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宁部分高校开展跆拳道课程教学现状的文献综述
黄金玲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基础教学部 江苏南京 211134)
摘 要:该文运用文献资料法,研究高校跆拳道课程教学,对高校跆拳道课程的可行性、课程设置现状、教师现状、教学现状、课程教学评价进行研究分析发现,高校的跆拳道课程开展是完全可行的;跆拳道课程设置以2节课为主;跆拳道专业教师比较少,很多都是从武术专业转过来;跆拳道课程教学重实践,轻视理论教学,教材不统一等等;在跆拳道课程教学评价方面,对教师不客观,对学生评价受应试教育影响大,不能客观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在宁高校 跆拳道 课程教学 文献综述
中图分类号:G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5)08(c)-0223-02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5.24.223
跆拳道运动起源于韩国,是在比赛中两人面对面直接对抗,竞争比较激烈的一项运动。随着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很多学校将跆拳道作为一门体育课程教授给学生。各种跆拳道选项课、俱乐部、社团不断的开展起来。同时,高校关于学校跆拳道的研究也相应的发展起来,研究涉及跆拳道的很多方面。其中,关于跆拳道课程教学的研究如下。
学者宋桦、胡秀英和王冠军等在自己发表的关于高校跆拳道的研究中,通过调查,高校学生对跆拳道有浓厚的兴趣,很多家长在学生很小的时候就进行跆拳道训练,学生对跆拳道运动比较了解。跆拳道作为一门健身、防身、修身相结合一项新兴体育项目,不仅能增加大学体育教育的多样性和趣味性,还可以使大学生健身防身,塑造坚强的意志品质,对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和终身体育锻炼都会起到一定的作用,特别是对女大学生,可以增强其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同时由于跆拳道课程投入不多,简便易行,其场地和器材的要求不是很高,技术动作简单,因此,高校开展跆拳道运动是完全可行的。
学者张勇和陆永宽等在研究中指出,目前高校大一上公共体育课,大二上选修课,一般一学年的课程设置为72学时,即每周2节课,大学体育一般是2节课连上,因此,在学校上课期间,跆拳道课并不多,学生每周也就一次上课的机会,也有的学校在大三的时候开设跆拳道课程,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跆拳道技战术水平和对跆拳道的了解。据调查,学校开设跆拳道课程一般是以选项课、俱乐部的形式,主要是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来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课程,调动学生自己的积极性,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参与的体育课中,通过跆拳道来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提升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
学者徐福振、马慧、张勇在各自的研究中指出,目前许多高校的跆拳道老师并非全部是专业的跆拳道出身,这对跆拳道的科研工作发展不利。随着高校跆拳道运动的发展,目前很多专业体育院校开设了跆拳道研究生专业,高学历的跆拳道专业研究生越来越多,将慢慢的改变目前高校跆拳道教师的现状。同时,有学者提出,毕竟目前还有很多的非专业毕业的跆拳道老师在一线教学,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应该设立一个跆拳道教师的交流平台,让跆拳道老师能及时的交流和学习最新的知识和经验,加强教师的教学能力、训练方法和教学的艺术,同时应该经常选派跆拳道教师外出进修学习,以提高教师的知识水平。还有的学者提出,还有一部分跆拳道教师是从专业队退役下来分配到高校担任跆拳道教师的,从技术层面上讲,他们完全能达到教师的水准,但专业跆拳道运动员退役下来担任教师的,其文化水平有待提高。
很多学者在关于跆拳道教学现状的研究中认为,目前跆拳道课程的教学设施不完备,不能满足跆拳道课程的教学需要,很多动作由于场地设施的欠缺,没有办法教授和练习。教学内容方面多以腿法、步法、品势等基本的跆拳道技战术,实战教学比较少,主要是因为跆拳道的实战中容易发生意外事故,为了避免学生受伤,一般不在课堂上比赛,但很多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后自发组织小比赛,以锻炼学生的实战能力,但没有什么考核的指标,完全靠学生自觉去参加,质量可想而知。
