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开县蔬菜典型种植模式生产效益分析

2015-12-08 08:58邹哨兵郭进陈长明
长江蔬菜 2015年17期
关键词:运销开县蔬菜基地

邹哨兵 郭进 陈长明

开县位于重庆市东北部,地处长江支流小江上游,在大巴山南坡与川东平行岭谷结合地带。西邻四川开江县,北接重庆市城口县和四川宣汉县,东毗重庆市云阳县和巫溪县,南与万州区接界。海拔134~2 626 m,全境地貌为“六山三丘一分坝”,三里河谷沿岸海拔较低,沿河零星块状平坝,地势开阔、土层深厚。年均气温18.5℃,年均降水量1 257.8 mm,多年平均日照时数1 463.1 h,全县面积39.63万hm2,2013年末耕地面积10.078万hm2,粮食种植面积12.64万hm2、总产量59.75万t,蔬菜种植面积 1.7万hm2、总产量38.83万t。全县总人口166.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14.3万人、常住人口116.19万人,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3 000 hm2,常住人口32万人。开县是目前三峡库区极具代表性的农业大县。
为摸清开县低坝蔬菜基地各种代表种植模式的生产成本及效益,分析构成及原因,总结高效种植技术关键,对已建成的竹溪、南门2个蔬菜基地乡镇和丰乐、镇东2个非基地种植户开展了典型种植模式年生产成本效益调查。

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①开县竹溪镇蔬菜基地 位于开县新县城西郊的南河两岸,距县城16 km,省道102横贯基地,海拔180~200 m,属河谷冲积坝,以冲积土为主,基地交通方便、水系完善、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疏松透气、有效养分含量高、宜耕性好、保水保肥能力强。基地内基本采取土地集中流转,业主规模经营的形式,目前建成面积约226.7 hm2,其中核心基地面积163.3 hm2,有钢架、水泥架、竹架大棚1 600余个,大棚设施面积40 hm2,蔬菜常年总产量1 600万kg,总产值2 500万~3 200万元,日均上市量44万kg,是开县市蔬菜供应的主要来源。

②开县南门镇蔬菜基地 位于开县南部浦里河畔,距县城40 km、万州区50 km,海拔200~220 m,属河谷坝地,以冲积土为主,基地交通方便、地势平坦、水系发达、土壤肥沃、疏松透气,适宜种植各类蔬菜。基地内基本由业主集中规模流转土地、经营,目前建成面积约为186.7 hm2,其中核心基地面积153.3 hm2,有钢架、水泥架、竹架大棚1 200余个,大棚设施面积26.7 hm2,蔬菜常年总产量0.9万t,总产值1 440万元,日均上市量25万kg,产品主要供应万州、开县市场。

2 调查开展情况

①调查乡镇共4个,其中蔬菜基地2个,调查的6户均为业主经营,流转土地种植规模8 671~110 055 m2;非蔬菜基地乡镇2个,调查的2户均为农户自有承包土地种植,规模1 000.5~1 534.1 m2。

调查以667 m2为单位,分别分户调查年总产量、总产值、总成本,总成本分为土地流转、人工、物化、运销,其中,人工成本细化为整地、育苗、假植、定植、田间管理、采收和技术员工资;物化成本细化为种子、农药、肥料、农膜和大棚等生产设施折旧;运销成本含车辆折旧、驾驶员、批发人员工资。

②种植模式共有12种,分别为A:全年种植上海青、生菜、莴笋尖等速生绿叶菜7茬;B:茄子→甘蓝;C:辣椒+苦瓜→大白菜;D:黄瓜→豇豆→莴笋;E:辣椒+苦瓜→萝卜;F:茄子+丝瓜→甘蓝→春莴笋、春萝卜或春花菜(地膜栽培);G:茄子→莴笋;H:番茄+苦瓜→花菜;I:辣椒+冬瓜+丝瓜→萝卜;J:辣椒→大白菜;K:黄瓜→豇豆→甘蓝;L:玄胡(未统计数据)→红尖椒→白菜头(→为换季,+为间套作,下同)。

③调查时间为2014年8月,故借用了2013年下半年的部分数据,其中,1年2季模式中第1季为2014年数据,第2季为2013年数据;1年3季模式中第1、2季为2014年数据,第3季为2013年数据。

3 调查结果与分析

3.1 典型种植模式667 m2年生产效益

由表1可看出,利润率、产出投入比分别为-5%~40.2%和 1.0~1.7,利润率多为 20%~30%,产出投入比多为1.3~1.5,说明不论是大户还是散户种植蔬菜效益均较好。其中总产值、净利润、产出投入比最高的均是H(番茄+苦瓜→花菜)模式,最低的均为E(辣椒+苦瓜→萝卜)模式。因为H模式的番茄、花菜种植面积小,苦瓜的市场需求量大、稳定,3种蔬菜的市场价格一直较高,所以总产值高;而E模式,由于2014年4~6月开县与常年相比雨日增加30%,降雨量较常年增加45%~85%(期间还遭受了“4.18”、“7.11”2 次暴雨灾害侵袭),与常年相比温度降低2~3℃,辣椒生长受阻,病害死苗严重,因此产量大幅度减少。

