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尹文忠口述 庄义彬整理
在我刚记事的时候,就听屯子里的乡亲们说,我的爷爷尹凤阁有一张当年抗联部队郭师长发给的抗联进山证。乡亲们把它说得神乎其神,称那是无价之宝,只要拿到政府一晃,家里有什么困难都会马上得到解决。
我曾偷偷地问爷爷,究竟有没有这样一张进山证?爷爷笑了笑说:“瞎扯,哪有什么进山证!”但我从爷爷的眼神里看出,他没有说实话。
上世纪60年代初的三年自然灾害期间,我们一家人困难得揭不开锅。家人劝爷爷拿出进山证,去找政府争取一下救济。爷爷摇了摇头,没有亮出进山证。
1996年,爷爷得了一场大病,病情很重。家里掏不出钱送他去住院,又劝爷爷拿出那张进山证:“你是对革命有功的人,毕竟救命要紧呀!”爷爷无力地摇了摇头,还是没亮出那张进山证。
1997年7月28日,与病魔抗争了三年的爷爷快不行了。弥留之际,他终于颤抖着双手把那张珍藏在箱底近60年的进山证拿了出来,断断续续地向我交待:“把……这个……证件……交……交给政府,让大家永远……永远……记住抗联……”话没说完,爷爷便撒手人寰 。
抗联部队发的进山证。
也是在那一刻,我平生第一次见到了这张传说中的抗联进山证。
这张用毛头纸制作的抗联进山证呈长方形,上面写有“东北抗日联军三(路军)九军西征部队临时许可证”、“兹有尹奉(凤)革(阁)到山边耕地特此证明。”上面盖有“抗日联军北军第九军第二师之印”和“九军西征部队指挥、第二师师长郭铁坚”的印章,落款为“中华民国二十七年九月二十三日”。从落款不难看出,这张进山证颁发于1938年。
由于经年日久,这张进山证变成了灰褐色,纸张已经脆得几乎一摸就碎。
爷爷尹凤阁1921年出生在黑龙江省庆安县同乐乡的刘家油坊屯。1932年7月,日寇进驻庆安县城,随后在同乐的偏脸张一带建立开拓团,并将武力霸占的土地租给附近的农户耕种。当时,爷爷联合几家亲属租种开拓团的土地,并在紧靠山区的地方盖起一座大窝棚。
1938年8月16日深夜,正在窝棚里睡觉的爷爷突然听到有人敲门。他起身开门后,只见 20多人前后脚走了进来。正在爷爷害怕的当口,一个年轻人径直走到爷爷面前和颜悦色地说:“老乡,不用怕。我们是山里的抗联,是打鬼子的队伍。”爷爷心中一块石头落了地,急忙搬来木凳让那位年轻人坐。
那名年轻人说:“我们好几天都没吃上饱饭了,求老乡帮忙弄点吃的。”爷爷立即淘米洗菜,做了小米饭和土豆白菜汤。抗联武装临走时,爷爷又把两麻袋苞米碴子和小米分装在战士们的背包里。
抗联战士告诉爷爷,由于日寇严密封锁,抗联密营里的伤病员已经断炊好几天了。次日,爷爷立即回到老屯,从亲友家筹集了300多斤小米和苞米碴子,用种地的两匹马驮着粮食进山了。爷爷对这一带的地形十分熟悉,他巧妙地绕过敌人的哨卡,在老金沟一带找到了抗联密营。此时他才知道,那位年轻的抗联干部是郭铁坚师长。
爷爷看到很多的抗联伤员面黄肌瘦,躺在地上已经难以行动。这时,爷爷作出一个非同寻常的决定:把两匹马留给伤病员杀肉吃。郭师长说:“那可不行,你还要靠这些马开荒种地。”爷爷说:“给抗联战士救命才是大事!”最终,爷爷坚决地把马留下。郭师长哽咽地说:“你把心爱的马留给我们,真不知道如何感谢你。”
从此以后,爷爷和抗联的郭师长成了知心朋友。事隔10多天以后,郭师长带领战士们在爷爷的窝棚里一连住了几十天,他们大多时间出去打游击、杀鬼子,行动结束后就回到窝棚来休息。一来二去,爷爷和这支抗联武装相处得更贴心了。
这年的9月23日凌晨,郭师长准备带领部队离开窝棚时,郑重地对爷爷说:“通过我的观察,发现你是个非常正直可靠的人。今天我给你发个进山许可证,你再进山时抗联的岗哨就能顺利放你通过。”说着,他让随行的方科长拿出一块长方形的纸,在上面写下了爷爷的名字,证明爷爷是在山边耕地的农民,允许进山。郭师长在纸上签了字,加盖了大红公章和他的私章后递给了爷爷,嘱咐道:“好好保存,将来也许你见不到我,但有这个证件,会有人报答你的。”爷爷说:“我不求报答。抗联是我们穷人自己的队伍,是打鬼子的武装,我从心里支持你们抗日。”
尹凤阁生前照。
自从有了这个进山证,爷爷给抗联部队运送给养就方便多了。从那以后,爷爷每年都要进两趟山,尽管当时日寇和伪警察推行严密的封山政策,残酷地杀害支援抗联的群众,但这一切并没把爷爷吓倒。从1938年到1945年8月,爷爷给抗联部队共送去了28麻袋苞米碴子和小米,折合3600多斤。此外,还送过几百斤猪肉、120斤豆油、50多套棉衣、100多双靰鞡鞋,100多顶棉帽。
有汉奸密报爷爷支持抗联,爷爷受到了日寇的疯狂报复。敌人把爷爷吊在树上严刑拷打,让他交待支援抗联的事,但爷爷宁死不屈,没吐露半个字。由于找不到支持抗联的蛛丝马迹,气急败坏的鬼子把爷爷收获的玉米、土豆抢劫一空,放火烧毁了他居住的窝棚。
1946年,解放了的庆安县召开全县支援抗联有功人员代表大会,爷爷被评为支援抗联的模范,受到了表彰奖励。此后,他多次出席全省劳动模范代表会议。
建国后,爷爷虽然遭受过许多磨难和困苦,但他很少向人们讲述当年的往事,更没有拿出过那个进山证为家里争取什么利益。
党和政府没有忘记这位有功之臣。爷爷辞世时,全乡500多名干部群众为爷爷送葬,连县里的领导也特意赶来参加了葬礼。政府在爷爷的墓前竖起一座高大的墓碑,碑上刻有“支援抗联模范尹凤阁”几个大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