在很多跆拳道教学的研究中,学者们普遍提出,目前高校的跆拳道课程的教材没有统一,教学比较陈旧,很少涉及新的理论、训练方法,由于目前高校把著作当作评职称的一项重要指标,但许多教师平时在校期间有大量的课要上或者自身水平的问题,没有水平编写高质量的教。
同时,各地教学内容参差不齐且不够深度、基本技术练习太多、忽略了实战和防身作用,没有正规的组织学生进行跆拳道升级考试,学生的技术掌握程度没有得到认可和验证,使学生的学习变得略显枯燥。在教师教学的过程中,在跆拳道理论教学方面不重视,理论课安排的很少,一般一个学期中,只安排一次理论课教学,同时,由于课时设置的比较少,但教学计划规定的内容比较多,任课教师为了完成规定的教学内容,教师只能选择一些内容比较简单的动作进行教学,应付一下考试。
目前高校的跆拳道教学大多数从技术层面上对学生进行教学,没有把跆拳道的精神内涵贯穿到教学中,忽略了跆拳道的文化内涵教学,学生为了能学到更多的学分,也没有刻意追求跆拳道的精神内涵,以至于学生在选修跆拳道课程后,感觉没有学到什么东西,因此,应该加强在跆拳道文化内涵方面的教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提倡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以适应未来学生发展的需要,作为一门新兴的体育课程,跆拳道课程的考核备受关注。目前高校跆拳道课程教学评价的研究主要如下。
(1)对教师的评价。
通过查看文献资料,在教师“教”方面的评价一般由学校的领导、同事、学校和部门的教学督导和学生评价几个部分组成,其中领导和教学督导的评价占的比例比较高,由于人际关系的原因,在打分的时候很
(2)对学生的评价。
跆拳道课程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受应试教育影响很大,,很多教师在一学期的教学中,固定的教授一些基本的动作和品势等,到学期结束的时候就考核这些内容,老师设定一定的考核标准,学生在考核时按照要求演练出考核内容,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考核表现给予分数,这种评价充分的体现了教师在学生考核中的主导地位,没有考虑学生的综合因素,只关注学生目前的表现,而忽视了学生对跆拳道兴趣的培养。也有的学校教师在考核中,弱化了跆拳道专业技能,通过增加一些平时表现如上课出勤率、迟到早退和身体素质考评等来评价学生的最终成绩,不管增加多少,其还是一种量化评价,只注重结果,而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这对那些上课认认真真,但身体素质不好的学生很不公平。也有的学校在考核时实行交叉打分的手段,但总体上不多见。
在跆拳道的课程教学中,理论考核也占一定的比例,但在教学的过程中,很多学校对理论的教学并不重视,占的课时比例非常小,到学期末,要理论考试的时候,教师把学生召集在一起,利用一次课的时间,讲授一些跆拳道的理论,但讲授的内容基本上以试卷内容为主,甚至有的教师为了节省时间,直接将理论题直接复印给学生拿回去自己看。也有的学校实行AB卷制度,理论的内容还是没有脱离考试,只不过是题量多了一些。由于对理论教学的忽视,严重的影响了跆拳道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孙丽.对高校跆拳道课考核的探讨[J].体育世界:学术版,2007(6): 50-51.
[2]贾齐.论体育课程评价的研究视点——“以教学设想为中心的课程评价模式”的提案[J].体育与科学,2005(2):73-77.
[3]高谊,陈立人.跆拳道[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
[4]宋桦.高校开展大学生跆拳道课程的可行性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06(10):34-35.
[5]郭熙汉,何穗,赵东方.教学评价与测量[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8.
[6]袁振国.教育评价与测量[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7]陆永宽.上海高校跆拳道选项课教学现状调查分析[J].运动,2011(11):95-97.
[8]张俊杰.对普通高校开展跆拳道教学的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2007(9):36-37.
[9]吕景章.普通高校跆拳道教学改革的探讨[J].科技信息,2008(15): 193-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