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训练在各学段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①

2015-12-04 16:00:50邱承柏,李涛,余杰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24期
关键词:拓展训练体育教学应用

拓展训练在各学段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探析①

①课题来源:湖北科技学院教育学省级重点(培育)学科资助项目,编号:hkj012。

邱承柏1李涛1余杰2

(1.湖北科技学院体育学院 湖北咸宁 437100;2.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艺术与传媒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4)

摘 要:以全球化和知识经济为主导的21世纪,教育正在努力通过观念、制度、内容、方法和手段及组织形式等诸多方面的变革,建立适应知识经济、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新制度。该文在客观分析现今我国各学段体育教学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拓展训练项目特点和体育教学实践经验,通过教学化改造,转变学习主体,营造氛围,开设选修课等形式,从理论上探讨拓展训练在各学段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以期实现体育课程培养人、塑造人的目的。

关键词:拓展训练 体育教学 应用 教学化改造

作者简介:邱承柏(1985,10—),男,土家族,湖北恩施人,硕士,助教,主要研究方向:拓展训练、山地户外运动。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5)08(c)-0033-02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5.24.033

体育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在实现教育体制改革方面承担着重要角色和任务。然而,现今青少年体质现状不容乐观,肥胖、近视、意志力差、怕吃苦、体育锻炼参与意识差,创新意识差,心理承受能力薄弱,社会适应能力不足,不善合作[1],青少年体质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2007年教育部颁发《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提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加强学生素质和能力培养,全面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改革,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体育教育现状的不足引起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拓展训练作为一种全新的体验式体育锻炼方式,通过身体挑战,情景模拟,仿真练习,分享环节,有目的引导及组织互动,促使学员主动参与,并从体验中形成自己见解与感悟。以此帮助学员应对挑战、激发意志和精神力量,全面提升心理素质、抗压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历练团队精神。其教育效果正如《Outward?Bound?USA》书中所“从心理拓展训练活动派生出来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教育大纲有好几个,但是没有一例能比心理拓展训练计划更能在学校的学生指导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学段体育教学目标是大学、中学、小学之间相对比,相衔接的体育教学策略性目标,是依据各学段体育教学目的而提出的预期成果,其目标的达成对学生的体质和道德状况的改善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针对目前的体育教学现状,如何利用拓展训练更好实现学段体育教育目标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该文以拓展训练的教育价值为基点,运用拓展训练教学方式实现学段教学目标为研究目的,总结和探讨拓展训练在各学段的应用问题。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拓展训练在学段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 文献综述法

在CNKI中国期刊网上进行文献检索,查阅期刊、文献并查阅拓展方面专著。

1.2.2 专家访谈法

针对拓展训练在各学段应用情况,对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和拓展行业内的专家进行访谈,着重了解拓展训练在体育课程目标实现过程中的价值和作用。

1.2.3 经验总结法

根据专家、学者、拓展训练教师及拓展训练参与者学生经验,总结拓展训练在体育课程学习中的问题,对相关研究存在的不足进行改进。

2 各学段体育教学目标达成现状

应试教育忽视学生的心理需求与全面发展,“灌压式”的教学方法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加上学校体育基础设施的投入不足,体育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改善不够,教师培训力度不够,体育教师业务水平总体不高,风险管理不完善,导致现今中小学教师回避体育课,占用体育课程时间。长此以往,中小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缺乏,学习兴趣降低,主观上轻视,行为上懒散,体育知识缺乏[2]。长此以往,学生身体素质、运动技能和身体机能状态等普遍下降,中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难以达到《意见》要求,也难以实现体育培养和塑造人的目标。

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一直沿袭前苏联专家凯里舍夫提出的“特殊认识过程体育教学理论”的教育体系。该体系强调技术技能传授,以教师为中心,通过机械模仿、课堂纪律和集体行动等规范约束学生,内容单调平淡,缺乏时代性和实用性;课程方法枯燥,考核方式简单,忽略了体育育人和育智的功能;加上“重德智、轻体育”,“重竞技,轻健康”的思想根深蒂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创新能力被忽视,体育教学的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地位没有得到肯定,这严重违背了“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培养体育道德和协作精神”的指导思想。同时,也阻碍了大学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

研究表明:学者对体育教学目标的合理性和实施提出了质疑和探讨,运用拓展训练的方式对体育教学进行一定程度的改进成为目前体育教育改革的重要手段,通过拓展训练实现教学目标,通过准教学化改造拓展训练可以很好的将拓展训练融入到小学体育教学中[3];以学生为主体、以“先行后知”的体验式学习打破了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育模式,使学生在愉快、积极的参与中学到知识、领悟道理,对实现体育教学的目标具有重要的作用[4];拓展训练基本理念和项目引入高校体育教学,是教育面向社会、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一种时代需要和趋势[5]。这些研究针对体育教育某一阶段,大部分对体育课程的教学和改革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对拓展训练在各个学段的总体应用没有进行系统论述。因此,研究拓展训练在学段体育教学目标中的应用对体育教育体制的改革和体育教学的变更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和借鉴作用。

3 拓展训练在各学段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3.1小学

3.1.1 合理选择拓展训练项目实现教学目标

根据小学的体育教学目标,结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合理选择拓展训练项目,避免出现安全问题和项目不对口现象,如拓展训练项目中的高空抓杠,在8 m高空的平台上跳起抓住前方1.5 m处悬挂的一根单杠,于小学生而言是不切合实际的,因此在运用拓展训练项目实现小学体育教学目标的过程中需要对项目进行挑选和斟酌,做到既培养了小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又丰富了教学内容和知识。

