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鸿
(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西安 710014)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体育教学模式初探①
孙鸿
(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西安 710014)
高职体育教学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高职教学模式的改变,高职体育教学也应当不断适应新的发展需要。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体育教学能够有效地为学校教育人才的培养服务,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将对高职体育教学的概念和特征进行分析,探索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
就业 导向 高职体育教学 模式
近年来我国职业院校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关于高职院校在就业导向作用下的专业教学研究不断深入和发展,但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却不多。用人单位不仅希望高职毕业生具备过硬的技能和较高的职业素养,也希望学生拥有健康的体魄,满足岗位工作的需要。现阶段,很多毕业生在岗位竞争中没有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就是身体素质不过硬。虽然高职院校加强了体育教学建设,但实际教学效率不高、效果不好,没有形成自身特色。因此,高职院校应当不断建立健全体育教学模式,努力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体育教学模式。
为生产、建设、管理第一线提供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毕业生是高职院校开展教育教学的基本目的。作为高职院校教学的重要内容,体育教学应当依据教学的基本任务展开,强化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学生体育素养,以就业为导向尽可能强化学生的职业体能,实现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目标。从高职体育教学的概念能够看出,高职体育教学的特征应当包括:第一,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重要方法,能够从中养成学生坚韧不拔、不怕苦不怕累的优秀品质。第二,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和锻炼意识,作为向社会就业的过渡阶段,大学阶段形成的体育能力和体育意识将会让学生受益终身。第三,能够帮助在校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有效的预防各种职业病。在参与高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学习到相关的体育理论知识,进而使体育素养得到培养,在进入工作岗位后,具有知识和能力对自身的体育锻炼进行科学的规划,进而预防职业病的发生[1]。
2.1 以就业为导向创新高职体育教育理念
第一,体现高职体育的特色观。以就业为导向建立高职体育教学模式,将体育教育内容和方式同就业岗位、企业,设置行业进行有机结合,以社会一线职位对员工的规定对学生进行指引,强化各方面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包括职业体能胜任能力、战胜自己的精神、战胜困难的精神、人际沟通协调能力、守纪意识、守法意识等,可以战胜当前和将来的所有困难。展现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体育特色,还应当以专业为基础、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目的,合理设置和规划体育教学内容,创新体育教学的方法和措施,完善高职体育教学考核评价体系,构建具有特色鲜明的高职体育教育新模式[2]。
第二,体现高职体育的就业观。关注学生的全方位发展,以就业为导向努力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能力的专业人才,是高职院校办学的基本目标。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必须根据高职院校的办学目标,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为核心,将体育教育贯穿于高职教育的整个过程。高职院校应当设立正确的高职体育教学的就业观,所有教学活动都应当以就业为中心展开。现阶段企业在选拔人才时,非常关注学生的身体素质、职业素养、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些素质关系到人才对公司的忠诚度和发展潜力。结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分析,如果在高职阶段体育教学不合理、不完善,会使得学生从设立素质、沟通协调能力、约束力、意志力等方面存在问题,无法在企业中长期稳定就业和发展。
