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公望与徐锡麟秋瑾的交往

2015-12-05 16:54吕子韬
世纪 2015年2期
关键词:秋瑾辛亥革命军队

吕子韬

吕公望与徐锡麟秋瑾的交往

吕子韬

光复会创始人之一徐锡麟原来已是“拔贡”,由于矢志光复中华,毅然舍去所谓功名,偕同陈光汉、马伯平和陶焕卿一行四人同去日本,想进士官学校学习军事,因体检不合格而一同折返。回国后四人均捐了候补道,后来陶焕卿去南洋,徐、陈、马三人则去安庆候补,俟机行动。

徐锡麟去皖,已准备流血牺牲。他赴皖前,与光复会同志谈了一席话,大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返”之慨,作为诀别赠言。他对秋瑾及先父吕公望(光复会会员,辛亥革命时是浙江光复的组织者及领导者之一;1916年任浙江督军兼省长)说:“法国革命了八十年方得成功,而我们中国的革命还没有开始呢,我此去安庆,是预备流血的,希望大家不要因我流血而退缩,这样,革命就有希望了。”他嘱先父好好帮助秋瑾,称秋瑾是热心于革命的好同志。

在徐锡麟的思想中始终认为,能打入军队才有办法,能掌握军队才有巨大的力量,因此参加军队也是革命的一条重要途径,而他自己当初就是为了实现这一理想途径而东渡去日本的。为此,那次徐再三劝说先父“一定要混进军队去工作才有希望和作用,革命非有武力不可”。先父那时还是个廪贡生,久怀投军从戎之志而善思未决。经徐锡麟的一番启迪,乃坚定了弃文学武之心。后来进了军队,在军队中他始终依徐生前所望,用心结识了各省有志于革命之士,为后来的辛亥革命网罗四方人才,积累了革命力量。

1906年先父去保定进军校途经上海,曾偕同志同道合者四十余人往见秋瑾,一一向秋瑾介绍,相聚纵谈国事,人人共愤,真可谓“同仇敌忾”。四十余人均表示要加入“光复会”,并当场写好“入会志愿书”。秋瑾当时极为高兴地说:想不到光复会一下子就添了四十多位同志。她告诉大家,因情势紧急,她即将赶回绍兴去,如果一旦需要大家出力时,则希望大家都能回来。秋瑾还为自己已无时间备饭招待而表示歉意。

那次秋瑾并未向大家说明“情势紧急”指的是什么,不久徐锡麟、秋瑾两人惨遭杀戮后,同志们才明白原来两人将着手于如此惊人的革命行动。由于光复会从事秘密工作的纪律,当时秋瑾面对这一大批新参加的同志是不能吐露此类重要机密的。

至于秋瑾所说“如果一旦需要大家出力时,则希望大家都能回来”这句话是有寓意的。因为她不赞同先父去保定进军校,而是要他留杭沪做些工作,等待时机。她提出过要先父在上海担任《中国妇女报》的主编,先父婉辞未就,而举荐了知友胡俊卿去当。为了劝阻先父北上去保定的事,她与先父是有过一番争论的。秋瑾说浙沪两地重要,都需要人,可是却坚持不肯说所谓的“重要”原因。而先父所想却是从未来长远着眼。所以,他们的行动一致而且协作配合都极好,但他们的观点则是不尽相同的。

先父万万没有想到,那次乃是他与秋瑾的最后一面,分别后先父北上,秋瑾则返绍兴原籍。不多日,先父在北方闻知徐锡麟在皖惨遭剜心,秋瑾亦于绍兴闹市弃首,悲愤不能自已。徐锡麟、秋瑾的英勇事迹大大激励了光复会同志的斗志,先父自军校出来返杭与其他盟员仍如以往一样选妥善地(较多地是选在城隍山及白云庵二处)秘密会聚,商讨大计。这些同志后来都是参加辛亥革命的精锐骨干,而其中许多人则是光复浙江的少壮派将领。

武昌首义后,他们高举义旗统率,浙江军民积极响应,为光复浙江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辛亥革命平添了一页新的历史篇章。

(作者为吕公望之子、上海市文史研究馆已故馆员)

本栏目责任编辑杨之立

猜你喜欢
秋瑾辛亥革命军队
包围童话镇的“军队”
辛亥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辛亥革命推翻帝制
信仰的真与执着——读《秋瑾集》
作品集
美要派上万军队阻止“大篷车”
四位军队党代表直面敏感话题
新形式下如何让秋瑾文化成为学校活动的精髓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
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