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高血压餐后低血压特点及其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

2015-12-06 02:31丁光明吴仕英
成都医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低血压检出率年龄

丁光明,吴仕英

1.成都铁路分局医院 心内科(成都 610081);2.成都市老年康疗院 老年病科(成都 610019)

餐后低血压(postprandial hypotension,PPH)是指在进餐后2h内收缩压(SBP)下降≥20mm Hg。对于餐前SBP≥100mm Hg,而餐后SBP<90mm Hg,餐后SBP下降幅度虽未达到上述标准,但血压下降超过脑血流自身调节能力,并出现头晕、晕厥等症状,也包含在PPH范畴之内[1]。老年PPH是一种比体位性低血压更常见的疾病。PPH可见于健康老年人,但更常见于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病、自主神经功能损害、瘫痪、帕金森病,以及多系统萎缩和血液透析的老年患者。有研究[2]发现,老年高血压患者PPH发病率高达48.90%,可能会引起无症状的心脑血管损伤,其中大部分患者使用了降压药治疗。动态血压监测可提供血压动态变化情况,可用于监测进食或体位改变所致的血压改变。本研究依据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判断患者是否具有PPH,并对不同性别、年龄以及餐次的PPH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同时分析PPH与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旨在了解老年高血压PPH的特点及其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0年10月至2014年3月在成都铁路分局医院心内科和成都市老年康疗院治疗且病情稳定,并行24h动态血压监测的老年高血压患者269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61例,女108例。入选标准:1)符合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3]中老年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年龄≥60岁、持续或3次以上非同日坐位SBP≥140mm Hg和(或)舒张压(DBP)≥90mm Hg。SBP≥140mm Hg,DBP<90mm Hg,为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2)意识清楚,有独立行为能力,可自主行走,同意并接受研究者。3)近6个月未发生急性心脑血管事件者。排除标准:病情不稳定(如合并重症感染性疾病等)、心房颤动、帕金森病患者、进食困难者,以及有体位性低血压和药物性低血压患者。按年龄分为3组:A组108例,年龄60~69岁,平均年龄(65.6±4.5)岁,其中男67例,女41例;B组86例,年龄70~79岁,平均年龄(73.6±4.8)岁,其中男51例,女35例;C组75例,年龄80~94岁,平均年龄(83.6±4.9)岁,其中男43例,女32例。所有患者均伴有一定程度慢性病,长期服用1种或多种药物,其中合并糖尿病124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18例。

1.2 方法

1.2.1 动态血压监测 动态血压监测器的前袖带缚于患者左上臂监测血压,白天每30min记录一次血压值(7:00-22:00),夜间每60min记录一次血压值(22:00-次日7:00)。3餐前30min,3餐后2h,每15min记录血压1次,24h内有效血压测量次数>80%者为有效病例,对测量结果无效者重新测量。餐后SBP下降幅度(△SBP)根据以下公式定义:△SBP=餐前SBP-餐后SBP。餐前血压指进餐前2次血压的平均值,餐后血压指餐后2h内最低血压值。PPH为△SBP≥20mm Hg。

1.2.2 3 餐指导 老年患者3餐食量要求与平常基本一致,3餐进食时间固定。

1.3 靶器官损害判定标准

1.3.1 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sis,CAS)通过颈动脉超声检查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l thickness,IMT)明确 CAS。采用意大利百胜mylab20型诊断仪,探头频率1.5MHz,在颈内、颈外动脉分叉下1.0~1.5cm处常规探测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的颅外段血管,观察血管形态、结构,以及有无局部内膜增厚。IMT<0.9mm 为颈动脉正常;IMT≥0.9mm为CAS。

1.3.2 左心室肥厚 由1名专业超声医师操作,使用PHLIPS7500型彩色多普勒仪,心脏超声探头频率为2.5MHz。患者左侧卧位,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按 Devereux公式[4]计算左室质量指数(LVMI)。采用张维忠等[5]推荐的国内左心室肥厚标准:男性>125g/m2,女性>120g/m2。

1.3.3 肾脏功能 清晨采空腹静脉血,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空腹血糖(FBG)、肌酐(Cr)和尿酸(UA),并依据 MDRD公式计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以eGFR<90mL/(min·1.73m2)为肾功能异常。

1.3.4 脑血管意外 依据既往病史及体征明确。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定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和t检验,定性资料采用χ2检验,PPH的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水准α设定为0.05。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比较

各组性别、体质量指数、糖尿病患病率及服用药物种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具有可比性。

表1 各组一般情况比较

2.2 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PPH发生情况

269 老年高血压患者PPH检出率为31.97%,男、女PPH 检出率分别为31.10%、3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20,P=0.059)。伴随年龄增加,PPH检出率逐渐增加,不同年龄段PPH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60,P=0.046)(表2)。

表2 不同性别和年龄PPH检出情况比较[n(%)]

2.3 各组不同餐次前后血压变化情况

各组不同餐次进餐后△SBP及平均△S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各组3餐后△SBP(±s,mm Hg)

表3 各组3餐后△SBP(±s,mm Hg)

组别例数 平均值 早餐 午餐 晚餐A组 108 17.82±10.69 18.35±9.26 15.25±8.16 16.74±9.01 B 组 86 18.15±11.51 19.09±9.14 16.84±7.87 17.28±8.65 C 组 75 17.74±13.34 13.98±7.21 8.25±8.26 11.94±7.86 χ23.871 3.453 3.246 4.115 P 0.053 0.068 0.071 0.052

2.4 各组不同餐次PPH检出情况

所有患者早、午、晚餐PPH的检出率分别为26.77%、12.27%、9.29%,早餐PPH 检出率与午、晚餐PPH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午餐与晚餐的PPH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3餐前后PPH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4)。

