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专业大学生就业价值观的调查研究

2015-12-08 19:28谭为跃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1期
关键词:培育现状

谭为跃

摘要:在培育旅游专业大学生就业价值观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大学生就业价值观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引导大学生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旅游行业核心价值观的要义培育就业价值观,处理好就业价值观与工资待遇、工作地位、个人特长能力、个人兴趣、排序与取舍等关系;积极培育和不断完善核心就业价值观,与旅游企业和衷共济,与旅游客人和谐相待,奋发努力,共同见证祖国旅游事业的辉煌。

关键词:旅游专业大学生;就业价值观;现状;培育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1-0025-02

选择旅游企业,适应旅游职场,对于旅游专业的大学生来说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人生工程。每一位进入旅游企业工作的大学生都希望自己能够建功立业,能够在为社会做贡献的同时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而要实现这一职业生涯目标,培育一个正确和科学的就业价值观就显得至关重要。

研究培育正确而科学的旅游专业大学生的就业价值观,首先必须分析和了解其当前的现状。2014年初,我们对某旅游职业学院旅游专业大学生的就业价值观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形势下加强当前旅游专业大学生就业价值观教育的对策及建议。

一、当前旅游专业大学生就业价值观的现状及分析

此次调查分两部分进行,即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我们共发放调查问卷600份,回收600份,回收率100%,同时,个别访谈了近百名大学生。当前旅游专业大学生就业价值观的现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分析和揭示。

1.收入与财富。在调查对象中,有68.4%的旅游专业大学生对现在旅游企业的低工资水平表示不满意。有88.4%的旅游专业大学生认为旅游服务接待工作应当能够明显有效地改变自己的财务状况,他们将来努力工作的目的或动力主要来源于对收入和财富的追求,并希望以此改善生活质量,显示自己的身份和地位;有56.2%的旅游专业大学生表示毕业后不会选择旅游行业;只有少部分学生抱有小富即安心理,满意旅游企业现在的收入状况。

2.兴趣特长。学生们认为,以自己的兴趣和特长作为选择旅游职业岗位最重要的因素,能够扬长避短、趋利避害、择我所爱、爱我所选,可以从服务接待工作中得到乐趣、得到成就感。就业的时候,会拒绝做自己不喜欢、不擅长的工作。在调查中,有77.2%的调查对象比较赞同应当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工作;有80.1%的调查对象感觉在自己感兴趣和喜欢的工作中能获得乐趣,拥有成就感。

3.对旅游行业的展望。旅游专业大学生一般的心理都是希望自己将要从事的行业和企业单位能有美好的发展前景,因为行业和企业的发展不仅是自己成就事业的立足所在,也是提高工资待遇、改善生活质量的企盼根本。在调查中,有50.8%的大学生对旅游行业的前景持乐观态度,但也有49.2%的大学生对旅游业、旅游企业的未来发展前途表示迷茫,对旅游企业的发展能否给自己就业时带来收入的提高产生质疑。

4.接待服务观。由于社会经济转型,利益主体多样化,价值观念多元化,服务是伺候人、低人一等的陈旧价值观甚嚣尘上,影响大学生稚嫩的心理发展。在被调查的旅游专业大学生中,对接待服务仍抱有自豪感的仅占42%,持一般观点的是21.8%,不赞同的则是36.2%。

5.权力地位。基于服务是伺候人的价值取向的影响,旅游专业大学生一般都不太愿意干一辈子“服务员”,都希望在旅游企业里能够尽快走上管理岗位,当上职业经理人。他们认为,当上管理者或职业经理人就是拥有权力地位,就能够影响和指挥他人,就能得到他人尊重,在社会中就能够感到体面,这一辈子从事旅游接待工作才有价值,拥有一种成就事业的满足感。

在调查中,拥有这种价值理念的大学生占77%。

6.自我成长、自我实现。旅游专业大学生希望将来所从事的服务接待工作能够给予受培训和锻炼的机会,使自己的经验与阅历能够在一定的时间内得以丰富和提高;希望旅游企业能够机会均等、平台共享,使自己的专业和能力得以全面运用和施展,实现自身价值。

接受问卷调查和访谈中的大学生认为将来旅游企业能够帮助自己成长和自我实现的占45.2%,不以为然的占22.3%,否认的占32.5%。

7.自由独立。有一些学生希望将来所从事的服务接待工作能有弹性的掌握时间,不想受太多的约束,可以充分掌握自己的时间和行动,自由度高,不想与太多人发生工作关系,既不想治人也不想治于人。

在调查中认为现在旅游企业工作自由度较高的比例仅占34.7%;感觉自由度较低的比例占65.3%。

在此基础上的调查数据揭示:持有“个人利益满足了,集体利益才能实现”价值观的大学生占86.9%;赞同“服从企业需要,为集体利益牺牲自我”的大学生占72.8%;赞同“积极参加企业的集体活动”观点的大学生占83.4%;赞同“经常向企业提出合理化建议”的大学生占86%;支持“常以感恩的心态面对生活和工作”价值理念的大学生占90.8%;支持“企业对你不公时,你仍然会尽心尽力工作”观点的大学生占55.4%。

