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运动训练损伤分析的大学生心理因素探析①

2015-12-05 14:01温霜威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32期
关键词:心理因素过度身体

温霜威

(晋中学院体育学院 山西晋中 030619)

运动损伤,是指从事体育运动时所发生的各种内外伤,大学生体育课程教学体系中主要要求的大多数是大学生应掌握技术和理论为主,然而,大学生在体育课堂必然可能发生许多运动训练损伤,导致这个结果的根源也有可能错综复杂、大不相同。原因可能有运动前期未热身或未达到热身效果,运动量超过运动者自身的身体指标,技术存在犯规问题,运动场地设备不达标,动作幅度大和违反体育规则等,却对已经产生的运动训练损伤关于运动者在运动过程中发生的心理方面的变动的探索少之又少。并且研究的对象也大都是专业或业余运动员,并未针对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虽然我们想了许多方法来减少运动训练损伤带来的伤害,如采用先进的运动保护设备、增加运动动作技术的规范性,并要求运动员熟练掌握动作,但是仍然无法准确预料损伤何时降临到运动者的身上。要完全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是不现实的。该文着重对大学生体育课程教学引起运动损伤的心理因素与特点进行分析和比较,为了今后避免和减少此类损伤,使运动员和教练员采用一定在心理方面的干预和矫正进而对受伤者心理辅导,进一步控制运动者运动损伤,确保为大学生体育课程教学的顺利进行提供部分参考。

1 运动损伤的心理因素分析

当人情绪欠佳时,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刺激,导致心理不平衡,引发运动损伤,常见的心理因素包含很多,这些因素都有可能在不同程度上造成运动者动作失调,进而引发损伤。

1.1 盲目自信与信心不足

针对的技术比较熟练或体育成绩较好胆子较大的运动者,他们在赛前或课前经常盲目地估计自己的水平,过于自信,不能准确把握并采用合理的措施应对比赛过程中的复杂性和困难,有的运动者甚至忽视其重要性甚至不按照要求进行准备活动,导致运动者受伤。同时,如果在运动中不幸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运动者无法及时自我保护从而造成身体上的损伤。

大学生与专业的运动员不同,他们未受过专业的运动训练,不管是运动整体过程中的心理状况还是动作技巧上,这就会导致大学生在体育课堂上没有足够的信心,有可能是由于大学生在父母的过度的呵护中成长,造成性格上过度依赖别人,意志力不够坚强且遇事消极怠慢。也有可能由于运动者体能达不到训练的要求,失败的次数多,丧失信心。更有甚者,部分运动者内敛不够开放坦荡,在训练中过于在乎别人的看法,动作上放不开幅度,这些都是缺乏信心的运动者在运动过程中的表现。运动者在由于自身性格上的缺陷对动作的难度不能准确地判断之外,还可能因为迟迟不作出决定,导致在运动过程中不能掌控动作的变化,肌肉用力不协调。这种状态下就很容易造成运动训练损伤。

1.2 过度焦虑

大学生在体育课程或运动中的训练和考试也可能会遇到焦虑情绪。产生的原因有很多,例如:平时训练过程中不太稳定或因赛前紧张;过去失败过导致心有余悸;做高难度动作时过分担心;担心动作未做好受到教练、老师或队友间的指责等等。有研究发现:体操专项中大学生运动损伤者的焦虑性倾向更加高。另外,焦虑会导致肌肉紧张,紧张状态下的运动者视野缩小,精神涣散,反应变慢,动作失调,这种时间上的延误和犹豫,更加容易导致运动员损伤。造成运作失调,灵活性和准确性降低。更有甚者,处于紧张状态消极的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经常会针对自身的身体反映做出自我保护的动作,这种动作将会成为运动损伤发生的因素之一。

1.3 过度的兴奋或厌倦

大学生在赛前或考前表现出过度兴奋的状态,或者超出自己平时训练的水平时,运动者本身易高兴过度,引起一系列精神上的过度波动,在比赛或考试前无法准确地施展动作,尤其是体操比赛过程中,由于部分托举动作难度较大且需要队员间的相互配合,如果有一个队员在比赛过程中不能控制好自己的兴奋情绪,就会导致很多人摔跌受伤。

