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主要农产品比较效益分析与提高比较效益的途径探讨

2015-12-08 16:04唐江云
云南农业科技 2015年4期
关键词:效益优势农产品

唐江云,曹 艳,李 洁,雷 波*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与农村经济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66)

农业比较效益是指在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农业与其它经济活动在投入产出、成本收益之间的相互比较,是体现农业生产利润率的相对高低、衡量农业生产效益的重要标准。然而,农产品是农业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与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农产品比较效益是衡量农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标准之一。根据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提高农产品比较效益,对于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城乡统筹推进,保持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当前,中国农产品比较效益普遍较低是不争的事实,这是加快“三农”发展和缩小“三个差距”不可回避的障碍。通过区域农产品比较效益分析,可探寻区域农产品生产发展的优劣势,从而为指导农业产业发展提供重要依据,对指导农业结构调整、创造更高的农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1 区域农产品比较优势理论及其拓展

比较优势理论(The Theory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最早是由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集大成者大卫·李嘉图在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国际贸易理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瑞典著名的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他的学生俄林进一步修正和扩展了比较优势理论,提出了一种国际贸易的纯理论——要素禀赋(或资源禀赋) 理论(The Theory of Factor Endowment),即常被人们使用的H-O模型。之后又有许多学者对比较优势理论进行了衍生,出现了规模经济理论、技术差距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产业内贸易理论、收入偏好相似论、运输成本与区位理论等,但这些比较优势理论都是将研究的重心放在市场上,完全忽视了企业作为市场竞争主体的作用,忽视了企业的组织生产功能和技术创新功能,因而,所产生的主流国际贸易理论就没有把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动态竞争能力纳入其分析框架。

事实上,在当代国际贸易中,有相当多的贸易是发生在跨国公司内部,现代企业可以通过有意识的战略选择来培植资源,人为地进行比较优势的创造。这一点作为比较优势理论的外延扩展更具有实际研究价值和理论指导意义。20世纪80年代以后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迈克尔·波特提出了竞争优势的概念,认为一国兴衰的根本原因在于能否在国际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竞争优势形成的关键在于能否使这个国家的主导产业具有优势,而主导产业的优势又源于这个国家的企业能否具有创新机制而提高生产效率[1]。竞争优势这一革命性的概念,弥补了比较优势理论的不足,超越了比较优势概念,是拥有丰富内涵的崭新范畴,它对于建立一个统一的、符合国际贸易现实的比较优势理论体系具有重要意义。而目前,已有许多学者把比较优势理论及其方法引入到农业中,从成本、产量、单价、总收入、效益、成本收益率这几个因子展开国家、省、市、县域的农产品比较效益分析的研究。舒英龙等[2]比较柑桔与其他农产品的生产效益,分析柑桔价格变化对衢州农业及农民收入的影响,讨论衢州柑桔产业发展优势和劣势的嬗变,提出“柑桔种植比较效益锐减,转型升级亟须持续”。蒋满贵等[3]研究了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生产发展与蚕茧生产成本及养蚕收益关系的实证分析。蒋桂雄等[4]从种植成本、产值及利润等方面比较分析了广西油茶与甘蔗、木薯、速生桉及松树的经济效益,阐述了各树种种植面积存在差异的原因,提出了甘蔗、木薯、速生桉及松树的发展方向,并对油茶产业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钟敏、唐耀平[5]针对同类农作物不同品种的经济效益评估的经济评估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各品种确定收入与投入的组合权重,用组合权向量作商法得出相对经济效益。周芳检[6]等人为挖掘油茶产业的巨大潜力,迅速提高湖南油茶单位面积产量和经济效益,提出“当务之急就是要努力实现五化——种苗良种化、经营集约化、作业机械化、产品多样化、服务贴心化”的策略。关于农产品比较效益的研究还有很多,如:黑龙江的甜菜种植比较效益分析、新疆的棉花种植比较效益分析、云南的甘蔗种植比较效益分析、普洱市的烟叶种植比较效益分析、中美农产品成本与效益的比较分析等有关农产品比较效益分析的研究。研究区域优势农产品比较效益已成为提高农业产业竞争力的现实课题。

