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雪梅 代秀付(.扬州市梅岭小学西区校 江苏扬州 5009;.江海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扬州 50)
关于拓宽“课课练”时长的探析①
孙雪梅1代秀付2
(1.扬州市梅岭小学西区校江苏扬州225009;2.江海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扬州225101)
摘 要:国家教育部、体育总局等部门联合对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研究,每次调查结果都显示学生的部分体能指标仍然呈下降趋势,但始终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善、解决。该文通过分析“课课练”的概念及其相关研究,提出“课课练”是一种有效增强学生体质的教学方式,但时间短、空间范围小依然是“课课练”制约发展学生体质的重要因素,从四个方面提出有效拓宽“课课练”时长的途径,尝试运用于体育教学实践中,力求探索科学开展实施“课课练”,以期提高目前学生的身体素质。
关键词:拓宽课课练大课间课外
学习基本技术和技能需要一定的身体素质为基础,由于近年来学生体质持续下降,学生身体素质欠缺直接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毛振明教授把现在小学生体质概括为“软、硬、笨、晕”,即“肌肉软,力量差”,“韧带关节硬,柔韧性差”,“身体笨,小肌肉群发展差”,“前庭器官缺乏锻炼,平衡性差”[1]。因此“如何有效锻炼学生身体”是一个最急需讨论、亟待解决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
“课课练”是由体育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现状,结合体育单元、课时教学内容,在体育课教学中,针对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科学、合理地安排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的练习内容、方式和评价,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2]马成亮、王文清等(1997[3]认为,“课课练”即在每堂体育课中进行身体素质专门练习。廖申生、熊利曾(1985)[4]对“课课练”的解释是: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经常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身体素质练习,而素质练习又指的是教学基本内容之一,“课课练”指的是教学要求,练习方法指的是教学形式或一种手段,而练习方法是由多种因素组成的,这种因素又决定练习的效果。毛振明(2011)[5]提出,“课课练”是在每堂体育课中合理地安排有针对性的,可以对学生身体产生改善作用的身体练习,并科学合理地实施这些练习。
“课课练”作为一种有效的身体锻炼手段和增强体能的重要途径,它的科学、合理性主要取决于对学生运动时的运动负荷安排的科学、合理性,但是“课课练”所安排的运动负荷的控制比其他运动情境下运动负荷的控制会受到较多的牵制,其中主要是受到练习所用时间的牵制。从已有的研究可以看出,关于“课课练”时间安排差异不大,无论是专家学者,还是广大基层体育教师,大家比较认可的观点是“课课练”的时间为5~10 min[6]。但是正如李京诚老师(2011)[7]所说,“提高体能素质必须要有一定的时间积累,单纯的体育课上的课课练时间显然是不够的”。因此从练习所需要的时间条件考虑,运用“课课练”来发展、增强学生的体质是否存在缺陷?练习所需的“时间短”,将会成为“课课练”制约发展学生体质的因素?这将关系着“课课练”运动负荷的科学性,如果“课课练”不能在时间上得到保障,那么“课课练”的身体锻炼价值将大打折扣。如何在“课课练”时拓宽时长,显得尤为重要。
3.1从“整体观”出发,将“课课练”拓展至整个课堂
在已有的研究中,对“课课练”应安排在课的哪一部分存在差异。有的认为应该安排在主教材学习之后或者安排在主教材学习中穿插;有的认为应该安排在课的准备部分;有的认为应该安排在课的结束部分等。笔者认为对“课课练”安排不能一概而论。教师要有“整体观”的思维,结合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把教学方法、课课练、教学内容等零散的概念融合在一起[8]。因此,我们把“课课练”拓展到整个体育教学的全过程中,把“课课练”所要练习的内容与技术学习结合起来。从“整体观”出发,以整堂课练习为主,拓宽“课课练”时长,不但可以保证了学生参与运动学习的时间,而且可以使“课课练”成为体育教学环节其中之一的教学行为,从而增加教学时长,学生可以进一步学习、巩固运动技术。把“课课练”的时间放开,不是把10 min的训练发展成45 min的训练。将“课课练”教学行为拓宽到整个体育教学整堂,不是单纯把需要学习的运动技能多次机械重复练习,而是要有整体观的教学思想,将“课课练”与“体育课中运动技术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加强、加大学生的身体素质练习和体能练习,设计并开发既适合学生的运动项目,又能提高学生运动技能的练习,其中包括各种分组合作练习、趣味比赛、体能素质的游戏等等,从而增强“课课练”的教学效果。
