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珏
摘要: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更加重视实训教学。对与实际工作联系紧密的《外贸英语函电》课程来说,有效进行实训教学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课程情况、教学问题及国际商务ICT实训室的情况入手,通过商务模拟公司、小组合作及项目教学法的融合应用和评价体系的改变,将国际商务ICT实训室应用于《外贸英语函电》课程的教学中,改进并提高了该课程的实训效果。
关键词:国际商务ICT实训室;高职;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3-0094-02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国际间的商务合作越来越频繁,许多中国企业纷纷迈入国际市场,开展跨国经济活动。在这一经济背景下,无论是社会还是企业,他们对既掌握进出口贸易专业知识与技能,又能顺利进行外语沟通的复合型、实用型外贸人才的需求,呈现出逐渐增长的趋势。而在这一类型人才的培养中,《外贸英语函电》起到非常重要的联系和纽带作用。
一、《外贸英语函电》课程
《外贸英语函电》是一门ESP(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课程,是集英语交流和职业技能为一体的实践性、应用型课程,在课程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介绍外贸实务中各种外贸信函的写作格式和表达方法及其在对外贸易各个环节(商务关系的建立、询盘、发盘及还盘等)中的具体做法,学生不仅能熟练地掌握外贸业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还能熟练地把握相关的专业术语及表达方式和技巧。
二、《外贸英语函电》课程教学中的主要问题
虽然《外贸英语函电》是一门集知识性、实用性与技能性于一体的课程,但从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和效果来看,学生进入外贸岗位后,与国外客户的信函沟通有些力不从心。
1.学生英语基础差,外贸知识薄弱。写作商务英语信函要求学生具有较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及较为全面的外贸知识。但由于大部分高职学生的英语基础不扎实,外贸知识又较薄弱,从而影响他们理解信函的意思,更不用说撰写信函了。
2.教学内容滞后。目前,《外贸英语函电》的教材和书籍种类较多,但大部分教材的内容陈旧,存在较为过时的表达法,缺乏富于时代气息的用语。
3.教学方法单一,理论与实践联系不紧密。当前《外贸英语函电》课程通常采取“满堂灌”的形式,“重理论、轻实践”。大多数教师注重理论知识的系统性讲解,忽视实训,再加上实训基地匮乏,使得学生无法通过实践对所学知识进行有效的检验。
三、国际商务ICT实训室
教学《外贸英语函电》课程需要一个比较理想的模拟现场的实践环境。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院校都在该课程的建设过程中引入实训室的概念。专业的实训室为构成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和实现实践性教学奠定物质基础。学生在模拟的环境中,在可控的状态下完成实践实训的教学要求,在实际的案例中切身体会进出口交易的全过程,其教学的核心内容是围绕外贸过程的信函撰写。ICT全称为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ies,即信息与传播技术。国际商务ICT实训室依托信息传播技术建立起来,实现与信息社会的接轨,体现出更真实的外贸环境,可以帮助学生在进入工作岗位前,真实地接触外贸工作场景,完成一系列的进出口业务操作。学校已建成两个结构和功能相同的国际商务ICT实训室,具备相关的实训设备、设施,包括电脑、谈判桌、多功能一体机及外贸工作相关资料等。两大功能区(室):(1)模拟公司区,包括秘书室、经理室、谈判室、样品区、业务部和综合部。(2)工作设备实践操作区。
四、国际商务ICT实训室的应用
在《外贸英语函电》课程中引入国际商务ICT实训室的实践操作,可以改变以往单纯的教学模式,为课程教学提供真实的实践环境。
1.商务模拟公司。(1)理论:商务模拟公司源于德国著名教育家巴斯的早期商业教学理念。20世纪50年代正是德国经济的起飞初期,通过提供仿真的业务活动环境,学习者经历全部的业务操作过程后,可以了解和弄清其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系,学习商贸规则,熟悉市场机制,可以出错但无须付出任何现实的代价,不必承担任何经济活动风险。商务模拟公司可以说是一种新的职教培训模式。(2)优点:首先,商务模拟公司是一个完整的学习环境。其次,商务模拟公司的教育目标是为了学生获得或强化各种技能。再次,商务模拟公司提供一体化的学习环境,使学习成为公司日常活动的一个自然组成部分,体现从“做”中学的学习模式。最后,商务模拟公司的方法论基于身临其境与实践性理念。这是现代职业教育思想中强调实践性教学的重要理由。(3)特征:包括职业特征、技能特征、师生特征。教师是实训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咨询者和伙伴,是“公司”活动的平等参与者或观察者。此外,还具有网络特征,即复杂有序的市场网络关系是学生获得真正职业经验的客观前提。
