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武术教师专业标准体系数字化建构的探索性研究

2015-12-05 10:09董世彪
少年体育训练 2015年7期
关键词:高校教师武术建构

董世彪

(许昌学院,河南 许昌 461000)

高校武术教师专业标准体系数字化建构的探索性研究

董世彪

(许昌学院,河南 许昌 461000)

1 引 言

众所周知,武术教师专业标准数字化建构合理规划体育教育资源,实现教师公共教学职能。我国高校武术课堂教学在武术教师专业标准数字化建构方面的优势明显,具体体现在:(1)基础雄厚,投入成本与效益控制良好;(2)模式成熟,体制健全,咨询、研究机构完备;(3)内容多元,灵活变通,多媒体资讯应用普及。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尤其是新兴技术的升级换代日新月异,现代科技对体育教育、武术教师专业标准数字化建构的影响更为明显。信息技术与体育教学模式、教育资源管理的联姻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2 高校武术教师专业标准数字化建构的特征与意义

2.1 高校武术教师专业标准数字化建构的特征

武术教师专业标准数字化建构模式意味着大数据时代,基于数据库的数据链条已经渗透到武术教师专业标准数字化建构的各个层面,对武术教师教学能力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其要求的具体特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内容有趣。作为体育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领会到学习体育的乐趣。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游戏进行数字化建构来创设学生的兴趣,便于让学生主动进行学习,发展学生的情感和能力;(2)形式新颖。单一的教育教学方法往往会造成学生学习热情的淡化,而根据不同的武术课程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3)课程巧妙。学生对于新知识的学习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自身既有的知识,让学生温故而知新。因为前面教师已经对于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对于教师改变后的联想,学生自然会及时跟进,并得出相应的结论。在这一点,要体现出教师与学生同步的思考过程,教师应该掌握信息的火候,让武术知识学习自然到位;(4)贴近现实。对于高校武术学习的学生而言,这些能力的培养本身具有一定的难度。由此,教师必须善于发挥理论联系实际的作用,不断提高学生的理解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的问题设置相对而言就很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教师也较为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和目标,真正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2.2 高校武术教师专业标准数字化建构的意义

从理论上讲,武术教师专业标准数字化建构模式是基于社会规范的,教师往往从自身素质与教学观念出发,形成符合教学实践的目标与内容,教师与学生一同完成教学任务。从实践中看,武术教学的教师因其学科属性而对其教学行为有更为具体和系统的要求,在课前、课后对于学生个人行为的情境化疏导与建构。

也正是基于这样的分析,我们认为,武术教师专业标准数字化建构模式也就体现出其重要的意义。(1)武术教师专业标准数字化建构让基础较差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更多的时间弄懂每个知识点。数字化要求教师课堂行为应该重视对于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以及能力的培养。尽管当下的多媒体教学等新方式、新手段层出不穷,对于教学“双基”的把握要始终不渝的坚持;(2)武术教师专业标准数字化建构与小组讨论类似于小班化教学,把教师对于课堂的把握范围更为扩大化,进而让阳光照射到每个角落,减少甚至有效避免同一个班级内出现优等生与差生较大程度的两极分化现象。教师的小组教学课堂行为不断强化不同层次学生的体育思维能力培养。例如,通过各种数字化的手段让不同水平和学识阶段的学生对于武术构建的文化世界进行独立的判断与思考,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3)武术教师专业标准数字化建构与小组讨论不仅能让基础薄弱的学生能大胆的去问同学,同时增加了同学互相交流的机会,增加了同学间的友情。这也促进了教师课堂行为有助于高校教师主动、积极探索学习。此外,武术教师专业标准数字化建构中可以进行相互间的讨论和研究,这也就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对于教学效果也是一种提升。

3 高校武术教师专业标准数字化建构的必要性

3.1 高校武术教师专业标准体系中数字化应用范式的必要性

高校教师专业标准体系视域下重新审视教学资料与数字化处理的概念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基于文化内容的数字化也只有在对于高校教师专业标准体系基本属性的充分了解基础上,才能够生发出新的活力,进而在基本的操作层面上对高校教师专业标准体系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实际上,高校教师专业标准体系的内在属性和基本操作就必然要求文化内容模式,尤其是教学资料处理模式的大量应用。具体到教学资料数字化的处理,不同性别高校教师对于高校教师专业标准体系设计与数字化实施接受能力也有不同。高校教师专业标准体系中的数字化应用也就是输入、编辑相关的关键帧,通过定义学习路径,给交互发生的知识进行相应的文化处理,再根据基本的特效功能的应用,让知识与文化同步并轨,实现对于整个知识的合成与交流播出。对于一般意义上的数字化处理而言,基本的路数同样包括武术教学的前期准备工作和具体习得阶段。

3.2 高校武术教师专业标准体系效果与数字化应用的相关度

具体到高校教师专业标准体系效果与数字化应用相关性的分析中,我们发现,高校学生性别不同,其武术学习与行为方式(P <0.001)低于平均水平。不同性别的学生在面对高校教师武术教学数字化应用的时候,易于出现个人目标在内、外归因情况都明显好于社会目标(P<0.001)、行为方式(P<0.001)水平。这再一次说明,传统意义上的专业标准体系形式也逐渐离不开数字化的处理。另一方面,高校教师专业标准体系本身并不具有特异性,关乎具体操作层面的展示需要文化内容辅助模式的支撑。值得注意的是,媒介传播化生存的当下,大众文化符号消费正超越传统消费成为政治与经济层面角逐背后的重要衍生品。对于这些消费行为的把控,在媒体环境中需要广大教师积极并充分地发挥其重要作用和意义。它们的存在就是借助数字媒体而传递思想、交流信息的。在这些信息的扩散过程中,同样无法忽视掉文化内容辅助数字化等形式方面的支持。否则,高校教师武术教学传播信息的信度和效度、到达率都会大打折扣。在社会目标上,高校教师专业标准体系与数字化应用的心理适应功能显然具有一定的联系;在个人目标上,高校教师专业标准体系与数字化应用能力、学习动机等要素关系密切;随着训练压力加大,以及训练对高校教师专业标准体系成绩评估影响,高校教师专业标准体系调适逐渐加大。高校教师专业标准体系要素中涉及高校教师学习兴趣、能力发挥、成就声望等与数字化应用的相关度最大。学习动机与能力发挥、成就声望、成长前景、学习兴趣等高校教师专业标准体系紧密相关。

