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中的性健康教育渗透

2015-12-09 08:17朱静李廷景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28期
关键词:生物教学渗透

朱静++李廷景

摘要:青少年时期是健康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在这一时期,加强性健康和爱的教育,有助于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其人生将产生重大的影响。然而,青少年的性健康教育是当下教育中最重要也是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目前我国中学还未开设专门的性教育课程,学生很难从正规渠道学习到正确的性知识,树立正确的性观念。文章通过对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中的《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一节进行教学分析、设计,以渗透方式对学生进行性健康教育,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直接引导作用。

关键词:生物教学;性健康教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8-0060-02

目前我国青少年犯罪中有30%是性犯罪,其比例还在不断升高,性问题已成为青少年犯罪的最主要动机之一[1]。根据王小京[1]的报道,“青少年性生理卫生知识极其有限,99%不知道性病为何物。每年100万少女怀孕,300万青少年患上性病”。大量的数据表明中国青少年的性问题已经十分严峻,青少年迫切需要接受相关的教育。2002年广州市中小学生卫生保健所与广州某中学一起进行了关于《中学生青春期性知识与性心理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有62%的中学生希望能系统地学习性知识,而在北京市2000年的一项调查中,有76.6%的初中生认为,“如果能在学校里接受好的性教育,等他们长大了会对性问题做出更聪明的决策”。这表明中学生渴望了解和学习性健康知识的意愿较大[2]。在胡虞志提出的建立“性教育的模式”[3]中,性教育的施行者——家长、各类学校、有关课程的教师、医疗卫生机构(医师)等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我国,虽然呼吁对青少年进行性健康教育的声音从未停止,但是到目前为止,性知识在我国依然处于家长羞于讲、学校不好讲、社会讲不好的现状。于是,端正学生的性心理,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性教育的重任自然而然的就落在了对其进行知识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教师身上。但目前中学课堂里还未开设专门的性健康教育课程。

文章通过对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中《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一节进行教学分析、设计,以渗透方式对学生进行性健康教育,使学生学到基本的性健康知识,树立正确的性观念,为学生的成长成才保驾护航,减少青少年的性犯罪率。

一、课前准备

生物教学是最贴近生活的教学活动,教师通过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理解生活,学会更好地生活。为了使性健康教育真实、科学、大方地进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课前对这方面知识的准备、对呈现方式的梳理设计、对学生的学情分析和教师的自我准备就显得非常重要和必不可少了。

1.资料准备与课堂设计。由于授课内容是《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那么我们所涉及到的基本内容就包括精卵细胞的形成及受精作用。为避免传统授课方式中出现的:所讲内容照搬课本、毫无新意、枯燥无味,在涉及到两性内容时的蒙混模糊,使学生对基本知识掌握不牢、对两性关系充满好奇却不甚明白等情况的发生,我们应在课前获取人类染色体组的模式图、精卵细胞模式图、睾丸解剖图、卵巢解剖图、减数分裂过程图解或视频、受精作用过程图解或视频等课堂相关资料以及保证生殖健康的方法和日常生活习惯,并将所获资料根据课堂内容设计出合理的呈现顺序,利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或手段,使得在课堂进程中,不仅将教材的基本内容以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呈现给他们,更是通过适当地扩展和延伸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性健康教育,以保证学生能够通过课堂教学互动过程在学习到文化知识的基础上学习到更有用的生殖卫生知识。

2.学情分析。中学生由于自己的生理发育变化和与异性朋友的接触,已经对性和生殖器官有了或多或少的概念,这个时候他们心里充满好奇但羞于讲出口,教材上也没有对这一内容的直接讲述和分析,学校也未开设相关的课程。所以这时期里学生的性健康、生殖健康知识大都来自于网络,而网络上的相关知识没有经过科学的整理,也不会以恰当的方式呈现,因此导致学生所学到的相关内容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他们需要一个合适的场合,大方直接的把性健康知识呈现在他们眼前,而生物课堂正好是一个可以完美做到这件事的场合,所以这样的生物课是他们需要并且渴望的。而这堂课的效果,跟课堂各版块内容的衔接和呈现方式息息相关,需要教师在课前反复斟酌调整,也需要教师能调动和把握好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师准备。面对中学生的懵懂,很多教师有心对学生进行性健康教育,却在课堂上因为不好意思说出口、不知如何组织恰当的语言,或者因为提前组织好的语言在课堂多变的实际情况下无法正常进行而没有实际得到操作。教师在课堂上对性健康知识的含糊其辞或不恰当表述甚至闭口不提,都会引起学生对这些内容更多的关注或好奇。长此以往,由于学生在课堂外获得性信息的渠道复杂,或许会因此进入某些误区。所以,授课教师的知识体系、授课方式、采用的教学方法以及自身修养都是影响中学生性健康知识教育的关键因素。那么,教师在准备授课时,就必须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反复斟酌教案的合理性,提前设想课堂可能的突发状况并做好充分的应对准备,努力使课堂既不枯燥乏味,又不会令师生交流尴尬。如准备与生殖健康教育相关的时下热门新闻或社会事件来对学生进行课堂导入,使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学会自尊自爱,学会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课堂实施

