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身体技能到个人德性
——法国中小学体育与运动课程大纲评述

2015-12-05 16:34强,季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中学阶段德性大纲

高 强,季 浏

从身体技能到个人德性
——法国中小学体育与运动课程大纲评述

高 强,季 浏

文章以身体技能的习得到个人德性的培养为思想主线,梳理了在法国中小学体育与运动课程大纲小学阶段和中学阶段中主旨、目标及其在身体技能习得层面、个人德性培养层面上的目标导向、教学内容和实现能力等方面,凸显该课程大纲在自我与他人、技能与德性、学校与社会的积极整合作用,展现该课程在个人主义契约性社会下的特征和对中国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与建设的启示。

法国;体育与运动课程大纲;身体技能;个人德性

固然“体育无国界”这一说法已被世人所耳熟能详,但是在体育运动之中所传递和实现的个人血气、民族自尊、国家荣誉等专属于精神之物早已是体育所不可分割的重要内涵。自古希腊时代开始,竞技中身体技能的习得对个人德性的塑造作用已被世人所关注[1]。诚然,这条身体技能学习与个人德性培养之间的关联随着时代变迁和地域变化而呈现出跌宕起伏的历史过程、迥然相异的地区差异,身体技能学习的内容和个人德性的内涵也历经变化,这一过程在本文中不作赘述。然而时至今日,身体技能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学校体育课程的面目呈现于世,所以研究不同国家学校体育课程大纲中所呈现出的身体技能与个人德性之间的共济关系,一则可以管窥不同文化与历史背景下体育中的身心关系,二则可以探究如何形成身体技能与个人德性之间良性互通关系。本文就以法国中小学体育与运动课程大纲为对象,梳理其中蕴含的身体技能与个人德性之间的关联,实现对中国中小学体育课程建设的启示。

1 法国中小学体育与运动课程大纲考察

首先由于语言形成的语义上的差异,所以在法语中区分了狭义上的体育和运动概念,分别对应的是éducation physique和sport,而没有在中文中广义层面上的“大体育”概念,所以该课程大纲法文名称为“Programme d'Education Physique et Sportive”,为避免在中文概念上的困境,在本文中将其翻译为“体育与运动课程大纲”。

再者,法国中小学体育与运动课程大纲区分了小学阶段与中学阶段,分别具有不同的主旨、目标与身体技能体系,为凸显两者在实现身体技能与个人德性培养上的一脉相承,本文将其纳入一个系统进行描述与分析。

1.1 法国中小学体育与运动课程大纲主旨

在法国体育与运动课程大纲的小学与中学阶段中,课程主旨有着较为明确的前后相继、层阶提高的关联。

在小学阶段,体育与运动课程大纲的主旨为:“一周三个小时的体育与运动旨于发展运动机能以及身体活动、竞技活动和艺术活动的实践。通过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他们的身体使之实现健康教育,通过体验可控范围内的危险使之实现安全教育。同时它也通过培养学生的社会与道德价值,如对规则、自我和他人的尊重以形成学生的责任意识与自主性”[2]。

而在中学阶段,体育与运动课程大纲的主旨为:“通过学校式锻炼、思考型锻炼、适应性锻炼,体能的、竞技的、艺术的多种活动,以及传统与当代的文化形式,体育与运动将有助于每个学生的成长与完善。体育与运动让学生面对规则、风俗习惯、遵从如何在‘公共生活'下的独立意志、法兰西共和国价值取向,并在以下两个方面呈现:第一,社会层面上对周围人的尊重,对规则遵从,形成团队中的协作;第二,个人层面上形成拼搏、坚持不懈、自我超越的品质,形成对不同文化、不同种族和不同社会背景的尊重。与之相称,体育与运动在人际关系间构建了一个个人化教育的空间”。[3]

从课程大纲的主旨出发,不难看出从身体技能的锻炼到个人德性培养这一思维主线。这一思维主线主要区分为两个主要层次,并在不同阶段的课程大纲中形成了层阶递进的关系,两个主要层次分别为身体技能培养层次和个人德性形成层次。

在身体培养层次中,小学阶段的要求虽然简单,但是已然奠定了多元化、社会化发展的基调:小学阶段的身体技能主要以发展运动机能为核心,以一般身体活动、竞技活动和艺术活动为载体;在中学阶段,身体技能的习得方式更加丰富和多元,如思考性运动与适应性锻炼行为,而实现形式则增加了具有传统与当代文化特色的活动。在个人德性培养层次中,亦呈现出从简单到多元的发展趋势,责任与自主意识是小学阶段所要求实现的个人德性,而中学阶段则形成了更为深入和多元的个人德性,并在国家意志层面上进行统领,最后实现个人主义层面上的价值。

