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有荣
万家忧乐 笔底波澜
——高考作文要“接地气”
姜有荣
李克强总理在主持召开教科文卫体界人士和基层群众代表座谈会时指出:《政府工作报告》要“接地气”。“接地气”是当下的一个流行词,该词中的“地”用的是比喻义,指老百姓的生活。“接地气”就是 “贴近老百姓真实生活的实际”“反映百姓真实生活情感”。
鲁迅的《一件小事》、杨绛的《老王》、莫言的《透明的红萝卜》等一系列名篇之所以百读不厌,历久弥香,就是因为他们接上了地气,把笔触伸向了社会底层的百姓,品尝到了他们的酸甜苦辣,体察到了他们的喜怒哀乐。而反观当下一些学生的高考作文,他们接的不是地气,而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仙气,吹着一缕“空灵”风,泛着一股“小资”调,秀着一副“金领”派,让人抓挠不着,一头雾水。
有鉴于此,我们建议广大学生在写作中要多“接地气”,去关注万家灯火,去体味苍生疾苦,去走进百姓的物质、情感、精神世界。
百姓的物质生活条件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幸福指数。任何一个政党要想赢得民意,首先就得去改善民生。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想运筹好“国计”,也得首先学会体察“民生”,因为“民生”是一切“国计”的落脚点。不体察“民生”,你就无法了解百姓的生存状态、意愿和诉求;不了解“民生”,你就无从知晓一代人应当担起的那份历史责任。文以载道,没有“担道义”的“铁肩”,又何来“著文章”的“妙手”?艾青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我想,艾青之所以对“这土地”爱得如此深沉,是因为他深深地体察到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百姓的生存之艰、生活之难。
百姓是要食人间烟火的,他们心中纠结的首先是生存问题。请看2015年高考四川考生的拔尖之作《瞎老太卖菜》中的一个片段:
老太太让我自己挑选好,自己过秤。她告诉了我单价,让我自己算好账,把钱丢进盆里。我很不高兴,这菜市怎么也成了超市?……旁边的大婶对我说:“姑娘,老人家眼睛不好使,你就多担待一下。”我这才留心观察,原来老太太的眼珠子一动不动,完全浑浊。我大吃一惊:这样卖菜,岂不亏得裤子都没了?如今的人,哪个不是聪明得跟猴精似的?盆里的钱,趁人不备,拿走;菜,多买却故意少报斤两。这老太太的家人也太可恶了,让一个瞎眼老太太出来卖菜!
我胡乱抓了一些菜,根本就没有过秤,掏出一张五十元,准备塞到老太太手上。老太太摆摆手说:“姑娘,就放盆里吧,自己找零钱啊。”
回到家,妈妈告诉我,老太太住在乡下,独生儿子因为婚姻不幸,受不了刺激,一走了之,留下一个读高三的女儿和老太太过。老太太虽然吃低保,可要供养孙女,就有些力不从心。好心人周济她,她不要,大家才想到了这个法子,让老太太自己卖菜赚钱,养活孙女。老太太眼睛看不见,就想了这么个招儿,让顾客自己挑菜,自己过秤,自己付钱、找零。
一个吃低保的瞎老太太,却还要供养孙女读书上学,撑起一个支离破碎的家,这是一种何等沉重的经济负担!不走进百姓的物质世界,不身临其境抑或“心”临其境地体察,你对百姓的冷暖甘苦就不可能有“触感”和“痛感”,没有真切的“触感”和“痛感”,你就不可能写得让人如此揪心,如此撕心裂肺!
