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连杰
(赤峰学院 体育学院 内蒙古赤峰 024000)
蒙古族安代起源考
邵连杰
(赤峰学院 体育学院 内蒙古赤峰 024000)
安代,以1956年为界限分为传统安代和新安代。传统安代是以驱魔治病为目的萨满教的宗教仪式,新安代亦称安代舞,是基于传统安达基础上进行改变的健身舞蹈。安代是传承物质生活水平低下时代蒙古族精神、宗教、信仰的载体,是蒙古族先民智慧的结晶,安代舞享有“蒙古族第一舞”“蒙古族舞蹈活化石的美誉”。传统安代舞其始与终融入萨满教的宗教仪式,在物质生活贫乏和医疗水平低下的时代,安代成为解救精神疾患女性的一副心理和生理的良药,同时也是祈求干旱降雨时心灵上的寄托。
安代 蒙古族 萨满 时间
安代,以1956年为界限分为传统安代和新安代。传统安代是以驱魔治病为目的萨满教的宗教仪式,新安代亦称安代舞,是基于传统安达基础上进行改变的健身舞蹈。安代是传承物质生活水平低下时代蒙古族精神、宗教、信仰的载体,是蒙古族先民智慧的结晶,安代舞享有“蒙古族第一舞”“蒙古族舞蹈活化石的美誉”。传统安代舞其始与终融入萨满教的宗教仪式,在物质生活贫乏和医疗水平低下的时代,安代成为解救精神疾患女性的一副心理和生理的良药,同时也是祈求干旱降雨时心灵上的寄托。经过文化研究者的挖掘、整理、创新,安代撕去了传统的宗教外衣,在保留了原有雄浑、奔放的特点基础上,融入了更多的草原民族文化和新时代的气息,深受群众的喜爱,赢得了世界的瞩目。2006年,安代舞被首批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关于安代的起源,可查阅的资料甚少,已无法从确凿的史料中还原其真实的面目。安代在其传承过程中所依赖的是身、口相传,除可以追溯的有限文字资料,置身于蒙古族语言、民俗、宗教等文化背景,并结合游牧民族发展的历程进行详细推敲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程序。广为流传的安代起源的变异体达30余种。其中“安达”说、“病名”说、“治病方法”说占据了多数读者的眼帘。
安达说。蒙古族过着“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区域的动荡和战乱铸就了蒙古族勇猛、奔放的性格。抵御外部的战争,团结成为一种有形和无形的力量;万物皆有灵的精神信仰,促成了蒙古族自幼便以“尊奉诚挚无欺,喜好勇猛过人、视盟约为最重要、怕极对天起誓、一经起誓便死不悔改”的人生情操信条。安达,蒙古语音译为朋友、盟友的,是通过交换信物结为朋友的互称。《蒙古秘史》中有契交、契合的意思。结为安达的双方遵守没有文字的道德规范,秉承患难与共的理念。《蒙古秘史》记载:“帖木真十一岁,于斡难河冰上打髀石时,札木合将一个狍子髀石与帖木真。帖木真却将一个铜灌的髀石回与札木合,做了安达。在后春间,帖木真札木合各用小木弓射箭时,札木合将一个小牛的角粘做响稜头与了帖木真,帖木真也将一个柏木顶的稜头与了札木合。”[1]安代舞可能源于早期的安达结盟活动所衍生而来。蒙古先民在狩猎、缔结盟友、祭祀时、推举可汗等日常生活和重大节日中有围树而舞的庆祝方式。“全蒙古,泰亦赤兀惕聚会于斡难之豁儿豁纳黑川,立忽图剌为合罕焉。蒙古之庆典,则舞蹈筵宴之庆也,即举忽图剌为合罕,于豁儿豁纳黑川,绕篷松茂树而舞蹈,直踏出没肋之奚,没膝之尘矣”。[2]帖木真、札木合结为安达之后,“忽林阑拖亦阑”,匈奴秋马肥,大会蹛林,课校人畜。[3]此处蹛林为蒙古语拖亦阑,蹛即为绕树而祭或庆。蒙古族男女结为朋友之后的称为存在差别,男人结拜之后互称为安达,女人则称为乃吉(朋友)。传统安代除求雨外,多为治愈女性疾病所举办,有驱魔之作用,因视为不吉利,多在住所外的空地举行。在安代场中间竖立车轴,称为乃吉木或金柱子。安代舞是由早期安达活动所派生。科尔沁人为将称为舞蹈的安达与表达友情的安达加以区别,便将布吉格(舞蹈)前面的定语安达改为安代了。在现代蒙古语词汇里只有与布吉格相联采用安代一词。[4]因此,安代被认为是源于结拜或结盟时的安达。
疾病说。安代是一种疾病流传多个版本,在流传的版本多赋予了神话的色彩。因无力抵抗疾病,而赋予其起源及治疗的神秘色彩,是在生产力水平低下时代,人们对自然认识和恐惧意识的结果。在所流传的疾病版本中施加与人体者为魔鬼或为具有魔力的人。如“白鸢”(白鹰)说:“在东北的一个古老地方,美丽的罕格哈拉皇后有三个公主,谈们是使人闻风丧胆的白鸢,神通广大法力无边,……,当她们在天空翱翔时,一旦她们的影子照到地面上姑娘、媳妇身上,一种可怕的疾病便在这姑娘、媳妇身上发病。……吃药不见好”。[5]因白鸢所得疾病只有通过博(萨满)主持的唱安代或称为唱鸢才能治愈。另一种版本与此相似,歌手安代钦是制造安代病的罪魁祸首,而安代钦所制造的疾病要由安代钦唱额勒(唱鸢)才能把病从人体内送走,安代钦死后治病由博来完成。其它版本的传说基本与以上版本相同,皆有魔鬼附体,通过唱安代的形式治愈。
