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盛芳
摘 要:九年义务教育时期是学生审美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启蒙时期,这一时期审美感觉的培养十分关键。审美感觉与美术基础教育有着紧密的联系,试着阐述了审美感觉在美术教育中的重要性,并从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上提出几个关于美术教育中培养审美感觉的建议。
关键词:美术教育;审美感觉;审美感受
课标要求充分发挥美术教学情感陶冶的功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审美感觉是一切审美能力的基础。“感觉”作为人的一切心理现象基础,有着重要的地位,没有感觉就没有其他一切的心理现象。“审美感觉”是事物外在的、表面的、局部的审美特性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在大脑中形成的主观反射、反映和摹写,是审美心理形式之一,即是主体对客体的审美感知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心理现象。
一、审美感觉的重要性
《石涛话语录》中说道:“受与识,先受而后识也。识然后受,非受也。”从这话中,我们可以知道:一般情况下,“受”是先于“识”,就是说感受、感觉后才认识对象,如果先直接“认识”了对象,再去感受、感觉,“在绘画抒情中,这感受”就“不纯粹了”。可见,对外界事物的感性认识是一切带着情感作品的重中之重。这里的“受”与本文所要说的“审美感觉”从心理层面来说是同样的,也就是说,审美感觉贯穿于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中小学美术教学,并不是培养职业画家,而是培养孩子们的审美素质。新课标指出美术教育是学校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途径,旨在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审美感觉作为一个人的审美心理基础,在启蒙时期是否得到正确的培养,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二、如何培养审美感觉
审美感觉更多的是由后天形成的,在发展过程中,受外界环境影响,同时也受到主体本身的内在影响。
1.引导学生观察
审美感觉是对审美对象形式整体的直接把握和领悟,从而产生一种审美愉悦。这种感受的获得是通过直观的观察而来。“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学会观察是培养审美感觉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美术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生活中的物与景的美,由物到情,再由情回到物,从自身的心理角度去感悟生活的点滴。当然,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事物都以美的形态出现,这时候应该教导学生善于在一切不起眼的事物中来发现美的本质,训练美的感觉,在平凡而朴实的事物中发现美,提炼美,甚至升华为美,让“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2.引导学生表达情感
审美感觉属于感情范畴,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作为引导者的角色应当营造一种气氛,激发出学生的情感,面对生活中的物与景让学生能够为之动情,为之澎湃。传统的教育只是一味地灌输,把思想硬加给学生,学生不敢表达自己的看法,压抑自己的情感。作为美术教师要善于利用音乐、视觉图像、多媒体技术等手段引导学生体验不同的美术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并教会学生用绘画的形式或者用语言来表现、抒发自己的感情,让学生学会用美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纯粹的情感”。在美术鉴赏课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不同形式的美术作品,感受不同的美术风格与流派,丰富学生的感性体验,发展学生敏锐的审美感觉能力,开阔学生的美术文化视野。
3.在实践中进步
任何一种能力的培养都不可能离开实践,审美感觉作为一种能力,它的培养也离不开实践。学生创作的思想来源于实践,实践为学生的艺术创作提供了许多元素。审美感觉的培养,更取决于学生头脑中感知过的、熟悉的事物。人的审美心理包含着感知、注意、联想、想象、情感等。它们彼此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存在着微妙和复杂的关系,从而共同形成了审美心理结构。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对学生的审美心理进行相关训练。如感受美术的视觉表现要素。美术视觉表现要素通常是指视觉要素与组织手段。这些要素包括:点、线、面等。它们构成了美术作品表情达意的主要手段。按照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有条不紊地教导。教师在这里主要起引导作用,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如何把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提炼为视觉表现的要素。对一些简单的点、线、面要素的教学从小学阶段就要开始普及,而对一些较为复杂的,如画面的冷暖色调、表现事物的体积感、艺术作品的构成等教学,则适合在初中阶段全面开展。对美术要素的学习,需结合具体的美术作品和美术实践进行整体性的练习。
4.尊重差异理解个性
当然,每一个学生,由于家庭生活、心理因素等各不相同,所以,存在差异。审美感觉受外部环境影响也受内在影响,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内心世界都是丰富的,面对同样的物与景,他们会衍生出不同的感受,对同样的物与景也会产生不同的审美感觉,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感情表达,因材施教,激发出每个学生的审美感觉。
九年义务教育时期是学生审美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启蒙时期,审美感觉力的培养十分关键,对学生未来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审美感觉的培养和美术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美术教育发展以及学生自身心理的发展都离不开审美感觉的培养,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透过对美的看法和感知,去发现生活中的美,然后去创造美,让学生在提升自己审美能力的同时也受到心灵的启迪、情感的陶冶。将来,不管孩子们从事什么职业,审美感觉都会为其更好地生活、工作起到重要的作用,这也是我们作为美术教师所追求的美术教育宗旨。
参考文献:
[1]谢雱.中学美术教材教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吴冠中.短笛无腔[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5.
[3]王宏建,袁宝林.美术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