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成形基础》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研究

2015-12-09 09:13谈淑咏柳秉毅王红星杨少锋张炎吴梦陵成家林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28期
关键词:过程考核考核方式

谈淑咏++柳秉毅++王红星++杨少锋++张炎++吴梦陵++成家林

摘要:课程考核是对教学效果的检验,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本文分析了《材料成形基础》课程教学与考核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思路与方法,注重过程考核,考核内容多样化,督促学生扎实的掌握课程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又能全面、公平、客观地评价学生。

关键词:材料成形基础;考核方式;过程考核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8-0109-02

一、《材料成形基础》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重要性

《材料成形基础》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模具设计)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具有材料成形工艺概论课的性质,主要介绍金属的铸造和焊接成形技术。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较全面地了解常用的材料成形方法,掌握铸造和焊接成形的基本原理、工艺特点及其应用,具有选择零件成形加工方法及进行工艺分析的初步能力,具有综合运用工艺知识、分析零件结构工艺性的初步能力,并了解材料成形新工艺、新技术及其发展趋势。课程教学的效果,直接影响到后续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模具制造工艺等相关课程的学习。

错误!超链接引用无效。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模具设计)专业是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试点专业。“卓越计划”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而课程考核是对教学效果的检验,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掌握课程知识的程度,能够反映人才培养的质量。目前,《材料成形基础》课程考核采用试卷考试方式进行,主要以卷面成绩评价学生掌握课程知识的情况,考核方式比较单一,考核内容也不够灵活。显然,这种以闭卷笔试为主的课程考核方式已难以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应该利用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有效加强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其创新意识和职业素养,使其具有较强综合能力,从而很好地能够服务地方行业。因此,如何使课程考核符合“卓越计划”中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要求,解决课程考试形式单一、考试内容僵化、考试题型不合理等问题,确保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价值。

二、《材料成形基础》课程教学与考核现状分析

从“学”角度来说,《材料成形基础》课程一般在第五学期开设,这一学期也是大部分专业课学习的开始,学生的学习负担相对较重,使得学生会更加注重考研专业课的学习,而对学时较少或他们认为不重要的课不重视,有些学生即使来上课,听课状态也不好。另外,课程中关于材料成形的一些基本原理的知识相对比较抽象,涉及多门学科的基本理论,而一些材料成形具体工艺规范和应用综合性较强,实践性较强,学生的学习难度比较大,容易失去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从“教”角度来说,课程的教学方式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课程中的概念、原理及工艺原则等较为复杂,知识点分布较广,因此,单纯的“填鸭式”教学更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作为授课教师,我们的任务是让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培养和锻炼[1]。对此,我们在上一轮教学过程中初步增加了一些视频教学,学生反映较好。后续教学中我们将通过专题讨论、专家讲座、走进企业或实验室等一系列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性学习,深化教学效果。

《材料成形基础》课程考核方式一般以期末集中考试为主,总成绩以“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占70%)”来评定,其中,平时成绩以出勤、作业考核为主,期末考试以试卷卷面成绩来评价。这种考核评价方式,即使学生平时上课不认真,作业不好好完成,甚至直接抄作业,只要考前突击背书,也能考出“好成绩”,特别容易出现高分低能、前学后忘,不利于学生把握知识结构的系统性,不利于引导学生在实践中积极能动地运用知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实践性和创新性意识,不利于卓越工程师的培养。对此,在上一轮的课程考核中,我们对学生课堂表现也作了评价,同时要求每位学生撰写一篇小论文,二者都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有意识地增加过程考核,试图让学生注重学习过程,扎扎实实掌握课程知识,并具有一定的知识应用能力。

《材料成形基础》课程考试题型主要有名词解释、选择、判断、填空、简答、论述等传统的题型,纯记忆性的客观题居多,需要综合分析和创新应用的主观题较少[2],学生只要具有较好的记忆力,死记硬背就能取得很高的分数,不能很好地考查他们理解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而且试卷答案往往也是标准化的、唯一的,直接根据教材和讲授知识的要点进行评分,学生自我发挥的空间比较小,对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应用能力的提高非常有限。因此,这种单一的、缺乏弹性的考试使得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较差,更谈不上创造性的发挥。这就造成一方面教师抱怨学生每况愈下,另一方面学生觉得没学到知识,二者恶性循环,不利于优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因此,我们将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要目标,引导学生注重学习的过程和知识的积累,而非单纯的分数,通过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考核方式改革的思路与方法