以主旨为统领,法国体育与运动课程才能在不同层面上实现逻辑上的融通和施行上的流畅。

1.2 法国中小学体育与运动课程大纲身体技能之维

1.2.1 小学阶段:身体技能与体育活动的融合

在小学阶段,法国体育与运动课程大纲将主旨中要求的身体技能方面“发展运动机能以及身体活动、竞技活动和艺术活动的实践”,具体细化为以下4种能力:

第一为“身体表现能力”,主要是以田径和游泳运动加以实现;第二为“不同环境适应能力”,主要以定向、攀岩、轮滑及结合当地资源的马术、滑雪、帆船、皮划艇等;第三为“团队协作与个人独立能力”,主要以双人角力游戏、持拍运动、集体运动(传统或者现代竞技)来实现;第四为“艺术、审美表达能力”,主要以舞蹈、体操运动、技艺活动等。

可见在小学阶段,身体技能的培养与身体活动的参与是一体同流的,而并不在身体技能上作单独的界定和区分,只要求参与具体的身体活动,在之后的《体质健康标准》中所作出的也是以身体活动为主导。

1.2.2 中学阶段:从目标到能力

法国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大纲的中学阶段的身体技能是在课程大纲主旨引导下的形成明确的目标统领,且有着较为细致的区分。根据主旨中对身体技能锻炼和培养的要求,课程大纲将其具体为某项身体技能实现目标:“(首先)促发学生形成提高运动机能、有效表达和追求成功的能力:体育与健康课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能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运动水平,身体条件及其不利因素。在此基础上形成运动能力的发展、运动机能的丰富、对自身体能的合理分配,实现在多种锻炼方式的背景下学生实现成功的必要条件。它们意旨于实现个人的均衡发展和自我实现”[3]。

在目标统领下,体育与运动课程大纲中学阶段对身体技能的5项能力要求:

“(1)在规定时间范围内实现可测最大运动机能表现能力;(2)在多变和不定的环境中的适应能力;(3)为参与艺术和技艺活动提供身体准备能力; (4)导向和掌握个人性或集体性对抗能力;(5)以可持续性发展自身的视角实现和引导个人身体活动的能力”[3]。

这5项能力规定了在体育与运动课程大纲中所有的有关身体活动类、竞技类和艺术类所需要的实现范围,也提出了对中学体育与运动课程整个过程的组织和对每个学生的要求。

从小学阶段到中学阶段,法国体育与运动课程大纲中对身体技能的要求呈现出从简单到复杂的特性,且两者实现的方式有所差异。在小学阶段,身体技能的规定是宽泛的,它的习得在很大程度上是与具体的活动相结合,而不形成体系化的课程。而在中学阶段,身体技能得到了较为精致的区分,且需在课程体系中得到环环相扣的实现。

1.3 法国中小学体育与运动课程大纲个人德性之维

1.3.1 小学阶段:个人德性与体育活动的紧密结合

正如在身体技能层面上,法国体育与运动课程大纲的小学阶段将身体技能的习得与各项身体活动紧密结合,同样这一趋势也体现在课程大纲的个性德性形成层面。课程大纲要求在参加学校体育与运动课程之外,小学生需要参与学校运动社团与一定的体育赛事,以及校运会。

(1)参与学校运动社团。正如课程名称,法国是区分体育(体育教育)和运动的,所以大纲规定在小学阶段学校运动社团是学校体育教育的补充:

“当学生愿意参加更多的体育运动时,可以在他们所在学校的运动社团进行注册”,但是“在这一层次(小学),对于每个学校来说成立运动社团并不是必须的,它可以由学校教师、管理者,甚至家长来进行管理。它也需要充分融入学校的规划之中,共同促进学校生活的丰富多彩和学生的走向成功”。[2]

