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广明++邓国和++张炎
摘要:布卢姆教育分类目标学说在我国已经传播了二十多年,经过多年理论经验的积累,在具体的各门课程中做出了符合国情及学生发展的课程目标。本文先对“教育目标分类理论”进行介绍,然后对该理论研究成果进行概述,最后结合我国数学课程目标指出该理论的指导意义、影响以及我国数学课程目标的创新。
关键词:目标分类;数学课程;课程目标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1-0009-02
从1956年布卢姆出版了《教育目标分类学·认知领域》开始,布卢姆分别发表了有关“认识领域”、“情景领域”、“动作技能领域”的目标分类。他将复杂的教育目标分成了三个领域,教育目标经过系统的分类以后,对具体的课程目标、教学目标的设置和论证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国内对教育目标理论的研究状况
20世纪90年代谭晓玉等人编译了由L.W.安德森
等编的《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40年的回顾》,是对布卢姆理论在西方世界应用的归纳。皮连生教授主编的《知识分类与目标导向教学——理论与实践》则可谓是布卢姆理论在中国的实践总结。2000年以后一些学者也进行了理论研究,刘玉芳的《对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的评价》对卢姆教育目标进行了专门分析分类理论研究,丁丽萍的《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在我国的研究和实践》对卢姆教育目标从内涵、利弊两方面进行评论分析。唐花清的《对动作技能领域目标分类的思考》重点是探讨一些分类目标与实际应用的内容,更关注与本国的具体情况的联系。
二、教育目标理论对数学课程目标设置的指导意义。
1.在数学教学纲领中的体现。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九二大纲)中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运算能力,并逐步形成数学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发展能力、空间观念和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这个目标基本有了目标分类理论的雏形,可以大致总结为:认知领域包括基础知识(公式、定理,思想方法)、基本技能(简单的推理)、思维能力(观察、归纳、抽象概括)、运算能力、空间观念(几何图形)、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创新意识;情感领域包括良好的个性品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动作技能领域的要求不是很高,基本上以基本技能(几何画图)为主。特别是认知领域的分类更加有目标分类理论的影子,如要求基础知识——领会,基本技能和运算能力——灵活运用,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分析和综合。如果说九二版教学大纲是一次不够成熟的尝试的话,那么《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准标1》)就是一次比较成型的使用,内化了目标分类理论并且有了自己的创新与发展,分类为知识目标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相对于九二大纲来说《标准1》中具体地使用了“知识”、“技能”、“情感”等词语。四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2》)中则更为系统地采纳、仿照了分类理论,其标准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每个方面都有几个具体的表示水平的动词。无论是从分类结构的设置上还是动词的使用上,都明显地体现出了分类理论的思想和分类方法,提出了比《准标1》更为系统、具体的目标。
2.在具体课教学计过程中的体现。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单纯地依靠教材和教学经验来进行教学设计,这样往往缺少理论依据,而且目标比较单一,主要是针对认知水平设计的目标,各个目标之间没有明显的层次性,检验方法单一,以试题考试为主,不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测试、评价。忽视了把学生构建成完整的人的其他重要价值,如对学生数学价值观念的培养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分类目标理论给每一个老师提供了可借鉴的方法,确定课程中的每一个知识点其应该达到的目标层次,具体课堂教学中按其六级目标层次(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设计教学内容和过程,使结构清晰,便于量化,学生掌握什么知识,学会什么技能,形成什么能力,以及对知识掌握的范围和技能,能力达到什么程度。在价值观方面按五种基本目标设计,学生学完了一次数学知识,是否可以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对数学价值的认识达到什么程度,对数学的兴趣是越来越高,还是减少,感觉数学是有用的,还是抽象的,学生能不能形成自己对数学的想法,老师课后估量自己在多大程度上让部分学生产生一种牢固的价值体系(数学是有用的)。数学课程的动作技能方面主要是几何作图,即数学模型的构造。因为是辅助性的学习,一般不被教师所重视。教师可以根据分类理论分为知觉(观看演示)、模仿(自己可以演示)、操作(经过练习或可以单独完成)、准确(通过练习错误减到最低)、连贯(动作的协调)、习惯化(下意识的、有效的操作)。对于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层次目标,根据学生课堂任务完成的程度,很容易判断出学生已经达到什么样的水平,帮助教师客观、真实地评价学生.