以上我们从7个方面汇总、分析了旅游专业大学生就业价值观的现状,虽然还不能涵盖全部,但基本抓住了旅游专业大学生的主要利益诉求和价值愿望,体现了一元与多元并存、精神与物质并重、整体与个体相融的当代特征。

二、加强旅游专业大学生就业价值观培育的对策及建议

培育旅游专业大学生就业价值观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旅游行业核心价值观为指南,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1]以及“游客为本、服务至善”2]等价值理念融会在就业价值观中,和旅游企业同舟共济,与旅游客人和谐相待,积极践行,奋发努力,共同见证祖国旅游事业的辉煌。

(一)培育大学生就业价值观时应处理好几种关系endprint

1.引领大学生处理好就业价值观与工资待遇关系。工资待遇是一种职业成就的报酬,它是在培育旅游专业大学生就业价值时首先要面对的问题。对于一些人来说,现在拥有的知识、能力、经验和阅历还不足以使其一走上社会就获得大量的薪酬回报。只图待遇好、干得少,拿得多、活儿轻。抱有怕苦、怕累、怕脏、怕烦的心理,稍不如意就抱怨,就跳槽,这样会给自己的事业发展带来危害。我们应把对工资待遇的期望值的眼光放远一点,尽可能地将自我成长、自我实现和为国家为旅游事业做贡献作为旅游职业的首选价值观。

2.引领大学生处理好就业价值观与服务工作地位的关系。在调查访谈中,我们发现服务接待工作在一般大学生心目中是不大受待见的,认为服务接待是伺候人的,社会地位低,无奔头,劳动十分辛苦,要求又特别高,还常常饱受责难。大学生们以这样的价值取向看待服务接待工作是很难培育正确的就业价值观的。大学生追求职业的社会地位,渴望赢得社会的尊重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应当肯定的。问题是怎样看待服务接待工作的社会地位,怎样赢得社会的尊重?

第一,要明确服务接待工作与任何一份职业一样,都是社会主体所需要的客体,都具有其价值的内在属性,没有什么高贵低贱之分,尤其是当旅游业成为当今世界第一大产业,成为许多国家国民经济的支柱行业,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休闲养性、美化生活的行业,它的重要意义更是不言而喻。质疑它的高贵低贱纯粹是陈旧落后价值观的作祟,没有任何时代价值。

第二,要看到服务接待工作虽没有高贵低贱之分,但存在社会尊重的问题。社会的尊重不是取决于人们的价值观,而是取决于工作本身的价值。服务水平低下、质量存在瑕疵、欺客宰客猖獗,这样的工作有何价值?何来尊重?因此,要赢得社会尊重,获得应有的社会地位,就要靠自己努力地去将服务接待工作干好,兢兢业业地为游客提供尽善尽美的优质服务。至诚完美的服务是获得游客赞誉和社会尊重的根基。目前旅游行业一线的优秀员工被评为企业的先进工作者、行业的杰出人士、省市级或行业系统乃至全国劳动模范,成为事业成功人士的比比皆是。

可见,端正服务观,发扬敬业精神,优化服务态度,是赢得就业单位器重、社会尊重的关键所在,也是培育正确的就业价值观,增强职业自豪感的基本依托。

3.引领大学生处理好就业价值观中责任与个人特长能力的关系。个人特长能力是大学生判断从业价值的重要因素。在培育就业价值观时,理当考虑这一因素。据调查,如果一个人选择自己不擅长、能力不适应的职业岗位,有80%的人难以在他选择的职业岗位上成功;而如果选择了合适自己特长能力的职业岗位,定能调动人的潜能,获得职业发展的原动力,事半功倍,成为事业成功的人。根据特长能力选择职业岗位也是彰显责任观的一个重要方面。选择适合自己特长能力的职业岗位,使自己的事业获得成功,这是对自己的负责;同时能够为企业做出较大的贡献,更是对企业的负责。相反,选择与自己特长能力不相适应的职业岗位,既不能成就事业,也不能为企业作出什么贡献,这是对自己对企业都不负责任的。所以要本着对自己、对企业负责任的态度学会扬长避短。适合自己的职业岗位,无论有无诱惑,哪怕无人喜欢、问津,也一定要努力争取,因为它终究会使自己和企业获益;不适合的、无法使事业成功和企业受益的,再有多么大的诱惑力都要学会拒绝、退让。

4.引领大学生处理好就业价值观与个人兴趣的关系。大学生在培育就业价值观时,还要对个人兴趣喜好因素做个分析评价,处理好相互之间的关系。毫无疑问,每位大学生都希望能选择自己感兴趣、挺喜欢的工作,这样能够充分激发自己的热情和敬业精神,会把工作干得更好。对于这一点,我们不怀疑:选择到自己喜欢的工作,当然能够把它干好。但是,不要忘了,在旅游企业里,工作的选择并不都是遂己心愿的,有时企业领导在特定的条件下暂时也会派给下属一些不喜欢的工作,如果我们从业的大学生也能够无怨无悔地把它认真干好,那将意味着什么?那就意味着我们大学生的敬业精神和责任感达到极致,那将会感动领导、感动企业。不喜欢的工作都能干好,交付一项喜欢的工作岂不是会干得更加出色。从业大学生在单位就会得到发展,也有利于从业旅游企业的发展。

