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琛 (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北京100028)
ZHANG Chen (Transport Planning and Research Institute, Ministry of Transport, Beijing 100028, China)
江苏省农村物流发展正迎来难得的历史机遇。2015 年中央一号继续强调“三农”问题,对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提出明确要求;相关行业也正在采取各种政策措施,大力发展农村物流。为此,有必要对江苏省农村物流发展现状与模式经验进行梳理,客观分析发展过程存中在的问题,并提出交通运输促进农村物流发展的政策措施,为服务“三农”做出行业应有贡献。
国内已有很多学者对于农村物流的定义进行研究,并形成了大量成果,通过系统分析物流服务对象、市场主体、服务区域、作业特点等方面对农村物流给出定义。例如金廷芳在研究中指出,农村物流是地域性的概念,是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和日用消费品从供应地向需求地流动的过程,包括运输、储存、搬运装卸、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以及与上述活动相关的信息处理等活动[1]。张雨明将农村物流定义为从物料采购到农产品形成、从农产品储藏、农产品的流通加工到农产品的销售(消费) 的多种活动以及农村区域内农民获得生活消费品的过程的集成[2]。国外发达国家和地区对农村物流的研究可追溯到1901 年“关于农产品的配送”的报告[3]。然而目前,发达国家农产品物流的理论研究与现代物流体系的理论水平总体一致,农业生产、储存运输、信息传递均已现代化,农村物流与城市配送衔接度高,因此农村物流与大物流领域并无太大差别,一般指面向消费终端的农产品的配送服务。
综合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成果以及我国农村地区发展的实际情况,本文对农村物流的定义是:农村物流是区别于城市物流配送的产业,指的是在农村地区为农业生产、农产品以及农村居民生活消费和其他经济活动提供的采购、储存、装卸、搬运、运输、流通加工、信息服务以及其他有关物流活动的总称。
农村物流是关系到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城乡居民的日常生产生活的重大民生工程,是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农产品和农村日用消费品流通的基础保障,其重要意义集中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破解“三农”问题。农村物流直接服务于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以及其他经济活动,是扩大农村消费、支撑农业现代化发展、带动农村全面进步的重要环节,对于开拓农村市场、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二是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农村货运需求不断增长,然而农村物流存在基础设施缺乏、服务网络不完善和技术装备水平落后等问题,导致农产品在采购、运输、储存、加工和销售等环节支出、浪费、损失率较高,造成物流成本居高不下。三是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农村物流将有利于构筑城乡间便捷、高效的双向流通渠道,有效保障低成本、高质量的日用消费品及时下乡,推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保持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一是开展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工程。该工程是一项从公路条件改善与公路技术标准升级为途径推动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民生工程,将用6 年的时间完成新改建农村公路3.4 万公里(直接服务于镇村公交的道路2.9 万公里),改造四、五类桥梁(危桥) 1 万座(与镇村公交配套的桥梁4 600 座)[4]。该工程对于以道路货物运输为主要载体的农村物流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一方面路面拓宽、路肩硬化以及错车道的增设将扩容道路通行能力,允许更多大型货运汽车进入乡镇级别区域从事物流活动,从而利于发展货量集中、组织集约的运输方式,另一方面,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后,农村物流节点、农产品物流园、农业基地等对外出行条件得到有效改善,将加强协作效应和要素流动。二是履行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政策。一直以来江苏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关于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政策,自2010 年“绿色通道”网络范围由原来的“一纵两横”高速公路(含平行的普通收费公路) 扩大到全省所有的收费公路后,全省日均减免车辆通行费达300 万元[5],切实降低鲜活农产品的运输物流成本,为物价和消费市场平稳运行提供一定保障。三是开展村邮站铺设工作。2014 年是《江苏省村邮站建设实施方案》三年计划实施的第一年,据统计全省共建成村邮站2 459 个,有效提升了全省邮政普遍服务水平。下一步的重点是加强对村邮站的运行管理,积极引导村邮站拓展快递、网购服务功能[6]。