在参与运动社团的的过程中,课程大纲要求实现以下2种个人德性上的要求,即“责任意识”“自主意识”和“创新意识”。

(2)参与体育赛事。参与体育赛事是一项学生的课外活动,但也是在法国教育部与各种体育运动协会的通力合作下实现的。每年各个体育运动协会都会提供一定的机会给中小学,使学生有机会能观摩大型体育赛事,但是同时也会提供一定适合小学生的体育比赛,如教育部与法国马术联合会在每年的3-4月间联合举办的“小学校园马术(Pony-École)”项目,“往往会鼓励小学生、他们的家长和学校教师共同参与,共同体会马术给他们带来的成功感和快意”;又如由小学教育体育联合会与法国女子足球队联合举办的“足球小公主(Le football des princesses)”项目,借此形成“对足球的兴趣,体验到奥林匹克主义和身为公民的价值所在”;再如由小学教育体育联合会与法国橄榄球联合会联合举办“校园橄榄球(scolarugby)”项目,旨在2011年新西兰橄榄球世界杯和2015年英国橄榄球世界杯之间组织与培养小学生参与橄榄球兴趣,目的在于实现学生的体育意识、公民社会中的社会角色意识及文化意识;最后如小学教育体育联合会与法国乒乓球联合会联合举办的“乒乓教育(′Educ′Ping)”项目,借助2013年巴黎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的东风在学校开展乒乓球运动,旨在推广这项运动,让小学生更了解将乒乓球作为“国球”的中国。[2]

(3)学校体育日。法国小学体育与运动课程大纲还规定每所小学在每年9月都要举行学校体育日(又叫“感知体育”,sentez-vous sport),“目的在于让学生、教师、学生家长以及当地体育界人士了解学校体育社团、联合会的运作,实现其更好的发展”。

1.3.2 中学阶段:个人德性与社会方法论

与小学阶段不同,在中学阶段,以体育与健康课程为载体的个人德性教育是以3种社会方法论的面目出现的。在大纲看来,以个人德性为目的的社会方法论“与方法、态度和思维步骤相关”,“让学生形成如何理解、如何为人处世的能力”:“(1)运动时清醒的头脑:能在运动前进行努力的准备,了解身体的极限,了解和控制危险的发生,预防运动创伤,能正确评估身体活动的效果,能进行正确的恢复行为,等等。(2)尊重集体生活中的规则及承担其中的不同角色:判断与评价能力、互助与合作能力、观察与欣赏能力、训练能力,等等。(3)了解并能运用有效行为的不同方法:观察、定义、分析、评估得与失、构思计划的能力”。[3]

通过对中学阶段体育与运动课程大纲的对个人德性方面的具体要求,就能发现课程大纲中个人德性方面的要求不仅仅是我们寻常理解的道德品质方面的提升,而是集中在知识、能力和态度3个维度上:在知识一维上,要求学生能了解和掌握体育运动中的规则及其特定的术语结构;在能力一维上,要求学生能在具体、特定的环境中运用学习过的知识与技能,形成一种行为层面上的能力之知;在态度一维上,作为一种“行为的倾向”、对人际关系的思维方式,要求学生形成价值的观念、心智的增强、自信心的提高等价值观层面上能力之知[3]。

由于中学阶段学生的年龄与毕业后去向,中学生会更多地去面对具体的社会现实,所以相较于小学阶段更注重将个人德性的培养与具体的活动相关联,中学阶段更倾向于将个人德性与学生日后的社会生活习惯的培养相关联,形成具体的社会方法论。

2 例证说明:中小学游泳课程

以上是在课程大纲层面上对法国中小学体育运动课程的主旨、目标的概述,而若要更为精细、具体地展示其特征,只有对某一项课程从小学到中学进行一以贯之地剖析才能得以清晰地彰显从身体技能的培养到个人德性的实现这一过程。在此,本文选取在法国有较大群众基础的游泳运动作为例证。

2.1 小学阶段的游泳课程

依照课程大纲的安排,小学阶段的游泳课程主要分为3个时段,总计5年。第1个时段为“准备课程”,为时1年;第2个时段为“初级课程”,为时2年;第3个时段为“中级阶段”,为时2年。依照课程大纲中从身体技能培养到个人德性实现的发展路线,在前3年的课程中主要是身体技能的培养为主要目的,在后2年的“中级阶段”中贯彻知识学习的内容。

2.1.1 从“准备阶段”到“初级阶段”:游泳技能的培养

在游泳课程的“准备阶段”中,课程主要以熟悉水性、学习各种入水方式为主,其中主要包含“受助和自主情况下入水”和“水下简单动作的完成”2个阶段:在第一个入水方式学习阶段中,主要分为不同的方式入水(滑入、摔入、跳入),不同的身体部位入水(头、脚),不同的入水位置(对准水上的漂浮物跳入);在第二个水下动作学习阶段中,要求学生能循序渐进地在水中通过漂浮障碍物。

