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古典词是中学语文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通过教学实践,笔者认为传统以诵读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并不能完全将古典词的意境情感传递给学生。笔者由古典词的传统出发,变诵读为唱词。以唱带诵,从而达到学生能够熟悉课文内容,提升其对学习的兴趣,体会、感悟词中所蕴含的情感,并且能活跃课堂气氛的目的。
【关键词】唱词;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词是中国古典文学体裁之一,有唐诗、宋词、元曲之称。词在中学语文课本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就笔者所教学的苏教版中职课本为例:两学年四册书共88篇课文,选词15篇。这其中必学课文占据了12篇。因此,对古词的学习是中学语文的重要环节之一。
传统意义上教师教授词大概遵循以下几个步骤:先读正音,再讲解释义,最后分析全词内容,勾画该词文学特色,课后背诵该词。
这种教学方式优点在于:由浅入深,非常有层次地将教学目标、重点传授给学生。学生只要上课认真听讲,就可以了解该词的内容,感受课文的文学之美,领悟作品的艺术特点。
但这种教学方式亦有缺点:程式化严重,学生参与度较低,学生对文学艺术审美领悟不够,往往会陷入教师讲台上侃侃而谈,学生课桌前昏昏欲睡的误区。
在古典词教学中,我也有以上感受。我认为出现这样的问题,与词的文学特点有关系。词是乐曲的歌词,是演唱的一种艺术形式。这就造成词的特殊性:字数不等,押韵不等,句数不等。它不像诗歌那么整齐规范,易于理解。这给学生在认识、理解、欣赏中产生障碍。再有古典文学作品,因为时间的久远、词语意思的变迁。这都给学生在理解内容上存在一定的障碍。
我曾在班级做过调查,学生对小说、诗歌喜爱程度远远超过了词。出现这样的现象大概源于学生对词的理解障碍。学生理解障碍不消除,导致学生对词的喜爱程度。
为了能更好地教学,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欣赏词。我认为应该更改教学模式,重回以歌唱词的传统。
一、由诵词到唱词
为何在语文课上要唱?我以为有如下几点原因:
(一)唱词本是词的原始表现形式
词本来就是用来唱的。只不过到了近代,懂唱词、会唱词的人越来越少。唱词才逐渐变成诵词。对唱词的重新恢复,这有助于学生对词这一古典文学形式更加全面、更加深刻的认识。
(二)唱词有助于学生领悟作品情感及大致内容
我们知道音乐中的节奏、韵律所蕴含着的情感。通过听、唱词,学生大致能了解学习的课文,作者大致要说些什么,作品情感是喜是悲。
(三)唱词易于接受
学生喜爱的学习内容是多元的。有的喜欢语文,有的喜欢体育,有的喜欢数学。即使是喜欢语文,也有的喜欢古诗,有的喜欢小说。正所谓各不相同。但学生正值十五六岁青春年华,唱歌很少有人不喜欢,易于学生接受。
(四)唱词易于背诵
背诵古典诗歌往往是主要的教学目标之一。但对于学生而言,特别是不主动学习的学生而言,背诵恰恰是负担,不愿背诵、不能背诵的情况在中职学生中比比皆是。针对这样的现状,我的对策是以唱代背,会唱自然会背诵。我发现一个现象,学生虽说不爱背诵,但他们流行歌曲的歌词记得极溜。因此由背诵到唱词,恰恰符合学生的学习习惯,能更好地达成学习目标。
二、如何唱
如何将唱词融入教学实践中去,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条:
(一)选择好歌曲
选择歌曲要注意旋律优美,照顾到学生的审美特点。实际上,网络上这种为词谱曲的曲子很多,有的偏古风,有的偏现代。我认为在选择上要照顾到学生的审美特点,不能一味求古,要选择学生爱听、爱唱的歌曲。
(二)提前做好热身工作
指望歌曲在一节课内就让学生熟悉、会唱或许是不现实的,这就需要课前做好准备工作。我的做法是,提前将选择好的歌曲发到QQ群、微信群中,让学生自己先听听。另外在课前下课的休息时间里,可以提前将歌曲播放,同样起到提前热身的作用。
(三)利用学生对唱歌的兴趣,但不做过多硬性要求
虽说提前做了热身,但不能指望学生在一节课时间内会唱。事实上,做过多的硬性要求会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反而不利于教学。我们更多的是对那些会唱的同学予以表扬,激发其他同学的兴趣。对那些不会唱的、不想唱的不做过多要求。
(四)厘清唱词在教学环节的安排
我不认为唱在教学环节中占有多么重要的环节,它只是起到辅助性的作用。从作用上来讲,唱词所起到的是:熟悉词的内容,感受作品情感,帮助学生背诵。一定要树立语文课是主体,唱词只是辅助教学的一种形式的理念,不能将语文课上成音乐课。
(五)唱词不能完全代替诵词
唱词固然有其优点,但不能完全代替诵词,特别是诵词中所蕴含着的韵律节奏。这是唱词所不具备的。
三、结语
词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古典文学样式。它与古诗既有相似之处亦有不同。诗歌可以诵读,而词除诵读之外还可以唱。这样的行为,既可以使学生熟悉课文内容,提升对学习的兴趣,体会、感悟词中所蕴含的情感,也能活跃课堂气氛,在教学中达到以学生为主体的
目标。
在具体教学环节中要注意既要有唱词,又不能过分突出唱词,从而将语文课变成音乐课的倾向。在实际教学中,还要注意一定的朗诵对语文教学是有帮助的,也是歌唱不能完全取代的;要克服用唱词来代替诵词的倾向。
作者简介:满瑜,男,1980年生,汉族,中学一级,本科,汉语言教育专业。
(编辑:陈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