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立群,赵景文,曹玲玲,冯国平,台社红
(1.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100029;2.北京市大兴区长子营镇农业技术推广站)
目前北京地区的集约化育苗场普遍采用基质穴盘育苗法培育蔬菜幼苗[1]。2011年以来,经过试验和改进,无基质营养液育苗法被引进部分育苗场并在大规模生产中使用[2]。目前对这2种育苗方式的研究多集中在各自的营养物或投入品方面[3,4],而关于2种育苗方式下的幼苗苗期各项指标及定植后的田间长势、产量指标方面的对比研究鲜有报道,为此,以番茄为试材,研究了营养液育苗和传统基质穴盘育苗对番茄从苗期生长发育到田间长势及产量的影响,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供试番茄品种为金冠18号,试验于2012年1月15日至7月20日在北京市大兴区长子营镇集约化育苗温室和塑料大棚内进行。
苗期对比试验在同一育苗温室内进行,采用北京地区目前生产中用的无基质营养液育苗和商品基质穴盘育苗2种方式,同于2012年1月15日播种,苗期均用72孔格盘或孔穴。苗期结束后同于2012年3月15日定植于同一塑料大棚内,667 m2定植2 000株,每处理3次重复,每小区3畦,按顺序排列,大小行种植,株距30 cm,小行距55 cm,大行距75 cm,留5穗果,常规水肥管理。
营养液育苗操作方法为先在育苗格盘上覆盖湿润的播种纸,将种子播在上面,然后覆盖纸,再覆盖0.5~1.0 cm厚的湿润珍珠岩;而后将播好种的格盘置于催芽箱内,催芽结束后将其置于盛装营养液的育苗槽内,根据秧苗对环境的要求合理调节营养液[2]。
基质育苗操作方法为将含水量60%的商品基质填充入穴盘后压穴,每穴播种1粒,再覆盖上述湿润基质,摆放于苗床后浇透水,并覆上地膜保温保湿催芽,出苗后揭去地膜,根据环境要求进行常规水肥管理。
苗期试验每个处理播种100盘以上,测量时每个处理随机选取不同位置的5株幼苗进行各项指标的测定。田间试验每处理随机选取5株植株挂牌标记,测量各项指标。
①苗期测定项目 a.形态指标测定。当幼苗生理苗龄达到6叶1心(播种后70 d)成苗后,分别测量幼苗的株高和茎粗。苗期结束时用去离子水将植株冲洗干净,吸干表面水分,分别测定地上部和地下部鲜质量,然后于105℃杀青15 min,75℃烘至恒重,测定地上部和地下部干质量。
b.质量指标。苗期结束时测定秧苗壮苗指数和根冠比,壮苗指数按张振贤等[5]的方法计算,壮苗指数=(茎粗/株高)×全株干质量,根冠比(R/T)用干质量比表示,R/T=植株地下部干质量/植株地上部干质量。
②田间测定项目 定植后于生长前期(4月9日)、生长中期(6月1日)和生长后期(7月11日)分别测量挂牌植株的株高、第1穗果摘果时间、第1穗果最大果径、每穗果坐果数和摘果数、单果质量及产量。
试验数据采用Excel和SAS软件统计分析。
由表1可以看出,营养液处理和基质处理的植株地上部干、鲜质量,地下部干、鲜质量及根冠比差异均不显著。而两者株高和茎粗差异则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营养液处理的株高、茎粗均大于基质处理,整体长势更强。营养液处理的壮苗指数也显著优于基质处理。
由表2可以看出,基质处理的株高、各穗坐果数和摘果数均大于或等于营养液处理,整体长势在各阶段均略强,但除第1穗果的摘果数外差异均不显著。两处理的摘果数在第1穗果开始摘果的生长中期直至后期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且基质处理第1穗果的摘果数在生长中期明显多于尚未开始摘果期的营养液处理,表现出成熟期更早的特性。
表1 不同育苗方式对番茄成苗生长指标的影响
表2 不同育苗方式对番茄定植后田间长势的影响
表3 不同育苗方式对番茄产量指标的影响
由表3可以看出,营养液处理的第1穗果最大果径、单果质量均大于基质处理,但差异并不显著。而基质处理在总坐果数和总摘果数方面均优于营养液处理,其中总摘果数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并由于此差异最终导致了基质处理的单株产量和总产量均高于营养液处理。
栽培介质的不同直接影响番茄幼苗的形态指标。本试验中使用营养液育苗更有利于番茄幼苗地下部的生长,其干、鲜质量指标均高于用基质穴盘法培育的幼苗,且株高降低、茎粗增加,显著提高了番茄苗的壮苗指数,能够有效提高育苗场整体的壮苗产出率。
虽然采用营养液培育的番茄苗更健壮,但在定植到田间后长势却一直略弱于采用基质培育的穴盘苗,且在定植初期出现明显的缓苗期,期间植株颜色微黄,且死苗率高于基质苗,这可能与悬浮培养植株转移到固形介质中生长需要经过一定的适应阶段有关。
另外,在生殖生长阶段,用营养液培育的番茄苗的第1穗果最大果径和单果质量略优于穴盘基质苗,但基质苗植株的另外3项产量评价指标始收期、摘果数和产量都更优,这是因为用营养液培育的番茄苗从营养液移入土壤后,缓苗时间增加,后期才逐步赶上穴盘基质苗。如果经过更长的生长期,其是否可以赶上或超过穴盘苗的长势和产量,还需要进一步的试验论证。
综上所述,经过对全生育期多项生理指标的比较,采用营养液培育的番茄幼苗壮苗指数更高,幼苗更健壮,可以显著提升育苗场壮苗产出率;而基质穴盘培育的幼苗在定植后优势更明显,其前期长势及产量更好,但两者差异并不显著,因此,都适宜在集约化育苗场大规模生产中应用。
[1]曹玲玲,赵景文,王永泉.北京地区蔬菜集约化育苗产业现状及发展建议[J].中国蔬菜,2013(11):10-12.
[2]刘明池,武占会,陈海丽,等.营养液无基质育苗栽培系统及育苗方法:中国,CN201010240105[P].2011-02-09.
[3]陈世昌,常介田,张变莉.菌糠复合基质在番茄育苗上的效果[J].中国土壤与肥料,2011(1):73-75.
[4]彭建伟,云惊奇,许辉,等.不同配方基质在辣椒漂浮育苗中的应用效果[J].长江蔬菜,2011(12):64-67.
[5]张振贤,王培伦,刘世琦.蔬菜生理[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