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琼
摘要:本文将以工程教育认证为出发点,针对工程教育认证对提升专业建设水平的要求展开讨论,分析出有效应对对策,提高工程教育认证作用,并对工程教育认证的重要应用价值进行总结,为工程教育认证的更好应用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关键词:工程教育认证;课程体系;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9-0097-02
工程教育认证是教育部下发的对本科工程相关专业进行评价的制度,该认证的提出给相关专业带来了重大的挑战。目前我国各高校中已相继通过工程教育认证,并进行了大量的专业工作开展。
一、工程教育认证
工程教育专业是当前国际上认证的教育质量保证制度,是实现工程教育和工程师资格证确认的基础。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范围广阔,知识体系宽泛,主要包括:专业部门、行业协会、联合会等部门,是对高等教育专业开展的一种公平合理的评价模式。进行教育认证的主要目的是构建工程教育体系,保证体系的完善性,为进一步提升教育质量奠定基础。因此需要在实践中保证工程师自制的实践体系符合工程教育专业的资格认证,提升教育人才的实践能力,进而提升我国工程技术人才的整体竞争力。当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有四个特点,其一是需要认证专业所在院校自愿申请参加认证。其二是第三方认证机构进行组织,禁止出现实际经济收益和预期不符的情况。其三是工程教育专业进行的相关评估,保证评估结果的公正性。最后是需要以保证质量为前提,以学生为主体,对学生的总体能力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1]。
二、工程教育认证对提升专业建设的要求
在进行专业认证之前,首先应当对其关注与培养的目标进行合理性定位;其次是对认证内容能够整体支撑培养目标进行明确。最后,还要从课程系统性的深度与广度方面进行分析,判断其能否具有分解、合并的毕业需求。
1.工程教育认证过程中的目标培养是基于整个工程专业建设为前提的。其毕业需求以及课程系统性还有教师团队都需要通过紧紧围绕着培养目标来展开。并在此基础上对培养目标能够提供必要、合理的支撑[2]。
2.在进行专业认证的过程中,并不需要对培养人才的水平进行关注。这个过程中,需要更多强队对专业人才的学业完成情况是否达标进行校验。因此,专业内容在培养目标这项环节当中,应当坚持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这一方面体现出了教学环境是否满足需求,另一方面体现的是专业人才是否具备培养条件。
3.毕业需求项目重新定义毕业生相关规格内容,也就是对毕业生应当具备的专业素质、知识情况与能力进行了重新界定。当然,针对个体培养对象,应当结合实际情况,不能千篇一律的培养。如针对软件方面人才进行培养,首先应当准确定位,其次应当要求专业人才具备相应的技术水平与能力。最后,应当在软件方面给予条件,侧重培养。
三、主要应用对策分析
针对上述工程教育认证对提升专业建设水平提出的要求和挑战,要在认证后进行多方面的对策处理。主要应用对策分析如下:
1.建立完善课程体系。为实现高级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要建立完善课程体系,从基础理论学习上促进工程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在理论课程设置方面要包括基础工程知识课程以及实践操作技能培养课程。在培养工程能力的过程中要进行实验专业课程和实验选修课程的合理配置,通过增设试验课程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3]。在完善课程體系建设的过程中要注重毕业设计这一环节,将各种综合知识有效结合,并运用自身能力促进问题的解决。高校的各专业学院中要积极鼓励学生投入在实验实践中,促进毕业设计与实践操作的结合。从多方面进行课程体系的完善,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专业性和技术性,促进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2.加强教学管理与机制运行。为全面提高教学管理效率要保证决策的科学性以及管理的有效性。在教学管理中可以通过“院管教学”的模式进行综合管理。主要管理原则以“统一性”为标准,即统一规划、统一设置、统一实践。院校的教学战略组织、政策应用以及相关教学资源设置要通过院长的指导负责。同时,在进行相关计划的落实过程中要注重落实的有序性以及方案的可靠性,这期间责任主要以副院长或教学指导为主[4]。要保证人才培养方向的准确性以及人才培养对策的有效性,可以通过设置工程企业也顾问的形式,促进人才培养方案的社会实效性。为保证教学机制的完善,要加强教学研究和控制,制定完整的教学体系控制,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促进专业人才的培养。