第三,体现高职体育的人文教育观。高职教育应当展现人文教育的作用,除了在教育教学中关心爱护学生,还应在具体教学中挖掘等深层次的人文教育内涵。例如可以在练习中锻炼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品质、在活动组织中培养管理能力、在竞赛中帮助其实现集体意识和荣誉感,让这些内容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充分的展现。要求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高职体育教学是提高人们生活品质的重要途径,在学习和生活中关心关怀学生,使其了解体育教学的意义所在,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人文的熏陶和教育。同时,高职体育教育还应当突破传统的技术传授模式,应当使学生获取有效的操作性知识,进而促进操作性技能的提高。此外,高职体育教学还是具有较强整体性的社会化教育过程,必须实现心理和生理、群体和个体、社会和自然、未来和现实的统一。所以,体育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不仅要教授学生相关运动技能,还要向学生传递体育的美好内涵,给学生最好的人文教育关怀[3]。
2.2 以就业为导向选择高职体育内容
第一,将基本身体素质训练作为高职体育的基础工程。高职院校要实现学生的健康发展,必须对学生开展科学的基本身体素质锻炼。高职阶段是学生身体发展的重要时期,只有进行科学合理的锻炼,身体的组织、器官、肌肉的技能水平才能得到提升,进而强化体质。高职学生一般在中学阶段都缺乏体系化的体育锻炼,很多学生进入大学之后觉得身体素质较差,开展体育锻炼后体能跟不上,一些意志力差的学生甚至选择放弃或只进行一些简单容易的体育项目,包括太极拳、健美操等,坚持锻炼的人数较少。因此,高职院校的多数学生的身体素质不强,不愿意主动参加体育项目的锻炼。为了在体能上符合未来工作的要求,应当把基本身体素质锻炼上升为体育教育的基础内容[4]。达到将高职体育教学内容全方位多角度的融入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中,保证其培养效果,实现理想的教育目标。
第二,对学生进行职业体能胜任力的训练作为高学体育教学的重点内容。体能也就体适能,即指是人体器官体统在体育活动时展现出的特性或能力;另一方面指的是具备充沛精力的良好职业状态。职业岗位体能胜任力是指个人对平时生活压力、生存就业压力、岗位工作压力的抵抗能力,提高抵抗疾病的免疫力,用具备旺盛精力的优良体能状况克服工作困难的能力。高职体育教学将学生引向职业岗位、工作环境要求的体能胜任力作为特色内容,在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模式时,应当依据学生专业所对应的职位要求的体能胜任力,对相关的职业运动项目进行着重锻炼,实现全方位提升职业岗位体能胜任力的要求。其实质在于将就业作为导向,突破传统的传授技术动作模式,构建具备高职人才培养特点的内容。
第三,把基本行为与职业素养教育作为高职体育的重要内容。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壮大,用人企业要想扩大竞争优势、提高企业人员工作效率,就应当不断完善和创新企业产品、提升技术水平的同时,着重强化企业文化的影响和提高企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因此,高职院校对体育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选择时,应当全方位多角度的综合考量用人企业对人员的基本行为和综合素质提出的核心要求。比如,教师应当规定学生穿着运动服装参加体育培训,在体育训练中做到快、静,按照规定使用体育器材和归还体育器材等。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应当依据用人企业对员工的要求来规范学生们的行为,让学生的行为和综合素质能够满足用人企业的规定和要求。除此之外,现阶段高职院校对学生使用的体育考核只是看学生们的体育动作是否符合要求,是否正确,在以后的体育考核中,体育教师应当突破传统考核模式,对学生的素质进行综合考量,要求学生对体育动作的要领进行描述,不仅能够从中发现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体育动作,还能增强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实现为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目标而教学的目的。
2.3 以就业为导向拓宽高职体育教学途径
第一,充分发挥“第一课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作用。首先应当有效发挥“第一课堂”的主导作用,它是学校进行体育教学的关键环节,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核心步骤,对于形成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体育教师进行具体的教学活动时应当着重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启发,应多采用体育游戏的教学形式,以提升学生基本身体素质、职业体能胜任能力、意志品质、职业素养为主要内容,让体育课堂成为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和就业能力的重要场所。其次应当利用课外体育活动提升学生基本身体素质。应当在体育课堂之外,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相应体育活动有效提升学生身体素质,有效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项目和进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5]。