教学效果的好坏,主要体现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上,如果教师的互动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使学生充分的发散思维、能使学生有主动探究和学习的渴望,才是有效的教学。而提问是比较有效的师生互动方式。

生物教学中的提问与其他科目的提问不同,我们可以用贴近学生生活的事情甚至以学生自己的经历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性健康教育可以说跟正在发育的中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例如在导入新课的时候可以这样跟他们开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父母共同孕育而来的,可能有人经常说你的鼻子长得像父亲,眼睛长得像母亲,有没有一个人完全跟父母长得一模一样,或者一点也不像父母呢?为什么?”这样可以激起学生从自身入手思考人类各性状的遗传方式并激发学习知识的好奇心。接下来用多媒体播放睾丸和卵巢的解剖图并讲解其结构和功能,引出后面要讲的精卵细胞的形成(睾丸产生的精细胞和卵巢产生的卵细胞分别携带了父亲、母亲的遗传物质,通过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遗传给我们)。先分步骤讲解精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然后播放精卵细胞形成的视频,使学生对减数分裂的各步骤有一个整体的把握,课堂的最后告诉学生:“生殖器官是人类最神圣的器官,有了它们的存在才有了人类的繁衍和发展(解除他们面对生殖器官的学习的羞耻心理),因此我们应该爱护自己的身体”。在此基础上,再讲解平时生活中应该注意的生殖健康问题,使学生能够真正的将课堂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endprint

三、课后教育

由于性健康问题对中学生来说,是一个难以启齿的话题,在正式的课堂中,学生即使有问题想要请教教师,面对众多同学也不好意思说出来,更何况有些问题可能比较私密,如果长时间得不到开解,学生很可能因此走进死胡同,产生心理负担。这时,教师必须做好课后教学,告诉学生有问题可以到办公室找老师。除此之外,作为一个合格的好教师,还应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学生的举动,如有异常要分析原因所在,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与学生谈心并对其进行适当的心理辅导。另外,可以在习题课或者班会时,利用所了解到的学生中的常见现象或问题来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生殖健康教育的巩固。

四、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是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真实有效的课程评价可为下一轮课程实施提供反馈性信息,帮助改进教学过程,调整教学方案。对本节课内容的评价应采用“形成性评价”。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讨论,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以确定是否需要改变教学方法。通过提问的方式还可以确定学生是否已经接受和理解性健康知识、生理卫生知识的相关内容。

五、展望

中学生在往成人过渡的青春期里,身体和生理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已经开始意识到两性的差别和关系,开始产生性意识,会有想了解异性并希望引起异性注意的冲动,并对生理和心理上的许多变化感到困惑。如果不进行正常的青春期性教育和引导,就会使他(她)们误入歧途[4]。因此,为青少年学生提供青春期心理、生理健康咨询服务,提供青少年心理、生理健康科普知识和信息已成为教师重要的责任与义务。总的来说,性健康教育对教师来说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课题。今后应该制定可行、有用的性健康教育目标;编写相关学科性健康教育渗透教材;组织教师培训系统的性健康教育内容及方法,建立起以学科渗透为主,班团活动、性健康教育选修课为辅的教育模式,以此达到解决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所遭遇的性健康、心理健康等问题。及时地予以辅导与帮助,给青少年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为他们树立健康的人格奠定基础;对青少年进行“爱”的教育,让他们懂得如何去理解“爱”,如何去“爱”;懂得“尊重、互爱、关怀、合作、感恩”的人生理念,减少社会青少年的犯罪率,减少因“性问题”带来的人身伤害(早孕、性侵害、心理偏差等)的社会效应。

参考文献:

[1]王小京.开展青少年性教育的必要性及对策[J].医学研究通讯,2005,(10).

[2]晓路.令人担忧的儿童哮喘病[N].中国中医药报,2001-11-22.

[3]胡虞志.试论当代青少年性教育的要领[J].中国学校卫生,2000,21(6).

[4]李湘.走去误区 走向成熟[J].中学生物教学,1998,(3):20.endprint

猜你喜欢
生物教学渗透
从渗透人文素养的角度论新课改背景下的生物教学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