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教育让人成为最好的自己》庞海芍
由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孙刚成独著的《教育让人成为最好的自己》在目前“物欲横流”的社会、人们容易迷失自我以及学术浮躁的境况下,以其对教育浸润多年的切身感悟和学者敏锐独有的视角,用优美的文字向人们呈现了貌似世外桃源但又可以实现的一种理想化教育,即教育要“回归生命原点”,“顺性达情将每一个受教育者培养成心智相对完整、具有甜美心境和独立人格的最好的自己”。该书2015年7月面市,短短三个月就登上了网上书店当当网的畅销书排行榜前列,社会反响良好。
结识孙刚成是源于他在北京理工大学师从郭大成教授读博。现在有幸品读他的新作,看他用优美细腻的文笔解读教育,用深厚扎实的理论分析现实,用切实可行的方法提出解决问题的路径,没有浅薄浮夸,更没有晦涩枯燥。回顾全书,自感有以下特点,谨愿与作者和众多读者分享。
一、结构严谨,条理清晰
该书由序言、四个章节和后记组成。抛开序言、后记和以“我的教育语录”出现的高度凝练和升华的第四章,正文部分的三个章节从“‘静待花开’的美丽”隐喻回归生命本真和教育基本规律的基本理念谈起,继之以教育信仰的诠释、建构和实践经验总结,为理想的教育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精神支撑。在此基础之上,作者用“理想的教育是准备实现的梦想”为题,点明了理想教育实现的路径。从理念澄清,到信仰养成,继而归于实践取向和路径,可谓体系新颖,结构严谨而完整,逻辑缜密而清晰。
二、纵横古今,兼收中西
该书内容详实,资料丰富,是一部既可以案头学习用书,又可以秉烛夜读之书。书中不仅囊括了古今中外伟大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如孔子、怀特海、雅斯贝尔斯、马克思等人;还包括了中西历史上著名大学的发展典范,比如欧洲中世纪大学、剑桥大学和中国的西南联大,二者相互映衬说明“静待花开”之美的理想教育才能使人成为最好的自己。书中关于教育思想的探讨,作者并没有“老生常谈”,而是将其置于该书旨趣和时代发展的背景下进行解读。如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作者就用教育公平的理论对其解读,视角独特,引人深思。关于著名大学的发展,作者追根溯源,力图证明学术自由是大学发展的精神航标,也是教育发展的灵魂,立论有根有据,说理不偏不倚,不仅丰富读者的知识,而且给读者写作方法的引导。
三、关注现实,力求致用
首先,作者著书的缘由之一就是对自己挚爱的教育实践的指导与关照。作者在后记中引用了一句学生多次对他说的话:“老师,上您的课是一种享受。我们还没上够怎么就结束了?”以本人之见,学生没有上够首先表达了学生上课过程的轻松愉悦,其次应该是希望老师能再多给一点启发与思考。正如作者所言,课堂应该是“活生生和富于生成”的课堂,追求真、善、美,教师和学生应该充满生气与活力,相互成就,从而成为最好的自己。另外,该书也处处体现着作者对社会现实和教育改革的深切关注。书中第一章的开篇就说明了当下社会经济发展给教育改革带来的一些问题和困惑,进而作者提出教育应该回归生命原点,大学应在大学精神的引导下,追求学术自由;教育家应该主动追求文化自觉,“实现从必要的乌托邦到教育信仰支撑下的精神超越”;因此,当下的教育改革应该努力做到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育,并且重视通识教育和人文素养的培养。关注现实,体现了一个知识分子应有的家国情怀,而尤为可贵的是作者对当下教育改革的分析与探索和他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天衣无缝地实现了融合。
四、娓娓道来,润物无声
现时代有一个突出特征,就是要说现实就一定要批判,并且越激烈越显出深刻,要说教育就一定要大谈教育问题,这样方能说明自己的独特。但是,该书却相反,作者关注现实,但不会言辞激烈以批判为主,而是以阐明本质指出具有可行性的发展路径为旨归。所以,阅读该书,思考教育,却少艰深难懂,通篇如和风细雨般沁人心脾。就连最能体现理论性的章节标题作者也写得诗情画意,比如“教育是‘静待花开’的美丽”、“教育是看得见的信仰”、“理想的教育是准备实现的梦想”等等。粗看,这哪是教育理论著作,分明是心灵鸡汤,但是细读却又极具内涵,非这几个词不能表达。这种行文风格如同作者一样,低调而深刻,平和且从容。
(作者系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研究院研究员、教育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