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传统古为今用
——评《先秦诸子思想精华与文学价值研究》
孙鸿亮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灿烂辉煌,其中先秦子学是我国学术思想的根本,是中华优秀文化进步与繁荣的“源头活水”,值得我们不断地探索和挖掘。2015年5月,霍建波的《先秦诸子思想精华与文学价值研究》一书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七章二十五节,洋洋洒洒26万多字,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
一、继承传统,古为今用。《中国教育报》概括第二届“新子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主题时这样说:“把古典时代诸子的智慧说清楚,引导到当代生活中来,在社会实践中发挥作用,这可能需要几代人的努力。”笔者认为,该书正是努力贯彻了这一理念。作者这样界定其总体研究思路:“在分析学术思想时,大致遵循这样的思路:还原、阐释、评价。还原就是结合诸子著作,尽量使用诸子原话,提炼出研究对象的思想特点。阐释就是用现代话语,说明研究对象的思想特点是什么。评价就是结合古今思想文化现象,评析研究对象学术思想上的价值地位,总结其对当前精神文明建设的借鉴意义。”如该书关于人性论的探讨,既列举阐述先秦儒家人物孔子、孟子、荀子的基本观点,也结合汉唐乃至明代人的相关论述,并在分析西方哲学家以及当代学者言论的基础上,与社会实践相联系,得出自己的结论,令人信服。总之,“继承传统,古为今用”是该书遵循的基本原则。如此,作者不单纯是为了介绍先秦诸子学术思想而著述,而是本着古为今用、学以致用的理念,努力把诸子智慧“引导到当代生活中来,在社会实践中发挥作用”。
二、内容丰赡,思路清楚。该书内容丰富、充实,主要包括相互联系的三部分。“绪论”从总体上讨论先秦诸子,在探析诸子定位、诸子成因、相互关系以及产生渊源的基础上,认为先秦诸子生活在世界文化史的“轴心时代”,是我国学术思想的根本,更是中华文明进步与繁荣的“源头活水”,为中华文化的发展奠定下了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的良好基础。上篇集中探讨先秦诸子的学术思想,认为先秦诸子的出现标志着诗性文化时代的结束,理性时代的到来,思想文化意义重大。该书一方面以诸子流派为纲,以诸子个体为具体研究对象,阐明并分析其主要的学术思想特点;另一方面从一些具体问题引申开来,结合当代思想文化现象,详细探讨其对当代理念的启示,总结其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借鉴意义。下篇集中研究先秦诸子的文学成就,认为在文学发展史上,先秦诸子的出现造就了诗歌的相对沉寂,散文的发展繁荣,并由此促成了我国古典散文发展史的第一个高峰期。本部分以诸子著作文本为研究对象,依照散文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特点,把诸子散文大致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既按照不同文体分别探析诸子具体著作的文学成就,也从总体上揭示诸子文学的共性特征。
三、表述准确,时有新见。作为学术著作,该书语言并不晦涩难懂,而是简洁生动,明白晓畅,表述准确。作者重视文本文献资料,既能从基本典籍出发,也结合现代学者的研究论著,综合运用分析对比、归纳总结、跨学科研究等方法展开工作。在“后记”中,作者自称:“总体来说,本书拾人牙慧多而自出机杼少,回归溯源多而推陈出新少。”通读全书之后,发现全书的确有不少为了“把古典时代诸子的智慧说清楚”而作的“回归溯源”工作,这是基本的,不得不做的,但同时也颇多创新之处。如在总体上,该书探讨先秦诸子,从学术思想与文学价值两个方面展开。这避免了传统哲学史家偏重先秦诸子哲学思想价值、轻视其文学成就,和文学史家偏重文学价值、轻视其思想贡献这一学术界的常见现象。作者既立足于文学本位,也强调哲学思想、文化学等多维视角,其立意就颇值得肯定。在分析儒、道家思想时,既分别单独阐述代表人物的思想特点,也不忘同学派之间相互比较,在比较中发现不同。再如对邹衍思想中儒家成分的探讨,也是“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其论述令人耳目一新。虽然司马迁、桓宽以及后代不少学者都说邹衍思想的归宿在于儒家,但到底是怎么与儒家联系在一起的,因为资料缺失,没人能说清楚,而该书的“假说”则圆满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该书最后三章集中阐述诸子的文学成就,亦不乏新意,时有精彩之处。
(作者系延安大学文学院教授、文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