为什么有的学生的作文总摆不脱个人的小感受,挣不开个人的小情丝,就是因为他们把自己完全封闭在了个人的小天地里。“躲进小楼成一统”,自说自话,自慨自叹,你写出来的作文就只能引发自己的情感“自鸣”;只有走进百姓的情感世界,去真切体验,让自己的情感脉搏与百姓一起跳动,你才能感同身受,读者才能“悲伤着你的悲伤,幸福着你的幸福”,你写出来的作文才能引发读者的情感 “共鸣”。正因为触摸到了百姓情感的
那根最敏感的神经,《常回家看看》才会一夜唱响大江南北、街头巷尾,农民工歌手组合“旭日阳刚”才会从地下通道唱到星光灿烂的春晚舞台。
百姓的情感世界有两个最核心的元素,那就是“真”和“诚”。因为“真”,所以它最具有穿透力;因为“诚”,所以它最具有震撼力。请看2015年高考重庆考生的拔尖之作《唤醒》中的一个片段:
女孩随着搬家公司工人走进一幢公寓,到处散发着八九十年代的气息,像是青葱过往的痕迹,拿着第一桶金租任何房子的心都是美丽的。
很快她了解到隔壁住了一户人家,一个寡妇与两个小孩子。真不赶巧,第一个晚上就停电,女子只好自己点起了蜡烛。没一会儿,她忽然听到有人敲门。
原来是隔壁邻居的孩子,只见她紧张地问:“请问您家有蜡烛吗?”女子心想:第一天就有人借东西,以后还了得。于是冷冷地回答说没有。
正当她准备关上房门时,那小女孩展开笑容:“我妈妈知道您家一定没有,所以让我带了两根来给您。”
此刻,女子自责、感动得热泪盈眶,将那小孩紧紧地拥在怀里。
文中的“母亲”是一个带着两个小孩的寡妇,其生活处境之艰难可想而知,但她却有着一颗体人之心、一份谅人之怀。她估摸新搬进公寓的女孩不会置办不时之需的蜡烛,于是在停电时让自己的孩子主动送过来两根。这就是“远亲不如近邻”的邻里情分,这就是“与人方便,与己方便”的睦邻情怀。不走进百姓的情感世界,不触摸百姓的情感琴弦,又怎能感受到百姓内心的这份热力?
三、关注草根,凸显精神
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百姓,像“草根”一样匍匐在大地之上,但正是他们浇铸起了我们民族的精神基石,使我们的民族虽历经磨难,千回百转,仍生生不息,屹立不倒。鲁迅说:“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人才有真进步。”(《华盖集续编·学界三魂》)我们只有走进百姓的精神世界,才能体悟“民魂”的真正内蕴;只有体悟出“民魂”的真正内蕴,才能将之“发扬起来”。化用郁达夫的一句话来说,百姓没有精神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百姓有了精神,而不知体悟、汲取、发扬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当你“心思不出”“笔墨畏缩”之时,你不必在个人的小天地里苦苦呻吟,而应该走进百姓的精神世界去汲取养分,须知,百姓的精神世界不仅是我们写作取之不尽的生活源泉,而且是我们写作用之不竭的思想源泉。它可以向我们的作文输入一脉生气,让我们的作文永葆生机。
百姓的精神世界是质朴的,但也是厚重的,你真正体悟了,会有一种沉甸甸的感觉。请看2015年高考湖北考生的拔尖之作《无声的奔流》中的一个片段:
校门口有一个煎饼摊子,是由一对年轻夫妇所经营的。在这小吃荟萃的学校附近,小摊着实有些不显眼,也无怪我几次经过却未曾驻足。真正让我留意观察他们,大概出自一种猎奇心:同学说,他们是聋哑人。可这一观察却实在让我难忘了。摊子简单却整洁干净,老板做煎饼做得极认真,全神贯注。每当一个煎饼做好时,他必要走出摊子,站得笔直,把煎饼装袋,微鞠躬,双手将煎饼奉上,无一例外。整个过程皆是沉静,唯有油珠爆开的轻微声响自始至终。
文中这对聋哑夫妇奏响的是一首交响乐:以对职业的虔诚与对顾客的真诚交融而成的乐章。有了这份敬业精神,即便他蹬的是一辆三轮车,也能让人坐出“宝马”车的感觉。我们如果不走进百姓的精神世界,就无法理解“人人咏赞的盛世辉煌,无不来自于底层人物忘我的奔腾,来自于他们在没有灯光、没有鲜花、没有镜头的世界里无声地呐喊与积累。他们是沉默的动力,却延续着这场辉煌”这句话的真义所在。
高考作文“接地气”才更有生气,才更能勃发起盎然的生机。我们坚信,广大学生真正走进百姓物质、情感、精神世界的一天,就是自己的作文登堂入室的一天。
[作者单位:江苏省阜宁县第一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