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圣祥,张立敏,黄莉莉
(1.南京师范大学 体育科学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2.南京师范大学 社会发展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
唐代前期军事体育中的狩田礼制
查圣祥1,张立敏1,黄莉莉2
(1.南京师范大学 体育科学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2.南京师范大学 社会发展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
摘要:狩田是唐朝田猎的主要形式。在唐代狩田拥有一套完备的礼制,一切皆依礼而行。狩田从前期场地、人员、物资准备出发,通过制定详细的着装、射杀要求等规则,以及伴随着击鼓、三驱等仪式的举行而正式开始。狩田所射杀猎物的好坏有具体的三级评定标准。最后在狩猎结束时举行仪式,处理所狩猎物。狩田礼制的实行不仅有助于提高国家军事实力,而且有利于提高民众素质。
关键词:军事体育;狩田礼制;田猎活动;唐代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68X(2015)06-0086-04
Winter Hunting Ritual of Military Sport in Early Tang Dynasty
ZHA Shengxiang1, ZHANG Limin1, HUANG Lili2
(1. Sports Science Dept., Nanjing Normal Univ., Nanjing 210023, China;
2. Society Development College, Nanjing Normal Univ., Nanjing 210023, China)
Abstract:In Tang dynasty, the winter hunting ritual has a full set of rules. The winter hunting ritual has preparations of resorts, staff and material and designs of clothing, shooting rules and drum beating. There are three standards of the preys which will be dealt with after the winter ritual. The practice of winter hunting ritual can improve the national military force and the quality of the civilians.
Key words:military sports; winter hunting; field hunting; Tang dynasty
田猎最初是古人谋生的一种手段,随着时代的变迁,逐渐演变为军事体育活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深受封建王朝重视,为古代军人所酷爱。早在西周时,天子的田猎就有春蒐、夏苗、秋狝、冬狩之称。狩田即冬狩,是田猎的一种。不论是在远古时代,还是进入农耕文明之后,人类的田猎活动都十分活跃。在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明确提到田猎的诗歌就多达数十篇[1]。到了唐朝,皇帝进行狩猎,已经具备了一套完整的礼仪制度,从田场选择、时间安排、军阵行列、出猎方向,一直到驱兽、围捕、发射,都有严格的规定和周密的组织[2]。