4 高校武术教师专业标准数字化建构的途径

4.1 推进武术教师专业标准数字化建构有效性策略

信息化辅助教学行为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同时也就便于教师个性的展示。教师要正确地完成自我定位,真诚地展示自身情感,在与学生的课堂交流中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进而调整教学思路。教师应该采用言语、动作、标志多种强化手段,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进行肯定或者批评,实现高效武术教师专业标准数字化建构模式;(1)提高信息化有效性的基本策略。既要在课前充分熟悉教材和学生的基本情况,把握提问问题难度和逻辑性;又要采取多样而灵活的提问方式,让学生对于问题的探究避免停留在浅层次的表面认识,而是能够较为自觉地自主探究和学习。同时,要根据武术教师专业标准数字化建构模式的转变,及时转换提问的立场和角度,在提高提问的效率的同时引导学生兴趣,让学生对于基本的课堂内容又更多的兴趣。尤其是,在提问过程中要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做到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提问,让每个层面的学生都能有所收益;(2)师生交流有效性的基本策略。教师要制订清晰而完整的武术教师专业标准数字化建构流程,让学生能够把握教师的基本思路,从潜意识中跟随教师的思路进行学习,做到跟教师教学思路的对话与交流。另外,教师要丰富信息化的教学,把难于理解的长句改成短句,积极选用精练的进行小结,以免造成学生理解障碍。精选信息化课堂教学问题。自觉把体育与生活联系起来,创造情境,发展学生思维,让学生了解到体育应用价值。

4.2 完善武术教师专业标准数字化建构的多元化发展路径

在移动互联时代,网络技术悄然改变了体育教育文本的存在及影响范围。网络文本实现了对于传统文本的挤压,大众对于互联网的认知经历一个概念体系创生到积极与现实媒体形态互动交流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新技术的支撑使得媒体——比如数字杂志、手机短信以及移动媒体、桌面视窗等新兴触媒——应用更为普及。与传统意义上报刊、书籍、广播、电视等四大传统媒体相比,互联网、移动互联终端对于时代与数字化生存的个体体育教育的形成影响更为全面而深刻。(1)积极接受并善于利用网络文本。要适应广大学生群体试图通过图画、动画、声音等多媒体技术,以及微博、微信等微客户端的迅猛发展,创新体育教育的文本形式;(2)营造适合学生群体参与并互动的网络微环境。要通过网络文本的互动性、创新性、集群性,营造学生群体在场的体育教育现场,让学生群体有身临其境的体验感,实现交互层面的动态性质的审美需求;(3)创新体育教育网络传播途径。要广泛利用纪录片、专题影像、学术论坛、高校网站,实现传统文本正统性向当下网络文本灵活性的转变,淡化网站类的宣教色彩,以网站作为主要平台,围绕热点问题和难点问题,引领学生群体主流体育教育认同度。

4.3 完善视觉文化,提升体育教育吸引力

体育教育主要指一定社会结构中用以引导公众言行的体育体系。互联网技术及多媒体特性,通过图像、文字的多重整合,消除了体育教育文本的文字载体的边界,改变了读者的阅读习惯。诚如哈耶克所说:“只要我们使用错误理论建构的,就会不断犯错,并成为永恒。”哈耶克提醒我们,要重视体育教育特征的新变化。(1)是必须真正把握标志性话语,并冷静分析西方主导话语的意义生成过程。从静态的视觉文本与动态的视觉文本两个路向入手,通过雕塑、绘画、纪念馆等静态方式提升学生群体的宣教素养,通过电视纪录片、电影、宣教广告、宣传片等动态方式提升学生接受层次。改变传统“重智育轻德育”的教育模式,强调体育教育的知识技能与体育道德提升并重;(2)是通过文化视觉形式的强化,实现体育教育传达入脑、入心。在设计上,强调受众对于既有的体育教育的遵守,企图通过内心的感动出发,触发并形成受众的共鸣,进而实现其自身的导向性与影响力,继而满足不同受众对于广告存在与发展的价值追求。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在视觉形式设计要旗帜鲜明地倡导或者反对某种观点,进而劝导学生能够摒弃之前的陋习,塑造具有正效应的体育意识。

5 结 语

高校教师专业标准体系中涉及到的武术能力提升的实现手段,我们考察基于数字化几个向度分析。我们认为,高校教师专业标准体系与数字化之间既有其共同的对于文化内容和教学任务处理的基本职能,同时又在各自领域中有一定的拓展。

G852

A

1674-151X(2015)07-091-03

2015-05-12

董世彪(1979 ~),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与训练。

猜你喜欢
高校教师武术建构
论相对独立的刑事涉案财物处置程序之建构
综合指数法在高校教师教学水平评价中的应用
中华武术
高校教师团队知识共享的保障机制研究——以南审国际贸易学专业团队为例
高校教师岗位聘任制改革问题与对策探讨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论武术与军事的结合发展之路
老外学武术,疫情也拦不住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