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慧慧,李大剑,余 陆,朱 玲
(1.安徽中医药大学2012级硕士研究生,安徽 合肥 230031;
2.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安徽 合肥 230031)
中药分期治疗重度原发性痛经临床研究
罗慧慧1,李大剑2,余 陆1,朱 玲1
(1.安徽中医药大学2012级硕士研究生,安徽 合肥 230031;
2.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安徽 合肥 230031)
目的:观察中药分期治疗重度原发性痛经气滞血瘀型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7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治疗组平时内服理气活血汤而经前、经期服痛经宁,对照组仅经前、经期服痛经宁,两组均治疗3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6%、愈显率74.3%,对照组分别为68.6%、37.1%(P<0.01)。治疗后两组痛经积分及中医证候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下降(P<0.01),治疗组停药3个月虽积分有所回升,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全血黏度(高切、中切、低切)均降低,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高切变率下全血黏度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及红细胞最大聚集指数明显降低(P<0.05),红细胞变形指数增加(P<0.05),治疗组红细胞压积降低及红细胞最大聚集指数、提高红细胞变形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药分期治疗重度原发性痛经气滞血瘀型有较好效果。
重度原发性痛经;气滞血瘀型;理气活血汤;痛经宁
笔者用中药分期治疗重度原发性痛经气滞血瘀型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共7 0例,均为2 0 1 1年1 2月至2 0 1 3年9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门诊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两组。治疗组3 5例,年龄1 4~2 7岁,平均(20.51±4.18)岁;病程1~12年,平均(5.80±3.45)年;痛经积分(16.09±1.17)分,中医证候积分(18.87±0.93)分;全血黏度值切变率150为(6.07±0.63)1/s、切变率60为(8.38±0.75)1/s、切变率10为(15.45±1.60)1/ s,血浆黏度(3.83±0.81)/(mpa·s),红细胞压积(54.61±2.50)%,纤维蛋白原(3.84±0.68)g/ L,红细胞聚集指数(6.43±0.28)分,红细胞变形指数(0.21±0.12)分。对照组35例,年龄14~27岁,平均(20.43±4.43)岁;病程1~12年,平均(5.86±3.42)年;痛经积分(16.01±1.22)分,中医证候积分(18.87±1.36)分;全血黏度值切变率150为(6.02±0.68)1/s、切变率60为(8.34±0.81)1/s、切变率10为(15.52±1.63)1/s,血浆黏度(3.85±0.85)/(mpa·s),红细胞压积(54.03±3.19)%,纤维蛋白原(3.75±0.65)g/L,红细胞聚集指数(6.39±0.33)分,红细胞变形指数(0.20±0.11)分。两组年龄、病程、痛经积分、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妇产科学》原发性痛经的诊断标准[3]。经期或经期前后出现持续性或阵发性下腹疼痛,常伴有腰骶酸痛、面色发白、冷汗、恶心、呕吐、腹泻、四肢厥冷等,影响学习或工作,并随月经周期发作连续3次以上。妇科检查及B超检查生殖系统无明显器质性病变,排除由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肿瘤等所致的痛经。
中医证型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妇科学》[4]痛经气滞血瘀型。主症:①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②经血有瘀块,块下痛暂减。次症:①经色紫黯;②经血量少,行而不畅;③经前乳房胀痛;④胸闷不舒;⑤心烦易怒。舌脉:舌质紫黯,或有瘀斑、瘀点,脉弦。
中医证型评分标准:参照《中医量化标准》[5]。主症及次症根据轻、中、重度分别记3、6、9分及1、2、3分,舌脉象不计分。
痛经评分标准及程度分级标准:参照《中药治疗痛经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经期及其前后小腹疼痛计5分,腹痛难忍计1分,腹痛明显计0.5分,坐卧不宁计1分,休克计2分,面色苍白计0.5分,冷汗淋漓计1分,四肢厥冷计1分,需卧床休息计1分,影响工作学习计1分,用一般止痛措施不缓解计1分,用一般止痛措施暂时缓解计0.5分,伴腰部酸痛计0.5分,伴恶心呕吐计0.5分,肛门坠胀计0.5分,疼痛在1天以内计0.5分,每增加1天加0.5分。根据痛经症状积分,积分大于等于14分为重度痛经。
纳入标准:①符合西医PD的诊断标准,痛经积分大于等于14分;②符合中医气滞血瘀证的辨证标准;③能接受治疗、观察及检查者。
排除标准:①经检查证实生殖器官有明显器质性病变者,如盆腔炎、子宫腺肌病、子宫肌瘤、内异症等;②合并有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③对治疗药物过敏者;④有生育要求者;⑤精神病患者。
对照组用痛经宁(自拟)。香附12g,赤芍10g,红花10g,当归10g,川芎6g,姜黄10g,延胡索10g,郁金10g,莪术10g,三七粉5g,五灵脂10g,乌药10g,炙甘草6g。经前3天开始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早晚各1
次,连服7天,治疗3个月经周期。
治疗组自月经后第2天开始用理气活血汤(自拟)治疗10天。经前、经期治疗同对照组。理气活血汤药用香附12g,当归15g,柴胡5g,郁金10g,醋延胡索10g,川芎6g,红花6g,赤芍10g,炒白术10g,茯苓10g,白芍10g,炙甘草6g。水煎分2次温服,早晚各1次,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
