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 医病 医人

2015-12-06 11:50刘惠军
中国医学人文 2015年5期
关键词:韩雪心理医生前列腺

文/刘惠军

医生 医病 医人

文/刘惠军

前不久,影星韩雪在微博上描述自己就医经历的帖子在网络上引起了一场小小的骚动,有支持者,有讥讽者。在韩雪的微博中抱怨接诊医生不给患者述说个人感受的机会,接诊医生回应“我不是心理医生,没功夫考虑你的感受”。此后,有自称“心理医生”的文章直接对韩雪喊话“韩雪,您挂错号了,我们才是心理医生”。显然,当事医生和发文的医生都认为一般临床医生在诊疗中没必要关心患者的感受,“只看病,不看人”的生物医学观在此暴露无遗。现代医学倡导“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在这一医学模式指导下的临床诊谈框架如图1。

按照这一临床诊谈框架,关心患者的感受,了解患者的需求、期待和患者关于疾病、关于治疗的想法、观念就成为诊疗过程的必要环节和不可或缺的内容。事实上医生也只有在关注疾病的同时,关注患者本身,将关怀、尊重、理解和体谅融入到临床诊疗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动作、每一句对话和每一种姿势中,医学的人文气息,医生的人文情怀才能凸显出来。

下面是采自临床实践中的两段实景对话。情景1中的医生采用的是“以疾病为中心”的诊谈模式,只将注意力放在了疾病上。情景2中的医生采用的是“以患者为中心”的诊谈模式,既关心病,也关心人。两段实景案例看完之后,“医生要不要考虑患者感受”的问题便不证自明了。

图1 以患者为中心的临床诊断框架(刘惠君,2013)

情景1 检查前列腺

患者:大夫,最近我老是憋不住尿,老是想上厕所。

医生:尿频。

患者:晚上也要起个3-4次。

医生:夜尿增多。

患者:还有每次尿的时候都比较快,还没准备好就尿出来了。

医生:尿急,会痛吗?

患者:痛倒是不会。

医生:前列腺增生,脱下裤子,趴在床上,我检查一下。

患者:哦,好的。

医生为患者检查前列腺

患者:哎呀,痛!

医生:没事,忍一会就行了。

患者:哎呀,不行了,我忍不住!

医生:你别乱动,你动了我怎么检查。

患者:太痛了,我受不了!

医生:你要是忍不住的话这检查就做不了。

患者:那……那就不做了吧。

医生:不做了?

患者:不做了。

医生:那行,那就不做了!

情景2 术后拔管

某三甲医院肿瘤外科主任,带领实习生为患有胰腺癌的女性患者做术后拔管,患者丈夫在场。下面是医生和患者的互动情景。

医生:来,咱今天可以把管给拔了。

家属:主任亲自来拔啊?

医生:方梅(病人,化名)恢复得很好,是个很好的教学例子,就带同学们来看看。

患者笑

医生:怎么样,昨天还疼么,流出来的液体多不多?

患者:不疼了,也不流东西了。

病人说话声音较小,医生弯腰倾听。

医生:那就是快好了,咱今天把管拔了,就不受这份罪了。

医生做好准备工作,拉上帘子,开始拔管。

患者:拔管疼吗?再疼我可受不了了。

患者很紧张,紧紧攥住丈夫的手

医生:不怎么疼,要疼啊你就喊,然后咱就停下来,还有你使劲儿捏他(指家属),皮糙肉厚的捏不坏。

患者笑

拔管至一半……

患者:哎哟,疼,疼死我了。

医生停下来。

医生:没那么疼吧,你呀太紧张了。你慢慢缓,等你缓过来咱再开始,咱不急。疼那么一下后面就不疼了。

一分钟后,患者示意开始,医生拔出管子。

医生:方梅的伤口恢复得很好,平时可以下地走动一下,再过几天就可以出院回家了。

患者:谢谢主任了。

患者给医生把脉,展示了医患和谐相处,并肩对抗疾病的态度摄影/李鹏 辽宁省瓦房店市中心医院

/天津医科大学

猜你喜欢
韩雪心理医生前列腺
治疗前列腺增生的药和治疗秃发的药竟是一种药
前列腺良恶性肿瘤应用DCE-MRI鉴别诊断的作用分析
所谓失败
喝一次大酒,重伤一次前列腺
治疗前列腺增生的药和治疗秃发的药竟是一种药
所谓失败
蝶变
花兔奶奶和响尾蛇
更大的负担
更大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