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大学生期待什么样的课堂?

2015-12-09 17:11肖璐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30期
关键词:青年教师大学大学生

肖璐

摘要:课堂教学是大学教育最重要的环节。针对当下大学课堂频出的“低头族”、“逃课族”、“瞌睡党”等现象,分别从教师、学生、环境等方面剖析了原因。在对部分90后大学进行深度访谈基础上探讨了当代大学生期待中课堂的特征。最后针对90后的大学课堂教学改革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90后;大学生;大学课堂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0-0198-02

一、引言

高等教育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一种社会活动,是建立在中等教育基础上的传授高深学术与技能的专业教育。课堂教学是大学教育最重要的环节。20年前,大学课堂上,老师满腹经纶,学生求知若渴;老师在讲台上侃侃而谈,学生在教室里仔细聆听;老师感到卓有成就,学生感到大有收获。那时候老师与学生是和谐的共同体,共同演绎着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教学过程。20年后的今天,大学课堂广受诟病。尤其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不少大学生成为了“低头族”,逼得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不断出招,如课前交手机,学风督查,切断教学区内的无线网络等。大学课堂到底怎么了?为何高校需要使尽浑身解数来维护大学课堂的尊严?

二、大学课堂现状的原因分析

大学课堂问题症结所在,还需从课堂教学双方着手。教师方面,20年前的大学教师也许没有博士学历,也许不能发表国际前沿的学术论文,但是登上三尺讲台之前受过严格的训练,对课堂教学的技巧有很好的把握,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更重要的是,那时候教学是教师工作的全部,因此教师往往把教学当成自己毕生的事业。现在大学教师的学历和科研门槛越来越高,招聘主要看是否有突出的科研成果,是否有海外经历,“试讲”这个过去教师招聘最重要的环节,由于不可量化考核,现如今成为流于形式的鸡肋,走过场而已。不难发现,大学教师的招聘选拔工作并没有给予课堂教学以足够的重视。入职后的绩效考核、职称晋升同样侧重于科研成绩,给教师较大的科研压力。当今的大学教师,必须教学、科研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无形之中会减少教师花在教学研究方面的时间和精力。

学生方面,20年前,我们国家的高等教育属于精英教育,大学生是百里挑一,天之骄子。1999年高校扩招,我们国家高等教育跨入大众教育阶段,2014年全国高考录取率74.3%,意味着4个人当中有3个人能够上大学。不可否认,扩招势必导致生源质量一定程度的下降。更重要的是生源群体的改变。当代大学生基本出生于1990年以后,由于其成长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经济环境导致该群体诸多思想、观念和行为呈现出独特的风格,因此被冠以“90后、新生代”的头衔。“90后”大学生出生并成长于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年代,带有这个时代高速发展、急剧转型的鲜明特征。他们是伴随着充裕的物质生活、丰富的精神文明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个性张扬、自我意识强,习惯从自身立场出发考虑问题。他们对大学课堂有自己的想法和诉求。

环境变化同样是导致大学课堂问题的重要因素。20年前,信息相对闭塞,科学技术的应用相对滞后,使得书本成为知识几乎唯一的载体,教师成为知识最重要的代名词。学生在大学里所需的大部分知识和信息,很难从别的渠道获得,只能从课本上,从老师的授课过程中汲取。那时候,在学生的眼中,书本是宝贵的,教师是神圣的,甚至很多学生将老师看作无所不能的百科全书。师生关系是一种学生仰视老师的态势。20年后的今天,隨着信息技术、互联网的发展,信息和知识的获取变得空前便利,学生能够通过电脑、手机或其他移动终端在网络上搜索自己需要的、感兴趣的信息,尤其“百度知道”、“新浪爱问”等搜索产品的推广应用,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任何疑问都能通过网络寻求答案,阅读书籍、请教老师不再是获取知识唯一的渠道。网络上流传的一句话十分贴切地描述了这一现象“知之为知之,不如百度知”。可见,信息时代下,每个人获取知识的渠道是平等的,老师不再是学生眼中那个高高在上、知识渊博的百科全书了,甚至在某些方面学生掌握得信息比老师的更新、更全。这给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三、“90后”大学生对课堂的期待

第一,“90后”大学生期待“适度紧张”的课堂。在对部分“90后”大学生的调查访谈中,许多学生抱怨“大学课堂太死板,大部分情况都是老师在台上一直讲,很少或偶尔有提问,如果老师讲课没有激情,就很容易走神,或者干脆拿出手机刷刷微信、看看新闻、上上淘宝”。前文提到,信息时代下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大学课堂的干扰因素增加,如何将学生的精力集中到课堂上来,“90后”大学生也提出了对策,“适度紧张”能够保持他们思维的活跃度和集中度。访谈中有学生提及“课堂上如果老师能够适时提出问题,引导我们的思路,给时间让小组内展开讨论,并比较分析解决方案的话,我们会有一种紧张感,并且不断的思想问题也让我们没有时间去玩手机”。可见,在“90后”大学生的心目中,他们玩手机、开小差、打瞌睡仅是由于他们觉得无聊。课堂如果成了老师的独角戏,便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适度紧张”正是通过分配给学生有关课堂学习内容的思考难题和任务,让学生的思维处于运转和紧张状态,从而不断牵引学生的思路朝向课堂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无暇分神,进而使课堂教学达到良好的效果