3.2将“课课练”拓宽至大课间
“课课练”不能局限于课堂,教师要深入研究“课课练”适用的范围,教师不能把研究的重点只局限于课堂上。每周3~4节体育课,每节课5~10 min,就想让小学生的体质发生变化,是不具备运动生理学依据。运动负荷、运动密度达不到教学目标的要求,无法保证增进学生身体健康。“大课间”作为全校师生活动,具有全员性、规律性和课程性等特点,能够保证时间到位、人员到位、场地落实到位、组织形式到位、内容设置到位。在“大课间”中进行“课课练”是一种简便可行的方法。许多学校把“身体素质课课练”的内容引入到大课间活动中,其锻炼价值不亚于一节体育课的效果。
3.3将“课课练”拓展至课外
在体育课堂教学和大课间活动中,教师督促下的“课课练”方法无疑会取得较好的效果。但是,仅靠在校进行练习显然是不够的,教师应该鼓励和引导学生将课堂上“课课练”拓展到课外,做到“天天练”更好地发挥“课课练”的教学效果。从“课课练”的字面上理解,其应该发生的时间是在课堂教学上,好像与课外活动、练习没有关系。但曲宗湖教认为所谓“课课练”是顺口带出来的一个体育的专门词语……为了引起对体能练习的重视,他在30年前的教学实践中提出“堂堂练,天天练”为了表述上更上口,就成为“课课练”。因此“课课练”应向“天天练”发展,将“课课练”的课上练习要与课外锻炼相结合毋庸置疑。[9]在具体的操作中,首先,使学生明白“练什么内容”,“为什么要这样做”,“用该怎样做”等问题,逐步让学生掌握学习内容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需要注意的事项等,建立正确的体育观。其次要把“课课练”中教学的方法、手段和相关的卫生理论知识等延伸到课后,让学生除了在课堂内、校园内等,也能找到适合自己锻炼的地点、适合自己练习的内容、适合自己练习的方法。当学生树立正确的练习观念,掌握合理的锻炼方法后,教师可以借鉴美国SPARK体育课[10],以任务单的形式向学生布置“家庭课课练作业”,任务单应写明锻炼内容、组数、方法、注意事项及
锻炼后感受(运动强度描述),这种作业可以是自己完成,也可以和父母共同完成,或是和小伙伴合作完成,同时监督学生锻炼计划完成情况,为“课课练”注入源源不断的“活水”。
3.4开展微课堂实施“课课练”
借鉴清华附小“晨练微课堂”[11]开展的方法,根据自身学校的办学特色,结合学生的特点,构建学生个性化“课课练”自主平台。实现学生自主锻炼、自我管理、自我发展,不但在提高学生体质方面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为实施“课课练”提供时间保证。
4.1结论
(1)将“课课练”重置到课堂教学,妥善安排练习时间、练习负荷等。
(2)根据学校体育特色,开展“课课练、月月赛、学期展”的做法,增强学生练习的动机。把练习、比赛、总结和表演拓展到大课间,开展学生身体素质练习。
(3)将“课课练”拓展到课外,让学生养成在课外随时都可以进行锻炼身体的习惯。
(4)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开设微课堂实施“课课练”。
4.2建议
(1)学校领导、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课课练”实施的重要性、必要性。
(2)结合本校实际,因地制宜开展“课课练”,尽可能做到形式全面多样化、实施常态化。
(3)体育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做好教书育人工作,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参考文献
[1]毛振明.在体育课中如何有效地锻炼学生身体(下)——“北京市小学生健身工程”的研究对“课课练”的启示[J].体育教学,2011 (2):32-36.
[2]高胜光.体育教学“课课练”的研究与思考[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12(11):67-68.
[3]马成亮,王文清,等.“课课练”对增强学生体质的研究[J].体育学刊,1997(3):92-93.
[4]廖申生,熊利曾.谈“课课练”练习方法在体育课中的运用[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1985(S1):105-106.
[5]毛振明.在体育课中如何有效地锻炼学生身体(上)——论当前体育课改形势下的“课课练”回归[J].体育教学,2011(1):24-27.
[6]吴健.归去来兮 身体素质“课课练”[J].中国学校体育,2010(8):2 3 -2 4.
[7]李京诚.体能素质“课课练”的回归与创新[J].体育教学,2011 (4):6-7.
[8]刘军.基于发展的视角对体育教学“课课练”的思考[J].中国学校体育,2011(6):91.
[9]曲宗湖.我和三十年前的课课练[J].体育教学,2012(7):13-14.[10]徐士强.美国学生体育与健康教育改革——SPAR项目述评[J].上海教育研究,2017(4):23-26.
[11]张志刚,滕文生.我的晨练我喜欢——清华附小的“晨练微课堂”[J].体育教学,2014(7):30-31.
作者简介:①孙雪梅(1986—),女,江苏扬州人,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5)03(b)-017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