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续春
深入探索和丰富“中国梦”历史底蕴——在“孙中山振兴中华的理想与中国梦”研讨会上的讲话
◎齐续春
今天,我们在一代伟人孙中山先生的故乡举行“孙中山振兴中华的理想与中国梦”学术研讨会。我谨代表民革中央、民革中央孙中山研究学会,对参加会议的各位专家学者、各位同志表示热烈欢迎,对为研讨会的举办给予大力支持的广东省政协、中共广东省委统战部、中山市委、中山市委统战部和民革广东省委会、中山市委会的领导和同志们表示感谢!
明年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中共中央将隆重举办纪念活动,民革作为以学习继承孙中山爱国、革命、不断进步精神为基本特色的参政党,也将举办系列纪念活动。本次研讨会,是民革中央孙中山研究学会的例行活动,也是明年民革中央开展孙中山先生150周年纪念活动的一项准备工作。希望与会各位专家学者认真研讨,力争取得更多研究成果,为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纪念活动,也为民革自身建设提供理论上和学术上的支持。
下面我就“孙中山振兴中华的理想与中国梦”这个主题谈几点看法,和大家一起讨论。
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论述,集中表达了全中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追求,浓缩了中华民族近代以来包括孙中山振兴中华理想在内的最伟大的梦想。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中国梦”的概念。他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他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2013年3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再次阐述“中国梦”的内涵,他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中国梦”口号一经提出,就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得到全中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和热烈响应,极大地激发了全体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和工作激情。中国梦把国家、民族和个人作为一个命运的共同体,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每个人的具体利益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凝聚了中国人民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憧憬和期待;它是整个中华民族百年来不懈追求的梦想,是对当代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的集中概括和深刻表达。
“中国梦”既深深体现了今天中国人的理想,来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也深深反映了我们先人们不懈奋斗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深深植根于中国近代以来几代仁人志士的探索和奋斗之中,其中特别重要的就是孙中山“振兴中华”的理想。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开创的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亲密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实现和发展了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的伟大抱负。今天,我们学习弘扬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思想,可以告慰孙中山先生的是,不仅他的振兴中华理想得到了继承和发展,他的夙愿今天已经或正在成为现实,而且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二、孙中山“振兴中华”口号,概括了近代以来相当长历史阶段中华民族的历史使命,回顾这一口号提出的历史背景,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梦”的丰富内涵和历史底蕴。
“振兴中华”这一口号最早是孙中山1894年11月24日在檀香山建立兴中会时提出的。当时,国家正处于外丧国权、内极贫弱的风雨飘摇之中,人民的生活极其艰难困苦。中山先生激于强烈的爱国精神,把人民的希望和时代的要求,概括为“振兴中华”这一口号。他在《檀香山兴中会章程》中第一次提出:“是会之设,专为振兴中华、维持国体起见。”这一口号的提出,具有巨大的振聋发聩的作用,激起了大批志士仁人,为实现这一口号共同奋斗。从此以后,孙中山先生以振兴中华的革命思想为引领,奔走于海内外,联合各方力量,发动武装起义,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
“振兴中华”,是孙中山全部思想的核心精神,他的三民主义理论、建国方略等等,都是围绕振兴中华这一主题展开论述的。在孙中山看来,振兴中华,第一,就是要反抗西方帝国主义的欺凌和压迫,第二,必须进行反清革命,推翻腐败无能的满清政权。第三,把中国人民从君主专制主义压迫下解放出来,建立一个现代民主国家。第四,发展实业,推进现代化建设,让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正因为孙中山先生提出的“振兴中华”概括表达了他所处时代乃至之后很长时期中华民族的历史使命,才能够在海内外中华儿女中激起巨大的反响,激发起他们为中华民族的振兴事业共同奋斗。
三、在实现“四个全面”战略的新的历史条件下,从“振兴中华”到“中国梦”,我们国家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领导下,实现新的历史性跨越。
改革开放之初,国家百废待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的改革开放路线激起了全体人民建设、奋斗的热情,由首都一些大学生率先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迅速热遍大江南北,祖国各地,在全中国乃至全世界华人中间不胫而走,成为中国改革开放时代的最强音,也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精神激励。1987年中共十三大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这一目标和“振兴中华”的口号在精神上一脉相承,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这就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振兴中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这是辛亥革命100多年来的历史,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所证明的唯一正确选择。
同时,振兴中华,也成为海峡两岸中国人的共同话语,成为号召海内外中华儿女团结起来共同推进国家统一和现代化建设的一面旗帜,成为全中国、全世界炎黄子孙的共同追求和梦想。2011年,海峡两岸中国人分别举办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活动,尽管各方的关注点有所不同,但其重要的共同点就是振兴中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爱国者的统一战线中,“振兴中华”仍然是一条重要的精神纽带。
改革开放以来赋予了新的时代精神的“振兴中华”口号,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概念在基本精神上有十分显著的内在联系,而“中国梦”的表述,更加鲜明地体现了21世纪世界进入全球化时代、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的时代特色,更加鲜明地体现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基础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更加鲜明地体现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决心和坚定信念。不但如此,“中国梦”还包含了十分明确的实施战略,这就是习总书记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这就使得我们为“中国梦”团结奋斗有了明确的战略遵循。
四、民革作为参政党,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论述,研究孙中山振兴中华理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梦”的口号以来,民革全体党员倍感振奋、深受鼓舞。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民革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论述,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周围,更加自觉地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而不懈奋斗。
同时,民革作为由原国民党民主派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创建的民主党派,对孙中山先生一向怀有崇高的敬意和深厚的感情,孙中山爱国、革命和不断进步的精神,是凝聚国民党各派爱国民主力量的一条精神纽带,也是民革成立的重要思想基础。1987年2月,民革全国代表会议明确提出了“为统一祖国、振兴中华的总目标服务”的工作任务,“统一祖国、振兴中华”成为引领和凝聚民革全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贡献力量的工作目标,也成为民革自身建设的精神动力。从1988年11月通过的民革七大党章开始,继承发扬“孙中山爱国革命不断进步精神”,成为体现民革作为民主党派、参政党的重要特色,民革十一大修改通过的新章程进一步把继承发扬这一精神作为民革基本特色郑重写入,这就为民革自身建设提供了一项重要的内容。
今天,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开展孙中山思想的学术理论研究、在习近平总书记“中国梦”思想的指导下研究孙中山“振兴中华”理想,首先一定要进一步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全面”的战略思想,推动民革全党更加自觉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回顾和研究孙中山“振兴中华”的口号及其历史作用,要与民革全党正在深入开展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与民革党员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不断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引导民革党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做好本职工作,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坚持“五位一体”的发展思路,全面推进和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实现“十三五”规划的宏伟目标贡献力量。
明年是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民革中央将根据中共中央的统一部署开展纪念活动,也希望各地民革组织,根据当地中共党委的统一部署,结合本地实际和工作实际,积极稳妥地组织开展孙中山先生纪念活动。
最近,民革中央召开了民革全国宣传思想理论工作会议,对进一步加强民革宣传思想理论工作作出了部署。希望民革各级组织根据万鄂湘主席在会上提出的“思想政治工作绝不能松懈、宣传工作绝不能弱化、理论工作必须常抓不懈”的要求,根据民革履行职能和自身建设的需要,进一步做好包括孙中山研究、辛亥革命历史研究在内的理论研究工作,为民革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加切实有效的智力支持和理论支撑,为把民革建设成为学习型、高素质、有作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作出贡献。
(责编卢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