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实验室工作人员工作量计算方法刍议

2015-12-09 21:34黄珺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5年5期
关键词:工作量计算方法

高校实验室工作人员工作量计算方法刍议

黄珺

(中国药科大学 药学院,江苏 南京211198)

摘要:结合高校实验室实际情况,分析了实验室工作人员工作量计算的影响因素,提出了工作量计算的综合公式,以利于实验室工作人员工作量的合理比较,调动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关键词:实验室工作人员;工作量;计算方法

收稿日期:2015-06-20

作者简介:黄珺,女,高级实验师,研究方向:药学医药基础实验教学。E-mail:huangjun1105@sina.com

中图分类号:G451.2

DOI:10.13555/j.cnki.c.m.e.2015.05.047

Calculation Method of University Laboratory Staff Workload

HUANG Jun

(School of Pharmacy, 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Nanjing 211198, China)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actual work of university laboratory,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workload of laboratory staff were analyzed. A comprehensive calculation method was put forward in order to reasonably compare the laboratory staff work and mobilize the enthusiasm of laboratory staff.

Key Words:laboratory staff; workload; calculation method

高等学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任务;在人才培养中,实验教学环节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实验教学环节包括实验准备环节、实验示范环节、学生实验环节、实验报告环节及实验室整理环节等。实验示范环节主要由实验指导老师负责完成;学生实验环节、实验报告环节主要由学生完成;实验准备环节、实验室整理环节主要由实验室工作人员完成。老师工作量的计算方法已经非常成熟,而实验室工作人员工作量的计算一直没有较为完善的方法。

1 实验室工作人员及工作量的界定

实验室工作人员除完成实验准备环节、实验室整理环节工作之外,在实验示范环节、学生实验环节、实验报告环节中或多或少地参与部分工作,如承担讲授工作、实验示范教学、实验操作指导、仪器故障排除、器皿损坏补充等。讲授工作、示范教学、操作指导属于实验指导老师的工作范畴,这部分工作的工作量应该按照教学工作量计算方法进行核算。因此,本文中所讨论的实验室工作人员是指不承担实验教学工作,只负责实验正常进行而开展工作的人员。这些人员相应的工作量即本文讨论的对象。

由于实验课程学时不同、开设方式不同等因素,实验室工作人员工作量的计算十分复杂。有关这方面的讨论虽然已有许多[1-7],但是,这些讨论未能全面反映实验室所开实验的不同影响因素,未能全面综合地反映实验室工作人员工作量。如果这部分实验室技术人员工作量的计算仍然是粗放地、简单地,将不利于学校绩效考核体系的建立,也不利于调动实验室技术人员的积极性。

2 实验室工作人员工作量计算的影响因素

根据课程特点、课程类型、教学对象、组织方式等,实验室工作人员工作量的计算涉及以下影响因素。

计划学时。依据教学计划而确定的实验课程教学学时数,这是计算实验室技术人员工作量的基础。这里所说的学时并非实验课程的总学时,而应该是针对具体内容细化了的学时数,如新开实验与原有实验的学时要分开等。具体细化内容可以结合以下因素进行。

新开系数。将实验内容分成新开设(即本校第一次开设)实验内容和已开设实验内容两部分。通过新开系数区别对待,借此鼓励适时修改实验内容,更好地适应形势发展与要求。

对象系数。对象系数反映参与实验学生层次不同。这里的学生层次是指参与实验的学生是本科生、专科生、研究生等。学生层次的不同,实验内容(如综合程度、难度等)的差别就会有所不同,由此实验的准备难度也会有所不同。

类型系数。不同的实验课程,实验前的准备工作量不同。如进行计算机语言与软件类实验时,所用仪器就是计算机,安装的软件基本上“一劳永逸”;而化学类、生物类、医学类等实验将随着内容的不同,而搭设不同的工作台或仪器。类型系数主要反映实验前准备工作量上的差异。

创新系数。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实验环节也是培养的重要环节,开放性实验则是实验环节的一项重要举措。开放性实验将更加个性化、灵活化和创新化。

