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玏一+刘瑛+曹默+李凯
摘要:《工程制图》课堂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在我国高校普遍存在,学生被动接收知识信息,互动少,课堂效果差。作者结合近三年课改经验,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生参与度高,教学效果显著。文章内容主要包括构建高效课堂的理论依据及其在课前准备、课堂讨论、课后跟进和评价体系等各环节中的具体实施方法。
关键词:工程制图;高校课堂;学生中心;讨论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9-0154-02
一、引言
传统的《工程制图》课堂教学通常是以教师为主体,课堂连续教学时间大于等于40分钟,“讲”在教学过程中居于核心地位,教师认为自己“讲”了很多知识给学生,后续课程的使用及工作中却发现学生并未真正掌握多少。多年来的教学改革也一直致力于在“讲”上改,改革效果并不理想。
二、学习金字塔理论[1]
美国著名学习专家爱德加·戴尔的学习金字塔理论如下图1所示。该理论指出,学习者在两周后平均学习保持率(还能记住多少内容)的高低取决于其学习内容获得方式。由图可知,学习保持率在50%以上的,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而我们通常采用的“老师在上面讲(包括图片、动画、模型展示等),学生在下面听”的被动学习方式,学生最多可记住讲授内容的30%。这就是为什么老师讲得累,学生学得累,教学效果还不理想的原因所在。
三、如何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效课堂
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效课堂是指让学生出现在教学活动的前台,唤醒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调动和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来提高学习效果的一种教学模式。1987年Arthur W. Chickering和Zelda F. Gamson提出了后来被广泛认可的《大学教育良策的七条准则》(Seven Principles for Good Practice in Undergraduate Education)[2],其中包括:鼓励师生密切接触;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鼓励主动学习;给学生及时反馈;确保学生作业时间;传达对学生的高期望;尊重个性和学习方式的多样性。该准则可指导教师如何通过一系列课堂设计为学生搭建脚手架,一步步地实现主动学习。
1.作业前置,带着问题上课。讨论式学习是主动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要想在课堂上实现有效讨论,学生必须在课前掌握一些基本概念和技能。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教师需将新课内容所涵盖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并将其导入3道左右的典型习题中布置给学生,要求学生下次课前提交,计入平时成绩。此环节保证了学生在课前必须投入一定的时间和精力自学新课基本内容,确保后续的课堂讨论顺利进行。
2.课堂讨论,解决问题,内化知识。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学生思维精细化、精密化的过程,教师要尽可能多地提供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实现这一过程,课堂讨论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为了方便讨论,要求学生在教室的座位相对固定,一学期内不变。我们按座位前后将学生分为每6人一组(同时尽可能兼顾学生同一宿舍,方便课后讨论),并配备一套表达工具(60X40白板一块、白板笔一支、板擦一块)。课堂出现问题开始讨论时学生移动椅子,围坐在一起,通过在白板上画图各抒己见,并最终达成一致。学生在有理有据地论证自己观点的过程中内化了所学知识,体验到了极大的成就感,这对其学习的鼓舞作用是非常巨大的。
3.组内互助,共同提升。组内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高低不一,为了让每位学生都能掌握当堂的知识要点,积极参与讨论,教师可依据“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助”原则设计教学手段,随机抽取组内成员(甚至可以特别要求掌握程度较低者)上台用白板展示本小组的讨论结果并接受其他小组质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会激起小组内互帮互助的热情,掌握程度好的学生会对需要帮助的学生进行点拨,这一举措不仅可以弥补教师不能在课堂内对每位学生一一指导的不足,使有需要的学生都得到及时的指导,还可以使“教”者更深入地理解所学知识,共同提高。
4.课后纠错,巩固知识。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会在课上给出上次作业的正确答案,学生对照答案进行改错。这种被动地接收,学生过后就忘,这也是为什么学生的错误会多次重复出现的原因。高效课堂的课后纠错是让学生相互挑错,挑出各自作业中的错误并改正,直至改到正确为止。这其实是课堂讨论的课后延续。对同一题目反复修改和理解的过程,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了学生所学知识的内化。
5.评价模式多元化。《工程制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不仅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读图能力,对机类学生更要求其具备较强的绘图能力。而传统的评价模式相对单一,一般只考虑由作业和出勤构成的平时成绩和卷面体现的期末成绩,且期末卷面成绩所占比重偏大(一般在70%左右),这就造成了很大一部分学生平时懈怠、,到考前临时抱佛脚的局面。为了改变这种状态,让学生将精力花在平时,我们采用了多样化的评价考核模式,该考核模式突出了平时成绩的重要性,将小组成绩、课堂测试、课前作业、课后作业等都纳入了平时成绩之列。各部分所占比例如下表1所示。
课堂测试是指在课时允许的情况下,针对已学过的教学内容测试1~2题,时间20分钟。学期内测试8~10次,最后计入平时成绩的测试成绩是去掉2次最低分后的平均成绩。由于可以去掉2次最低分,学生可不必纠结于一次成绩的好坏,而将注意力集中于下次测试[3,4]。
6.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效课堂实施效果分析。我校从2012年秋季学期开始进行相关改革和研究,目前已对《工程制图I》和《工程制图II》两门课程分别在12个课堂进行教改实践,结果显示,在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出勤率平均达到96%,比传统教学模式时提高约20%,学生作业量减少(40~50)%,期末卷面平均成绩提高绝对分值14分,这些数据表明,高效课堂教学效果明显提升。
四、结语
本文以学习金字塔理论和大学教育良策的七条准则为主要依据,从课前准备、课堂组织、课后跟进等方面阐述了高效课堂的具体实施方法,并针对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引入多元化评价模式,以各项具体评价引导和确保高效课堂各环节的顺利实施。
经试点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效课堂教学效果提升明显,实际推广难度不大,各组只需配备一套讨论展示工具(白板、白板笔、板擦)即可。高校课堂的实施需要教师投入非常大的精力课前精心梳理知识点、设计习题、课后批改登记各评价项的成绩,而这些工作在传统的工作量考核中又很难被计入。同时,实施高效课堂对教师的课堂掌控能力要求相对较高,但经过几轮教学实践和摸索,相信都可以实现。
参考文献:
[1]顾敏.“学习金字塔”理论在高校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21).
[2]Bloom,B.S.,editor,1956,T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The Classification of Educational Goals. Handbook I:Cognitive Domain:New York,McKay.
[3]李炳亭.高效课堂22条[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12.
[4]张海晨,李炳亭.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