唐代的相关文献资料有关田猎活动的记载数不胜数。据《玉海·讲武田猎》所收录材料统计,在唐代20位男性帝王中,其中11位有出猎活动记载[3]。尤其是以安史之乱为界限的前期,田猎活动的频繁,记录之多,实属罕见,这足以说明唐代前期田猎这种体育活动非常盛行。陈朝鲜[4]、徐汉峰,舒文舟[5]从唐早期狩猎活动入手,探讨狩猎活动在当时的盛行状况和缘由,以及对当时社会的影响;刘贵华[6]、谷文双[3]以唐代狩猎诗歌为研究对象,从文学角度研究狩猎的价值及其对后世的影响。此外,敦煌文化中对于唐代早期狩猎情况也有所涉及,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有:石江年、魏争光的《敦煌壁画和文书中的马文化》[7],石江年的《敦煌古代体育文化植根的地域性因素考释》[8],沙艳的《敦煌壁画中的体育研究》[9],张红学的《敦煌壁画中的中国古代体育研究简述》[10],易绍武的《敦煌壁画中所见的古代体育》[11],丛振的《古代敦煌狩猎生活小考》[12]等。上述研究或从不同角度,或局部地谈到了唐代文化中的田猎活动,明确阐释了其对于当时社会的作用,以及对于当今体育发展的借鉴意义。但是,从目前的研究来看,前人研究重点多放在对于唐代狩猎体育活动的描述上,对于唐代狩田礼制的研究较少。基于此,本文试从唐代军事体育活动中的狩田礼制出发,对狩田这一体育活动进行进一步阐释,以探讨其对于社会各方面的影响。
1唐代前期狩田的历史背景
狩田是田猎之一,田猎包含四种,春季田猎为蒐,夏季田猎为苗,秋季田猎为狝,冬季田猎为狩。 春蒐,意为春天搜索、猎取没有怀胎的禽兽,已经怀胎的禽兽则不可作为猎杀的对象;夏苗,意为夏季猎取残害庄稼的禽兽,夏天是庄稼苗生长旺盛的时间,夏季田狩可以保护庄稼不受禽兽的糟蹋,保障粮食的收成;秋狝,意指要猎杀伤禽的野兽,秋季草木凋零,一片肃杀之气,故以杀为名,此时,家禽要长大了,要保护其不受野兽的侵袭,减少损失;冬狩,围猎,不加区分,都可猎取,冬天庄稼都已经收割完毕,飞禽走兽正是膘肥体壮的时候,此时猎杀动物就可以不必顾虑许多,只要捕捉到就可以享用[13]。
1.1狩田与唐前期君王喜好有关
高祖、太宗本是乱世英雄,于马上夺取天下,行军打仗、狩猎行围自是英雄本色。高宗秉承祖上遗风,畋猎不辍[1]。唐朝开国皇帝李渊长期镇守太原,史料有记载说唐朝李氏原本住在陇西郡(今甘肃秦安、临洮一带)。当时甘肃、太原一带少数民族众多,鲜卑族人、胡人、汉人杂居,因此形成了骑马善射的粗犷民风。开国皇帝李渊长期于此,自然受民风影响,也钟爱骑马射兽、狩猎行围。唐代的开国皇帝通过武力夺取天下,其统治集团的核心人物个个武艺高强,骁勇善战,因此,狩猎活动成为当时社会上层的主流时尚,人们对此趋之若鹜,这可以从大量唐朝的狩猎诗中得到佐证[14]。
1.2狩田与军事需求有关
《群书治要》记载:“仲秋教治兵遂以狝田。狝犹杀也,中杀者多。仲冬教大阅。大阅简军实,备礼不如出军时,遂以狩田。冬田为狩,言守取之无所择也”[15]。“秋狝,冬狩,所以狩田指冬天打猎,“皇帝狩田之礼,亦以仲冬”[16]。由于唐代前期军事上实行府兵制,即兵农合一,府兵平时为耕种土地的农民,农隙训练,战时从军打仗。从上文可以看出,仲秋之际为农隙,教习治兵、训练部队,所以有狝田。冬季是农闲季节,冬季教习大阅军队实力正是时候。军队检阅需要备礼,但是阅军所准备的礼不如出军所准备的礼丰足,所以为了犒赏将士,皇帝举行狩田,规定猎取不受限制。这一军事体育活动,不仅提高了将士的身体素质,也丰富了军民的娱乐生活。
1.3唐前期狩田有着深刻的文化渊源
