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素素,路轶赢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金融管理学院,上海201620)
网络二手市场“柠檬”问题研究
葛素素,路轶赢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金融管理学院,上海201620)
近年来,我国网络交易市场的用户规模和交易规模巨幅增长,二手市场也顺应潮流,形成网络二手市场。新事物发展必然伴随诸多问题。相比传统的二手交易,网络二手交易具有更大的信息不对称风险,由此引发的逆向选择和“柠檬”问题不仅损害了交易双方的利益,还破坏了网络二手市场的“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造成市场交易量的萎缩。本文通过对网络二手市场中“柠檬”问题的产生机制和经济后果进行分析,提出从政府和二手交易平台两个角度解决“柠檬”问题。
网络交易;二手市场;信息不对称;柠檬问题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我国网络交易市场的用户规模和交易规模巨幅增长,“网络交易”的概念影响着各行各业。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4年12月,中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3.61亿人,中国网络零售市场的交易规模达28 637亿元。为了满足消费者对网络化的需求,网络二手市场应运而生。以网络作为交易媒介的网络二手市场具有便捷性、高效性等明显优势,诸如分类信息网站58同城和移动应用“闲鱼”等二手交易平台,在近几年都有很强的发展势头。目前大多数二手交易平台都是以C2C模式为基础,利用互联网搭建一个二手商品信息沟通的平台,二手商品的卖家发布信息,有购买需求的买家搜索信息,买卖双方在线上进行交易信息的磋商,在线下进行实物交易,由于远距离交易成本的限制,网络二手交易大都具有同城交易的特征。
网络交易在近几年的扩张速度令人惊叹,但是新事物的出现必然伴随着诸多问题,其中最为严峻的是信息不对称问题。根据中国电子商务投诉与维权公共服务平台监测数据,在2014年网络十大热点投诉问题中,产品质量、网络诈骗、虚假促销和网络售假等问题的投诉案件合计占比41%(见图1),相比2011年增加10%(见图2)。网络的虚拟性导致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进而引发了逆向选择和“柠檬”问题。“柠檬”问题是2001年由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之一美国经济学家阿克洛夫教授提出的,即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市场中优质商品被劣质商品驱逐挤压,[1]造成市场运行无效率。
在网络二手市场中,二手交易的信息不对称具有其独特性。二手商品的损毁性增加了折旧和定价的难度,交易的低重复率降低了用户对网络二手市场的忠实度和依赖性,传统的线下交易的模式妨碍了二手交易平台对交易的跟踪和售后机制的实施,交易过程监管不足,交易质量令人堪忧。据调查,大多数人群都有进行网络二手交易的意愿,但是出于对商品质量的担心,仅12%的人进行过多次交易。二手交易商品的种类主要集中在书籍、服饰等廉价耐用品和生活必需品,但是随着消费者对二手商品质量和维权途径不满意度的提高,消费者的交易需求在近几年有大幅下降的趋势。在历史交易中,52%的网络二手交易发生在直接(一度)关系和间接(二度)关系之间,22%的交易发生在地理位置相近的人之间。由此看来,消费者已对网络二手交易形成防御性心理,这影响到网络二手市场的正常运行。
本文分析了网络二手市场中信息不对称的来源和“柠檬”问题产生的经济后果,并结合我国网络二手市场发展实际,分别从政府和二手交易平台两个角度提出“柠檬”问题的解决措施,为提高网络二手市场中信息的传递效率和
实现网络二手市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图1 2014年网络购物十大投诉问题
图2 2011年网络购物十大投诉问题
不可否认,网络交易在增加信息透明度方面有其自身的优势。网络使信息的搜索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消费者几乎无需成本就能获取丰富和全面的信息,“货比三家”还能提高消费者对商品的认知。将二手商品信息按照地理位置细分不仅提高了信息搜索的效率,贴合当地消费者的偏好,还极大地避免了异地交易带来的不确定性。这些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信息不对称,但是网络二手市场本身具有的特性却加剧了市场“柠檬化”趋势。如果说信息不对称是导致逆向选择,从而引发“柠檬”问题的根源,那么引起网络二手市场信息不对称的直接原因来自两方面:商品质量信息不对称和交易者信用信息不对称。
(一)商品质量信息不对称
