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建平
新常态下党政骨干成长类型及影响因素分析
郭建平
社会各类人才中,党政骨干人才是一种特殊的人才,他们在各项事业中居重要的地位,发挥着关键的作用。一个政党、一个国家,能否不断培养与选拔出优秀的党政领导人才,将直接决定政党和国家的兴衰存亡,决定着社会主义事业的巩固和发展。
2010年4月,党中央、国务院在《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对人才概念作了界定:所谓人才具有三大特征:首先,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世情、国情和党情不断变化的时代,人才首先必须具备必需的知识和技能,无论是理论型知识,还是技能型知识。其次,进行创造性劳动。创造性是人才区别于普通劳动者的主要区别,人才不仅需要具备充分的知识和技能,更需要进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获得创造性的成果。最后,对社会作出贡献。马克思主义认为,衡量是否为人才的客观尺度是其能否促进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那些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作出贡献的人,才称其为“人才”。人才只有在客观的现实环境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展现出最佳价值。
从总体上讲,人才是一个多层次、多序列的系统概念,包括不同的类型和不同的水平层次。而领导人才是具有特殊性的人才,是统帅各类人才的人。对于何为领导人才,目前学术界尚未有统一的界定,但各学派均认为领导人才应具备以下几种特质。
第一,具备领导素质。领导素质包括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思想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及领导决策和管理能力等。在21世纪的新形势下,各领域的领导人才肩负着重大的责任,在完成民族振兴的伟大使命中起着主导作用。
第二,具备创造性。在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领导人才的竞争,是提升综合国力的重中之重。具有创造性的领导人才不仅能够深入领会和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做到因时、因地制宜,更能够通过科学、合理地用人使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第三,具备灵活可变的胜任能力。基于岗位流动的诸多好处,许多单位采取轮换制度,加之任职的有限性,使得领导人才必须能够灵活地胜任多个岗位的工作。
第四,具备充足的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理论来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领导人才必须在实践中更好地提升自我。
当代中国,党政领导人才是包括在《公务员法》实施范围内的全国各级党委、政府、司法机关和工商联机关工作的人员,各级人民团体、群众团体机关的公职人员以及从事党务、行政管理工作的人员《国家公务员制度全书》中界定,是指在国家党务、政务系统工作中担任一定领导职务,拥有一定权力并承担相应责任的党和国家公职人员。
回顾历史,中国党政领导人才的成长过程中,大致有几种因素影响着党政领导人才的成长:
从主观方面看,影响党政领导人才成长的因素主要有科学文化知识、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思想品德状况、工作经历和实践经验。
1.科学文化知识。有资料显示,党政领导人才的教育成本与其成长呈明显的正相关。当前党政领导人才普遍具有高学历的特点,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客观要求,党政领导人才正逐渐向兼具知识和技能的综合性领导人才发展。因此,具备较高的科学文化知识是党政领导人才成长的重要条件。
2.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心理素质体现出个人对待人生的态度,优秀的心理素质是人才成长的决定性因素。因此,锻炼强健的身体素质、培养过硬的心理素质是促进党政领导人才成长的重要途径。
3.思想品德状况。思想品德是党政领导人才成长的核心因素。现实中,领导者必须具备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坚定的理想信念,且不断培养自身优秀的思想品德。
4.工作经历和实践经验。党政领导人才需要从基层的锻炼中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只有实践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才能使自身获得成长并趋于成熟。
影响党政领导人才成长的因素还包括国家政策和成长环境:
1.国家政策。党和国家针对不同时期国家发展的状况制定相应的人才政策,这些政策对党政领导人才的成长起到关键作用。
2.成长环境。党政领导人才成长与周围环境紧密联系,这种联系突出表现在工作环境与教育环境两方面,良好的环境会对领导人才的成长起到促进作用,反之亦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使得党政领导人才的成长获得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总体上,中国党政领导人才在数量上迅速发展,在质量上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综合考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党政领导人才的成长过程,大致存在以下几种成长类型。
第一,循序渐进型。这类党政领导人才普遍从基层开始参加工作,一级一级循序渐进地成长,没有明显的跳跃现象。基于这种成长过程的特性使得此类领导人才大多具有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与职业技能,但其成长周期相对较长。
第二,深入基层型。这类领导人才首先在党政机关工作,随后下派至基层锻炼以获得提升。基于这种成长过程使得此类领导人才能够较早进入组织培养的视线,进步快,成长周期短,但其基层工作经验不充足。
第三,跨越发展型。这类党政领导人才由于其突出的个人能力或组织工作的需要而被破格提拔。这种成长模式使得一些领导跨越了不少的台阶,促使其较快地成长,但这种破格提拔的机遇不具普遍性。
第四,出教入政型。这种成长模式通常出现在少数民族地区或贫困地区,这种人才成长模式,表面上人才得到了充足发展,但常因成长周期中耗损较大,缺乏基层工作经验和领导经验,而使得人才成长周期较长,甚至在某些程度上因人才改行和流失,影响到当地教育的发展。
第五,部队转业型。许多在部队接受锻炼的人才,离开部队后由国家直接分配到各个党政机关工作。这类领导人才吃苦耐劳,适应性较快,但由于专业知识不对口可能会影响到党政领导人才的专业化分工。
根据党政骨干人才的成长类型,针对相应其成长的不同因素,可从微观和宏观两方面进行优化。
第一,党政骨干人才要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树立明确的政治立场,使其成为德才兼备之人才。
第二,年轻领导干部,要主动到基层去,经风雨、见世面,收获丰富的工作经验,奠定健康成长的实践基础,把实践中获得的经验,转化为推动国家进步的扎实本领。
第三,国家和各级政府要制定相应的党政领导人才培养计划,缩短培训周期,使培养对象尽快投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完善党政领导人员的考核制度和选拔标准,从总体上提高党政领导人才的执政能力。
第四,要努力营造创新氛围,开发创新意识,使其真正成为具有创造性的党政领导人才。
(本文作者:山西农业大学组织部副部长)
责任编辑:张翔
张惠臣 书法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