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 琳
(1. 陕西师范大学 旅游与环境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62; 2. 西安铁一中滨河学校, 陕西 西安 710038)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方法多样化的探索
任 琳
(1. 陕西师范大学 旅游与环境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62; 2. 西安铁一中滨河学校, 陕西 西安 710038)
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为了进一步激发初中生的地理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在地理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学习效率。笔者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适合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教学方法。经过课堂实践,总结出了四种教学方法,即地图导航法、制作模型法、角色扮演法和实验演示法。这些教学方法符合新课改的理念,使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在合作中培养团队精神,在探究中激发思维火花。
初中地理;教学方法;地图导航;制作模型;角色扮演;实验演示
对于刚刚步入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地理学是他们首次接触的一门新学科。面对这门全新的学科,部分初中生因地理学科中丰富的自然景观和有趣的现象而对地理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然而仍有相当一部分初中生因为地理学科中相对复杂的地理原理、规律和现象而对该学科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笔者任教于陕西省西安市西安铁一中滨河学校,这是一所于2012年9月开办的全日制课改中学,学校自开办以来便实施了“五人小组自主合作探究”教育教学模式,新课改使得本校初中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强,学业成绩较优异。为了激发初中生的地理学习兴趣,笔者借助学校的课改平台,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通过自我课堂实践与聆听优秀地理教师的公开课,成功实践并总结出了四种适合初中地理课堂的教学方法。以下是笔者在西安铁一中滨河学校地理课堂的教学实录。
【教学内容】“利用经纬网定位”(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
【教学目标】熟知经纬网的构成,能够在地球仪上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
【教学用具】投影仪、两张世界政区图、20个磁钉
【教学过程】
师:[导课](打开PPT,展示电影院座位的图片)同学们去过电影院吗?在电影院要找到自己的座位,必须知道两个数字,即我们的座位在哪一排和哪一列。同样的,如果我们要在地球的表面确定一点,我们同样需要两个数字,即我们前面所学习的纬度和经度,这节课,老师将带领大家一同学习如何用经纬网定位。
生:翻阅教材内容,勾画关键信息
[板书] 利用经纬网定位
师:打开PPT,以西安和北京为例,讲授已知地区确定经纬度
生:观看PPT、思考并记录
师:用磁钉固定世界政区图,前后黑板各贴一张
生:打开课本附图
师:在PPT上展示出课堂合作探究的问题,如下表
纬度经度国家0° 120°E 0° 60°W 30°N 120°E 60°N 60°E 23.5°S 60°W 66.5°N 120°W 30°N 90°W 30°S 120°E 30°S 60°W 23.5°N 90°E
[提示学生]根据给出的每一组经纬度,在世界政区图中确定每一组经纬度的交点所在的国家,用磁钉在图上标记出来或写在草稿本上,鼓励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
生:两个学习小组上黑板合作探究,其余小组在原地合作探究
师:进入小组,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对学生存在的疑问进行点拨
生:展示探究结果
师:组织学生点评、提问等
生:整理思路,总结利用经纬网定位的方法
【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在前两节课学习后进行的一节综合练习课,要求学生学会用经纬网来定位,把经纬网定位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课前,笔者首先给出一张电影院座位的图片,把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本节内容对于初一学生来说难度较大,设计科学的探究问题是课堂有效教学的保障。但是笔者发现,部分教师直接将课本上的活动题作为学生课堂合作探究的问题,学生借助已有的学习资源(课本附图及地球仪等),根据经纬度找城市或者已知城市确定经纬度难度较大,甚至无法操作。为了避免这样的结果出现,笔者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收效显著。本节利用经纬网定位分两种情况,一是已知地区找经纬度,二是已知经纬度找地区。前一种,因学生手头上没有详细的地图工具,所以笔者直接给学生呈现出北京和西安两座城市的经纬度,并进行了说明。后一种,笔者充分利用了学生课本后边的附图,课前准备了两张世界地图、20个磁钉并备好了课件,设计了学生可以操作的问题。课堂上笔者选了两组学生在世界地图中依据经纬度找相应的国家,其他学生依据附图寻找经纬度交点所在的国家,经过几个班级的课堂实践,笔者发现这个设计效果不错,班上的学生基本上都能找出对应的国家,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学内容】“等高线地形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节)