3.完善数据管理。为更加高效的促进专业建设水平的提升,要逐步实行数据的有效管理。为保证数据的及时反馈和获取,要注重教学环节的数据管理,如对工程实践情况分析、试卷总结、毕业设计总结以及相关的会议等。这些数据都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对建立完整的数据体系有着参考意义。对这些数据的处理可以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实现管理的数字化。学校专业学院要在实践发展的过程中建立“以学生培养”为主的数据平台,包括学生整个学习阶段的全部数据,如各阶段试卷考核、实践操作以及论文报告等[5]。通过大量有效的数据积累,能够发现学生的学习规律,为科学合理方案的制定打下良好基础,为教学改革奠定有力基础。
四、工程教育认证的重要价值
工程教育认证在提升专业建设水平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促进人才培养,提升教育效果。工程教育认证着重从工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核心要素:培养目标、毕业标准、质量改进、课程体系、教师队伍、支持条件等方面对拟申请认证的专业提出清晰的标准和基本要求,旨在促进高校与相关专业制定符合自身定位和社会需求的培养目标,制定以学生为中心的毕业标准[6]。建立过程监控、跟踪反馈和持续改进的质量标准机制,构建支持培养目标达成的课程体系,建设满足工程教育需要的教师队伍,保证教学投入并改善教学条件,从而建立和完善该专业的工程人才体系,达到最终提高工程教育质量的目的。
2.推进工程教育国际性,增强工程专业人才的质量。工程教育认证通过国际认可后(为《华盛顿协议》成员)有效提高了其国际性,即通过认证的工程专业的质量和学位在成员国之间可以相互衡量与互认可。为此,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对我国工程教育认证文件体系进行了整体修订完善,以期逐步形成具有国际实质等效性和中国特色的工程教育认证体系。如下表1是新修订的我国的工程教育认证标准框架。
工程教育认证的国际实质等效性将促进拟申请认证的专业重新确立面向世界的工程人才培养定位、构建国际化的课程体系、采用国际化的教学方式、建立国际化的教师队伍、加强工程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从而提高工程人才培养的国际认可度和竞争力[7]。
3.促进工程与教育结合,增强工程教育实践性。《工作指南》规定:“行业企业专家应该参加培养目标的评价和修订以及课程体系的设计;要聘请行业或企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高校要与企业合作共建实习和实训基地;行业企业的技术专家要作为认证专家参与工程教育认证工作”。这些规定一方面要求行业企业参与工程人才培养的主要环节,另一方面使得行业企业对工程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质量要求能够得到充分体现,从而更好地发挥行业企业在工程人才培养上的作用,增强毕业生对行业企业的适应性。
五、结束语
工程教育认证对提升专业建设水平有着直接影响,因此在今后的专业建设中要深入专业认证理念。目前我国越来越多的高校进行专业认证,这也成为各专业即将面临的重要挑战。因此在未来的专业建设中要积极应对教育认证提出的挑战,为我国培养专业型高素质人才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朱小梅,叶莎莎.工程教育认证在专业建设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2,(7).
[2]朱松山.依托国民教育培养的军队生长干部能力建设[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10.
[3]欧阳志定.在近似实战训练中提高学员的心理耐受力[J].中国军事教育,2011,(01).
[4]郝永梅,邢志祥,邵辉,等.基于大工程观的高等工程卓越教育思考[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
[5]林健.“卓越工程師教育培养计划”学校工作方案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05).
[6]邢志祥,郝永梅,欧红香,等.专业认证框架下安全工程专业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C].第25届全国高校安全工程专业学术年会论文集,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3.
[7]Steve H Ching.Alice Tai.HF RFID Versus U-HF RFID Technology for Library Service Transformation at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J].The Journal of Academic Librarianship,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