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 锐
十 年
文/刘 锐
十年之前,我不认识你你不属于我,走过渐渐熟悉的街头;
十年之后,我们是朋友还可以问候!
(作词/林夕 演唱/陈奕迅 选自歌曲《十年》)
2014年冬,一位老人敲开了哈医大肿瘤医院医德医风办公室的大门,从怀中掏出一份带着体温的信,对工作人员说:“同志,我今天不是来告状的。这么多年,我一直有一件心事未了,想送上一封表扬信,说一说我生病这10年,陆医生对我的好,想感谢我的恩人,这样行不?”通过交流,知道老人姓韩,今年77岁,是工程力学所的一名退休干部,老人性格开朗,十分健谈,当回忆起这10年间与内八科陆医生医患共同走过的难忘时光,他便滔滔不绝地打开了话匣子。
“肿瘤医院,光是听到名字就令人感到恐怖,想着那些垂死的患者在死亡线上挣扎时痛苦的面容,听着医生冷若冰霜的医嘱,便会觉得这是一个缺少阳光的世界。然而,当我第一次住进肿瘤医院,温馨的病房,医护人员温暖的问候,为我打开了一扇心灵之窗。”老人如是说。2002年,韩老突发大面积脑梗死,肢体重度偏瘫,祸不单行。2004年春,韩老高烧不退,脖子下有两个肿块,经检查确诊为淋巴瘤。韩老被安排在了陆医生所在的肿瘤内科病房,“那时的陆医生还是一位年轻的在读博士生,起初我对她不信任、不尊重,但是后来我发现她做事认真、负责,每天早上不管多忙,她都会到我的病床前询问我的情况,陆医生告诉我,我患的是霍奇金淋巴瘤,这种肿瘤是可以治愈的,并鼓励我要有信心,面对癌症不要惧怕。”不仅对待韩老是如此,每每有患者化疗后出现不适,陆医生总是调整用药,使化疗反应尽量减少,并指导患者的生活和饮食,教会他们如何渡过艰难的化疗期。“我和陆医生的关系不像是医患,更像是朋友,我从没给她送过红包,可她会周期放弃休息时间,来我家里帮我看化验单,会亲自来给我打升白血球的药,她来我家里没喝过一口水,没吃过一顿饭,怎能不让我感动?”
对于韩老来说,那次生死抢救是他一辈子都刻骨铭心的经历。2004年期,正当大家欢天喜地地准备迎接新年之际,韩老在放疗期间突然高烧。他怕麻烦医护人员,便自己吃药退热,然而高烧仍然不退,40多度的高烧折磨着韩老,他只觉身体剧冷,紧接着就是从心底打着冷战。医护人员及时发现了韩老的这一情况,吸氧、扎点滴,这种抢救不知反复了多少次。“有的时候我感觉快要憋死了,然后就昏厥过去,等清醒过来,想到女儿在北京、儿子在国外,身边没个贴心的人,眼泪就会不停地流。”韩老回忆当时的情形说。医生下了很多次病危通知,好多病友都劝韩老转去综合医院治疗。正当韩老绝望之时,陆医生打来了电话,当陆医生听说韩老高烧,不适合继续放疗后,主动要求韩老转到内八科治疗。别人都说陆医生傻,要死的病人还敢主动收,可陆医生说:“我虽然没有起死回生那么高超的医术,但是我一定要尽医生的一份职责,只要病人信任我,我就要尽力治好他。”2005年新年,韩老回到了他熟悉的内八科病房,回到了他熟悉的陆医生的身边,经过化验、拍片、痰培养等检查,发现韩老患了大叶性肺炎。陆医生在药种、药量上都精心调整,在激素类用药上更是小心增减,多少个日夜,陆医生放弃了和家人团聚,而是守在老人身旁,细心护理,就这样,韩老的体温恢复了正常,身体一天天好起来。春暖花开,陆医生又带着韩老登上了龙塔,逛了中央大街,游了太阳岛,参观了生态园,韩老说:“我的每一个愿望都是陆医生帮我实现的,感谢这一生能有陆医生与我相伴!”
摄影/韩 勇
2012年,韩老写下了《我这十年》一文,回忆录中对其这十年突发的两场大病——脑梗、淋巴瘤治疗期间发生的故事一一进行了记述。那时,陆医生正作为高级学者在美国休斯敦访问,虽然远隔千里,韩老和陆医生的医患情谊并没有因此变淡,每逢年节韩老会亲手书写明信片给“小陆医生”,韩老也会收到陆医生在百忙中发来的慰问邮件。时间如梭,2013年初得知陆医生回国,韩老特意安排了别开生面的会面,鲜花、拥抱、笑容以及他的健康是对陆医生最好的欢迎礼物。
当韩老提到救命一事,陆医生淡淡写到:在您病重期间,我们的决策是关键,患者的信任也绝对不能忽视,是您和您家人、朋友的信任,让我在治疗上更大胆、更决断,也达到了更有效的目的。是您的信任让我在这条路上登得更高,走得更远。
讲述中,韩老说了这样一句话:“虽然上天让我身患淋巴瘤,但我仍觉得自己是幸运的,在肿瘤医院能碰上陆医生这样的好医生,我这辈子值了!”在医患关系紧张的当下,10年医患携手走过,患者依然对医生念念不忘,心存感恩,这对医护人员是一种鞭策,更是一种鼓励!
/黑龙江省哈尔滨医科大学肿瘤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