【教学目标】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
【教学用具】投影仪、橡皮泥、小刀、铅笔、绘图纸
【教学过程】
师:[导课]同学们,地图是我们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地图的“语言”——比例尺、方向和图例。今天我们就用这把“钥匙”打开地形图来认识和辨别地球表面的各种地形类型。
[板书]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
生:翻阅教材内容,勾画关键信息
师:引导学生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的概念
生:思考并讨论
师:由于陆地表面各个地方的海拔和相对高度不同,所以就有了高低起伏的地表形态,如何把这样的地表形态在地图上呈现出来呢?我们可以通过绘制等高线地形图来解决这个问题。
[板书]一、等高线地形图
1.海拔和相对高度
师:打开PPT,展示山体模型图片,提醒学生按以下步骤有序进行:①清空桌面,将自带的橡皮泥、小刀、铅笔和绘图纸放在小组的桌面中间;②准备6-8条橡皮泥,去掉橡皮泥塑料袋;③将选好的橡皮泥放在一起,揉捏均匀;④根据课件上展示的山体模型图片,用橡皮泥塑造一个与之相似的山体模型,要求要凸显标注了字母的山体部位(如图1)。
生:小组合作,根据要求制作等高线地形模型
师:进入小组,引导学生积极动手操作,对学生存在的疑问进行点拨,教师演示
生:经过小组成员的合作,做好了山体模型
师:点击PPT,展示经水平切割后的同一等高线山体模型(如图2),提醒学生按以下步骤有序进行:①将山体模型放在绘图纸的中央,用铅笔顺着模型的四周在绘图纸上描画一圈;②用直尺测量小组制作的山体模型的高度,确定切割层数,一般不少于3层,层与层之间的实际高差定为100米,切割时从下往上,每一次切割都要保持在水平方向;③用小刀切割最下面一层,然后轻轻拿出山体模型,将切割后的这一层拿走放好,然后将剩余山体模型按照原来的方向放置在绘图纸上,用铅笔再次顺着模型的四周在绘图纸上描画一圈;④重复操作③,直到切完最后一层;⑤将切割后的山体模型恢复原样,然后与绘制好的等高线地形图作比较,根据山体模型的山体部位确定图上的山体部位,并用铅笔标注。
生:小组合作,根据要求用小刀切割山体模型,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如图3)
师:进入小组,指导学生完成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
生:小组将绘制好的等高线地形图进行展示、点评
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小结生:整理记录
地形部位等高线特征山峰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降低鞍部两个山峰之间的凹陷地带,形如马鞍山谷等高线弯曲的部分向高处凸出山脊等高线弯曲的部分向低处凸出陡崖等高线重叠的地方
图1 山体模型
图2 切割的山体模型
图3 学生课堂作品
【教学反思】本节教学内容难度较大,为了上好本节课,笔者在课前要求学生自带橡皮泥等工具。经过笔者的精心准备,本节课的总体效果很好。有的班级学生在课堂上制作的地形模型非常标准,模型上也凸显出了主要的山体部位。虽然有的班级个别小组同学没有完成,但他们也全程参与了地形模型的制作以及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这节课如果单纯的去讲解,学生学习的兴趣可能不会太大,教学也不可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初一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课堂的每一步操作都给学生留下了历历在目的亲身体验。通过动手操作,学生不仅理解了等高线地形图绘制的原理,而且大大激发了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正如蒙台梭利所说:“我听见了,我忘记了;我看见了,我记住了;我参与了,我理解了。”
【教学内容】“东南亚”(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二节第1课时)
【教学目标】在地图上找出东南亚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说出该地地理位置的特点及重要性
【教学用具】投影仪、学生准备的道具
【教学过程】
师:[导课]近些年来人们开始喜欢到一个叫“新马泰”的地方旅游观光,同学们知道这个地方在哪里吗?
生:在亚洲的东南部,属于东南亚地区
[转折]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了解东南亚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具体教学过程略)
师:同学们,东南亚地区被形象地称为“十字路口”的位置,同学们知道这个“十字路口”的交点在哪里吗?