在游泳课程的“初级阶段”中,第1年的课程基本上是承袭了“准备阶段”的教学要点,但是提高了内容难度,如学生需要在完全自主的情况下用不同的方式、身体姿势入水和出水,并能借助水面和水下器械完成不同的水下动作。

2.1.2 从“初级阶段”到“中级阶段”:知识与能力并重

在“准备阶段”与“初级阶段”第1年的教学中,更多的是强调对身体技能的熟悉,而从“初级阶段”的第2年开始,课程大纲开始将知识与能力渗透入教学过程之中。“初级阶段”第2年与“中级阶段”的第1年和第2年有着共同的教学目标:“了解和应用在水中保持静止和前进的不同方式”“能在快速游泳和长距离游泳中协调换气与划水前进”,具体展示为以下技能层面上和知识层面上的要求:

技能层面主要包含“划水前进与换气”“动作的串联”两个方面:在第一个方面中,身体技能的掌握是循序渐进的,从保持身体在水中的平衡开始,逐渐分步掌握在水中换气,然后结合手臂与腿部的动作形成身体前进与换气的同步进行;在第二个方面中,不同的身体动作需要进行重新整合,如可以在水中滑行,同伴间接力等,并可以调整水中动作的作用和目的,如可以进行水中嬉戏以及放松等。

在知识层面上,课程大纲所强调的并非简单的文本性知识而是更偏重于能力实现的“能力之知”,在这一阶段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学生具备在不同环境下调整自己游泳动作的能力。在这一层面上课程大纲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不作细致安排,只给予了一个较为宽泛和普遍性的说明,即要求学生能够认知不同的自然、人工环境与不同的身体动作之间的关联,并能够进行适当的调整。

2.2 中学阶段的游泳课程

与小学阶段的游泳课程大相径庭,中学阶段的游泳课程在教学内容上更为集中,弱化了技能学习的色彩而更为强调在学习过程中的对个人德性的培养。根据这一出发点,中学阶段的游泳课程被细化为“耐力游”“速度游”等特定泳姿,主要区分为3个水平层次,但并不在时段上作严格区分。

在第一个层次中,课程大纲要求“学生能够认知与游泳动作直接相关的身体部位,并能根据自身条件灵活掌握转换快速游、耐力游,能认识到游泳的本质所在”;在第二个层次中,课程大纲要求“学生能够认知不同的个人运动行为能达到不同的效果,能预估和实现不同游泳姿势所带来的不同效果”;在第三个层次中,课程大纲要求“学生不仅能认知不同的个人运动行为还能认知到不同的运动背景(如竞赛、训练和健身)为自身带来的效果,能够感受和安排个人游泳训练计划”。

可见在中学阶段,游泳课程更为注重学生在知识与能力层面上的增进,了解和掌握进行游泳训练的方法和思路,同时转变小学阶段进行普及性的身体技能学习思路,以不同游泳方式(如耐力游、速度游)提高学生对游泳运动的认知,实现坚韧品性的培养。

3 中法体育课程的差异及启示

从上述对法国中小学体育与运动课程大纲的概述来看,它秉承了一条从身体技能的培养到个人德性的实现这一思维路线。在其中,课程大纲的小学阶段到中学阶段经历着从身体技能、个人德性与身体活动相互整合到目标、能力、方法清晰分殊的变迁过程,从中凸显了学校体育课程中人从身体到心智进行整体性塑造的功能和责任。但是作为一项国家颁布的课程大纲,国家意志、社会意识形态特征的体现是不可避免也是不能回避的,所以在对其进行吸收时,扬弃的过程是必然的。由此需要在发掘其差异的基础上才能形成对当前中国体育课程改革和发展的启示。

3.1 意识形态的差异

诚如本文一开始所反思的“体育无国界”这一论调,在本文以身体技能培养到个人德性实现这一思维路线梳理法国中小学体育与运动课程大纲的过程中已然发现无论在身体技能的培养方面,还是在对个人德性的内容和实现方面都存在着较为明显的意识形态特征,即一种西方社会多有的个人主义模式下的契约性社会特征。在这一社会意识形态下,对个人实现的追求往往会高于对集体、整体价值的实现。