在市场中,卖方是商品质量信息的发布者,是一阶信息拥有者,而买方则是商品质量信息的接收者,是二阶信息拥有者。买卖双方在信息传播路径中的不对等地位造成了决策依据的差异。市场中的商品质量信息根据传递方式不同可以分为实意质量信息和象征质量信息,实意质量信息是通过实物方式传递的商品质量信息,象征质量信息通过文字、数字、图表和图像等方式传递的商品质量信息。[2]虽然通过对商品基本信息的文字描述和图片直观展示,象征质量信息的传递效率在网络二手市场有了明显提高,可是网络的远程性却使实物的观察、触碰和试用成为不可能,切断了实意质量信息的传播途径。在网络交易中,卖方处于信息优势,为实现超额利润,往往存在虚报商品信息、以次充好的动机。买方处于信息劣势,买方的购买决策完全依赖象征质量信息和个人经验信息,但是二手商品不同于新品,二手商品的评估建立在其损毁程度的基础上,很难对其建立统一的标准。商品实意质量信息的不对称妨碍了消费者对商品的持久性质量感知,降低了其判断真伪和商品真实价值的准确性。
此外,经统计,在二手交易平台“闲鱼”中,平均每小时更新400条本地二手商品信息,且发布的商品信息重复率极高。网络使信息的发布和传播不再受空间和成本的限制,却造成信息的高覆盖率和低边际效用。虚假信息的存在还降低了商品信息的真实性,增加消费者进行非理性消费的可能性。消费者对商品价格和质量的错误匹配会引发消费者对市场整体预期的错误定位,加剧网络二手市场的逆向选择和“柠檬”问题。
(二)交易者信用的信息不对称
网络交易的虚拟性和开放性使交易者身份和信用的辨识具有高度不确定性。首先是卖方身份不易识别性。二手商品的卖家多为个体卖家,并非专业商户,多数情况中交易者可同时存在买方和卖方两种身份。网络二手交易平台无法实时对交易者的身份进行识别,因此买卖方具有相同的市场准入门槛。二手交易平台为了增加平台的用户使用量往往会设置一个很低的市场壁垒,而由于技术限制和隐私安全,二手交易平台无法对用户信息的真实性进行查证。卖方身份的匿名性和易变性特点降低了对卖方欺诈的约束力,以欺诈为动机的卖家在交易中不断变化身份进而自我“提高”个人的信誉度来骗取消费者的信任,从而使得交易中就会有很多的劣质商品流入市场。交易者的高度流动性也对网络二手市场的交易环境带来不安全因素。
其次是交易低重复率。由于二手商品多为闲置商品,因此商品的可交易数量有一定限制,大多具有“一次性”特点。如果交易不是重复发生的,那么对卖家建立长期交易评价机制就不具有很大意义,卖方通过信誉增长提高销量的途径失效;买方也很难通过商品售后评论增加对商品质量信息的了解程度,从交易记录和评价中判断卖方的信用状况(图3)。
图3 网络二手市场“柠檬”问题产生原因
信息不对称会引起逆向选择,从而导致“柠檬”问题。为了说明网络二手市场中的“柠檬化”的过程及其后果,可以建立一个简单的“柠檬”模型。假设一个拥有大量风险中性的交易者的网络二手市场,市场中同时存在高质量二手
商品(以下简称“优质品”)和低质量二手商品(以下简称“劣质品”)。为了求得优质品和劣质品在正常交易情况下的初始价格,假设两类商品分别在各自独立市场进行交易。消费者对优质品和劣质品的供需情况如图4和图5所示,供给曲线可分别表示为SH和SL,需求曲线可分别表示为DH和DL。优质品和劣质品的价格分别用PH和PL表示,销量分别用QH和QL表示。在每一个独立市场中,由供需曲线的交点可分别求得优质品和劣质品达到均衡时的价格及数量。为简化模型,假设整个网络二手市场中两者的交易份额各占50%,则在初始独立状态下优质品和劣质品的均衡数量皆为Q0。由于人们对优质品的价格预期高于劣质品,此时优质二手商品的均衡点价格将高于劣质二手商品的均衡点价格,即PH0>PL0。
图4 高质量二手商品独立市场
图5 低质量二手商品独立市场
为了模拟现实的网络二手市场的“柠檬”问题,需要将两个优质品市场和劣质品市场放在一个整体的市场中动态分析。最初优质品和劣质品在市场中的占比已知,即前文假定的50%,因此买方购买到优质品和劣质品的概率分别为50%。在真实世界中,市场必然存在为谋取利润最大化而损害买方利益的不良商家。由于信息不对称,买方无法得知商品的真实信息。为了避免劣质品交易带来的风险损失,买方只愿意根据他所知道的平均质量来决定支付的价格,这样一来,买方对高价格的优质品的需求曲线DH0向左移动至DH1(见图6)。消费者的可接受价格处于优质品和劣质品初始均衡价格之间,过低的价格使卖方不愿意提供优质品而产生逆向选择,致使买方交易劣质品的可能性增加,需求曲线从DL0向右移动到至DL1(见图7),达到均衡状态时优质品的市场交易占比减少而劣质品的市场交易占比增加。
优质品的占比减少会增加买方购买到劣质品的机率,根据购买经验买方会对市场二手商品的整体平均质量和价格预期进行进一步的调整。更多优质品因价格高于买方的平均价格预期而退出市场,同时有更多劣质品交易被促成。随着优质品被不断驱逐退离市场,买家对网络二手市场商品平均质量的预期逐步下降,网络二手市场整体的均衡点不断向下移动(见图8),[3]形成“柠檬”市场。相比传统二手市场,网络二手市场更难实现帕累托改进,还破坏了市场原有的“优胜劣汰”的自动调节机制。
图6 完整市场中高质量二手商品的交易情况
图7 完整市场中低质量二手商品的交易情况
图8 网络二手市场交易量萎缩过程
