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鑫 石树林
全面深化改革若干思想方法问题的思考
闫鑫 石树林
全面深化改革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指导这样一场伟大的历史性变革,不仅要有巨大的胆略和气魄,还要有科学的思想理念和方法。
习近平同志指出:“全党要坚定改革信心,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更有力的措施和办法推进改革”。勇气和智慧是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必备的两种精神品格。勇气就是要敢想、敢闯、敢冒、敢拼,勇于解放思想,涉险滩,破坚冰,能够杀出一条血路来。智慧就是要全局在胸,战略思维,顶层设计,统筹安排,柔中有刚,刚柔并济,因势而动,顺势而为。勇气源于无私、实力和后盾;智慧有赖于开明、纳谏和民主。有勇无智,改革将会步履维艰,寸步难行;有智无勇,改革只能纸上谈兵,一事无成。只有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披荆斩棘,一往无前。
乘势而上,因势而谋。全面深化改革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交汇点,它既到了势在必行、非改不可的地步,又面临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我们必须登高望远,审时度势,对形势作出科学判断,自觉认准自己的历史责任和神圣使命。一方面,要把握大局,把握大势,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不能等待观望,不能徘徊拖延,不能犹豫不决,不能“见事迟缓”,一定要当机立断,义无反顾,勇往直前。另一方面,又要顺势而为。必须紧紧把握时代的脉搏,掌握社会发展变化的规律,灵活多变,“审大小而图之,酌缓急而布之,连上下而通之,衡内外而施之”,张驰有度,精准发力,久久为功,驰而不息。
坚守核心立场,创新工作方法。全面深化改革面临复杂多变的形势,必须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坚守核心立场,思想淡定,行动笃定,胸中有数,行之有度。善于“从纷繁复杂的事物表象中把准改革脉搏,在众说纷纭中开好改革药方”,牢牢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正确方向,在涉及道路、理论、制度等根本性问题上坚定立场、旗帜鲜明,“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但是,在改革的具体方法上,我们又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以新方法解决新问题,以新思路谋求新发展,以新眼光把握新机遇”,不断创新工作方法,调动一切有利于改革的积极因素,化解一切不利于改革的负面影响,使全面深化改革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对待全面深化改革,一方面,在战略上要放开胆子,敢于进取。有“一览众山小”的英雄气度,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冲破一切思想观念的障碍和利益固化的藩篱。另一方面,在战术上又要稳打稳扎,步步为营。对条件成熟的改革任务,坚决改,抓紧改;对条件还不完全成熟的改革项目,不能急于求成,仓促推开。要把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有机地结合起来,既对改革作出系统全面的战略规划,重视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又以实践为基础,在实践中寻找深化改革的措施。充分考虑改革的可行性和可能性,优先解决增量,有序引导存量,把握好改革的节奏,控制好改革的风险,尽可能减少其负面影响,积极稳妥,规范有序。
从最坏处准备,向最好处努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要坚持底线思维,不回避矛盾,不掩盖问题,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从最坏处准备,向最好处努力既是一种勇气,也是一种智慧。我们现在正在进行的全面深化改革,处在一个矛盾多样、冲突多发、薄弱环节较多的阶段,必须作最坏的思想准备,力图对已知和未知的风险作出预案,“在最坏的可能性上建立我们的政策”,“把工作放在最坏的基础上来设想”。作最坏的思想准备,不是消极保守,而是有背水一战的决心,充分挖掘潜力、激发动力、释放活力,蹄疾而步稳,更上一重天。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党的思想路线的灵魂,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遵循的重要行动准则。全面深化改革是一次开拓性的历史变革,既要有充分的理论准备,又要有扎实的实践依据。只有空洞的理论而脱离实际,则理论就是一纸空文,全面深化改革就不可能有实质性的进展;只注重实际而忽视理论的指导作用,则实践就会盲目鲁莽,全面深化改革就有可能走偏方向。因此,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必须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不断发现新问题,研究新情况,把全面深化改革引向纵深发展。
认真读本本,又不搞本本主义。毛泽东说过,“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全面深化改革要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理论,多读一点马克思主义经典的代表著作,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学懂弄通,融会贯通。从当前来说,就是要认真学习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强大的理论武器。但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一定要同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和解决全面深化改革中的实际问题。不能唯本本,不能脱离实际,把马克思主义僵化,那样就会阻碍全面深化改革的进行。