生: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
师:打开PPT,出示小组合作探究问题:读课本23页图7.21,角色扮演—说说马六甲海峡对各国的重要性(如图4)
[提示学生]小组五个人,每个人选择一个角色,借助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充分说明马六甲海峡对本国或世界发展的重要影响。小组合作探究完成,限时7分钟。
生:分配角色,阐述观点
师:进入小组,引导学生积极讨论,对学生存在的疑惑予以及时点拨
生:组内讨论,发表各自的观点
[7分钟后]
师:请准备好的小组上台展示
[某一小组上台展示](如图5)
生1:我是中国国家总理李克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与世界的经贸合作越来越密切,马六甲海峡是中国与西亚、非洲和欧洲各国贸易往来的必经之地,尤其是中国要从西亚的波斯湾进口大量的石油,通过海运就必须经过马六甲海峡,综上所述,马六甲海峡对中国的发展非常重要。
生2:我是沙特国王萨勒曼。沙特是世界上石油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之一,沙特境内沙漠广布,自然环境恶劣,生产并出口石油资源是沙特经济发展的支柱。中国、日本等世界大国的石油消耗量巨大,是沙特石油出口的主要对象,而要把石油出口到中国和日本等东亚地区,马六甲海峡是必经之地。因此,马六甲海峡对我们沙特整个国家来说至关重要。
生3:我是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新加坡国土面积狭小,但新加坡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新加坡扼马六甲海峡的咽喉部位,但凡穿越马六甲海峡的船只必经新加坡。当船只尤其是大型国际货轮经过新加坡时,我们可以为船员们提供各种服务,为来往船只、人员的修整和物资补寄提供便利。新加坡经济的发展很大一部分依赖于马六甲海峡。因此,新加坡不能没有马六甲海峡。
生4:我是澳大利亚总理阿博特。澳大利亚是南半球少有的发达国家之一,澳大利亚有丰富的铁矿和石油等资源,但因澳大利亚国内市场狭小,丰富的矿产资源主要用于出口以赚取外汇,澳大利亚与欧洲发达国家的贸易来往密切,从澳大利亚到欧洲的最短航线必经马六甲海峡。因此,马六甲海峡对澳大利亚也很重要。
生5:我是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综上各国领导人对马六甲海峡的看法,我只想用一句话概况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性,那就是:马六甲海峡不仅对于一个国家,而且对于我们整个世界都有重要作用。
图5 学生课堂展示
【教学反思】本节课关于东南亚的地理位置,笔者采用了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收效显著。通过角色扮演,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热情,学生在角色扮演中通过小组讨论和辩论来阐述自己的观点,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还使得学生学会了对问题的全面思考以及具备良好的全球意识。
【教学内容】“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三节)
【教学目标】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教学用具】两个雾化喷头、两个纸盒子、四个图钉、水、土壤、纱布
【教学过程】
师:[导课]同学们,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自然景观差异较大,下面我们共同欣赏一段视频(播放黄土高原视频),看看这是我国的哪个地区?它有什么特点?
[板书]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生:认真观看视频
[转折]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了解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及成因(具体教学过程略)
师:[过渡]同学们,我们刚才从影片中看到的黄土高原是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同学们知道黄土高原为何会形成这样的地表形态呢?
生:水土流失严重
师:接下来,我们将用一个简单的实验来模拟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过程
[请一组学生在讲桌前进行实验演示,教师在一旁予以指导](如图6)
生:仔细观看实验过程,记录看到的现象
[实验后的现象](如图7)
师:请同学们将自己观察到的现象与组员交流,小课代表做记录,完成后进行观点阐述
[5分钟后]
生1代表:我们组经过讨论,认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①黄土高原上植被较少,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不足;②黄土本身质地疏松,容易被水侵蚀;③黄土高原地区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而且多暴雨天气。
生2代表:我们组经过讨论,认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除去以上所说的三个原因外,还应包括:①生活在黄土高原地区的人们对地表的破坏比较严重,有的地方不适宜种地,但被当地人开垦为了农田,这样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环境;②黄土高原自然资源丰富,尤其是煤炭和天然气等,开发资源对当地的环境破坏也很严重,这些都加剧了黄土高原水土的流失。
师:为以上两个小组的代表鼓掌,教师做最后总结
图6 实验前材料的准备
图7 实验后的现象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课堂现场模拟实验,直观地揭示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现象,成功地攻破了本节课的难点。通过学生动手实验,模拟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过程,学生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学生的学习印象也更加深刻。不仅如此,实验也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课堂最后的两个学生代表的发言无不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把实验应用到课堂中,不仅能丰富课堂教学,也能让学生真正地理解知识,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本次实验也存在不足之处,比如实验器材比较简单,实验模拟的效果与实际的效果差异较大等。但总体而言,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上述四种教学方法各有特点。其中,方法一是地图导航法。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使用地图教学具有学科特色,能直观、清晰地说明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变化规律,实际地理教学中的很多问题都可以通过地理挂图与板图来解决。方法二是制作模型法。课堂上组织学生制作一些简单的地理模型,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在制作模型过程中体验地理学科的趣味,掌握地理知识,轻松快乐地学习,这个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动手性和协调性。方法三是角色扮演法。初中阶段正是学生自我同一性发展的关键期,初中生在公共场合(如班级)的表现欲很强,而且他们对很多现实的问题都有自己的看法,小组学习过程中不乏学生的精彩表现,鉴于此,让小组的每一个学生扮演一个角色,这样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参与度,而且学生也能很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方法四是实验演示法。地理学科中很多现象的原因单纯用语言解释效果并不佳,相反,如果设计一些地理小实验,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来模拟和还原某些自然现象,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程度一定会大大加深,这个教学方法注重实践性和探究性。
实际教学过程中,上述四种教学方法既可以单独用,也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条件和教学需要结合使用。但要注意的地方有:①使用上述四种教学方法必须考虑到学校的实际状况,包括学校的教学环境(比如学校是否在进行课改,学生是否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等)、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能力水平等;②采用上述教学方法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自主性和能动性;③使用上述四种教学方法能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