目前二手交易平台尚不发达,应对外来冲击能力低,平台间具有同质性和高度可替代性。如果买方屡次受骗,那么他将很有可能转向另一个平台甚至直接退出市场。而保证一定的用户活跃度和交易量是二手交易平台正常运营的基本条件,一旦出现信任危机,市场交易量就会大幅缩减,这将对网络二手市场的发展造成致命打击。
(一)政府角度
为抑制网络市场“柠檬化”趋势,政府需通过对市场进行监管和维护,创造一个公平有效的市场环境。针对网络二手市场,政府可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发挥职能。
1.完善法律体系和维权机制
目前国内只有针对传统旧货市场的《旧货流通管理办法(试行)》和对网络交易的《网络交易管理办法》,尚未针对网络二手市场制定法规。不健全的法律体系阻碍了消费者合法维权的途径。这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也使更多潜在用户对网络二手交易望而却步,不利于网络二手市场的长期发展。因此,政府应完善法律体系,细化和规范基本
规则,例如完善二手商品的质量合格标准和售后保障制度。二手商品因损毁性和折旧性而存在质量不稳定和内在安全隐患,没有法律进行约束,消费者进行维权的成本极高。二手商品市场流通标准的完善避免劣质商品和不良卖家进入市场,保证网络二手市场的整体质量水平。同时政府还应对二手交易平台进行监督和管理,检查二手交易平台对法律法规和其内部交易规则的执行效果,同时对违规经营的二手交易平台基于处罚甚至责令强制退出市场,保证法律的权威性和各项规章制度的力度。
2.引导个人征信业的发展
信用风险是网络交易市场的重大风险之一,针对个人建立有效的信用体系将会成为减少交易者信用的信息不对称,推动网络二手市场健康发展的强大助力。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个人征信业仍属于起步阶段,征信机构总体实力较弱,法律不健全,[4]其中公众对第三方征信机构的不信任和对信息安全隐患的担忧是阻碍其建立个人信用体系主要原因。因此,政府对第三方征信机构的支持对缓解公众的不安全感十分必要。一是政府在交易中处于中立地位,对交易双方不构成利益冲突;二是政府的权威性能够为第三方征信机构提供一定程度上的信誉担保;三是政府在资源方面拥有也第三方征信平台不可比拟的优势。因此,政府应切实担负起在信用体系建设的责任,引导第三方征信机构的发展个人征信业。
(二)交易中介角度
二手交易平台是网络二手交易的“中介”。在信息不对称的市场中,为了克服逆向选择带来的市场失灵和低效率,交易双方都会寻求一种方式来传递信息,以提高市场效率,[5]这就是信号传递理论。网络二手交易属于低重复率的短期交易,因此通过建立长期交易信用评价体系来减少信息不对称的可行性较低。在这种情况下,买方倾向于将二手交易平台的信誉作为交易的基础。二手交易平台的出现给市场传递出公平公正的信号,将买方与卖方的短期交易转化为与二手交易平台的长期交易,起到了信号传递和信誉转移的作用,增强了交易双方的交易信心。良好的二手交易平台不仅能有效降低交易风险,刺激消费者的交易需求,还能推动网络二手市场健康运行和整体社会资源的高效流转。为了解决“柠檬”问题,二手交易平台可以从提高提高信息质量,提高监管水平和创新服务来采取措施。
1.提高信息甄别能力
二手交易平台首先是网络二手市场的“信息中介”,具有信息搜索功能,能利用各种各样的搜索引擎高效查找信息。但是二手交易平台区别于单一的搜索引擎,在提供海量信息的同时还应起到信息过滤的作用。二手交易平台可以通过建立高效的信息质量审核部门和信息质量标准体系帮助消费者自动排除无效和恶性信息。虽然甄别信息对二手交易平台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基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相比以交易者个体为单位自行展开信用活动所耗费的资源和时间,由平台负责自动甄别和筛选信息显然更低成本和高效率。
2.提高运营监管能力
二手交易平台也是网络二手市场的“信用中介”,“信用中介”的身份也对二手交易平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维护网络交易双方合法权益和整个交易流程的秩序,必须提高平台的运营效率和监管力度。
传统网络二手交易线下交易的模式妨碍了二手交易平台监督职能的发挥,为了降低交易的风险,平台需要与第三方支付平台合作,完善二手担保支付功能。通过对卖方实行保证金担保制度和鼓励使用线上支付功能实现平台对交易的实时跟踪,保障消费者的权益。为了提高监管效力,平台需保证规章制度实施的强制力,对涉嫌虚假交易、套现洗钱等违规行为及时核查,严肃处理,以此增加交易违约成本,遏制机会主义的发生。
但是为了杜绝虚假交易,仅仅依靠二手交易平台单方面出台处罚规则和信息审核规则是不够的,最重要的是维护市场的秩序,推动整个网络二手市场行业的规范化。这需要平台对二手交易的全部流程进行更深度地介入,比如同时进行线上信息审核+线下实物审核,过线下监管缩减虚假信息的生存空间,实现向O2O监管模式的转化,从源头上驱除劣质品的流通,保障商品信息的真实性。
3.创新特色服务
