPP属祖国医学“妇人腹痛”,《素问·举痛论偏》曰:“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证治要诀·妇人门·经事不调》曰:“经事来腹痛,不来腹亦痛,皆血不调故也”;《傅青主女科》曰“妇人有带下而色黑者……其症必腹中疼痛”;可见CPP的病因为“不荣”、“不通”,治疗应予“补虚、化瘀”。我院采用中药(生黄芪、菟丝子、野菊花、土茯苓、金银花、延胡索、醋鳖甲、当归组成,由我院康仁堂免煎颗粒药房提供)治疗,方中黄芪及菟丝子补气升阳、温肾健脾,提高免疫力[6];野菊花、土茯苓及金银花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延胡索行气散寒、活血止痛;醋鳖甲及当归活血调经、祛瘀散结止痛,现代药理研究发现[7],活血化瘀药物可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促进局部粘连松解,加快组织再生修复,对于CPP患者均有明确疗效。中药康仁堂配方颗粒水溶性好、药性强、易吸收,结合温灸治疗温通胞脉、散寒燥湿,促进药物渗透至盆腔组织,起到抗炎、活血化瘀,改善盆腔血液循环,软化盆腔粘连,促进淤血吸收、止痛的目的。
本研究结果显示,中药温灸治疗能够明显缓解CPP患者的疼痛,且疗效优于西药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现不良反应。中医药治疗对于慢性疾病的治疗从整体论治出发,给药途径多样化,各具特色,优势显著,中药温灸治疗“从虚、从瘀”论治疗明显,疗效持久,不易复发,且无明显副作用,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1] 杨冬梓,王敏仪.第三届全国子宫内膜异位症及慢性盆腔痛学术研讨会纪要[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0,45(4):243-244.
[2] Americian.College of Obstetricians and Gynecologist. Practice Bulletin no.51.Chronic pelvic pain[J].Obstet Gynecol,2004,103(3):589.
[3] 储继军,胡小荣,陈红霞.育阴解郁法治疗女性心源性慢性盆腔疼痛l8例[J].河南中医,2005,25(2):51-52.
[4] 周 征.从瘀论治妇女不明原因慢性盆腔疼痛30例分析[J].江西中医药,2005,5(5):26-27.
[5] 郑筱萸.中药临床新药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43-248.
[6] 刘必旺,许凯霞,郭 羽,等.黄芪药渣发酵产物富硒酵母对免疫低下糖尿病大鼠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4,20(6):136-137.
[7] 周 梅.慢性盆腔炎的辩证探讨[J].医学信息,2011,24(9):177.
R711.33
B
ISSN.2095-8803.2015.07.04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