第二,将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进行有机结合。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能够促进群众性体育活动的普及,提高身体素质,促进身体健康,有效的丰富了校园文化。竞技性体育活动能够提升体育竞技水平,既是一场视觉盛宴,也是一种对精神的鼓舞,同时还是运动员提升运动水平的重要舞台,拥有良好体育竞技水平的学生在就业后能够积极推动企业文化的发展。当前,全民健身运动得到广泛推广,人们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体育和健康的重要关系,更多的企业加强了对开展群众体育活动的重视,将其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进行发展。从企业在人员招聘时对应聘人员的身体健康、体育特长、专业水平的重视程度能够看出,健康与体育愈发的受到重视,具有体育特长的学生更是受到的企业的青睐,具有更多更好的发展机会。
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应当将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进行有机结合,彰显高职体育特色。一方面高职院校应当加强对体育设施的投入,并合理设置体育教学内容;另一方面,要多方引进体育人才带领全体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提高校园学生的整体体育水平。
第三,根据用人企业对员工的要求在高职院校内部形成培育身体、培育心灵的优良氛围。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要以培养人才目标为核心开展体育教学,就应当为学生们依照用人企业的要求和标准创造培育身体培育心灵的优良氛围。首先,应当将企业文化和校园体育文化进行有效融合渗透。应当结合高职院校的教学特点,使其在体育文化方面具有比其他院校更强的职业性,以“集团化”办学涉及企业的文化为核心内容衍生出高职院校的体育文化,将就业导向引入高职院校的体育实际教学。其次,第一课堂也应当“以就业为导向”为核心,开展相关教学活动,在课堂上依据用人企业对员工的要求来规范学生,将运动中的“极点”上升为生活中的“极点”,即在应当像克服体育运动中的困难一样克服工作中的困难。这样做能够鼓舞学生更加踊跃的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去,养成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为企业输送符合发展需求的毕业生。
2.4 以就业为导向丰富高职体育评价体系
第一,对高职体育评价主体和评价内容进行丰富。建设先进的高职体育教学评价体系应当突破传统的评价形式,改变学生体育成绩完全有教师进行评判的方式,应当建立用人单位评价体制,构成学生、教师、自身三者进行综合评价的体制。对高职体育教学评价内容进行扩充时,应当对内容进行合理的选择,可以加入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体育动作的标准程度、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的意志品格、面对困难时的内心态度等,对学生的体育能力和素质进行全方位的评判。在考核中既要包含传统的技术要领考核,也要对学生在体育训练中的行为表现进行评判;并在评价学生身体素质状况的同时,判断学生是否具备应有的职业能力和意志表现力,全方位多角度的对学生进行评价。
第二,丰富高职体育评价功能,体现发展性、目的性。高职院校对学生做出的体育评价不是最终评价,而是对学生体育发展过程的评价,应当重返发挥其发展性、导向性功能,让学生能够在在学校的评价中不断发展自己和完善自己。实践中,学校可以在每学期的开学之初对学生进行相关体育测试,综合评价学生体育素质,得出评价结果;在期中、期末阶段对相关内容进行测试,此时应将发展和进步程度作为标准进行评价。此外,开展学生体育素质评价应当以学生是否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为核心,而不简单看运动指标。像文职类专业和操作性专业对职业体能的要求是不同的,在两种专业体育评价时,应采用不同的评价内容和标准。
该文对高职体育教学的特征进行了分析,探索了在就业导向下的高职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以求为提高高职体育教学水平,促进学校培养合格人才贡献绵力。但该文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希望相关人员能够加强对以就业为导向构建高职体育教学模式的重视,不断对教学模式进行完善,促进学校培养企业需要的合格人才。
[1]羌梦华,马武华,石清龙.以就业为导向视野下的高职体育教学改革[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1(9):78-79.
[2]黄海波,周文军.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体育教学新模式的构建[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11(2):81-84.
[3]杨庆玲,刘夕榕.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体育教学新模式的构建[J].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3(7):111-113.
[4]张明辉.解析以就业为导向视野下的高职体育教学改革[J].当代体育科技,2014(35):69,71.
[5]陈静.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体育教学新模式的构建[J].当代体育科技,2014(24):218-219.
G807
:A
:2095-2813(2015)05(b)-0112-02
孙鸿(1977—),女,山东平度人,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教科研处,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学校体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