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晓雄
[内容摘要]对小学高年级数学习题进行开发是当前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目前习题开发的效率还有待提高。本文重点分析小学高年级数学习题资源的开发模式。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习题资源;开发模式
习题资源是小学高年级数学教材当中的重要资源,但是这些资源是固定的、有限的。为了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有必要对习题进行优化和开发,通过更加合理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以便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在习题资源开发当中,要注重提高开发的效率。
一、坚持适度原则,提高资源开发效率
坚持习题资源开发适度原则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数学当中的概念定理以及解题的方法和技巧对学生的学习十分有益,学生只有在反复练习当中才能够透彻理解重要的概念定理,掌握解答问题的技能技巧。但是,这并不能成为题海战术的借口。题海战术只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与当下习题资源开发的初衷相背离。在习题资源开发当中坚持适度原则就是要去粗取精,提高习题的针对性和典型性。首先选题要“精”,也就是说,教师在进行习题资源开发时,要选用关键的知识点进行,以少数习题达到反复联系的效果,让习题资源的开发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这样,学生在学习当中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教师的教学质量,彻底将学生从题海当中解脱出来。教师在进行习题开发时,对于具有典型性的题目的练习要多一些,同时还要加强学生对易错题的练习。如对下面的题目进行二次开发,分别计算出下列图形的面积:
这组题目考查学生对于各种基本图形面积的计算,在学习完基本的计算方法以后,大部分同学都能够根据公式顺利计算出以上图形的面积,也就是说,以上题目练习的意义已经不大了。但是,这一组题目能够准确反映出数学教学活动中图形的面积计算这一重点内容,因此,有必要对以上题目进行二次开发。在适度原则的指导下,提高二次开发的精度和质量。通过分析可以把以上几种图形的面积融合起来进行计算,强化学生思维的薄弱环节。可以通过下面的题目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已知图中大正方形的边长等于10厘米,小正方形的边长等于3厘米,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如此一来,学生就不需要依靠机械记忆或者重复计算来提高学习的效率了。对这个题目的二次开发能够让学生在已知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深化他们对知识的思考和应用,发散学生的思维。坚持在习题开发中运用适度原则,可以提高习题资源开发的质量,避免学生重复机械的练习。
二、坚持融合原则,实现以不变应万变
在我们对习题资源进行开发之前,首先就是要弄明白编者的意图,根据习题之间密切的内在联系,重新组合成新的习题。让学生通过对融合性题目的练习,总结出问题解答的规律和方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进行融合性教学,不断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做到在解决问题时能够以不变应万变。
三、简化数学知识,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对习题资源进行开发的目的就是在于优化题目,提高习题的利用价值。小学高年级数学教材往往采用一个例题结合多个习题构成,教材中习题的数量往往是不固定的,主要由教学的具体内容决定。一般在计算教学与概念教学类的内容当中配置较多的习题。如在针对“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这一课的教学当中,配置了较多数量的练习题和思考题,这样编排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寻找公倍数以及最小公倍数的规律。教师可让学生找出2和4、5和7、8和9、3和6、2和11的最小公倍数,等学生分别找出最小公倍数之后,让学生对这些公倍数进行分析,并发现其中的规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最小公倍数的规律将这组数字的最小公倍数分成两个小组。其中2和4、3和6一组,而5和7、8和9、2和11一组。这是因为,2和4、3和6一组当中的大数是小数的倍数,而大的数字就是他们的最小公倍数;5和7、8和9、2和11一组当中的最小公倍数则分别是每组数字的乘积。通过对习题的开发,可以避免学生只是机械地记忆,同时可以引导学生对规律进行观察、发现和应用,简化学生的学习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综合分析,坚持适度原则和融合原则、立足于简化和深化是全面提高习题资源开发效率的有效方式,也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教师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有必要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活动当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王华峰.实验教学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分析[J].新课程导学,2015,(09):71.
[2]赵凤江.充分地开发和有效地利用数学课程资源[J].科技创新导报,2015,13:158-159.
(责任编辑 史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