“周制,天子诸侯无事,则岁行蒐苗狝狩之礼”[17]。即在周朝,周天子和诸侯闲来无事,一年四季都可以进行田猎。北齐一直沿用周朝的礼制,在《隋书》卷八《志第三·礼仪三》对皇帝田猎之礼记载有:“后齐春蒐、夏苗、秋狝、冬狩,礼皆同”[18];此后的隋朝又继续沿袭北齐的旧制。唐朝继承了隋朝的礼制,然而唐朝较之前朝有所不同的是,唐朝田猎有所节制,春夏农忙季节皇帝几乎没有进行田猎活动,秋狝、狩田占据主要,狩田则最主要。陈朝鲜在《唐代前期王室狩猎之风管窥》[1]一文中,依据《旧唐书》和《资治通鉴》的史料记载,整理绘制出“唐代前期帝王出猎记载一览表”。
唐代前期皇帝的田猎主要集中在秋冬季节,春夏季节几乎没有(高祖武德八年四月甲申甘谷仅有一次春蒐),秋狝有22次,狩田多达35次,约占唐前期皇帝田猎总次数的60%。由此可得出,狩田成为唐早期主要的田猎形式,其重要地位不言而喻。
2唐代早期狩田礼制
2.1唐朝前期狩田礼制的重要性
唐代早期狩田的礼制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朝所颁布的田猎礼制,当时周朝田猎礼制规定天子、王公大臣、诸侯在没有事的时候,每年都要进行蒐、苗、狝、狩之礼。这一礼制的颁布不仅是闲时进行的娱乐活动,更是强兵卫国的保障。国家为了不让军备废弛,多以行春蒐、冬狩之礼,目的在于治兵、振旅,提高军队战斗力。唐代继承了这一礼制而有所增损,弱化了春蒐之礼,完备了狩田之礼。狩田在唐代田猎军事体育活动中占据主体地位。为了突出狩田的重要性,唐代统治者在礼制上对其着重强调,将其书写于礼法之中,成为军礼的一部分,为皇帝必习之礼,其礼制规格与前代相比更加完备。
2.2狩田礼制的流程
我们从《新唐书·礼乐志》《文献通考·唐开元礼·皇帝田狩仪》的记载可以了解到,唐代帝王的狩猎活动气势庞大,从事先的准备到具体的实施过程,从获取的猎物到结束后的分配、赏赐,都有一套复杂的礼仪,宛若一场谋划周密的重大军事战役[19]。狩田礼制主要可分为五个部分,即狩田前期的准备、狩田的规则、狩田活动的开始、狩田成绩的评定、狩猎结束及所狩猎物的处理。
2.2.1狩田前期的准备
首先是场地的准备。《新唐书》卷十六《志第六·礼乐六》记载:“皇帝狩田之礼,亦以仲冬。前期,兵部集众庶修田法,虞部表所田之野,建旗于其后。”[16]狩田活动由兵部、虞部进行全权管理。在参加田狩活动之前,兵部集结部众和老百姓修整田猎场地;虞部专门负责狩田活动场地的选定和布置。一般狩猎的地点比较空旷辽阔,地势比较复杂,或在京畿附近,或在相对较远的地区,如咸阳县的周氏陂、泾阳的华池、同州的沙苑、岐州的凤泉汤等等。场地选好之后需要在狩田的原野上做出标记,将旗子插在标记的后面。
其次是人员的准备。“前一日,诸将帅士集于旗下。质明,弊旗,后至者罚。兵部申田令,遂围田。其两翼之将皆建旗。及夜,布围,阙其南面。驾至田所,皇帝鼓行入围,鼓吹令以鼓六十陈于皇帝东南,西向;六十陈于西南动向。皆乘马,各备萧角”[16]。其参加成员除了皇帝、将领、士兵之外,还有广大民众。旗子是军队的代表,在皇帝狩田正式开始的前一日,各位将帅率领士兵集中在军旗下,等到次日黎明时,就要开始隐蔽军旗,如果有人没能及时到达指定位置就要受罚。当兵部对所有参加狩田的人员申明活动注意事项和规则后,就会开始围场,此时处于狩猎场两侧的将士就开始树旗。等到夜幕降临,开始布置围场,只留下南面出口,皇帝会在狩田活动准备就绪之后,以击鼓的方式高调入场。鼓吹令派鼓手六十人排列在皇帝东南,面向西;六十人排在西南,面向东,都骑马,各准备萧角。
最后,狩猎之前,还要有一套充分的物资准备。《新唐书》中有记载,在开元年初,闲置在马厩里面的马匹有五万余匹,骆驼、大象、鹃鸟、鹰犬等都闲养其中。这些闲置的禽兽可以通过钱财抵押换来,然后用以狩猎活动。
由此可见,狩田之前的相关准备活动甚是完备,皇帝狩田活动规格之高、场面之大、要求之严格以及安全保障系数之高颇似现代体育运动中的大型赛事。
2.2.2狩田的规则
