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章安
(开县环境监测站,重庆 开县 405400)
开县“河长制”水质监测及成果运用思路探讨
李章安
(开县环境监测站,重庆 开县 405400)
摘要:介绍了重庆开县“河长制”水质监测的基本情况,并从“河长制”水质监测结果中研究探讨各流域及乡镇主要污染源的分布规律,对水质监测断面和评价方法的优化进行了探讨。但相关方面的成熟经验还不多,还需在下一步的研究中进行深入探讨,以便使该项工作更加科学、合理、高效地实施。
关键词:河长制; 监测; 运用; 探讨;开县
开县位于重庆市东北部,三峡库区小江支流回水末端。总面积3963km2,最大年降水量1500mm以上。境内平原、丘陵、山地并存,分别占63%、31%、6%,总体呈现为“六山三丘一分坝”。 2014年末拥有人口168.77万。境内主要有东河(东里)、南河(江里)、浦里河(浦里)、澎溪河4条河流。东河和南河在县城交汇后形成汉丰湖并汇入澎溪河,澎溪河在渠口镇与浦里河交汇,经小江最终进入长江。2013年9月中共重庆市委四届三次全会上将重庆划分为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五个功能区域。开县是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的11个区县之一,主要任务是实现生态涵养等。主要路径是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引导人口相对聚集和超载人口梯度转移,着力涵养保护好三峡库区的青山绿水,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改善人居公共环境。
开县是重庆市的人口大县、农业大县、移民大县、养殖大县和资源要区。土地利用状况为:在耕地中,旱作多于水田;在林地中,主要是有林地和疏林地,灌木林相对较少;在草地中,是以中覆盖度草地为主;在居住地中,城镇用地较农村居住点多一倍。其次,开县的工业主要以原煤、建材、轻工、食品、轻纺、鞋服、电子等为主。第三,境内人口大多分布在县城和江、东、浦里沿河两岸即“一分坝”区域及周边。
因此,功能布局和区位特点决定了县域内污染源主要来自农村面源污染、集镇生活污染以及畜禽养殖污染、工业点源污染等。
1开县“河长制”水质监测的基本情况
1.1“河长制”水质监测的背景及内容
(1)背景介绍。2013年1—4月,由于持续干旱少雨,导致开县境内的南河及其支流径流量减少,水体流速降低,开县南河出现了细脉浮萍(Lemnaaequinoctialis)大量生长情况。浮萍主要来源于流域内的水田、池塘等,在暴雨后部分浮萍随水流进入河流。其暴发性生长,主要是因具备浮萍生长繁殖的气温、水温、光照、水流、营养盐等适宜条件。凸显了县域水环境保护的重点或者说水质超标的主要污染源为氮、磷及有机类等。2013年9月,开县被确定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后,县域生态文明的建设显得更加重要,市对县的环境保护考核指标权重也首次超过GDP而排在第一位。
(2)监测内容。为着力涵养保护好三峡库区的青山绿水,加强全县次级河流的防控治理力度,不断提升水环境质量,确保次级河流水质稳定达标。2013年10月,县委县政府决定在全市率先开展“河段长管理责任制”(以下简称“河长制”)工作。“河长制”考核设置管理指标和水质指标两个方面。“河长制”水质指标由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3-N)、总磷(TP)三个指标构成,共占45%的权重,每季度监测1次,重点季节加密监测。设置的断面包括全县40个镇(乡、街道)出入境断面、场镇进出口断面以及进入干流的支流入口断面等三个层级共133个断面。
1.2“河长制”水质监测的采样及分析
1.2.1布点采样
按照上述设置断面的统一规则,县环保局会同当地政府进行现场布点,设立采样断面标志牌以固定采样点位置。每季度末月下旬由持证监测人员、县监管人员、属地政府人员组成采样组,由上至下分河流进行采样、拍照。2014年3月,第一次开展了项目采样工作。监测采样配备统一的采样瓶、原始记录单、标签、监测断面示意图。样品采集后由指定的专人进行样品再编号,保证样品的100%加密流转。
1.2.2监测分析
监测站室内分析人员持证上岗,接到样品后按《HJ/T 91-2002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及项目分析相关要求进行分析。化学需氧量分析方法采用GB11914-1989 重铬酸盐法,氨氮依据HJ535-2009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总磷依据GB11893-1989钼酸铵分光光度法。化学需氧量分析的主要设备为美国HACH公司DRB200数字消解器和DR600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氨氮及总磷分析的主要设备为北京普析T6新悦分光光度计、山东新华LMQ.C立式灭菌锅等。所有设备均在计量检定有效期内使用。
1.3“河长制”监测结果的运用及评价
1.3.1评分办法
依据《GB3838-2002 地表水缓减质量标准》Ⅲ标准,对化学需氧量、总磷、氨氮三个水质指标的监测结果采用单因子达标评价法进行计分。化学需氧量、总磷、氨氮3个指标各占15分,分三个层次进行比对评分。具体评分办法为:
第一层次是所有监测指标与该河流水环境功能区标准进行比对。如果出入境断面均超过或均未超过该河段功能区标准的,按第二层次考核办法执行;如果入境断面水质指标未超过功能区标准,而出境断面超过功能区标准的,超标项不得分;如果入境断面超过功能区标准的,出境断面未超过功能区标准的,则水质指标不扣分。
第二层次是出入境断面比对。出境断面的水质比入境断面水质下降幅度在10%以内的,不予扣分;下降幅度在11%~100%的,按15×(100%-水质下降的百分比)计分;超过100%的不计分。
第三层次是支流入口断面与2014年4月份监测数据进行比对。在执行第一层次的基础上进行比对,下降幅度在10%以内的,不予扣分;下降幅度在11%~100%的,按15×(100%-水质下降的百分比)计分;超过100%的不计分。
1.3.2结果运用
