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方法论视角谈体育课程性质的定位①

2015-12-05 14:01杨远都范永武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32期
关键词:课程内容运动游戏

杨远都 范永武

(1.太原工业学院体育系 山西太原 030008;2.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 上海 201203)

1 问题的提出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体育课程改革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改革态势凸显了我国体育课程性质认识上的混乱。当前体育课程和体育教学中把运动技能和增进健康混为一谈,或重视增进健康忽视运动技能,或把运动技能和增进健康的课程内容“四六分层”凸显了我国体育课程性质定位上的混乱。因此,对体育课程性质的深度挖掘应当成为优先于体育课程改革的首要问题。

2 研究目的与方法

该研究从方法论视角切入,围绕对课程性质的认识,深刻辨析体育课程性质定位上的混乱,明确体育课程的本质属性,以达到为体育课程改革保驾护航的目的。

3 考察

体育课程性质的挖掘,必然回归到课程性质的认识上。在方法论上,廖哲勋先生认为要弄清当代课程的本质含义可以应用三种不同的方法:第一,全面了课程的表现形式。第二,抓住构成课程各要素的内在联系。第三,抓住课程的根本特点。他认为当代课程的本质含义,就是根据相关的培养目标指导下,通过课程内容、学习活动方法以及有系列化课程目标组成的,结构比较复杂并且具备运动的活力,能够切实提高学生本身的基本素质。

体育课程作为课程的基本组成部分,也必然是促进学生的某项基本素质主动发展的指南,在体育教学中,学习运动技术和体质增强哪个更加重要一直是理论界一直争论的重要问题。尽管在过去的《体育教学大纲》或现在的《体育课程标准》中,都没有否定运动技术在体育课程中具有一定的位置,但是在以往体育教学中,将体质增强作为根本的任务,新课改则将健康第一放在了首要位置,由此也能够发现更加重要的是学生体质增强。然而作为课程它也必然具备“促进学生的某项基本素质主动发展”的这一根本属性。因此,此处运用廖哲勋先生的分析体育课程本质含义的三种方法。

第一,对体育课程表现形势进行全面的观察。就现代课程理论而言,我国高校体育课程表现的层次和序列都比较多。多序列指的也是有序列的活动课程和体育学科课程内容。其中包含了游戏、武术、田径、球类等。还包含了理论课程内容,比如体育卫生保健和体育基础理论,这些都属于体育课程内在表现的形式;所谓的多层次是指我国大中小学的体育课程计划、体育课程标准和体育教材等,它们实属体育课程内涵的载体,是体育课程的外在表现形式,也是体育课程的科学规范和设计的具体化表现形式。目前我国学校体育课程的表现形式只有“体育课程标准”和“体育教材”两个层次,而没有“课程计划”。若是教师的体育教学没有规划也没有确定相关的内容和范畴,那么各项课程内容比例关系也不会有一个合理的度,标准更是无从谈起,这也是现在体系课程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一个不合理问题。但是课程论基本观点也认为,无论是进行哪个阶段的体育课程,都是通过课程标准、体育课程计划以及教材来实现,三者同样重要,这样才能够将体育课程的整体性和系统性直观反映出来,若是忽略了其中一点,那么会影响体育课程设计和研究的完整程度。