5.引领大学生处理好就业价值观的排序与取舍的关系。旅游专业大学生就业价值观的特性决定大学生不会只有唯一的价值观,人性的本能也会驱使人们希望什么都能得到,但在现实生活中鱼和熊掌是不可兼得的。既然是选择,就要付出代价,只有舍,才能得。所以,要对自己的就业价值观进行排序,找出你认为最重要、次重要的方面,并提醒自己不可能什么都得到,否则,就会患得患失,终其一生也不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更谈不上职业生涯的成功和对企业对社会的贡献了。

(二)培育积极的大学生就业价值观,与旅游企业共辉煌

旅游专业大学生应当以正确的旅游企业价值观为基础,培育这样的就业价值观:

1.核心就业价值观:先做优秀的自己,再做企业的优秀者、行业的精英,逐渐地成长。一个人的成长应当是渐次性的。既要有高尚、远大的目标追求,但又不能急于求成,在就业起始时提出过高、不切实际的价值企盼。要先做好优秀的自己。每个人的生活环境、教育背景、社会阅历及各项技能水平等都不尽相同,人与人之间,不宜提倡盲目攀比,但可以与自己的昨天比较,只要比自己的昨天有所进步,就是“优秀”。在做好优秀的自己的基础上再争创企业的优秀和行业的精英。所谓“企业的优秀”、“行业的精英”就是争做员工的楷模、岗位的领头人,继而是出色的职业经理人。这就要求从业大学生要具备更高的职业品质素养。尽管不是人人都能够成为员工的楷模、岗位的领头人和出色的职业经理人,但要将其视为一种价值目标的激励,激励自己不断成长,更加优秀。

2.辅助核心就业价值观:快乐地服务,与游客共赢,和企业一起成长。像植物的向光性那样,追求欢乐是人的本性。对旅游行业的大学生来说,谁懂得这个道理,能向游客提供欢乐,他所在企业的收银机就会欢乐地跳荡。但是要想给游客提供快乐,自己首先要快乐起来。用一颗快乐的心与游客沟通,游客才会感到你的热情和快乐。也就是说,只有使自己快乐起来,才能让游客得到快乐。endprint

如何“快乐地服务”?首先要处理好快乐与辛苦的关系。对于旅游专业大学生而言,他们从业之后的工作是比较辛苦的,而且都是些简单而重复的工作,有些工作还比较劳累,有的时候上班时间很长,环境可能也不好。但快乐与辛苦并不矛盾,我们会发现服务中仍然会有些因素使我们在工作的同时感到快乐,如:融洽的客服关系、互助互爱的同事关系、游客表扬带来的成就感、被尊重和重视、参与管理与决策(自我实现)、工作业绩受到企业褒奖、很少受到过严的责备或处分等等。苦中有乐,乐在其中。当我们在辛苦中寻求到乐趣,我们就具备了阳光心态。无论工作环境如何,我们都能够心境淡定地做到恪守职责、勤奋热情、尽善尽美地为游客提供优质服务,使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实,活得更有意义。

其次要学会创造快乐。在服务中为游客创造快乐意味着要把握好规范化服务和个性化服务的关系。提供规范化的服务,遵守规范化的要求,游客会认为是应该的,他的快乐是有限的;根据游客的个性特点和特殊的利益诉求提供完美周到的服务,会给游客意外的惊喜,游客会感恩戴德,他的快乐将是无限的。所以,在热情做好规范化服务的基础上尽可能为游客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是实现服务中创造快乐的真谛。

3.不断完善就业价值观:博取身边职员的长处,和大家共同成长。核心及辅助就业价值观不足以全方面涵盖旅游专业大学生所有的行为及具体的工作。日常工作中,还应树立全面的价值观体系,虚心向旅游职场每位同事学习。

旅游企业里的每一个职员,都有自己的短处,也有不同的长处,即使企业的模范职员,也有长短。很多时候,我们大学生更关注别人的错误和缺点,容易忽视他人的优点,这种行为很难让我们进步,因为错误和缺点是不会学习的,老盯着别人的错误和缺点,除了有点教训总结外,在别人身上是不会有任何价值可获取的,自然我们将无以进步。所以,只有善于欣赏他人的优点,牢记他人的长处,努力向别人学习,我们才会有进步与发展。从每一位职员身上我们学一点长处,当我们从大多数职员身上学到了他们不同的长处和优点,我们就会成为受职员们尊敬和爱戴的楷模和企业的优秀人物,我们就能适应旅游企业环境,与广大职员共同成长,组成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合作团队,为建设美好的旅游企业,谱写好中国梦旅游篇章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1.

[2]班若川.游客为本 服务至诚[N].中国旅游报,2013-10-23.endprint

猜你喜欢
培育现状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
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研究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