评分结果出来后结合管理指标所得分值进行权重叠加,按照江里(12个)、东里(15个)、浦里(7个)、街道(6个)四个层次分别进行排名并通报。每季度考核结果纳入县委县政府年度综合目标考核、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考核以及领导干部绩效考核中。并针对各镇(乡、街道)在管理检查和水质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分类进行梳理通报,促进各单位进行及时整改和不断加强管理,以确保工作有效开展和推进。
2开县“河长制”水质监测的成果运用思路探讨
开县“河长制”水质监测作为一项新开展的工作,相关方面的成熟经验还不多。此项工作的开展对促进河道环境美化、河流水质改善、改善城乡面貌等都有很好的作用。
2.1从“河长制”水质监测结果中研究探讨各流域及乡镇主要污染源的分布规律
开县县域内污染源主要来自农村面源污染、集镇生活污染、畜禽养殖污染、工业点源污染等。农村面源污染、集镇生活污染相比于后两者,无论是体量规模、控制难度、复杂程度等都严重得多。目前,县里还没有一个比“河长制”水质监测更加全面、科学、合理、齐全的数据资料。因此,应科学利用已经实施了两年共八次的水质断面监测数据,来分析流域及乡镇氮、磷、有机类污染源的分布规律。搞清到底农村面源污染是主要污染源,还是集镇生活污染是主要污染源,或二者均是主要污染源,应把各种污染源的分布规律及所占比例说清楚,为下一步政府决策发挥引导作用。以便采取更加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和投资方向,避免资金浪费以及投资错位等。
2.2“河长制”水质监测断面和评价方法的优化探讨
(1)“河长制”水质监测断面的优化探讨。开县“河长制”水质监测设置的断面包括所有镇(乡、街道)的出入境断面、场镇进出口断面以及进入干流的支流入口断面等三个层级共133个断面。目前所设监测断面较为全面,但考虑到部分断面水质能长期稳定达标、个别支流断面不具备监测条件等情况,建议进行断面的适当优化和微调。以满足科学性、代表性、经济性、可行性、方便性以及有效性等。
(2)模糊综合评价在“河长制”中的运用探讨。目前,开县“河长制”水质监测结果评价采用单因子达标评价法,其局限性在于用一个简单的数字指标作为分界线,界线两边截然分为不同级别[1]。比如COD的Ⅲ类标准值是20mg/L,19.9mg/L算Ⅲ类水,20.1mg/L算Ⅳ类水,实际上19.9与20.1差别很小。单因子评价分级显得不太客观、合理。模糊综合评价法同传统的单因子评价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相比,有独特的优点[2]。即:在模糊集理论中,运用隶属度来刻画客观事物中大量模糊的界线,并注意了界线的模糊性。而隶属度是可以用隶属函数来表达的,可以确保水质评价的客观、合理。由于单因子(要素)评价没有考虑各指标间对的相互关系和对总体污染程度的贡献情况,特别是某一污染污超标越多影响也越大。因此,要考虑给予各指标一定的权重在模糊评价中。对形成的模糊集合U上单因子(要素)的权重,也可用模糊矩阵的形式来表达。这样,进行单项评价并配以权重后,可得到权重模糊矩阵B和关系模糊矩阵R两个模糊矩阵。再把B和R进行复合运算便得到综合评价指数。
开县“河长制”水质监测结果如果采用模糊矩阵来对COD、NH3-N、TP三个指标的多次监测结果之间、多个水质监测点进行评价探讨,分析其流域上下、不同时间、各个乡镇等时间、空间变化趋势,将为全县水环境质量的持续有效改善提供更加科学、合理、有力的数据支撑。
参考文献:
[1]叶文虎,栾盛基.环境质量评价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106-114.
[2]付青,郑丙辉,陈浩,李章安.基于信息熵的重庆开县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模糊综合评价[J].环境科学导刊,2013,32(1):86-89.
Discussion on Water Quality Monitoring under River Manager System and the Application of Monitoring Data in Kaixian County
LI Zhang-an
(Kaixian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Station, Kaixian Chongqing 405400 ,China)
Abstract: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the water quality monitoring under river manager system was presented. The distribution rules of the major pollutants in the towns and the basins were studied based on the monitoring data. The evaluation method and the monitoring sites were researched and optimized. However, there were no many successful experiences about the water quality monitoring under river manager system. More work needed to be done in order to implement the measures more efficiently and appropriately.
Key words:river manager system; monitoring; apply; discussion; Kaixian County
收稿日期:2015-08-26
作者简介:李章安(1973-),男,重庆开县人,高级工程师/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开县环境监测站站长兼技术负责人,主要从事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及环境科学技术等研究。
中图分类号:X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655(2016)02-01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