三、从我国课程标准评析布卢姆目标分类理论
虽然分类目标对我国教育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其本身又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虽然将教育目标分成了三类,有详细的划分,但是忽视了学科的整体性,带有很强的学科针对性,教师在结合过去的经验时造成一种直观的认识,什么方面的目标只针对什么样的课程,在制定目标的时候很容易忽视很多非主要的东西,造成有些学科只借鉴认知领域理论数学,只有理论学习没有技能培养,造成高分低能,有些只用动作技能领域理论如体育课只有动作没有理论分析,学生没有牢固的理论支撑。过于强调各个目标自身的划分和价值,这就很可能将相互影响的、相互联系的目标领域变成孤立的一个个的部分,导致教师在设置目标的时候忽视各个目标之间的连续性、相互支持性,完全应用其指导教学对我国基础教育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也是很明显的。布卢姆的目标分类理论主要是针对认知领域和情感领域的讨论,在动作领域还不是很成熟,同认知、情感领域比较而言,动作技能领域的研究确实显得乏力,很容易造成单纯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编制。在当今流行的教育目标教学法中,情感和动作技能虽然也列在教学目标中,但多数只是作为摆设,即使是在目标教学法被认为最适合层次性和程序性强的学科上如数学,也因为理论上的不足而难以被真正地落实。endprint
四、在具体环境的影响下我国数学课程目标设置的创新
面对这样严峻的现实情况,以及分类理论原有的缺陷,中国数学的课程目标也有了相应的改动,特别是在学生技能方面的修改。《标准1》中针对近年来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学生动手能力差的情况,在总体目标中规定了“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一般能力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并且结合动作领域的知识增设了“解决问题”的目标,提出了“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等观点。更是将知识与技能同时划分成一个目标体系,这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知识与技能这两个相联系的、不可分割的整体的联系。《标准2》中再一次强调了能力的培养,提高数学的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的表达和交流能力,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为了符合信息时代的要求更添加了数据处理的能力。目标要求的知识与技能方面分为三个水平:①知道、了解、模仿,行为动词:了解,体会,知道,识别,感知,初步了解,初步体会,初步学会,初步理解,求。②理解、独立操作,行为动词:描述,说明,表达,表述,表示,刻画,解释,推测,想象,理解,归纳,总结,抽象,提取,比较,对比,判定,判断,会求,能,运用,初步应用,初步讨论。③掌握、应用、迁移,行为动词:掌握,导出,分析,推导,证明,研究,讨论,选择,决策,解决问题。相对于分类理论的六个划分减少了一半,相对来说减弱了层次间割裂感,距离感,更容易从一个层次过渡到另一个层次。与此同时各个水平方面的动词增多了,大部分都是以前没有定义过的,每一个水平都有了更加详细的描述,让我们的任课老师有了一个更加具体有力的目标指导,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动作技能起到重要作用。
知识与技能目标和其他的两个方面,在行为动词的使用上有很多词是一样的,如“了解”、“体会”、“模仿”,这说明三个目标之间的关系密切,互为依托,强调了技能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和其他目标联系在一起的。知识技能划分的类型远比其他两方面要多,这也说明了新课改对学生技能培养的重视,适应时代要求。
新课标的技能目标划分,一方面借鉴了分类理论,另一方面也根据现实情况丰富和发展了布卢姆分类理论的动作技能部分。
参考文献:
[1]安德森,L.W.索斯尼克,L.A.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40年的回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2]皮连生.知识分类与目标导向教学——理论与实践[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3]刘玉芳.对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的评价[J].广西教育,2009,(12).
[4]丁丽萍.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在我国的研究和实践[J].教育前沿网络财富,2010,(01).
[5]唐花清.对动作技能领域目标分类的思考[J].体育科技,2000,(21).
[6]布卢姆,等.教育目标分类学第一分册:认知领域[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8).
[7]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8]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