改变一次考试定成绩的方法,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对学生平时学习的考核与督促,让考核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以考核促教学质量,以考核促人才培养质量。课程成绩包括三部分:平时表现(占30%)、小论文(占10%)和期末考试(占60%)。

1.平时表现。平时表现主要包括考勤、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1)考勤。主要考察学生上课是否有迟到、早退、缺席等现象,以及课堂遵守纪律的情况。(2)课堂表现。主要考察学生课上回答老师问题和主动提出问题情况,参与课堂讨论情况,以及学生与教师互动情况。对课堂表现的考核是老师了解学生学习过程的非常重要的方式。这一方面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主动思考问题,与教师形成良好的互动,有助于教学质量提高;另一方面也能有效督促学生课堂上认真听讲,紧跟教学步伐,让学生没有时间开小差。课堂表现考核需要贯穿整个课程,此时更需要教师经常采用启发式教学,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不断思考,跟上教师的授课节奏,能够及时消化课程内容,回答教师课堂提问,也能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看法,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3)作业完成情况。主要考察学生能否按时上交作业以及作业质量,是否存在抄袭等情况。endprint

2.小论文。小论文的撰写可以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帮助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科学精神,开阔学生眼界。课程考核时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结合课程特点,自由选择论文题目,查阅文献资料,整理归纳资料,完成小论文。上一轮考核中,我们也让学生完成一篇小论文,但仅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来评价,结果学生思想上不够重视,应付了事,导致论文从选题、格式规范性及内涵等都质量不高。因此,我们将在考核中提高小论文在总成绩中的比重,让学生引起重视,同时注重引导学生如何写好小论文,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3.期末考试。期末考试可以有效评价学生掌握课程基本知识和运用知识能力,是反映教师教学效果的一种直接手段[3]。考试比较公平公正,需要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评分标准的合理设置,可以较大程度地避免评分中的主观因素影响[4],使评价更具客观性,而且考试便于对整个课程的知识进行全面考核。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期末考试可采取闭卷或开卷笔试的方式进行,重点考核学生对本课程的基本理论、概念、工艺和方法的掌握和应用情况。试题内容要符合教学大纲要求,内容覆盖面广,有代表性,主客观题比例适当,难易程度适当,同时注重综合性和知识运用能力的考核。

课程考核的目的是培养高质量的人才,课程考核是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服务的,那么,课程考核的内容与评分标准也应该依据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来制定,这就需要既考查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又要注重考查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5]。因此,考核内容不应局限于课本内容,不应是课堂内容的简单重复或记忆力考察,而是在此基础上的综合应用和提高。而且,考核的内容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能够激励学生去探讨、钻研[6],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意识。对此,我们将在考试内容上减少对书本纯记忆性的内容,增加对学生理解、应用知识,特别是综合性、创造性地应用知识能力的考核[7]。创新性考核的内容常采用主观性题目,具有发散性、创新性的特点,如针对模具设计专业,对模具采用的成形方法有很多种,如铸造、焊接等,如何根据产品工艺及结构要求等综合考虑成形工艺,就需要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方面的案例分析题将增加。

参考文献:

[1]张国芳,许剑轶,张胤,蔡颖,胡锋.《材料的腐蚀与防护》课程考核方式改革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4,(11):33-34.

[2]金敏力,聂磊,宋勤.面向实践能力培养的考试改革[J].中国高校科技,2012,(Z1):70-71.

[3]黄彤,罗通,魏琴,曾进.植物生理学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5):24.

[4]张勇刚,李宁,周广涛.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科教文化,2013,(8):209.

[5]朱晓莹.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考核评价方式改革探索[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4(10):118-119.

[6]张蕤,徐鹏,方明峰.基于过程性评价的、多元的地方综合性高校课程考核方式[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2014,28(4):129-132.

[7]闰松华,张宽,刘志成,宋红芳,张昆亚,王辉,吴宝平.《生物力学》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研究[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2(社会科学版增刊):153-155.endprint

猜你喜欢
过程考核考核方式
高职院校教学考核方法的探索与实践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教学探讨与实践
基于“微课”模式《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创新的研究
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究
《小企业会计综合模拟实训》课程考核评价方式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