进场系数。现在高校实验条件的改善和教师队伍的充实,尤其是实验室数量的增加,同一个实验会同时在多个实验室中进行。随着班级数的增加,必然会增加实验的准备工作量,但是这种工作量的增加并不是随着班级数的增加而线性增加。假设一个实验室可以容纳一个实验班级学生进行实验,这个实验班级并非是学生的自然班级,而是根据实验要求设置的班级。设置这个系数的目的是既要承认班级数增加造成工作量增加的情况,又要反映这些班级所做实验内容相同时的实验准备工作的重复性,还要考虑实验的具体组织形式。

重复系数。由于实验室数量、实验指导老师的配备等因素,同一个实验会在不同时间进行。与进场系数类似,这里既存在着工作量的增加,也存在着工作的重复性。

分组系数。考虑到实验场所、实验仪器、实验经费等诸多因素,在实验的具体组织中,有些实验是一人一组,有些则是多人一组。该系数主要反映实验具体组织时工作量的差别。

角色系数。一个实验可能由多名实验室工作人员共同完成,但他们承担的角色不尽相同,在实验计划、实验组织、仪器布局、试剂配置、人员分工等方面承担的责任也不同。该系数是为了体现责权利的统一。

场所系数。限于特殊条件与需要,有些实验可能要在校外进行。该系数就是为了反映实验场所在校外产生的工作量,包括与校外单位的联系、路途花费的时间等。

质量系数。工作量应该从数量、质量两方面进行考核。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质量包括的内容很多,诸如服务的态度、响应的时间等。这里从设备完好率、动物和试剂及仪器等保障率、非事故率、实验指导老师评价等四方面对实验准备工作好坏、服务质量优劣、保障水平高低进行综合评价。

卫生系数。实验室卫生十分重要,清洁卫生的工作量不容忽视。该系数针对实验室卫生的具体完成情况进行适当计量。

3 实验室工作人员工作量的计算

综上所述,实验室工作人员工作量计算公式如下。

工作量(标准学时)=计划学时×新课系数K×对象系数K2×类型系数K3×创新系数K4×进场系数K5×重复系数K6×分组系数K7×角色系数K8×场所系数K9×质量系数K10×卫生系数K11

各系数的建议取值如下:

新课系数K1:新开设实验,K1=1.2;非新开设实验,K1=1.0。

对象系数K2:本专科生,K2=1.0;研究生,K2=1.1。

类型系数K3:计算机、外语、经管类实验,K3=1.0;物理、化学、生物、药学、医学类实验,K3=1.4。

创新系数K4:开放性实验,K4=1.4;非开放性实验,K4=1.0。

进场系数K5:K5=1+(同时进场班级数-1)×0.2。

重复系数K6:K6=1+(所在实验班级数/同时进场班级数-1)×0.3。

分组系数K7:1人一组:K7=1.0;2-4人一组,K7=0.9;4人以上,K7=0.8。

角色系数K8: 实验负责人,K8=1.3/n;共同承担实验准备且非负责人的每一个人,K8=1/n(n为共同承担实验准备的人数)。

场所系数K9:校内,K9=1.0;在校外进行且实验准备工作由本校实验室工作人员完成的实验,K9=1.4;在校外进行但准备工作由外校人员承担的实验,本校实验室工作人员仅负责联系,K9=0.2。

质量系数K10:K10=设备完好率×动物、试剂、仪器等保障率×教师评价得分×非事故率。

其中,设备完好率=5/(5+设备故障次数);动物、试剂、仪器等保障率=5/(5+动物、试剂、仪器等缺失次数);非事故率=5/(5+事故次数)。

卫生系数K11:由物业或学生完成实验室卫生工作,K11=1.0;实验室工作人员完成部分卫生工作,K11=1.05;实验室工作人员完成全部卫生工作,K11=1.1。

从上面的计算公式中可以看出,①按照上面公式计算出的工作量是实验室工作人员之间比较时的综合

猜你喜欢
工作量计算方法
浮力计算方法汇集
嵌入式系统软件工作量多源线性估算方法仿真
极限的计算方法研究
审判工作量何以最优:民事审判单元的“帕累托效率”——以C市基层法院为例
司法精英与“计件工人”——法官工作量的统计学模型测算
思科发布云计算市场发展报告
不同应变率比值计算方法在甲状腺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大偏心率轨道星上快速计算方法
三种导航信号发射时刻计算方法的比较
网上互动教学工作量管理的困境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