此类模式是江苏省大部分农产品批发市场采用的物流组织方式。该模式的核心是批发中心(批发商),其重要功能是为采购以及零售商提供农产品交易的平台,是农产品物流、商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聚集点。农产品自生产基地转运至批发中心有两种运输方式:一是农产品生产者自行将产品运往批发中心;二是批发商自行或委托运输企业到生产基地进行采购、配货、装运。从执行主体来看,批发中心的运营已经逐渐市场化,政府主要提供配套措施,实行工商、检疫、税收等必要的监管以及采集价格形成信息等。近年来,江苏省的批发中心特别是市场经营和服务内容不断扩充,已经从摊位租赁发展到集成生产、再加工、储存、批发、零售、停车管理等企业一体化经营模式。例如南京农副产品物流中心承担起全市三分之二的农产品配送市场份额,并且具备农产品展示、交易、冷藏物流配送、综合商务配套、农副产品检验检测、电子信息结算、驾驶员休憩等园区功能。
随着农村地区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在农村物流领域也出现了专业从事农产品储存和运输的中间层次,这些企业并不直接参与农产品的生产与销售,而是承担农村物流的主要功能,发展成为农村第三方物流企业。农村第三方物流根据不同农产品生产者在操作流程、需求特征等不同要求,提供针对性较强的个性化、专业化、低成本的物流和增值服务,而生产企业通过将运输物流环节外包给第三方物流的方式,省去组建车队、车辆运营维护等运输环节的投入,集中资源注重农产品生产环节。目前江苏省绝大多数的农业经营企业都没有自己的车队,而是借助第三方物流的渠道实现产品的外运。
在互联网的催化作用下,农产品流通方式也在发生一定变化,以电子商务为主要形式的新兴流通模式逐渐受到消费者的关注,在供应链整合、货物运输组织方式等方面带来了深刻变化。在这一过程中,零售商、批发中心积极对接发展电子商务,不仅继续完善传统线下渠道与网络建设,更注重创新服务模式,满足不断出现的高端农产品配送需求,从而提供多层次差异化的物流服务。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农产品物流服务模式,不仅衍生出农产品预售、订单农业、农产品直销等多种新业态,更能推进产销对接、减少中间环节,大幅度降低物流成本,节约社会资源。例如凌家塘市场为进一步创新生鲜农产品流通模式,积极推进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直供直销项目,市场成立了凌家塘商贸公司,专门推出“万家鲜”生鲜电子商务网、生鲜直供平台,大力发展生鲜农产品直供直销。
自2005 年,江苏省率先在全国开展“放心农资下乡”工作,推进农资连锁经营发展。供销社系统集团企业、江苏省农技服务机构组建的连锁经营企业以及民营连锁经营企业发展迅速,已发展连锁经营性质的农资网点万余家,农资连锁经营的市场份额达到40%左右[7]。以南京市高淳县为例,当地农资连锁网点已经发展到260 家,在全县农资经营业户中占比超过90%。泗阳县通过发展农资合作社连锁店实现了乡镇农资市场全覆盖,该农资合作社采用的运作模式是,农户每月向连锁网点交纳一定费用(1 元),即可注册成为农资合作社会员。合作社与入会农户签订合同,为农民建立档案,发放“绿卡”。农民凭借“绿卡”即可在合作社购买到低于市场价10%左右的农用物资,并享受合作社提供的农资技能培训以及法律维权咨询。苏农连锁集团在全省粮棉主产区已建立2 628 家标准化农资连锁店[8],为农户提供农资供应与服务,初步建成全省农资连锁经营服务网络。
江苏省农村公路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乡镇以上级别公路通达率达到100%,但是在村一级别,采用简易铺装甚至没有铺装的道路仍然占绝大多数,乡村公路路面技术条件较为恶劣、路宽较窄,一方面限制了货运车辆出入基地、大户等大型农业生产单元的通行便利,另一方面由于末端配送网络不完善,导致快递包裹“最后一公里”物流成本过高。货运枢纽方面,在农村地区缺少农村物流专用货运站场、配送中心等基础设施,导致物流供给与需求高度零散化、碎片化,对于开展集约化的货物运输组织增加难度。
(1) 缺少标准规范
由于缺少对于货物包装、条码的统一化,增加了配送企业对货物的仓储、分拣、调拨等工作的难度和成本,降低了物流服务的时效性。除此之外,农村物流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完善,市场准入门槛较低,行业管理水平亟待加强。另外缺少农村物流有关的车辆选型指导意见、服务规范等,使得农村物流企业在运营当中缺少参考的标准以及服务质量评价体系,不利于农村物流的健康发展。
(2) 管理机制有待理顺
苏南、苏中、苏北农村物流发展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不同地区有关管理部门对农村物流的认识、重视程度和推进力度有所不同。在苏南地区,由于城镇一体化发展水平较高,农村物流与城市配送的服务半径和对象已经基本一致,因此农产品配送、工业品下乡等物流活动将涉及到公安、交通运输、农委、发改委、商务、邮政管理等多个部门,组织协调和管理难度加大。而在苏中、苏北地区,农村物流的管理主要涉及交通运输、农委、邮政管理、供销等部门,但是长期以来由于投入不足,分散的物流服务网络没有得到有效的整合,农村物流基础和技术水平也相对落后,没有形成完善的农村物流服务体系。
(1) 冷链运输“断链”仍然普遍