2 四川省主要农产品生产成本及收益现状

四川是一个农业大省,为推动农产品竞争力增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早在2003年就确定了优质水稻、“双低”油菜、饲用玉米、优质柑桔、名优茶叶、商品蔬菜、优质蚕桑、优质棉花等8个优势农产品,其中“双低”油菜、柑桔是被列为全国优势农产品的品种。尽管如此,四川仍存在农业生产区域结构趋同,农产品品种单一、品质低、产业化进程慢、农业效益低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制约着其农产品比较优势和竞争力。同时,国内外发达地区的农产品凭借其价格和质量的优势对四川省农产品构成前所未有的冲击,这必将会打破四川已形成的农产品市场格局,使一些缺乏价格、品质优势的农产品市场空间萎缩甚至退出市场。在这种形势下,四川各地区必须按比较优势原则,进行农产品生产的区域分工和布局。通过对四川省优势农产品进行比较效益分析,对形成科学合理的农业生产力布局,发挥区域农产品比较优势,提高四川省优势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四川农业整体发展水平,推进四川省农业现代化进程具有重大意义。研究四川省区域优势农产品比较效益是四川农业迎接国内外挑战、提高农业产业竞争力的现实课题。

2011年,四川3种粮食作物(中籼稻、小麦、玉米)生产总体平稳,产量稳中有升。中籼稻平均每公顷产量7697.1 kg,同比增加76.45 kg,增幅1.01%;小麦每公顷产值为8327.7元,同比增加1299.3元,上升18.49%;玉米平均每公顷产量达到6403.9 kg,比2010年增加285.6 kg,增长4.67%。2种油料作物(花生、油菜籽)单产有所增长。2011年,花生、油菜籽2种油料作物产量均有所上升。花生平均每公顷产2503.9 kg,较2010年增产161.55 kg,上升6.9%。油菜籽每公顷产2386.1 kg,较2010年增长119.1 kg,上升5.25%。由于种子和劳动力价格的持续上涨,2种油料作物生产总成本不断上升。花生每公顷生产总成本12281.25元,较2010年增加1575.6元,上升14.72%;油菜籽每公顷生产总成本10396.05元,较2010年增加1231.7元,上升13.44%。从成本构成的角度分析,造成生产成本上涨的主要因素有:一是人工成本上涨;二是种子、化肥费用等上升明显。2011年,四川省部分烤烟种植区气候异常,单产略降,产值增加。全省烤烟平均每公顷产量为2029.8 kg,同比减少2.90%。烤烟平均每公顷产值为33109.5元,同比提高6.45%。国家将烤烟收购价格提高了12%,但是灾情造成烤烟质量下降,烤烟实际收购均价未能实现同步涨幅,只比2010年提高9.63%。由于价格上涨的收益大于产量下跌的损失,烤烟公顷产值仍然实现增长。烤烟成本上升,每公顷烤烟总成本为33094.9元,同比增加10.40%,其中:物质与服务费用为10930.2元,同比增加7.41%;人工成本为18602.9元,同比增加14.66%;土地成本为3560.4元,同比减少0.42%。桑蚕茧平均每公顷主产品产量为1403.9 kg,比2010年减少51.2 kg,下降3.52%,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气候异常,4、5月干旱,导致桑蚕发病率高,蚕茧质量差。桑蚕茧平均出售价格为29.2元/kg,比上年增加4.44元/kg,上升17.89%。出售价格大幅度上升是因国际茧丝绸价格上涨。桑蚕茧平均每公顷产值为41338.5元,比2010年增加4952.3元,上升13.61%。桑蚕茧平均出售价格大幅度上涨,推动了产值大幅度增加。桑蚕茧平均每公顷生产总成本为27356.6元,比2010年增加217.36元,上升13.53%。在总成本中,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价格随着市场放开而有所下降。造成桑蚕茧生产总成本上升的主要原因:一是人工成本上升。桑蚕茧生产平均每公顷人工成本为20608.2元,比上年上升16.75%。人工成本大幅度增加主要是劳动日工价计算方法的改变和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提高所致;二是燃料动力等资源价格上涨。甘蔗生产2009、2010年连续2年亏损,曾极大损伤了蔗农的种植积极性,从四川省调查的情况看,甘蔗种植面积连年减少。农民种植的目的主要是收益,收益的多少,直接影响农产品结构调整[7]。

总体来看,四川省主要农产品比较效益较低,农业生产周期长、生产成本高、生产风险大、科技财政投入少、严重制约着其农产品比较优势和竞争力。尤其是农民劳动核算工价偏低,农产品成本被低估,农产品价格被误导,严重制约了“三农”的发展。