第一在技能培养层面上,对个人参与的要求明显于对身体素质增强的要求,从小学阶段到中学阶段要求学生实现从参与态度到参与能力的转变和提高。这点首先就体现在小学阶段在各项能力的规定中并不强调身体素质在课程过程中的巨大转变,而更多地要求学生能在与各项能力相匹配的具体活动中形成积极参与的态势;在中学阶段虽然不再将学生需要参与的活动进行较为明确的规定,但是却体现了更为明显的指向性,旨在培养学生更强的参与能力——其中包含了身体素质、参与方式等诸多方面。

第二在个人德性培养上,将自主性与社会责任并举,要求学生在适应社会的基础上实现个人德性的塑造。这点主要体现在课程大纲将学生的规范意识、群体意识的培养认作是实现个人意识、个人自主性乃至自我实现的基础。课程大纲对学生培养的最高目标是成就一个适应社会、掌握社会生存方法,具备个体德性的人,而在很大程度上是缺乏集体意识的培养和服务社会观念的导向。

3.2 启示

本文所秉承是体育所带来的“立德树人”的思维线索,来分析法国中小学体育与运动课程大纲中从身体技能培养到个人德性实现的过程。由于国家意识形态的整体作用,该课程大纲带来的“立德树人”作用更多地实现在个人层面上,但是它带来的启示却是多方面的。

首先,在课程教授形式上,法国中小学体育与运动课程大纲致力于实现学校体育教学与丰富的社会机构相结合,如在学校中组织体育社团、鼓励学生,教师和家长一起参与各种体育赛事,并能与国家的体育竞技联合会进行通力合作,将体育与运动课程不仅仅局限在身体素质培养的环节上,更成为一个学生去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甚至参与社会的途径,为实现终身体育形成基础。

再者,在评价方式上,法国中小学体育与运动课程大纲所要求的更倾向于参与的深度和广度、学生个体的情意表现上的评价,而弱化在身体素质指标上的评价,这一点在之后产生的体育与运动课程锻炼标准中得到了更为细致的展示而在此不作深入的介绍。

最后,在综合教授形式与评价方式的基础上,可以发现法国中小学体育与运动课程大纲形成了3个“突破”:首先是突破校园的框架,实现“学校—社会”合作的整体培养模式;再者是突破身体素质训练和体育规则训诫的框架,更多地去要求学生实现个人德性层面上的增长;最后是突破课程学习目标与学生在校经历的框架,让课程学习为学生带来更为深远的“终身体育”影响。

[1] Hawhee,Debra.Bodily Arts:Rhetoric and Athletics in Ancient Greece[M].Austin: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2004:19.

[2] Laministère d'Éducation,Les programme de l'ÉcoleÉlémentaire [EB/OL].http://www.education.gouv.fr/cid4363/le-sportecole-elementaire.html#L'éducation_physique%20et% 20sportive%20dans%20 les%20programmes%20scolaires.

[3] Laministère d'Éducation.Programme d'Éducation Physique et Sportive pour les Lycees d'Enseignement General et Technologique[EB/OL].http://eduscol.education.fr/eps/actualites/ programme,2010.

From Bodily Skill to Personal Virtue——A Comment on the Program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in France

GAO Qiang,Ji Liu

This paper takes the process from the learning of bodily skill to the development of personal virtue as its frame to describe the philosophy,objective as well as the objective orientation,content and required compete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odily skill acquisition and personal virtual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highlight its function of combination of“self and others”,“skill and virtue”,“school and society”,which manifests the course characteristics under in the individual and contractual society and its revelation to the construction and reform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China.

France;Program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bodily skill;personal virtue

G807.0

A

1001-9154(2015)01-0031-05

G807.0

A

1001-9154(2015)01-0031-05

10.15942/j.jcsu.2015.01.006

201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2CTY001);上海高校“立德树人”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体育教育教学研究基地项目(11000-515100-140)。

高强,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体育哲学,体育史,E-mail:gaoqiang.ecnu@gmail.com。通讯作者:季浏。

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上海200241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Health,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200241

2014-09-16

猜你喜欢
中学阶段德性大纲
开展人工智能课程面临的主要困难及对策建议——以中学阶段为例
农业农村部公布31项新制定修订农机推广鉴定大纲
苏格拉底论德性的双重本性
从德性内在到审慎行动:一种立法者的方法论
中学体育教学改革中存在问题的思考
德性能带来好生活吗?
应试良方
云南省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大纲(2015年第二批)目录
复数学习中的四个误区
传统德性论的困境及其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