目前在农村物流领域,冷链“断链”现象比较普遍,大部分生鲜农产品仍在常温下流通,冷链流通比例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产地冷库建设相对滞后,除在大型农产品物流园区或批发中心以外,现代化、专业化冷库数量总体偏少,冷库、低温加工配送中心等设施的投入不足,并且相当一部分冷库利用率不高。二是冷链运输能力严重短缺。据数据显示,公路冷藏车占货运汽车保有量的比例仅为0.55%[9]。公路冷藏及保温车数量不足直接导致具有易腐性、生物性的农产品的运输质量需求无法得到真正满足。
(2) 车辆技术装备落后
目前江苏省用于农村物流的车辆以栏板车、笼车为主,适用于农村物流的厢式货车、冷藏运输车等车型的应用严重不足。另一方面,大量老旧车辆从事农村物流有关的活动,这些车辆技术状况较差,不仅给道路行车带来安全隐患,而且产生大量空气污染物,不利于构建安全、经济的绿色物流体系。
农村物流成为不愿意被“触碰”的领域。农村物流盈利能力低已经成为行业共识,在缺少专项规划以及扶持政策的情况下,企业不愿意深耕于农村物流领域,探索发展先进的农村物流服务模式。目前大多数企业的物流活动仍然以传统手工装卸、搬运为主,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较少,企业信息化水平较低,缺乏对于农村物流运输组织模式的有益探索。除此之外,市场主体对于农产品产业链增值环节关注不足。很多从事农村物流的企业由传统交通企业转型而来,对于农村物流的理解局限于“运输”,尚未充分重视采购、储存、包装、加工等价值链增值环节。
加强农产品产地初加工、预冷、冷链运输等设备建设,构建功能完善、覆盖广泛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由于江苏省外向依存度很高,建议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物流园区等物流节点与铁路货运站场、港口、货运机场的对接,打造资源要素互联互通的农产品集疏运体系。整合邮政、供销在农村地区的网络渠道优势,畅通农村地区物资的双向流动。以村邮站、“三农”服务站、邮政服务网点和农村客运站等终端基础设施为载体,发展“一站多能”服务模式。
优化农村地区“货运班线”运输组织。尝试依托于客运班线的运力与网络优势,发展以客捎货、小舱快运。加强农村物流企业与快递企业、城乡客运企业、供销合作社的业务对接,实现资源整合与共享。鼓励农村物流企业创新O2O 服务模式,实现线上线下协同发展。支持农村物流企业与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积极对接。推动中小型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商贸流通网点以联盟形式开展紧密合作,改善农村物流市场主体小、散、弱的局面。
资金方面,积极争取农村物流服务专项资金对重要物流项目的支持。鼓励企业争取农产品产地初加工专项资金,改善产地初加工设施条件,降低损失率。土地方面,加大对农村物流行业的用地支持力度,缓解农村物流站场用地困难,对于列入江苏省物流园区规划的农村物流项目应给予优先保障。鼓励将农村地区闲置用地、存量用地用于发展农村物流。税费方面,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用好用足“营改增”配套措施,减轻农村物流企业税收负担。投融资方面,通过参股控股、兼并融合等方式,提升农村物流企业实力、服务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推进车辆结构优化,在农村物流领域推广厢式货车、专用货车使用。鼓励使用清洁能源车型,加速淘汰碳排放高、安全隐患大的老旧车型。
加强农村物流诚信体系建设,拓宽征信渠道,及时公布诚信考核结果,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完善农村物流价格与成本监测分析,提升信息挖掘能力和市场运行的分析能力,做好对于粮食等重点保障物资的应急运力储备,应对突发状况能做到及时预警和保障有序。
[1] 金廷芳. 发展农村物流探讨[J]. 经济师,2008(4):274-275.
[2] 张雨明. 我国农村物流体系发展研究[D]. 北京: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3] 程艳艳. 国内农产品流通问题研究评述与展望[J]. 现代商贸工业,2014(19):61-62.
[4] 江苏省人民政府. 省政府关于实施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工程的意见[Z]. 2013.
[5] 佚名. 江苏省大力执行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政策[EB/OL]. (2011-03-04)[2015-02-01]. http://www.jshd.gov.cn/art/2011/3/4/art_1141_112346.html.
[6] 江苏省邮政管理局. 江苏全年建成村邮站2 459 个[EB/OL].(2014-11-25)[2015-02-01]. http://js.spb.gov.cn/dtxx_13876/201411/t20141125_389967.html.
[7] 申琳. 江苏推进放心农资下乡进村[N/OL].(2010-07-05)[2015-02-01]. http://www.gov.cn/jrzg/2010-07/05/content_1645335.htm.
[8] 佚名. 企业简介[EB/OL].(2013-01-01)[2015-02-01]. http://www.sunong.cn/Tac.aspx?id=1,2013.
[9] 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江苏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2014~2020)[Z].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