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正元,林 祁
(1.福建省尤溪县联合乡农业技术推广站 365102;2.福建省尤溪县农业局)
福建省尤溪县联合乡位于尤溪县北部,地处北纬 26°17'至 26°24'、东经 118°08'至 118°17',海拔220~1280 m。全乡中稻种植面积约169 hm2。为探索引进的杂交稻新品种在不同生态区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抗逆性及其主要特征特性表现,以丰两优四号作对照,对四川农大高科农业有限责任公司选送的12个杂交稻新品种进行品比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试验地位于尤溪县联合乡湖洋村,地处东经118°16'45" 、北纬 26°21'24"、海拔 372 m。平均年有效积温 5079℃、日照时数 1812 h、降雨量1605 mm。试验田面积1600 m2,前作冬闲,土壤为灰泥田,肥力中等,排灌条件良好。
参试中稻新品种12个,以丰两优四号为对照品种 (表1)。
表1 参试中稻品种名称与来源
采用单因子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小区长方形,面积20.0 m2,共39个小区。试验田四周距田埂2 m为保护行,保护行种植品种为钱优3301,由三明市水稻综合试验站提供。
参试品种统一于4月29日播种,每667 m2用种量16 kg。用强氯精500倍液浸种消毒12 h,湿润育秧,地膜覆盖。每667 m2(下同)秧田基肥施水稻专用肥 (12-5-8)36 kg;5月7日秧苗1叶1心期施进口氯化钾复合肥 (16-16-16)4 kg,并分别于5月13日 (2叶1心期)和5月22日 (4叶1心期)再施8 kg和12 kg。5月18日第1次用药防治二化螟,5月23日第2次用药防治二化螟,6月2日第3次用药防治二化螟、稻蓟马、叶瘟,同时拔除稗草。6月3日移栽,秧龄35 d,用划行器定密植规格为20 cm×20 cm、丛插2粒谷苗,每个小区插植500丛。田间调查二化螟秧苗被害率达80% ~90%,但经3次用药防治后活虫率很低。
大田基肥施水稻专用肥 (12-5-8)36 kg,于插秧前3 d机耕后撒施,人工耥平。秧苗移栽后,6月7日施抛栽灵60 g拌尿素3 kg除草施肥,6月17日第2次人工除草。6月9日施进口氯化钾复合肥 (16-16-16)20 kg,7月9日再施20 kg作促花肥,7月20日再施10 kg作保粒肥。水管上前期浅水促蘖,中期搁田,穗期浅水灌溉,后期干湿交替。病虫害防治于6月8日用杀虫双防治1次二化螟,6月15日用阿维菌素第2次防治二化螟,6月21日用甲维盐和扑虱灵防治稻纵卷叶螟 (多数在2龄期)和白背飞虱。7月8日用独舞、苏云金杆菌、井冈霉素水剂防治稻纵卷叶螟、白背飞虱和纹枯病。各小区施肥、水管、病虫害防治等栽培技术措施一致。
记载播种期、移栽期、始穗期和成熟期,考察株高、分蘖力、株型、抗性、单位面积产量和主要经济性状。
采用DPS数据处理系统V14.5软件进行LSR分析:各参试新品种产量以荟丰优3518最高,每667 m2产量880.6 kg,比 CK增产21.55%,差异达显著水平;其次为广两优1393,每667 m2产量867.8 kg,比CK增产19.78%,差异达显著水平;科两优1号、川两优3301、荟丰优086等3个品种与CK相比增产不显著;其余7个品种与CK相比均减产 (表2)。
表2 参试中稻品种产量比较
参试新品种中荟丰优086全生育期139 d,比CK长1 d;荟丰优3518、广两优1393全生育期138 d,与CK相同;其他参试新品种全生育期都比CK短 (表3)。
试验结果表明,荟丰优3518、广两优1393两个品种不仅有效穗数多,而且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等产量构成因子都比较高,因此产量也较高(表4)。
表4 参试中稻品种产量构成因子比较
从穗部性状看,每667 m2有效穗数以川两优3301最多,达16.28万穗,比CK多3.01万穗;科两优1号最少,为11.11万穗,比CK少2.16万穗。穗粒数以Y两优81号最多,比CK多80.1粒;其次为科两优1号,比CK多74.8粒;荟丰优086比CK多42.2粒;广两优1393、荟丰优3518比CK略多;其余品种的穗粒数都比CK少。
从结实率看,各参试品种差异不明显,以川两优3301最高,达92.7%,比CK多2.0个百分点;其次为荟丰优3518、荟丰优086,分别比CK多1.3和1.4个百分点;Y两优8637结实率最低,为85.2%,比CK少5.5个百分点。
从千粒重看,各参试品种略有差异,以荟丰优3518最高,达30.61 g,比 CK多0.68 g;闽两优3851最低,为23.31 g,比CK低6.62 g。
参试品种主要性状及抗病 (逆)性的调查、考种结果列于表5。
株高:以Y两优81号最高,为144.0 cm,比CK高5.8 cm;其次为荟丰优3518,株高140.7 cm,比CK高2.5 cm;其余各品种均比CK矮,其中闽两优3851株高108.8 cm,比CK矮29.4 cm,在参试品种中最矮。
穗长:以Y两优81号最长,为27.0 cm,比CK长3.7 cm;闽两优3851最短,为19.3 cm,比CK短4.0 cm;其余各品种与CK接近。
分蘖率:川两优3301、闽两优 3851、Z两优1340、Y两优8517均高于CK;其余各品种均比CK低。
成穗率:以荟丰优086最高,达79.21%,比CK高14.50个百分点;Y两优81号最低,为55.29%,比CK低9.42个百分点。
抽穗整齐度:川两优3301、新两优1393、Y两优8637、Y两优8517、Y两优81号抽穗较为整齐,其余各品种与CK相同,均为中等。
株型:闽两优3851株型紧束;新两优1393、科两优1号株型松散;其余各品种株型与CK相同,均为适中。
叶色:闽两优3851叶色浓绿,茉两优7202、广两优1393、Z两优1340、Y两优8637、Y两优81号、科两优1号叶色为绿,其余各品种与CK相同,均为淡绿。
叶姿:川两优 3301、闽两优 3851、Y两优8637叶姿挺直;荟丰优3518叶姿披垂;其余各品种叶姿与CK相同,均为中等。
长势:川两优 3301、荟丰优 3518、广两优1393、科两优1号长势与CK相同,均为繁茂;其余各品种长势明显比CK弱。
熟期转色:川两优3301、闽两优3851、茉两优7202、Y两优8637、科两优1号熟期转色好;其余各品种与CK相同,均为中等。
落粒性:荟丰优3518、Y两优81号落粒性为易落粒;其余各品种与CK相同,均为中等。
抗倒性:新两优1393收获时3次重复均倒伏;荟丰优3518、Y两优8637、Y两优8517、Y两优81号收获时轻微倒伏;其余各品种与CK相同,无发现倒伏。
抗病性:参试品种均未发生穗颈瘟和白叶枯病,纹枯病发生轻微;闽两优3851、Y两优81号发生轻微叶瘟,其余各品种均未发生叶瘟。
表5 参试品种主要性状及抗病(逆)性表现
荟丰优3518产量居参试品种之首,比CK增产21.55%,增产达显著水平;全生育期138 d,与CK相同;株型适中,长势繁茂,穗大粒重,可扩大示范种植。
广两优1393产量居参试品种第2位,比CK增产19.78%,增产达显著水平;全生育期138 d,与CK相同;株型适中,长势繁茂,着粒密,抗倒伏性强,综合性状好,可扩大示范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