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心理治疗对强迫症患者的影响

2015-12-08 03:33:02陆东曦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5年9期
关键词:强迫症心理治疗团体

陆东曦

团体心理治疗对强迫症患者的影响

陆东曦

目的 探讨团体心理治疗对强迫症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福建省宁德市康复医院精神科在 2013年 11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60例强迫症患者资料,将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团体心理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经12周连续治疗,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强迫症患者实施团体心理治疗,可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强迫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团体心理质量;强迫症;临床效果;生活质量

强迫症是一种神经症性障碍疾病,以强迫动作、思维为主要特点,具有起病早、病程长,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降低其生活质量。目前,对于强迫症患者的治疗中,多采用药物、心理疗法,其中心理治疗包括家庭治疗、团体治疗、个别治疗等形式,临床已广泛应用[1-2]。本研究分别对30例患者实施常规药物治疗和团体心理治疗,探究团体心理治疗对强迫症患者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60例强迫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符合强迫症诊断标准,耶鲁-布朗强迫症量表(Yale-Brown)评分≥16分,并排除精神发育迟滞、严重脑性疾病、既往精神病史、其他精神障碍等患者[3]。将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17~61岁,平均(34.2±2.7)岁;观察组患者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16~61岁,平均(33.8±2.4)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舍曲林(大连辉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H10980141),50~200 mg/d,连续治疗12周。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团体心理治疗方法,选取同质性开放式团体模式,将患者分组,每组 5~10例患者,在2名专职心理医师引领下开展治疗。具体过程为:①在准备阶段,2名心理治疗师单独会见每例患者2次,对患者病情、相关信息进行全面了解、评估,帮助患者做好治疗准备,签署知情同意书,且每次会见约50 min[4]。②在治疗过程中,前3次治疗重点在于让患者彼此熟悉,相互信任,建设团队文化。在4~9次治疗中,形成团队规范、具有凝聚力的整体,与小组成员相互反馈,逐渐意识自己的非理性认知。③最后10~12次治疗中,心理治疗师鼓励患者改变自身的生活方式,帮助其对生活中未改变非理性认知、人际模式进行探讨,表达真实感受[5],连续治疗12周。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比较。

1.3 疗效评定 按无效、进步、明显进步、痊愈标准评定患者治疗效果。无效:患者无任何进步;进步:患者主观烦恼、强迫症状轻微改善;明显进步:患者大部分主观烦恼、强迫症状消失;痊愈:主观烦恼、强迫症状消失,患者工作能力、社交不受干扰[6]。总有效率(%)=(明显进步例数+痊愈例数)/总例数× 100%。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 SPSS 1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连续12周治疗,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3 讨论

在普通人群中,强迫症患病率为2%~3%,该疾病是以无法控制强迫行为、思维为特点,属于神经性障碍,严重损伤患者的社会功能,降低其生活质量,治疗困难,若不及时治疗,易造成疾病迁延[7]。由于人们总是生活在成员持续联系、关系密切的团体中,人际关系是个体生存的保障。因此,团体治疗可让每名成员在团体中展现自己,表露日常人际关系,通过人际交互作用,成员观察、认识、学习自我,进而对自身与他人的人际关系进行调整、改善,发展良好的生活适应能力[8]。

宋晓红等[9]对药物联合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强迫症的效果进行观察,分别用单一药物治疗和药物联合团体心理疗法治疗40例强迫症患者,结果团体心理治疗具有明显治疗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与本研究报道相符,验证团体治疗效果。

团体心理治疗强迫症患者,在很少设置环境中,通过自由互动逐渐形成共同参与的社会缩影,使每例患者在治疗中认知、改善自己。在具体治疗中,普遍性、人际学习、希望重塑、信息传递、提高社交技巧、团体凝聚力是引起患者改变的关键因素[10]。在人际关系方面,虽强迫症并未对患者的人际问题进行直接反映,但是全面了解患者,与患者沟通,发现患者自身存在普遍的人际冲突、人际关系缺乏、角色转变等问题。在团体心理治疗中,同质患者之间相互交流、宣泄。心理治疗师指导患者沟通,帮助患者正确理解非理性认识,利用角色扮演、强化方法使患者灵活应对问题,改变自身生活环境。

此外,与单一药物治疗相比,团体心理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药物治疗仅是通过药物抑制患者精神,控制症状,而患者在心理角度对事物、情境的错误认识并未得到改变。在具体治疗中,心理医师还应全面了解患者心理,并在治疗完成后,指导患者自我治疗,鼓励患者与他人沟通,使用幽默的防御机制,改善人际关系,并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了解患者康复情况及存在的问题,给予耐心指导,改善生活质量[11]。

综上所述,团体心理治疗强迫症患者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强迫思维和行为,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身心健康。

[1] 陈德.首诊强迫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心理防御机制分析[J].健康之路,2014,13(10):168-169.

[2] 孙建.团体心理治疗应用于强迫症患者中的效果观察[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4,19(12):88-89.

[3] 杨磊,李幼辉,连楠,等.团体心理治疗对强迫症患者治疗的疗效因子研究[J].中国实用医刊,2012,39(8):28-31.

[4] 王纯,张亚林,张宁,等.团体归因治疗对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患者的症状及心理社会功能的效果[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1,19(3):398-400,403.

[5] 张婕,王纯,张宁,等.团体归因训练对抑郁症、焦虑症和强迫症的疗效[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0,20(6):371-373.

[6] 宋晓红,李建明,杨文丽,等.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对强迫症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2,18(10):1480-1481.

[7] 石海红,董效信,李少华,等.强迫症患者应用的症状自评量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z1):151-152.

[8] 梁炜,长红梅,张迎黎,等.强迫症患者的执行功能特点[J].现代预防医学,2014,41(5):862-864,867.

[9] 宋晓红,李建明,杨文丽,等.药物联合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强迫症的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12,26(32):3030-3031.

[10] 连楠,李幼辉,宋学勤,等.强迫症患者行团体心理治疗的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13,53(7):59-61.

[11] 陈晓梅,陈绍荣.药物治疗联合心理护理干预在强迫症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4,35(5):1077-1078.

R473.74

A

1673-5846(2015)09-0175-03

福建省宁德市康复医院精神科,福建宁德 352100

陆东曦(1973-),本科学历,临床执业医师。研究方向:精神卫生专业

猜你喜欢
强迫症心理治疗团体
中国队获第63届IMO团体总分第一名
中等数学(2022年8期)2022-10-24 02:06:56
心理治疗有七大误区
为什么我们乐于逼死强迫症?
文苑·感悟(2016年6期)2016-12-13 10:28:33
为什么我们乐于逼死强迫症?
文苑(2016年16期)2016-08-11 08:33:15
浅析壮族巫医治病中的心理治疗作用
两种人
读者(2016年9期)2016-04-21 14:24:48
中老年脑溢血患者采用精神护理与心理治疗干预的效果观察
逼疯强迫症的逗图
团体无偿献血难成主流
中国卫生(2015年9期)2015-01-22 03:09:00
美团体打广告抗议“中国制造”
环球时报(2012-03-28)2012-03-28 14:2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