3 提高四川省主要农产品比较效益的途径

3.1 提高农产品价格,建立“三联”机制

农产品必须有一个合理的价格,才能保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的农产品价格确实很低,很多时候都是微利、零利、甚至跌破了成本。要建立生产成本、产品价格与农业补贴之间的联动机制。生产成本增加后农业补贴也应随之增加。在农业补贴中应该建立“土地搁荒停发补贴”和“奖励种粮大户”的双边考核机制。种子、农药、肥料、农膜等农业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成本每年都在不断的上涨,而农业补贴每年的额度几乎都是一样的,并且都是按土地面积计算,直接打到农户的存折上,导致搁荒多年的土地仍在发放补贴;适度流转的农户又因规模不够、手续繁锁而无法得到补贴。这就要求在政策层面上作适当的调整,对撂荒土地要认真核实,停发补贴;代耕、流转的土地其补贴要定为耕种者所有;对种粮大户要适当降低对生产规模的要求,以增大奖励面,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3.2 加大农业科技投入,依靠科技提高农产品质量,提升农产品竞争力

继续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要加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和农村公共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提高农业的生产水平和抗御自然灾害能力。要加大农业公共服务投入,完善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信息服务体系、植物病虫害防治体系。加强对粮食直补、农机补贴的监管,坚决纠正各类补贴不到位或以其它名目抵扣的行为。要坚持“科教兴农”加大生产设备的硬件投入,在条件成熟地区,加快手工劳动向机械化作业和高新技术应用转变的步伐,提高规模化、机械化水平,提高劳动生产效率。高度重视农产品安全,借助科学技术帮助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体系,加大种子、土壤、农药、化肥等生产要素的监管力度。加快农产品品质、农业环境和农田质量三大检测体系建设,以科学技术为支撑,大力鼓励和推进规模农业基地建设,加快和实现无公害农产品、绿色有机食品生产。依靠技术进步,在提质降耗上下功夫,充分发挥低成本优势。四川发展出口型小麦、玉米、油菜、蔬菜、生丝和中药材生产的可行性途径是创造差异型竞争力,发展特色农产品,在与国外相比相对较低的成本基础上,集中发展名、特、优、新品种,利用自然资源优势,为国际市场提供高品质、特色化的农产品,通过品质差异创造四川农产品的国际竞争优势。

3.3 细化区域农产品布局,延长农产品产业链,创造竞争优势

因地制宜,合理调整种植结构,由低产作物向高产作物调整;山地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调整;低收益品种向高收益品种调整;普通品种向优质品种调整。充分利用现有的土地资源发挥最大作用,取得最好收益。进行详细的区域农产品布局,建立市场需求型指导机制,进行农产品规模化集约经营,打造一批具有较大的或者特殊的效用、取得效用上具优势的农产品,创造出竞争优势。延长农产品产业链,提高农产品加工增值水平,实现由初加工向深加工的转变,重点发展粮食、油料、肉类产品的精深加工,把蔬菜、水果、中药材和奶类等产品的加工作为农产品加工业新的增长点,做到多样化、营养化、方便化和优质化,总体质量达到国外先进水平。树立名牌意识,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加强名牌产品的国际质量标准体系认定,加强品牌的宣传和国际市场营销,强化四川名牌的注册保护工作,采取有力措施,依法保护名牌农产品。

[1]戴雄武.我国农业生产水平与发达国家比较[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99(1):65-68.

[2]舒英龙,刘春荣,徐锦涛.比较效益锐减衢州柑桔业转型升级亟须持续[J].中国果业信息,2011,28(1):11-15.

[3]蒋满贵,汤庆坤.广西蚕茧生产成本收益情况实证分析[J].中国蚕业,2009(2):54-57.

[4]蒋桂雄,马锦林,李开祥,等.广西油茶比较效益探析[J].经济林研究,2011,29(1):149-151.

[5]钟敏,唐耀平.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农产品经济效益评估[J].湖南农业科学,2009(9):120-122.

[6]周芳检,雷志柱,蒋石红.提高湖南油茶产业比较效益的策略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2(1):173-175.

[7]四川价格网.四川省2011年主要农产品成本收益情况报告[EB/OL]. http://www.scpi.gov.cn/content/content.aspx?Key1 =65&Id=16484,2012-3-20.

猜你喜欢
效益优势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草粉发酵 喂羊效益高
莲鱼混养 效益提高一倍
错季土豆 种出好效益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优化管理模式 提高管理效益
画与话
农产品争奇斗艳
第二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