首先,所有参与者在狩田时着装有规定。唐朝杜佑编写的《通典》中记载,皇帝如果亲自上阵射杀禽兽,就需要依照打猎的礼仪更换战服。内外侍从、官员和勇士都要穿便衣,钑戟出鞘,以准备武力藩卫。天子以及内官或大臣所乘坐的车舆都跟随着进入围场[17]。文武官员、流外官吏、厨子、小卒、马夫、举人、撵人等所穿服饰也有讲究。《隋书》卷十二《志第七·礼仪七》中记载,如今天子狩猎,文官陪同皇帝出游围场,上自一品下至九品的武官和流外官都穿黑色服饰。厨师穿绿色服饰,士卒和驭手穿红色服饰,举人、撵人穿黄色服饰。驾驭五辂车的人,驱赶其马车。负责远游、进荐贤者的人,给予掌导,称为介帻。主管武官的人,给予笄导,称为平巾。他们狩猎时坐车,戴黑色的介帻,穿紫色罗褶,南布裤,腰系玉梁带,穿紫色丝鞋,长靿靴[20]。
其次,狩田对象也有法令规定:“春禽怀孕,蒐而不射;鸟兽之肉不登于俎,不射;皮革齿牙骨角羽毛不登于器,不射”[17]。“群兽相从不尽杀,已被射者不重射。不射其面,不剪其毛。凡出表者不逐之”[16]。即怀孕的禽兽不猎杀,鸟肉不猎杀,皮革齿牙骨角羽毛类的不猎杀。群兽相随,不能全部猎杀,已经被射的禽兽不能再被射。不可以射禽兽的面部,不要剪禽兽的羽毛。出了标记之外的禽兽,不再追射。
2.2.3狩田活动的开始
《新唐书》卷十六《志第六·礼乐六》记载:“诸将皆鼓行围。乃设逆驱之骑。皇帝乘马南向,有司敛大绥以从。诸公、王以下皆乘马,带弓矢,陈于前后。所司之属又敛小绥以从。乃驱兽出前。初,一驱过,有司整伤弓矢以前。再驱过,有司奉进弓矢。三驱过,皇帝乃从禽左而射之。每驱必三兽以上。皇帝发,抗大绥,然后公、王发,抗小绥。驱逆之骑止,然后百姓猎”[16]。唐代狩田活动的开展沿袭了前朝的三驱之制。诸将一齐击鼓,标志着狩田的开始。然后部署驱赶猎物的骑兵。皇帝骑马南向,有关司属敛起大绥旗跟随。各公王以下都骑马带弓箭,列于前后。有关司属敛起小绥旗跟随其后。骑兵将猎物驱赶至前。刚开始,第一次驱赶,有关司属准备好弓矢;第二次驱赶,有关司属进奉上弓矢;第三次驱赶,皇帝从猎物左边射杀它。每次驱赶三头禽兽以上,这样三驱之后,最少有九头禽兽至前,这样可以保证皇帝的命中率,也可以调动其射杀的兴致。皇帝射杀后,举起明示公、王,公、王才可进行射箭。公、王射杀后举起明示驱赶猎物的骑兵,骑兵遂停止驱赶,然后百姓开始围猎。
从这一狩田活动的进程来看,尽管尊卑等级观念尽显,然而值得夸赞的是,平民也参与其中。这说明唐代当时的政治开明、社会风气开放,民众参与体育活动的氛围很好。
2.2.4狩田成绩的评定
唐代狩田评定除了猎取禽兽数量之外,还有个人箭术,一场狩田活动其实还是一场骑射比赛。在狩猎中会将箭术分为上、次、下三等。《新唐书》卷十六《志第六·礼乐六》[16]中记载,凡是箭射禽兽,从左边开始射到的,到达右边肩头的称之为最佳的射箭,到达右侧耳朵的称为稍微次一点的射箭,从左大腿骨到达右侧大腿骨的称之为下射。凡是箭射技术卓越的人,表现出众者都会受到皇帝的嘉奖。
2.2.5狩猎结束及所狩猎物的处理
狩田活动即将结束的时候,虞部会插上大旗并且击鼓告示众人,狩田活动在众人的一片欢呼声中告终。狩猎所得的珍禽异兽,抓着耳朵,将其上交到大旗下。大一点的禽兽均分,小一点的禽兽可以私人占有。在所有禽兽中上等品用来供奉宗庙,其次者用来招待宾朋好友,下等的送到厨房。另外,还要抽出一批猎物,分别赠献给城防四郊庙社,以示狩田之礼全部结束[16]。
通过上述唐代狩田流程可知,唐朝前期狩田活动遵循礼仪,规模庞大,流程完整,管理有序,规则明确。唐朝前期狩田活动不仅可以达到休闲娱乐、丰富军事体育活动的效果,更是唐朝国力、军事力量强大以及全民参与体育活动的体现。
3唐代前期狩田礼制的影响
3.1唐代前期狩田礼制对社会的影响
唐代前期的狩田礼制对于当时的政治稳定、社会安宁、经济的繁荣具有不可磨灭的功勋。狩田活动不仅是帝王一年一度的大阅兵,还是政治稳定、社会安宁的一种表现。只有政治稳定、社会安宁、民众安居乐业、国家社稷兴旺、经济繁荣,狩田之风才会盛行。狩田礼制的发展,不仅在当时社会建立起了有序、祥和的社会发展秩序,而且狩田活动的物质准备在某种程度上繁荣了当时封建社会以农业、手工业为主的社会经济。