第二,“90后”大学生期待“与时俱进”的课堂。调研中有学生反映部分老师讲课的课件还是几年前制作的,案例也比较老,让他们很难提起学习的兴趣。而有的老师的课件则做到了适时更新,学生能够在课堂上获取与课程相关的社会热点、学科前沿,不仅增长了学生的见识,拓展了知识面,而且大大提高了学生对课堂的兴趣,使课堂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90后”大学生有自己的个性特征,习惯以自我为中心考虑问题,做事情目标明确,目的性强。对于大学课堂,他们同样认为应该吸取到自己认为有用的知识,他们甚至不会浪费时间在自己认为无趣的事情上,因此,他们较少会考虑到教师教学的辛苦,尊重老师的劳动成果等层面的内容,如果课堂教学照本宣科、知识点陈旧,他们会毫不掩饰地表达不满。

第三,“90后”大学生期待“魅力四射”的课堂。课堂教学相当于教师自编、自导、自演的一项讲台活动。教师教学过程中,不仅仅是教学内容,而且教师的语言、形象、动作,甚至每一个表情都在学生的视野当中,学生都在心底进行打量和评价。“为人师表”恰反映了作为一名教师需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内外兼修。调研过程中,不少“90后”大学生表示,有的老师的课堂很有亲和力,与学生没有距离;有的老师的课堂很有感染力,能够给予他们正能量;有的老师十分关心学生,令人感动;有的老师热心公益,令人尊敬。学生喜欢这些老师,自然就喜欢上这些老师的课。无可否认,上述这些教师都属于在某一方面很有个人魅力的教师,会无形之中增加学生对课堂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这就要求大学教师不仅要有自己业务专长,还要有过硬的道德品质,较高的综合素养,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赢得学生对其课堂的尊重。

四、大学课堂改进建议

第一,弱化课堂教学量化考评。大学教师属于“高知群体”,对这一群体的管理无法用太多标准化的指标、制度化的文件,过多量化的评价只会让教师疲于应付制度而丧失本应有的教学热情和创造力。为何20年前没有“学生评教”、“教学质量评价”之类的考核评估,如此多的教师能够满怀热情奉献在教师事业一线?20年后,各种考核、评奖评优,看似能够评出优秀,树立榜样,事实上对大部分无法获得优秀的教师的教学和工作热情是一种打击。毕竟,大部分老师都爱岗敬业、努力工作,但评估出的优秀只是少数。如果考核过程不公正、考核指标不合理的话,更会让考核工作步入歧途。事实上,课堂教学工作本就很难量化评价。大学最重要的精神是自由精神,大学教师也不应该千篇一律。不同教师不同授课风格,不同的人格魅力,才能成就大学这座文化的殿堂,才能满足“90后”这个差异化、多元发展的群体的需要。因此,大学教师的管理更多应依靠这个高知群体的“自省、自律”,给教师更多的自由空间。

第二,加强青年教师授课技巧培训。青年教师越来越成为大学教学和科研工作的主力。然而,不管从授课技巧和教学经验方面,青年教师都缺少指导和积累。正如成为一名培训师需要拜师学艺一样,青年教师在走上讲台之前应该历经磨磨炼。当前由于课程教学任务繁重,青年教师往往刚刚参加工作便要求独立承担教学任务,一夜之间从学生变成教师,事实上,这对青年教师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如果授课过程不顺利、学生反映不好或者考核不合格,对青年教师的成长十分不利,更是对学生极大的不负责任。事实上,就算博士毕业,能够在国际一流期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并不等于能讲好一堂课。因为前者要求的更多是思维能力,后者是思维和表达能力共重。尤其如何引導学生思考,与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保持课堂的“适度紧张”,这些技巧并非一朝一夕能够掌握到位的。

第三,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课堂并不能成为教师的独角戏,从而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权利。课堂教学应该改变以往以教师教、满堂灌为主的模式,而应该激励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90后”是一个有朝气、有生机、有思想、乐于表现的群体,适当的激励措施能够很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那时候老师可能会发现,学生身上有很多闪光的地方,有无穷的创造力,甚至会发现,教学过程也是自身学习提升的过程,真正感受到“教学相长”的价值所在,而不会一直抱怨学生难教了。时下热捧的“翻转课堂”虽然多在中小学教学工作中探索,但对于大学课堂教学也值得借鉴。事实上,大学生有更加丰富的课余时间,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有便利的学习工具和条件,在部分课程中应该摸索并推广这样一种授课模式。然而,毫无疑问这将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

猜你喜欢
青年教师大学大学生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大学生之歌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