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点滴经验

2015-12-04 11:57宋占美
课外语文·下 2015年10期
关键词:学困生经验语文教学

宋占美

【摘要】针对当前农村小学中学困生学习困难的情况,本文提出了笔者在语文教学中转化学困生的一些经验。

【关键词】语文教学;学困生;经验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素质教育搞了这么多年,虽说培养出了一大批高素质的有能力的人才,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应试教育这根指挥棒仍然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就农村小学来说,受中考压力的制约,教师不得不把教学重点放在“优等生”的培养上,这样的结果,使一大批学习后进的学生受到冷落,成为找不到目标的“学困生”。具体到语文教学中“学困生”的经常表现为:“上课昏昏沉沉,不能积极主动思考问题;怕回答问题,口语表达能力极差;不爱好读书,语言积累匮乏;丝毫没有写作兴趣,写作素养低,不要说中心不突出,就连语言运用也词不达意,毫无条理,甚至别字连篇。”据我调查,在我校,在语文学科中这样的差生,每个年级每个班都有,而且有些班级远不在少数。

为了转变这种现状,纠正过去的一些不良做法,在新课改与时俱进的今天,通过长期的工作实践、摸索,我积累了一些在语文教学中转化“学困生”的经验。

一、遵循教育规律,培养朗读的兴趣

语文能力不外乎“听”“说”“读”“写”,我认为“读”尤其重要。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所以尤其对待“学困生”,一定要让他们多读,读得透了,自然理解也就透了,他们才敢于在课上表达自己的看法。

二、培养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

一个人语文素养低,与缺少阅读体验有很大的关系,如果我们书读得多了自然就积累了许多词汇或语言,如果读出了趣味,甚至是品味,那么自然就会体会到语言中的语言美、意境美。书读得多了,语感也就强了,在理解品味中阅读分析能力也就提高了。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多了,写作素材丰富了,写作技巧自然也就生成了,写作能力的提高也水到渠成了。当然对于“学困生”来说,要引导他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应该先给他们介绍一些感兴趣的作品,如童话、故事书、寓言等。一些短小精悍的作文,他们也喜欢读,如《创新作文》《作文与考试》中一些精彩的小作文他们都很感兴趣,而且他们还愿意模仿、背诵,以备考试之用,就这样不知不觉的在阅读中写作能力就提高了。

三、真情鼓励,感受成功的喜悦

“成功教育”理论中一个重要的实施原则是:实行“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快反馈”的运作方式,从而使教育、教学过程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实效性。对于“学困生”的帮助和教育不要急于求成,更不要期望值过高。对于他们点点滴滴的进步,一定要及时的真诚的表扬和鼓励,让他们同尖子生一样,甚至更多地享受到成功的体验,这样他们的积极性就提高了,荣誉感更强了,对自己的要求也就高了。自然作业质量,作文质量,回答问题的质量也逐渐提高了。

我现在教的这届学生中有几个“学困生”,差得几乎对哪一科都没兴趣,但是他们都对语文情有独钟。因为我对他们特别偏 爱——降低要求,并且及时表扬、鼓励,经常给他们贴个小红旗,扣个“奖”字戳以示褒奖。这点小小的鼓励,就把他们乐得一节课合不拢嘴。教学《长征》《春夜喜雨》这样长的诗歌都能背得滚瓜烂熟;写作文时最初只能简单叙事,到现在400字以内的记叙文还能叙事中有点文采呢。激励的确是一剂治愚的良药,我是深感其药效之佳了。

四、耐心辅导,真诚关怀

“学困生”一般说来都是基础比较差,所以作为教师一定要适时、耐心地给予辅导,一定要克服急躁情绪,多一分理解,少一些抱怨或指责。作为一个教育者,我们应该明白人的智力因素是有区别的。有时一篇课文差生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才能背下来,作为教师要耐心指导背诵的思路或技巧,个别照顾,及时检查,但不可放弃不管。

此外,平时要把目光更多的关注在“学困生”身上,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家庭情况,多沟通交流。多一个关心的眼神;多一句问候、了解;多一次闲谈家常;多一次游戏活动的参与,都能拉近心与心的距离。“亲其师,自然信其道”。心的距离近了,不论是教学的实施还是教育的达成,学生自然就会欣然接受,对你敬爱有佳。

总之,“学困生”的转化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教育过程,需要科学的方法,更需要爱的倾注。叶圣陶老先生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就是教师的爱。只要我们有一颗赤诚之心,全心全意爱每一个“学困生”,阳光普照之下,雨露滋润之处,将不会有干涸贫瘠的土地。这就是教育的神圣、爱的神奇和美丽。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学困生经验语文教学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