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珍阳
【摘要】文言文是中华民族的一颗璀璨明珠,是语文学习的重要部分,但多数初中生对文言文不感兴趣,之所以对文言文不感兴趣,除了文言文本身的难读、难懂、难记的特点外,与教师的教学方法也有直接关系。文章提出文言文教学的四种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打造高效课堂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言文;高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学习大量的文言文。众所周知,文言文是我国古文化的遗产,是古汉语文学的精髓,是中华民族的国粹,无论什么时代都要学习文言文。当前教学改革更加重视文言文的学习。学好文言文能更准确地了解语言文字之间的逻辑关系,提高阅读分析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更准确地掌握语言表达和文章写作技巧。怎样能更好地学习文言文,就当前的教改形势和高效课堂的构建模式,简单谈谈行之有效的几种策略,以期共享。
一、“诵读”是学好文言文的前提
在现实文言文教学中,要解决老师难教的问题,克服学生怕学的毛病,这些顽疾的根除,“诵读”可谓是一副灵丹妙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反复阅读的重要性可窥一斑。
首先要读出灵感。让“诵读”成为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的重要过程,让学生“沸沸扬扬”地大声朗读,把学生带进课文,带入情境,初步感知文言文的语言奥妙,感悟课文内容的思想内涵。
其次要读出语感。“语感”是一种感情色彩浓郁的朗读形式,语感能够直接快速地感悟、理解、体会到语言文字的内涵所在,要引导学生“音正腔圆”、感情充沛、圆润有力地读,把握住停顿、语调、语速,读出语言优美、节奏明快的韵味,读出语感,读出节奏,边读边分析,融身于文中,达到身临其境的诵读效果,在诵读的过程中不知不觉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体会文言文典雅、明确、逻辑性较强的艺术特点。
二、落实“字词”的含义是学好文言文的关键
在文言文的学习中,学生很容易碰到不懂的“字词”,理解不透的“句子”。学生理解能力不够,手里工具书又少,只有依靠老师来释疑解惑。因此,老师要引导学生做好扫清阅读障碍的工作,如“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呼?”中的“箪”学生比较生疏,应该读“dān”,是“端出,拿出”的意思。诸如“字”的通假现象,“实词”一词多义,虚词的多种用法,古今异议,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等特殊语句的辨别,都要梳理,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如“寡助之至,亲戚畔之”中的“畔”通假为“叛”,是“背叛”的意思。
“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中两个“为”是“替”和“制造”的意思;“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就是一个判断句;“风吹草低见牛羊”中的“见”同“现”;“敕勒川,阴山下,笼盖四野”中的“笼”名词作为“像名次一样”介词用;“北市买长鞭、南市买辔头”中的“北市”和“南市”都是名词动用用法“到北市去”“到南市去”的意思;“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中的“爷”现在是“爷爷”,古时则是“爸爸”之意;古时的“妻子”是“老婆和儿子”之意,而现在是专指“老婆”。此外,文言中虚词的用法也很多,如“之”有代词的用法,有动词“去”“到”的意思,有助词“的”的意思等。实践证明,学生只有把握了文言文中的字、词、句的变化规律,夯实了基础,在学习中才能游刃有余,从而学好文言文。
三、重视“语法”的解析是学好文言文的基础
文言文中的“字,词,句”在用法上较白话文变化大,比较复杂,需充分准确地掌握。掌握词性在文言文中的变化规律相当重要,词类活用比较明显:名词活用为动词,在文言文中名词有时表达为与之相关的行为或动作,常用副词或能愿动词来修饰限制,词性就被活用为动词,如:“便扶向路,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处处志之”中的 “志”,本意是名词“标志”,而在这里是名词作为动词用,意思是“做标志”;“敬而远之”中的“远”本意是形容词,在这个词语中,活用为动词,意思是“远离”;“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中的“苦”在这里是形容词作为动词“受苦”而用。
在文言文中,一些动词也可以作为名词和形容词用。例如“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中的“伏”之意由动词“埋伏”而被活用为名词“埋伏的军队”;“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中的“贤”,原意“贤达”是形容词,在句中被活用为名词“贤达的人士”。
此外,一些倒装句等的使用也忽视不得,一些动词的意动用法、使动用法等更是教学中的重点,也是影响学生文言文阅读的关键所在。
四、重视欣赏,品味语言魅力
学习文言文时,重在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品出文章的意境,品出作者的情趣,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爱莲说》中“中通外直,亭亭玉立,可远观不可亵玩焉。”就要借助意象来渲染氛围,通过遐想来表达意境,勾勒出鲜活的画面,情境是作者跳动的心灵,情境是通篇的命脉,情境是打动读者的钥匙,它渗透在字里行间,让学生体味作者的内心世界,同时也能陶冶自己的情操,使学生受到感染、熏陶,撞出魅力的火花。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仅能给学生以文学的滋养,而且深受范仲淹的智慧、风骨、胸怀的教导,让学生领会到作者敦厚宽容,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精神世界。只要教师能抓住要点,把握分寸,运用巧妙,就能让一篇篇文言文犹如春雨滋润着学生的心田,使学生达到读而不厌,学而有味,乐不释手的境界。
总之,在文言文的教学中,教师针对学生因材施教,以诵读为基础,把握语言文字的理解,深入文章内容和作者情感的感悟,体味文言文的语言魅力,把学生从怕学、厌学文言文中转化为想学、乐学的氛围中,使文言文这一古代文学奇葩在当代教学中再溢光彩。
参考文献
[1]李晓舒.走出沉闷课堂感受古文神韵——浅谈如何提高初中文言文教学效率 [J].教育教学论坛,2011(25).
[2]土孝芳.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质量的提高策略[J].关爱明天,2014(12).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