紧跟上级领导的部署,又从实际出发。上级领导的部署事关全局的发展,要认真贯彻,坚决执行。但是,“盲目地表面上完全无异议地执行上级的指示,这不是真正在执行上级的指示,这是反对上级指示或者对上级指示怠工的最妙方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是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总部署、总动员,对于中央的统一部署,必须认真贯彻执行。但是,各地的情况千差万别,必须从本地的实际出发,努力寻找和本地实际的契合点,根据实际情况决定自己的工作方针、工作重点,只有这样,上级领导的精神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重视典型经验,又不把典型模式化。人民群众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创造了许许多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经验,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包”字进城、国企改革抓大放小、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等。但是,任何典型经验都只能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以前是经验,不可能永远是经验。情况是不断变化的,典型经验也要不断完善和发展。把典型经验固定化、模式化,是形而上学的表现。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各地创造的经验和作法,可以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但切不可照抄照搬,更不可强加于另一个地区和单位。特别要警惕跟风跑、赶时髦、用创新名义包装的形式主义。
借鉴西方有益成果,又不照搬西方那一套。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搞了几百年,在治国理政方面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值得学习借鉴。但是,我国是在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基础上搞社会主义建设的,国家大、人口多、生产力水平落后。西方国家好的东西,不一定服中国的水土,“鞋子合不合脚,只有自己知道”。把资本主义国家一些有益的东西改造嫁接过来,让它服中国的水土。现在有的人把腐朽当神奇,鹦鹉学舌,言必称希腊,似乎外国的月亮都比中国的圆,不加选择地把西方的东西搬到中国来,极力主张搞“全盘西化”,这是十分危险的。我们决不能盲目迷信西方国家的那一套,削足适履,照抄照搬。要有选择地、批判地吸收西方国家的有益成果,为我所用,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发展。
全面深化改革,涉及到各个领域,牵涉面相当广,各项改革之间的关联性、耦合性要求非常高,必须顶层设计,系统规划,重点突破,协同发展。
全局与局部相配套。“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全局和局部是紧密联系的,全局都是由若干个局部组成的整体,全局是大局,任何时候都必须以大局为重,坚持局部服从全局。辩证法认为,没有局部就没有全局,全局应当照顾局部,兼顾局部利益。邓小平在讲到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时说,“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使这个拥有两亿人口的广大地带较快地先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这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反过来,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个大局,那时沿海也要服从这个大局”。全面深化改革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部署。中央在制定全面深化改革方案时,充分考虑了各个局部的利益,但各个局部又必须从全局出发,整体考量。制定改革具体方案,提出改革具体措施,必须以服从全局的需要为准则。凡是有利于维护全局利益的事情要积极办、认真改;凡是有损于全局利益的事情就不能动、不能改。实现驾驭全局,整体联动,统筹协调,全面推进。
重点与一般相衔接。工作中,要学会抓重点。集中精力、全力以赴,扭住不放,一抓到底。同时,又要兼顾其它工作,分类推进,不能顾此失彼。正如毛泽东提出的,要“学会弹钢琴”。全面深化改革涉及各个领域,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列出的改革项目就有336项。因此,必须立足全局抓大事,善于牵住牛鼻子,以关键领域和关键环节为突破口,集中发力,以点带面,推动全局。但不同的地区、不同的部门和单位有自己改革的任务,不同时期其改革的重点也不一样。对于这些,都要精确制导,科学安排。
长远和目前相兼顾。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不可能在短期内全部完成。但是,改革又是分阶段的,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重点。每一项改革措施的出台,要考虑连续性、可持续性,考虑对未来发展的积极作用和历史价值。特别是在改革过程中会出现不少矛盾和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只能用改革的办法来解决。因此,长远改革和目前急需的改革要相互统筹,科学安排。
治标和治本相结合。治标就是解决事物表层次的问题,治本是要解决事物内在的根本性问题。比如改进作风,当下严厉查处吃喝风,清理“三公”消费问题,这些都是必要的,属于治标的范畴。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坚持用制度管人,加强思想教育,确立社会主义价值观,提高综合素质,增强自觉性,才是根本性的问题,属于治本的范畴。全面深化改革,既要治标,着力解决当前存在的一些突出的问题,增强人民群众对深化改革的信心和决心,更要注意治本,整章建制,完善法制法规,用法规来规范行为,巩固改革成果。坚持标本兼治,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才能落到实处。
(本文作者:《中国领导科学》杂志社事业发展部主任;中共湖南省岳阳市委副厅级干部)
责任编辑:张颖智
罗序伦 书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