3.2唐代前期狩田礼制对军事的影响
唐代前期狩田其实就是一年一次的冬季大阅兵,朝廷通过狩田活动检阅将士们的骑马、射箭等相关军事素质。这不仅可以保持军队的战斗力,同时可以激励将士,不断提高军事技能和身体素质,报效国家。王维在《观猎》[21]一诗中描述镇海军节度使同平章事的周宝,率军逐猎的情景更是十分震撼:“十里旌旗十万兵,等闲游猎出军城。紫袍日照金鹅斗,红旆风吹画虎狞。带箭彩禽云外落,避雕寒兔月中惊”。张祜在《观徐州李司空猎》[22]中写道:“晓出郡城东,分围浅草中。红旗开向日,白马骤迎风。背手抽金镞,翻身控角弓。万人齐指处,一雁落寒空”。通过这一类的狩猎诗可以看出,狩田活动在军队非常盛行,狩田是一种具有军事体育性质的一种休闲娱乐活动。
3.3唐代前期狩田礼制对文化的影响
唐代前期崇尚狩猎,也与遵循和继承传统文化有关。西周时期,狩猎作为礼仪的一项内容,就被正式确定下来,以后历朝历代沿袭,形成一种相对稳定的文化传统。唐代在遵循古制和继承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套固定的狩猎制度,即狩田礼制。这一制度的形成,不仅是对于历朝历代文化的一种延续与弘扬,更是对当时礼制文化的一种丰富和发展。此外,狩田礼制的形成,也是祭祀荐牲的需要。王室为了永保社稷平安,在祭祀时毕恭毕敬,有时连祭品都是亲自获取亲手准备,以此来表明诚意[1]。这对于古代祭祀文化的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和深刻的影响。
3.4唐代前期狩田礼制对体育的影响
3.4.1对狩猎体育产业的启迪
当前,世界范围内的狩猎活动方兴未艾,这一体育活动的勃兴,无论是对动物的保护、生态环境平衡的维持,还是对体育产业本身而言,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受国际狩猎活动的影响,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也开展了娱乐性狩猎活动。近30年来,狩猎活动已经发展成为初具活力的新兴体育产业。时至今日,这项体育产业已经产生了很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由于利益的诱惑,一些地方出现了过度猎捕或滥猎行为,严重影响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初衷及狩猎这一体育活动的崇高性[14]。狩猎活动作为一种新兴体育产业的出现,与中国几千年来悠久的狩猎历史有关。如今对我国当今狩猎活动进行理性思考,构建合理、有效的狩猎动物保护和管理模式,使狩猎活动有序进行,从而促进这一体育活动的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3.4.2对体育竞赛体制的影响
唐朝前期军事体育中的狩田礼制,对于当今体育竞赛流程及体制的规范性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唐朝前期狩田礼制拥有一套完整的礼仪程式,有专门策划和管理运营部门,有明确的规则和标准,详细的场地、人员、物资配备和进程安排。这对于当今大型体育赛事的开展与运营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3.4.3对大众休闲体育的影响
唐朝前期狩田活动礼制的不断完善,可以对今大众休闲体育的规范化起到借鉴作用。目前,在我国休闲体育活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缺乏统一的指导与规范,致使休闲体育的发展出现众多问题,例如:广场舞扰民等。针对各种问题,大众休闲体育应当借鉴唐朝前期狩田活动礼制中的相关礼仪和规则,规范各种休闲体育活动。