分别于治疗前月经来潮的24h内及治疗第3个月经周期的月经来潮24h内静脉采血,检测两组血液流变学,包括不同切变率下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红细胞最大聚集指数及红细胞最大变形指数。
参照《中药治疗痛经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痊愈:腹痛及其它症状消失,停药3个月经周期未复发,疼痛程度恢复“0”分。显效:腹痛明显减轻,其余症状消失或减轻,不服止痛药能坚持工作,疼痛程度为治疗积分降低至治疗前积分的1/2以下。有效:腹痛减轻,其余症状好转,服止痛药能坚持工作,疼痛程度为治疗后积分降低至治疗前积分的1/3以下。无效:腹痛及其它症状无改变。
用SPA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连续型变量采用均数±标准差(±s )表示,若数据符合正态性分布采用t检验,数据呈偏态分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Ridit分析。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例(%)
两组痛经积分及中医证候积分比较见表2、表3。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及停药3个月后痛经积分比较 (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及停药3个月后痛经积分比较 (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同期比较,△P<0.05。△P<0.05。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 停药后3个月治疗组 35 16.09±1.17 5.31±5.56*△ 5.58±5.73*△对照组 35 16.01±1.22 8.27±4.76* 9.42±5.20*△
表3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分,±s)
表3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同期比较,△P<0.05。
4.46±4.88*△9.49±6.13*△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 停药后3个月治疗组对照组35 35 18.87±0.93 18.87±1.36 4.14±4.74*△8.04±5.96*
两组血液流变学比较见表4、表5。
表4 两组不同切变率下全血黏度比较 (±s)
表4 两组不同切变率下全血黏度比较 (±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150(1/s) 60(1/s) 10(1/s)治疗组 35 治疗前 6.07±0.63 8.39±0.75 15.45±1.60 35 治疗后 4.71±0.81*△ 6.07±0.63* 9.02±0.68*对照组 35 治疗前 6.03±0.68 8.35±0.81 15.52±1.63 35 治疗后 5.34±0.82* 6.27±0.76* 9.20±0.80*
表5 两组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比较(±s)
表5 两组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红细胞变形指数(G/L)治疗组 治疗前治疗后组别 时间 血浆黏度(mpa.s)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G/L)红细胞聚集指数(G/L)3.83±0.81 54.61±2.50 3.84±0.68 6.43±0.28 0.21±0.12 1.99±0.59* 44.72±2.32*△ 2.70±0.82 2.57±0.42*△ 0.72±0.13*△对照组 治疗前治疗后3.85±0.85 54.03±3.19 3.75±0.65 6.39±0.33 0.20±0.11 2.74±0.72* 47.89±2.49* 2.73±0.82 4.63±0.38* 47.89±2.49*
痛经分为虚、实两类,虚证者为胞宫、冲任失于荣养或温煦,即“不荣而痛”;实证者为冲任阻滞,气血不畅,即“不通而痛”。经前经期用痛经宁以行气活血、祛瘀止痛治标,非经期用理气活血汤加减治本。痛经宁中香附疏肝解郁、理气活血、调经止痛,白芍养血柔肝、缓急止痛,当归养血活血、化瘀止痛,郁金、姜黄、延胡索、川芎行气活血止痛,红花、莪术、三七、五灵脂活血祛瘀止痛,乌药行气止痛,甘草缓急止痛、调和诸药。全方疏肝行气解郁,养血活血,祛瘀止痛,使冲任气机调达,气行则血行,达到通则不痛之目的。理气活血汤以逍遥散为主方加减,方中香附疏肝解郁、理气调经,当归活血理气调经,柴胡疏肝解郁,郁金理气解郁、活血,醋延胡索行气活血,川芎活血行气,红花活血祛瘀,赤芍活血散瘀,白术、茯苓健脾、益气渗湿,白芍养血柔肝,炙甘草调和诸药。全方气血同调、肝脾同治、温凉并用,共奏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之效。
理气活血汤合痛经宁分期治疗气滞血瘀型重度原发性痛经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优于经前经期的单纯治疗,能明显降低痛经积分,改善临床症状及血液流变学相关
指标。
[1] 谢幸.妇产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62.
[2] 夏桂成.中医妇科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47.
[3] 乐杰.妇产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18.
[4] 罗颂平.中医妇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97.
[5] 徐迪华,徐剑秋.中医量化标准[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33.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政局.中药治疗痛经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J].中国医药学报,1989,4(2):70-72.
R271.113.151
B
1004-2814(2015)03-0181-03
2014-10-23
李大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