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美霞
【摘要】本文从网络的角度入手,阐述了新环境下语文教学与学习的新思路。它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为学生自由写作提供了交流的平台。
【关键词】网络时代;语文教学;自主探究;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以前我们总说语文学科是母语学科,生活中处处是语文,学生应从生活中学习语文。今天,我们已步入了网络时代,网络给学生打开了一个更广阔、更新颖,也更生动有趣的世界,学生很容易从网络资源中获得信息和知识,“语文因网络而精彩,网络为语文搭新台。”利用网络开发语文学习资源,是一条便捷可行的新途径。因此,把语文学习与网络结合起来,语文教学就有了永不枯竭的源头活水,这样不仅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实现新课程所倡导的“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这一目标。下面,我就自身在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的一点尝试,谈谈它对目前职教语文新课程资源开发的巨大作用。
一、网络为教师、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网络时代已经提前进入千家万户中,为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提供了十足的便利,看新闻、查资料、联系亲朋好友等已是人们网络时代下的日常生活写照,网络学习也已成为当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下的语文资源可以说是包罗万象、应有尽有,可以让学生学到课本以外的内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更强烈的求知欲;而老师则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到更先进的教学理念,丰富自身的教学经验,为更好地传授学生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随着它的逐步普及,给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走进网络就如同走进了一个大书库。
同时由于课堂教学学生众多,受学生自身理解力、学习态度、听课方式等因素的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始终不尽如人意,知识点层次较深,成绩差的学生理解不了;知识点层次浅,理解力强的学生会产生烦躁情绪,影响整个课堂的教学氛围。两种情况都是我们所不愿看到的,而网络的应用,恰好可有效弥补传统教学带来的不足,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把知识点进行分类,做到层次分明、深浅适宜,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让学生自行选择所要阅读或学习的语文内容或课外资料。这样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进行语文阅读教学,不但可以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丰富语文课程教学资源,还可以有效促进整个课堂教学的效果,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
二、网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职业学校的学生没有高考压力,课堂上的教学没有必要总围绕几个知识点反复,也没必要总是做题,进行方法训练。因此,课堂空间很大。帮助学生确定语文学习目标,指导学生懂得如何获取自己需要的知识、学会处理各种网络信息的方法,是职教语文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
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虽然还是在老师的调控之下,但在学习目标任务确定后,学生可任意在各个相关网站跳转,自由搜集下载信息,可以说有些东西几乎是信手拈来。学生自主学习在一节课时中占了一半以上的时间,学习过程的意义建构绝大部分是由学生自主完成的。这符合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的定义。
三、网络为学生自由写作提供了交流的平台
Blog是学生抒发自己的思想和情绪的地方,写博客有助于学生的写作,而且Blog是学生真情实感的流露,重视的是思想的原创,这对学生的个性化和创造力的培养将是无可估量的。教育Blog创新应用丛书的《释放语文学习原动力》,华南师大附小利用Blog于教育中,已经取得了很好效果。老师们非常敏锐,发现了Blog特别适合于教育的奥秘,至少有三点:零成本,只需要十分钟就能注册一个Blog;自由权,每一人都能申请,没有限制;话语权,每一个人都有发表自己言论的自由。一篇好的文章,一个好的段落,一句优美的句子,一个自己的独到的见解,还有许多需要传阅的资料,如果发布于网上的话,就可以让众多的同学同时、异步地阅读了。
职业学校的学生不是一般地不喜欢写作,一直以来语文基础较差,写出的作文错字、病句多,并且大部分不能紧扣主题,很少受到老师的表扬。但如果让学生写Blog,他们愿意写:一来在网络上写,新鲜感强;二来Blog没有字数要求,写起来没压力;三来没有传统作文的中心思想要求,不必虚编,更容易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四来可以看到每个人写的内容,甚至可以批改,大大地提高了写作兴趣。因此,利用网络写Blog来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完全是可行的、有效的。试想:在一个多媒体教室里,把任何一位学生的文章展现在所有学生的电脑显示器上,让所有学生参与作文的创作与批改,每个人都身处其中,享受创作带来的快乐,难道会有人把自己排除在外吗?我想,应该不会,通过这样的形式训练,久而久之,学生自然会喜欢写作文,并且会越写越长,越写越好。
网络的出现以及在我国的快速发展,既要看到它为人们所带来的便利,同时也要意识到网络所带来的不足。教师应该在利用网络为语文教学服务的同时,也要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远离网络诱惑。只有这样网络才能真正为教学服务,才能为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做出应有的贡献,最终实现新时期语文教学的真正突破。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