总之,唐朝前期狩田礼制不仅对当时的社会各方面产生过深刻影响,也对当今社会的健康发展起到独特的借鉴作用。特别是作为体育运动中的狩田运动,其礼制的发展与健全为当今社会体育开展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提供了可以值得借鉴的地方。
参考文献:
[1] 陈朝鲜.唐代前期王室狩猎之风管窥[J].农业考古,2014(4):144-150.
[2] 王赛时,柳溪.唐代的射箭和田猎[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86(2):23-27.
[3] 刘贵华.唐代狩猎诗论[J].唐都学刊,2005(3):14-17.
[4] 徐汉峰,舒文舟.贞观政要狩猎山林对会计文化建设的贡献[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29-30.
[5] [唐] 吴兢.贞观政要:卷第十畋猎第三十八[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283.
[6] 谷文双.唐代狩猎诗研究[J].社会科学家,2012(2):121-125.
[7] 石江年,魏争光.敦煌壁画和文书中的马文化[J].安徽体育科技,2003(4):75-76.
[8] 石江年.敦煌古代体育文化植根的地域性因素考释[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5(1):59-60.
[9] 沙艳.敦煌壁画中的体育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4(11):158-161.
[10] 张红学.敦煌壁画中的中国古代体育研究简述[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2(9):104-107.
[11] 易绍武.敦煌壁画中所见的古代体育[J].敦煌学期刊,1985(1):16-23.
[12] 丛振.古代敦煌狩猎生活小考[J].敦煌学期刊,2014(1):109-115.
[13] 杨晶瑜.论历代狩猎赋体现出来的古代帝王狩猎的时间与程序[J].黑龙江史志,2014(2):196-197.
[14] 赵金岭,张淑香.对我国狩猎活动的理性思考[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11(1):55-58.
[15] [唐] 魏征.群书治要:卷第八[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123.
[16] [宋] 欧阳修.新唐书:卷十六志第六·礼乐六[M].北京:中华书局,1975:389.
[17] [唐] 杜佑.通典:卷七十六礼三十六[M].北京:中华书局,1988:2064.
[18] [唐] 魏征.隋书:卷八志第三·礼仪三[M].北京:中华书局,1982:164.
[19] 申秦雁.狩猎——唐代帝王的一项体育活动[J].收藏,2008(8):24-27.
[20] [唐] 魏征.隋书:卷十二志第七·礼仪七[M].北京:中华书局,1982:267.
[21] 王维.全唐诗.卷一百二十六,王维二[M].北京:中华书局,1980:1267.
[22] 张祜.全唐诗.卷五百十,张祜一[M].北京:中华书局,1980:5797.
收稿日期:(2015-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