治病方法说。安代是一种治愈疾病的方法。传说一个叫安代的人得了十分严重的病,求医生念经均没有效果,他干脆每天唱歌跳舞,反倒治愈了自身的疾病。这种说法与其它安代起源说有着根本差别。驱除附加在安代舞之上的宗教仪式和过程,安代是一种载歌载舞的治病方法没有错误。肢体运动促进精神的愉悦可见诸于多种身体活动,只是在医学知识匮乏的时代还没有被普遍认可。安代流传及其治愈疾病的对象是女性,而此处的传说为男性,这在众多安代起源版本中是稀有的一例,只是为安代治愈疾病的功能而较为牵强的编撰。
安代起源的时间问题困惑了诸多的安代研究者。安代在蒙东地区享有盛名,却是一种罕于文字记载的身体、语言符号文化。“发源于库伦旗,据考证约形成于明末清初”似乎成为共识。观乎文化的形成既是建立在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共享的基础上,同时,在不同的时期随着环境变化而调适、变迁。安代的起源必然与最初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马克思认为:“在艺术本身的领域内,某些有重大意义的艺术形式只有在艺术发展的不发达阶段上才是可能的。”[6]原始社会的宗教与安代的身体艺术混合是存在3安代与萨满教
的。传统安代的原始动作经过50年代、60年代及70年代的几次搜集整理,到目前为止有四个动作,从阴山岩画、乌兰察布岩画中均能寻找到这几个动作的雏形。原始动作的粗狂、奔放、热烈、刚健的风格与《蒙古秘史》……也异常雷同。[7]安代在起源的时间上是是不确定因素。从岩画推断,在人类社会的早期已存在安代动作的雏形。因此,安代起源于人类社会的早期,明末清初或清末是安代这一称谓和仪式完善的一个阶段。
萨满教是伴随人类社会起源的最为原始的宗教之一。早期人类社会在面对难以解释的自然现象、生老病死的困惑时形成了对超自然力量的信仰。宗教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是人类社会在没有文字时期易于表达的文化符号。安代治疗女性精神疾病程序中由博(萨满)主持,道奇(歌手)主唱,自始至终充满了宗教的韵味。因此,安代是在个体生命危急或在干旱时节所举行的萨满教强化仪式。在安代治病的场所中间竖立的车轴,可能源自于蒙古先民对自然树的崇拜,车在游牧民族迁徙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安代神话起源中,涉及到车轴断裂有多个版本,萨满教“万物皆有灵”的信条,车轴断裂成为疾病治愈的超自然的暗示,与车在人们心中的地位的结合促成了后续程序中车轴的必不可少的场中位置。因此,安代最初源头可追溯到游牧民族社会形成的初期,并与萨满教相伴生。
[1]额尔登泰,乌云达赉.蒙古秘史:校勘本[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0:187.
[2]道润梯步.蒙古秘史新译简注[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79:27.
[3]司马迁.史记·匈奴列传[M].北京:中华书局,1959:119.
[4]白翠英,陈稚卉.安达研究四十年[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9:7.
[5]白翠英,陈稚卉.安达研究四十年[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9:23.
[6]常兆忠.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导言释注[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1:154-158.
[7]白翠英,陈稚卉.安达研究四十年[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9.
J05
A
2095-2813(2015)11(b)-0204-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5.32.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