第二,揭示体育课程内部各要素的内部联系:体育课程内部可以分为三个主体:教师、学生、教学内容。那么,三者之间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关系?笔者认同的一种观点是贾齐教授在《被组织的游戏:体育课程的一种理解——体育课程本体的解释学考察》中引用加达默尔的话揭示了游戏之所以能够成游戏、游戏者之所以成为游戏者的根据,这给游戏形态和游戏者关系观察提供了线索,即体育课程内部三主体之间的关系。加达默尔认为,游戏活动本身便属于被游戏过程,游戏本身具备的迷惑力,也在于游戏超越游戏者而成为主宰…其实游戏者并非是游戏的真正主体,而是游戏本身。游戏本身所具有的魅力吸引着玩游戏的人。它能让游戏者进入游戏中,并被束缚在游戏中。贾教授认为,游戏作为一种历史存在,其往往是通过形态方式进入人的视野中去,并作为一种对象性而存在,但是需要重视的是,现在游戏没有真正的出现。由此可以发现,对象性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属于外在主体存在,而“游戏的存在方式不允许游戏者像对待一个对象那样去对待游戏”。换言之,作为历史的一种,游戏也仅仅可以将其可见形态复现出来,而历史游戏的理想和情感等一系列非形态的内容也已经丧失。但是却正是因为非形态部分的存在,才能够让游戏者喜欢并沉溺于游戏,所以,这便要求再现游戏时,将其作为重要组成部分来进行严格把握。可以说,游戏形态仅仅能够在规则方面给游戏者造成一定的限制,严格而言,其形态存在是未完成状态。只有游戏者在玩游戏的过程中真正的忘我和投入,并获得独自体味时,游戏才能够真正实现。由此,在对可被观察到游戏形态进行把握时,可以这样说,其是为了给游戏者进入游戏提供可能性的存在。由此可知,体育课程是作为游戏形态成为了作为游戏者的学生进入作为游戏的课程内容的一种可能性存在。

第三,抓住体育课程的本质特点:体育课程是身体的生命化过程,是对学生肌体、心理与精神的一种运动滋养。(1)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学生身体不是通过体育课来加工的物质实体,而体育课也不只是一种对学生肌体的物化改造手段。“对学生肌体做了什么?对精神和心理层面又做了什么?”是体育课的重要关注点。熟知这些才能了解学生技能掌握情况,增强学生体质,还能反映社会未来的发展需求,重视身体本身社会属性教育的实现。(2)从教育角度而言,体育课程加工身体不只是仅仅加工运动系统的肌体,体育课程必须重视运动轨迹、身体姿态以及技术技能方面的要求,并将其作为身体文明化和社会话表达和习得的过程,将体育给人们行为方式、思维方式、伦理道德规训的功能发挥出来,体育课程需要全面的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比如精神性、生物学以及社会性,绝对不是仅仅训练学生的肌体。若是体育课程研究没有全面考虑到身体社会属性,那么很容易禁锢学生的身体,将其禁锢在课堂空间中,体育课程本身的社会功能和教育价值也无法体现。

增强体质与运动技术学习本身便属于目的和过程之间的关系,也就是通过学习运动技能来增强学生的体制。这和学生学习知识提高自身处理事物能力和思维敏捷度是一样的。因此,对于体育课程而言,其本质问题便是将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社会人,“体育课程的本质属性是培养人”。

4 结语

新一轮的体育课程改革正要开始,新课改实践中应把握新课程根本属性,应当从三个方面理解:第一,以全面育人的标准作为构建课程的根本尺度。第二,把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体育学习活动作为构建体育课程的中心任务。第三,保证需要系统学习的间接经验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紧密联系。为了达到培养人的最终目标,体育课的基本设置为培养学生拥有一个强壮的体魄。教师通过体育课这个平台将运动技能传授给学生,不断的学习和训练都是让学生达到基本身体健康指标的必要内容,其中也包含了对运动文化的传承,实现心理目标和社会目标。

[1]廖哲勋.我对当代课程质的看法(上)[J].课程.教材.教法,2006(7):10-16.

[2]贾齐,杜晓红,杨学成.体育课程性质辨析——兼评体质(健康)说的非课程化倾向[J].体育与科学2007,28(3):76-80.

[3]贾齐.被组织的游戏:体育课程的一种理解——体育课程本体的解释学考察[J].体育与科学,2005,26(1):18-23,59.

[4]何劲鹏,姜立嘉.身心兼修、魂魄并铸:论体育课程的本质属性[J].体育学刊,2010,17(2):50-53.

[5]许振刚.再现体育课程的真实面目——评贾齐等人的体育课程观[J].体育学刊,2010,17(2):54-57.

[6]解飞厚.体育课程的本来面目到底是什么?——与贾齐、钟远金商榷[J].体育学刊,2007,14(2):4-7.

猜你喜欢
课程内容运动游戏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日本中学家政课中的劳动教育——基于“技术·家庭”课程内容分析
析课程内容 谋教学佳策——“数的认识”模块知识的教学思考
不正经运动范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