表1表明,散户种植利润与大户相差不大,但散户未计算土地成本。

3.2 典型种植模式年生产成本

①土地流转成本 从表2可看出,调查的大户生产成本中土地流转费用基本都在10%左右,较为合理,而I模式的土地成本明显低于其余模式和平均值,这是因为此大户最初签订的流转合同期限较长,流转费用一直没有调整。

②人工费用成本 由表2可见,在整个生产成本中,各种模式的人工成本在46.7%~70.3%,多数为50%左右,说明人工成本在蔬菜生产中比重较大,必须优化技术、提高从业人员操作水平、尽量选用农业机械等,以降低总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益。

人工成本中,第一大支出是采收工资,最低的为21.7%(G),最高的达到了 60.6%(A),多数在30%以上,说明采收环节还有很大的节本空间,如一些适合机械采收的品种可采用小型机械采收,提高劳动生产率。第二大支出是技术员工资,除了小面积单一种植模式(A)和散户种植模式(J、K、L)没有聘请技术人员外,其余的大户模式技术员工资比重为11.3%~28.9%,较为合理,体现了科技在蔬菜生产中的作用和价值。第三大支出是田间管理工资,比重为13.2%~37.7%,其中大户种植模式的均在20%以下,而散户种植模式的均在35%上下,说明散户在田间管理上精细于大户。余下的整地、育苗、假植、定植工资等占比都在10%以下,最低的假植人工成本基本在3%以下,这是因为个别模式不需要假植。

表1 典型种植模式667 m2年生产效益

③物化成本 由表3可见,各种模式的物化成本在整个生产成本中占13.9%~30.7%,多数在25%~30%,大户的物化平均成本比散户高40%,远高于人工成本中两种经营模式的差异水平,说明可以通过采购质优价廉的种子、农药、肥料、农膜,提高从业人员操作技术水平,积极开展土壤营养诊断及配方施肥,搞好病虫害监测,根据实际需要打药、施肥,减少农药、肥料的使用量,既能降低生产成本、又能保护环境,还可提高生产效益和社会效益。

从物化成本构成中,我们发现一是散户的种子成本占比远远高于大户,说明散户在种子选择、播种育苗方面技术差;二是大户的肥料成本占比远远高于散户,说明大户片面注重化学肥料的大量使用,轻视价廉物美的农家肥。

④运销成本 从表3看出,种植户在运销环节的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为7.6%~21.1%,大户种植的运销成本比重为10.0%,比散户低80%,说明散户在市场把握、运销工具、运销模式选择上远远低于大户的水平,亟待加强相关知识的培训和掌握。

4 代表样本实例

①葛中奎 云阳人,家里除了夫妻外,还有3个在读学生(2个高中生、1个初中生),2011年到竹溪镇春秋村,流转土地8 671 m2,瞄准县内市场对叶类蔬菜的需求差口,常年种植7~8茬叶类蔬菜,年总产量在8 000~10 000 kg, 产值15 000~18 000元,蔬菜种植收入除去家庭日常开支及3个学生的费用外,年净利润为4万~5万元。

表2 667 m2土地流转成本、人工成本构成及占总成本比重

表3 667 m2物化成本构成、运销成本及占比

②刘毅 竹溪蔬菜基地业主,自2008年开始在大海村流转土地34 684 m2,常年聘请1名技术员、1名管理人员 (带工头),根据需要雇用当地农民,采取辣椒+苦瓜→大白菜、黄瓜→豇豆→莴笋、茄子→甘蓝等多种种植模式,精耕细作,蔬菜连年高产、稳产,常年 667 m2产量 6 000~9 000 kg、产值10 000~15 000元,年净利润在20万元以上。

③王文彬 丰乐街道乌杨村种植户,平时在县城务工,利用早晚及空闲时间在家里的2 668 m2承包土地上种植蔬菜,采取辣椒→大白菜、黄瓜→豇豆→甘蓝等模式,自产自销,批零兼顾,蔬菜年净收入为1.2万~1.5万元。

④谭兵 镇东街道花果村种植户,常年采用玄胡→红尖椒→白菜头的种植模式,不算玄胡,仅蔬菜1项,667 m2产值就达8 000~9 000元,纯利润在2 500~3 500元,经济效益显著。

猜你喜欢
运销开县蔬菜基地
当代煤炭企业运销信息化管理问题与创新路径
农谷三安模式 蔬菜基地大白菜喜获丰收
煤炭运销的现代信息化管理探析
参观曹家桥蔬菜基地
夹缝中求发展:高阳商会与土布运销
浅析“菜篮子”工程建设之“喜”与“忧”
现场
开县中小学校园篮球文化建设研究
开县“河长制”水质监测及成果运用思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