为了提高平台的市场竞争力和对风险的抗击能力,平台需要实现功能差异化,进行特色服务的拓宽和创新。比如平台可以设立消费者反馈交流平台和投诉举报系统,这不仅能为消费者之间提供交流机会,帮助消费者在短时间内获取商品信息,还能增加消费者获取商品经验信息的渠道,增强对商品持久质量判断的准确性,帮助消费者做出正确的交易决策。平台还可以提供二手商品真伪鉴别和估值服务。降低商品价格信息的不对称。对二手商品的残余价值进行科学的鉴定、分级和估值是一项系统、科学且复杂的工作,二手交易平台需要依据商品的类型、质量信息和商品的市场行情等各项因素进行评估。因此二手交易平台还可和业内专业的第三方鉴定机构合作,以增信目的实现对二手商品的权威认证,增加网络二手市场的信息透明度。
[1]George Akerlof.The Market for Lemons∶Quality Uncertainly and the Market Mechanism[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70,84(8)∶485-500.
[2]Zeithaml V.A.Consumer Perception of Price,Quality and Value∶A Means end Model and Synthesis of Evidence[J].Journal of Marketing,1988,52(7)∶2-221.
[3]李淑媛.电子商务市场“柠檬”问题机理与实证研究[D].南京:南京财经大学,2013.
[4]刘英章.发展我国个人征信业的思考[J].金融教学与研究,2015(2)∶45-47.
[5]Michael Spence.Market Signaling∶The Information Structure of Job Markets and Related Phenomena[M]. Cambridge,MA,US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2∶9-16.
[责任编辑:谭志远]
Study on the“Lemon Problems”of Online Second-hand M arket
Ge Su-su,Lu Yi-ying
(Shanghai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Shanghai201620)
Recent years have seen rapid growth in the users and transaction scale of online-trading.The concept of“online trading”has affected all walks of life.Second-hand market also conforms to the trend of development with the emergence of the online second-hand market.However,along with the fierce momentum of“online trading”,many problems are also exposed,the most prominent of which is information asymmetry problem.Compared to the conventional second-hand trading,the online second-hand trading has greater risks of asymmetric information,the adverse selection and“lemon problem”caused by which not only do harm to the interests of both buyers and sellers,but also destroy the“survival of the fittest”mechanism of the market and shrink the transaction volume.In this paper,the causes and economic consequences of"lemon problems"of online second-hand market are analyzed.At the last part,the paper also proposed solutions to"lemon problems"from the angles of both the government and the second-hand trading platform.
online trading;second-hand market;information asymmetry;lemon problems
F724.6
A
1005-913X(2015)12-0036-04
2015-10-16
上海市教委“2014年度上海大学生创新活动计划项目”建设经费资助(201410273034)
葛素素(1994-),女,浙江宁波人,本科学生,研究方向:金融;路轶赢(1994-),女,上海人,本科学生,研究方向: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