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海燕+李晓斌
摘要:应用型本科教育国际化是地方高校加强国际教育交流,利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实现自身发展和培养一流应用型创新人才的一条有效途径。通过分析上海应用技术学院(SIT)与美国中央密歇根大学(CMU)11年联合办学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国际化的双团队、三需求的毕业设计改革与探索,并应用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合作班中,达到了国际联合办学效果,为地方高校加强国际合作办学积累了较为丰厚的经验。
关键词:应用型;中外合作办学;毕业设计;分析与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5-0035-02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迅速发展,中外合作办学作为一种新的高等教育办学模式,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国务院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制定了“要扩大教育开放,引进优质教育资源,以及吸引境外知名学校、教育、科研机构和企业,合作设立教育教学、实训、研究机构或项目。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好若干所示范性中外合作学校和一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探索多种方式利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上海应用技术学院与美国中央密歇根大学2000年12月6日签订理解备忘录,2002年4月签订了合作协议备忘录,2003年获上海市教委和教育部批准列入国家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计划招生,2008年通过上海市教委复核审查。双方在2010年签署了有效期为2015年9月30日的新协议书。
一、毕业设计现状与问题
(一)教学管理体系
教学管理是完成合作双方既定目标,保证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本项目的教学管理体系由中美双方组成董事会,双方各一人担任项目主管,下设项目助理、教务秘书和学生辅导员。从项目主管到学生辅导员整个管理队伍成员均为英语专业,并且有过中外合作办学教务管理知识的学习或培训,因此,保证了双方进行有效的合作与沟通,确保了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行。同时,SIT和CMU教师联合组成教师指导团队,担任合作项目的专业、职业、教学指导,定期为学生们做有关美国文化与法律、电气工程专业的报告和讲座、实践和工程设计训练,为学生拓宽了知识面,使其了解学科最新动态,为其提高综合素质创造了条件。
(二)存在的问题
在该合作办学项目前九年的运行中,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在管理与运行方法方面逐渐出现了问题。
1.现有的管理运行机制不能完全适应合作办学毕业设计分类特色指导的需要。目前学校和学院的教学管理模式主要以大多数学生的情况制定,没有固定的指导地点,没有具体详实的指导时间;由于外方教师实行三学期工作制度,所以实际的毕业设计指导仅有中方教师,外方教师仅仅在网络上审核与教导,而学生和中方教师也是注重在网络上填写过程,形式很足而内容不实,无法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创造力,也不能很好地提高落后学生的基本能力,对分类指导而言,无法实现因材施教。
2.毕业设计时间安排不科学导致的抄袭现象严重。毕业设计通常是在大学四年级中后期启动,在大约四个月的时间内,学生首先要接受课题,理解内容,掌握工具;然后要完成设计方案,调研论证,实施试验,分析总结,撰写论文,答辩等环节;美方教师由于这段时间在美国的教学等工作实践场地冲突,几乎无法指导学生;同时学生又要面临来自就业、考研等方面的综合压力,时间上的紧迫性与来自外界的各种压力导致学生网络抄袭等问题严重。
3.毕业设计部分题目命题缺乏科学性。外方教师设计的毕业设计题目较新颖,但由于中方实验条件达不到要求,实际只能是纸上谈兵,而中方指导教师中,老教师多年没有实际项目,青年教师没有工程或实际经验,导致了在毕业设计立题时没有素材或只有读博士期间的研究性课题。
4.英语水平参差不齐造成的文献阅读以及对美方教师题目或资料理解不足,致使学生实验操作达不到要求,论文撰写错误百出等。
二、改革探索
中外合作办学毕业设计的改革探索主要是针对中外合作办学的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对毕业设计存在问题的调研,研究以“双团队”满足“三需求”的毕业设计运行创新模式进行改革,即构建中外合作的教师团队大类立题、学生团队大类选题的“双团队”运行管理机制,强化毕业设计过程管理机制和质量保障机制,以学生能力培养为目标,满足社会需求、专业需求和学生需求。
(一)加快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整体毕业设计质量的提高
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分析,可以看出,首要问题其实是教师。与国外优秀高校进行合作办学,可通过学习外方先进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管理模式,促进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增强中方教师的国际竞争力,促进跨国、跨文化教育领域的师资水平建设。同时,中方院校可以利用合作办学的现有资源,加强中外教师的交流,选派优秀的中青年教师出国考察、学习和培训,或引进国外合作院校先进的师资培训体系,开阔教师视野,提高合作办学项目组中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职业素养,从而实现构建国际化的教师指导团队的目标。
(二)加强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精神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全面推进,我国对高素质、国际化的各类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培养更多具有国际化视野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已经成为社会的迫切需要。而中美合作办学的教师指导团队在教学的过程中可结合学生的兴趣志向和能力要求,综合考虑专业需求和社会需求,通过教师指导团队确定并指导学生从事自己想设计、能设计、能成功的毕业设计课题,通过学生团队合作形式,集体完成一个与老师科研或企业需求密切相关的毕业设计题目,从一定程度上避免原有机制下的形式化、盲目性和抄袭等现象。
(三)积极探索国际化双团队培养模式
在国际化工程师目标培养教育阶段,研究衔接专业基础实践环节形成的基础,从学生初步了解工程知识的认知阶段,到理解专业基础基本概念和基本专业技能,逐渐培养掌握专业所需的知识体系和基本技能。主干实践教学以典型工程设计与实施的案例为载体开展教学,尤其是以教师和研究生从事的工程科研项目为载体,依据国际化“双团队”和“三需求”培养方法,将该阶段完成的实践教学环节与西门子国际实践教学等国际化实践教学活动项目有机结合,开展西门子、罗克韦尔等工程师教师团队立题和学生团队选题,组成与学科专业紧密相关的智能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自动化工程系统设计、集散控制系统集成与设计、检测与控制装置设计与研制等多个大类和模块的团队,使学生设计能力的培养主线贯穿于大学本科专业教育全过程,最终使学生有能力独立完成相对完整的实际的工程设计项目等。
三、实施结果
(一)双方共同制定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
国际化“双团队”和“三需求”培养方法的实施,高度重视实践环节,安排现场实习,课程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课时量占总课时的34.8%,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中方“电气工程师培养体系”,使该专业获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
(二)培养国际化电气工程师人才
国际化“双团队”和“三需求”培养方法以学生为本,以建设具有一定特色的学科专业,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性应用型工程人才为目标,培养的学生具有按照国际规范和标准设计、制造和实施相关电气工程项目等实际工作能力,适应经济全球化、有国际意识和国际视野,得到了国际电气工程行业如GE、Rockwell Automation、Siemens Automation、Honeywell、ABB和SchneiderElectric等企业的认可。由于受到国际先进技术和理念的熏陶,合作班学生在学科竞赛、科技创新中也屡获佳绩。近两年先后获得国家级奖项8项,市级奖项23项,明显促进了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实践表明,中外合作办学毕业设计环节采取的国际化“双团队”和“三需求”培养方法,能够很好地结合中外资源,为学生具备国际化工作能力及快速适应国际化的工作环境等创造良好的条件。也为我国探索出了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中外办学毕业设计模式,培养了适应国际化教育的教师队伍,为培养出更多的复合型、创新型的国际化人才创造了条件。
参考资料:
[1]国务院人民共和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M].人民出版社,2010:30-31.
[2]SIT-CMU training and implementation plan(2010-2014)——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undergraduate course)[Z].Shangha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2010,(02).
[3]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方案——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本科)[Z].上海应用技术学院,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