在平时的训练中,大学生尤其是体育训练生在严苛死板的训练条件下长时间没有明显进步或对自身要求过高达不到要求受到挫折时运动者极易产生厌倦心理,甚至产生悲观心理,消极应战,或者不参加比赛。如此,整个队伍都不能以最佳的状态进行训练,最终导致失误,从而引发运动损伤,给学生带来精神或身体上的伤害。

1.4 疲劳

疲劳也是造成大学生运动训练损伤的一个心理因素,在日常的体育课堂训练尤其是期末考试和比赛中,大学生需要聚精会神全神贯注地听讲和训练,甚至部分大学生经常会有不吃早餐的习惯,如果体育课安排在上午,由于早晨未及时补充营养,体内没有足够的能量消耗,在运动过程中,大脑也会由于缺乏营养的供给迟迟不给身体做动作指令,使运动者动作不到位,更易受伤。同时,由于训练程度不同以及比赛项目内容不同,再加上每个大学生性格不同和心理素质不同,造成大学生运动训练过程中的损伤机率与程度也就不一样了,但作为大学生运动损伤的心理因素之一,疲劳显得更为常见,而且,在生活中,由于疲劳引起的疾病或者人身事故,也屡见不鲜。因此,大学生在疲劳状态下初次参加运动训练或者运动疲劳后再次参加运动训练,大学生受伤的可能性将会大大增加。

当然,在之前出现盲目自信与信心不足、过度焦虑以及过度的兴奋或厌倦情况下,大学生身体再次出现疲劳时,作为学校,就应该制定出一套符合实际情况的规章制度,作为教练,就应该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停止训练,这样才能避免大学生再次发生身体损伤情形。而出现运动疲劳,是因为人体机能不能在维持运动强度状态下身体不适应的表现,根据运动疲劳不同表现形式,可以将其分为躯体性疲劳和心理性疲劳,即躯体性疲劳包括动作不灵敏、不协调,腿痛、头痛、胸闷、恶心以及呕吐等现象,是由身体或者肌肉活动所引起的;而心理性疲劳包括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是由于心理活动所引起的。对于大学生体育课运动训练,特别是一些体育生来说,高强度的运动训练,很容易使其疲劳,从而造成身体超荷运行,身体机能下降以及机体不能承受。正确判断大学生运动训练出现疲劳以及疲劳程度大小,显得尤为重要,通常,可以通过大学生的自我感觉或者某些身体外部表现来判断。

2 结语

以上心理因素是造成大学生运动训练损伤的原因,也是大学生运动训练损伤后的心理因素反应,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大学生运动训练损伤不是因为盲目自信与信心不足、过度焦虑以及过度的兴奋或厌倦等心理因素存在而一触即发的。第二、这些心理因素与大学生运动训练损伤的发生有密切的联系。第三、大学生运动训练损伤的造成,可能是由于这些不良心理因素的一种或者多种情况的出现而引发的。第四、虽然该文只是阐述了常见的大学生训练损伤的心理因素,但是,大学生运动训练损伤不单单是因为这些不良心理因素造成的,还有可能是由于每个大学生家庭情况以及复杂人际关系等原因而造成的。因此,学校和老师在关心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的同时,也要关心大学生的运动中的心理历程,在必要时,可以定制一些防范措施或者科学训练的规章制度,同时,开设一些有关大学生训练的心理因素课程,以防止和控制不良心理的发生。

[1]项立敏.高校体育教师培养目标、内容与方法研究[J].体育科学,1999(1):26-28.

[2]张雷,张宇.我国普通高校足球运动员的运动损伤特点[J].辽宁体育科技,1997(5):28-30.

[3]鲍炜冬,杨立能.引起运动损伤的心理因素分析[J].体育科技,1990(3):24-27.

[4]连小光,许青.运动损伤与心理准备状态调查[J].福建体育科技,1990(1):69-70.

[5]李永智,周玉枝.人学生运动损伤患病率的调查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03(1):17-18.

[6]刘熙,刘雄.对体育院系学生运动损伤规律的调查分析[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2000(3):48-51.

猜你喜欢
心理因素过度身体
过度情绪反应的背后
中药煎煮前不宜过度泡洗
人为什么会打哈欠
希望你没在这里:对过度旅游的强烈抵制
The world is the youngest backpacker Wenwen’s kindergarten
我de身体
创新教学模式 培养学习兴趣
鞍山市高中学生足球运动技术学习影响因素分析
我们的身体
身体力“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