2.小组合作实训。(1)理论:小组合作学习是与“个体学习”相对应的一种教学策略和学习组织形式,是一种学生在小组中通过明确的责任分工,完成共同任务的互助学习。(2)特点: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人际沟通和合作,使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这一过程是学生之间互教互学、彼此交流知识和收获的过程。(3)可行性:《外贸英语函电》课程需要将理论知识与外贸实务相结合,通过组内分工,让学生可以了解外贸各个环节的操作,在掌握外贸技能的同时,培养相互合作、协调沟通的工作能力。
3.项目教学法。(1)理论:2003年7月,德国联邦职教所制定了以行动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是把整个学习过程分解为一个个的具体事件,设计出项目教学方案,在教师的指导下,将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2)特点:项目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以教师为引导,以学生为主体”。目标指向具有多重性。对学生来说,通过转变学习方式,在积极主动的学习环境中,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教师来说,通过指导学生,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此外,其教学效果的可测评性和可控性比较好。(3)条件:项目教学法一般与工作过程有直接的联系,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形成一体化,让学生在项目中训练操作技能、团队合作和沟通技能及工作能力等。endprint
4.实训具体流程。整个实训过程,以小组为依托,以项目为载体,以商务模拟公司为平台。(1)项目的确定:根据外贸公司构建的岗位需求及能力要求,确定《外贸英语函电》课程所包含的三大项目:公司筹建、贸易磋商以及合同履行。根据具体的外贸流程,可将三大项目细化为几个小项目。(2)小组的形成及模拟公司的建立:在实训项目开展之前,先将整个班级的学生分组。按照自愿的原则,以“男女搭配、强弱互助”为指导方针,让学生6~8人为一组。每组分为两个小组,以绍兴或者学生家乡的区域经济特色分别模拟组建一个进口公司和一个出口公司。公司中,要明确每个成员的岗位职责,确定所承担的角色和任务,让两家公司形成合作关系。③项目的进行及建立商务关系:在实训室内,出口公司要根据获得的信息通过局域网向进口公司发送建立商务关系的信函,进口方要回复对方,使得进出口双方真正建立起贸易关系,开始贸易往来。进入贸易磋商阶段,各小组轮流进入实训室的谈判区域,由贸易双方进行业务谈判。因此,双方成员应在事先做好调查,了解国际市场的行情,出口方应提前核算产品成本、运费、保险费及报价的底线,进口方也应在谈判前拟定一个预算并确定其能接受的价格及各项条款。谈判过程中,贸易双方可就产品单价、数量、质量、保险费、运费及包装等进行磋商。最后,贸易双方拟定合同,面对面地签订销售合同。在此过程中,进出口双方要完成磋商阶段的信函写作。在合同履行阶段,进出口双方就信用证、保险及装运事宜进行进一步的信函往来。当进口方发现收到的货物存在质量、数量及其他与合同不符的问题时,应向出口方进行投诉,进一步商谈索赔问题。在项目开展的过程中,各组组长要对项目的实施负责,做好角色和任务的分配,对整个项目过程进行监控,对业务的开展情况进行记录。项目完成后,教师要对学生的成果进行点评。
5.评价体系的建构。评价并不仅仅是给学生一个分数,它在于及时有效地反映学习情况和效果,促使学生对自身的学习进行反思,寻找不足,及时改进,从而实现不断提升。
五、效果及应注意的问题
1.效果总结。(1)学习积极性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增强。通过国际商务ICT实训室的模拟实训,学生能较真切地感受工作环境,增加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愿意主动学习。他们不仅上课时认真学习外贸知识及分析信函,还能积极参与讨论、评价同学的信函,提出其优缺点,让课堂充满活力。学生开始积极主动地学习,课后也会多方查阅资料,与小组成员一起合作完成各个项目,自主学习能力不断增强。(2)个人综合素养和职业技能提升。在整个实训过程中,各小组都参与了外贸交易的所有环节,分工合理各司其职,不仅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还积极地与其他成员合作。项目的实施不仅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为今后的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2.应注意的问题。在国际商务ICT实训室进行实训教学需要注意:(1)教师要积极转变思想,成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评价者,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培养和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2)教师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寻找教学资源,研究和设置项目,对学生的实训表现进行有效评价。
参考文献:
[1]曹纾.谈《外贸英语函电》教学中的小组合作与评价[J].职业教育研究,2006,(4):87.
[2]顾亚琴.小组合作实训模式在“外贸英语函电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2012,(10):45-4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