表4 各组不同餐次PPH检出率比较[n(%)]

2.5 老年PPH的logistic回归分析

以PPH检出率为因变量,将年龄(80岁及以上分界)、性别、体质量指数(>25kg/m2分界)、有无糖尿病、是否合并靶器官损害、服用药物种类(2种及以上分界)等因素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糖尿病、合并脑血管意外、CAS、肾功能异常及服用2种以上的药物是老年PPH发生的危险因素。体质量指数增加是老年PPH发生的保护因素(表5)。

表5 老年PPH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2.6 PPH的临床表现

观察老年高血压患者PPH的临床表现,发现头晕、乏力、心绞痛、甚至晕厥等心脑缺血症状不典型,有15例因餐后出现头晕检测血压发现PPH,有4例因跌倒2次检查发现PPH。

3 讨论

3.1 PPH的发病机制

目前PPH发病机制仍不明确。Trahair等[6]研究显示,PPH的病理生理学不确切,但多种因素包括交感神经系统代偿不足、血管扩张性肽释放、压力反射功能障碍、小肠营养输送、胃膨胀以及餐后心输出量不足等都可能导致PPH。餐后血压下降机制可能如下:为消化和吸收食物,迷走神经在机体进食时处于兴奋状态,胃、肠、胰等消化器官通过自分泌、旁分泌等形式产生体液因子(如胰多肽、腺苷、血管活性肠肽、缓激肽和P物质等),使门静脉、肠系膜血管扩张,内脏血流量增加。此时健康人常通过增加心率和外周血管阻力,防止血压过分下降。老年人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心率及外周血管阻力不能充分代偿,当有效循环血量减少时血压出现下降。

3.2 老年高血压患者PPH特点

PPH主要表现为餐后SBP下降,多数没有临床症状,少数表现为面色苍白、恶心、视物模糊、头昏、乏力、嗜睡、跌倒、心绞痛和TIA等心脑血管缺血症状。有研究[7]显示,健康老年人PPH检出率为33%~40%,而高血压患者PPH检出率高达64.9%~79.4%[8]。本研究老年高血压PPH 检出率为31.97%,低于其他研究,可能与为本研究剔除了体位性低血压及药物性低血压有关。本研究还发现,不同性别PPH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段PPH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组的不同餐次进餐前后SBP变化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早餐后发生PPH比例最高(26.77%),与午餐(12.27%)及晚餐(9.2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3 老年PPH的危害及危险因素

PPH在老年患者中容易导致晕厥、衰弱、冠状动脉事件及脑卒中等,增加老年患者跌倒机会。Tabara等[9]研究显示,PPH是无症状腔隙性脑梗塞的危险因素。Aronow等[10]等对499例长期接受家庭护理的老年人随访29个月(平均年龄为80岁),发现PPH与跌倒、晕厥、新发心脑血管事件及总病死率存在相关性,并得出PPH是未来老年人心脑血管事件、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对269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检出的PPH进行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合并糖尿病、脑血管意外、CAS、肾功能异常,以及服用2种以上的药物是老年PPH发生的危险因素。体质量指数增加是老年PPH的保护因素。

综上所述,老年高血压患者早餐PPH的检出率高于午、晚餐;合并糖尿病、脑血管意外、CAS、肾功能异常及服用2种以上的药物是PPH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适当增加体质量有利于预防PPH;老年高血压患者PPH临床表现多不典型,易漏诊。因此,对具有上述危险因素,餐后出现头晕、乏力、跌倒等症状的老年患者,应进行常规餐后血压监测,避免漏诊,从而防止心脑血管及其他意外事件的发生。

[1]O′Mara G,Lyons D.Postprandial hypotension[J].Clin Geriatr Med,2002,18(2):307-321.

[2]Van Orshoven NP,Jansen AF,Oudejans I,et al.Postprandial hypotension in clinical geriatric patients and healthy elderly:prevalence related to patient selection and diagnostic criteria[J].Journal of Aging Research,2010,2010:243752.

[3]刘力生.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1,19(8):701-708.

[4]Kaur S,Singh P,Singla G,et al.Interrelationship of micro-and macrovascular complications in hypertensive type 2diabetics[J].Journal of Research in Medical Education & Ethics,2012,2(3):268-271.

[5]张维忠,邱慧丽,范明昌,等.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诊断探讨——5437例超声心动图资料分析[J].中华高血压杂志,1993,1(1):5-8.

[6]Trahair LG,Horowitz M,Jones KL.Postprandial hypotension:A systematic review[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Directors Association,2014,15(6):394-409.

[7]Messerli FH,Panjrath GS.The J-curve between blood pressure and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or essential hypertension:exactly how essential?[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2009,54(20):1827-1834.

[8]Zanasi A,Tincani E,Evandri V,et al.Meal-induced blood pressure variation and cardiovascular mortality in ambulatory hypertensive elderly patients:preliminary results[J].Journal of Hypertension,2012,30(11):2125-2132.

[9]Tabara Y,Okada Y,Uetani E,et al.Postprandial hypotension as a risk marker for asymptomatic lacunar infarction[J].Journal of Hypertension,2014,32(5):1084-1090.

[10]Aronow WS,Ahn C.Postprandial hypotension in 499elderly persons in a long-term health care facility[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Geriatrics Society,1994,42(9):930-932.

猜你喜欢
低血压检出率年龄
变小的年龄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安宁市老年人高血压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
长程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分析
低血压: 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大问题
年龄歧视
算年龄
山东产品抽查:文胸婴幼儿服装不合格率居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