3.1.2 教学化改造

拓展训练项目应用到小学体育课堂需根据实地教学环境、师资和教学条件进行教学化改造。美国学者认为“教学化”是小规模教材化的过程。体育教学化是依据体育教学目的和学生发展的需要,针对体育教学条件将体育的素材加工成为体育教学内容的过程[6]。拓展训练注重在体验学习以后的探究和分享,融思考、分享、交流和应用于一体,以小学生身心特点和体育教学目标为出发点,必须对拓展训练项目进行合理的“教学化”改造,然后移植到课堂中。

(1)器材教学化。

将拓展训练项目应用到体育教学中,须对体育教学的器材进行教学化改造,以适应拓展训练项目对小学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如拓展训练中的“齐眉棍”,针对小学生的教学就应该进行教学化改造,以发展协调性、柔韧性为目标,培养游戏过程中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配合能力和团队意识。完成过程中不仅要引导小学生认识到身体协调性、柔韧性发展的重要性,同时要鼓励小学生持之以恒的精神和团结合作意识。

(2)课程目标教学化。

传统体育教学目标是以发展身体素质、体质健康和体育锻炼习惯为目标,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拓展训练项目需对其教学目标进行拓展训练的教学化,以培养小学生的体育参与兴趣为目的,培养良好的体育锻炼道德观和价值观,同时培养小学生的基本素质。如同样的50 m跑,可以在跑的过程中设置不同形式的球类运动和团队协作项目,在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同时,又对其它相关的体育器材及规则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3.2中学

中学时期是人生中的重要时期,这个阶段是人生观、价值观逐渐形成的阶段,是自主性、主体性和创造性提升的关键时期。结合拓展训练特点,转变学习主体,营造快乐体育氛围,通过探索式学习从而实现中学体育教学目标。

3.2.1转变学习主体

在我国现今的教学模式中,虽然素质教育23年前就被提出,但现今的教学仍然以“灌输式”和应试教育为主,拓展训练转变了学习的主体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通过营造轻松、快乐的氛围,引导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3.2.2以娱乐性的项目营造氛围

中学生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形成,加上学习压力繁重,寓健身、健心和娱乐性的拓展项目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通过参与拓展训练项目,让学生体味竞争,领会成功与挫折,培养其体育学习和锻炼的兴趣。如“造桥”项目,利用简单的树枝制作拱桥,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通过对接拱桥还能让学生认识到个人与团队的关系,有利于中学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

3.2.3以探究式的项目贯彻素质教育思想

通过探究式学习,“假设—实验教学”→假设—体验—推断—分享交流,引出学生头脑中的错误观念,让学生根据自己头脑中的疑问去建立假设,经过体验过程,得出结论。既能掌握学习方法,又能寓理于事。如“急速60 s”,道具只有简单的自己制作的牌,学生需充分调动全队的聪明才智和想象力才能完成。这种类型的活动不仅启迪学生的思维,更有利于贯彻和执行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

3.3大学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指出要切实把高等教育发展的重点放到提高质量上,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就业能力、创业能力。以高校拓展课程为重点,发展多种模式课程是高校进行教学的主要手段[7],是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重要渠道。现今通过拓展训练手段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主要方式为体育课程中安排简单的拓展训练项目,开设拓展训练选修课及建立拓展训练社团。

3.3.1在日常体育课程中安排简单,便于操作的拓展训练项目

通过简单拓展项目的完成,加上教师的正确引导,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让学生学习相关知识,促使其内心消极心理和积极心理的相互转化,从而为大学生个性的发展创造机会和空间。

3.3.2开设拓展训练选修课程

根据高校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课时,通过学习较为系统的拓展训练知识,使学生拓宽知识的摄入面,提高课程参与积极性,培养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如开设沟通课程、团队意识课程、个人潜能激发课程和团队凝聚力提升课程等。

3.3.3设立高校体育社团

高校社团作为高校校园文化的平台和学生活动的主要阵地。以拓展训练活动为平台,通过项目的合理设计,让学生在活动的参与过程体验体育的快乐,沟通的和谐,合作的力量。如参加攀岩社团,长期的训练能磨练学生的艰苦朴素、持之以恒精神;参加定向运动社团,能锻炼学生的地图辨别能力和体能;参加户外拓展社团能在户外环境中领略大自然的奇美,陶冶情操。

4 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1)拓展训练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有利于学段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

(2)通过教学化改造,拓展训练对丰富体育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课程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了快乐、健康的教学氛围具有积极的作用。

(3)拓展训练在学段体育教学目标中的应用,推动了体育教育体制的改革,促进了素质教育的深入,提高了学生“健康第一”和“阳光体育运动”的认识,有利于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培养。

(4)拓展训练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更好的实现了学段体育教学目标,是体育育人、育智、育德的有效手段和途径。

4.2建议

(1)应根据各学段的体育目标和特点,以人为本,合理设计拓展训练课程。

(2)加强师资力量培训,转变教师的思想观念和认识,提高体育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水平,注重培养知识结构全面的体育教师。

(3)加强管理,注重安全管理和防范,做到“安全第一”,切实保证拓展训练在安全、健康、环保、科学、人性的氛围中开展。

(4)教育部门应给予拓展训练更多的支持,克服新项目新课程开发力度不强等困难,开发出更多适合学段体育教学目标实现的拓展项目。

参考文献

[1]陶首春.拓展训练在上海市中小学阳光体育中的应用[J].内江科技,2010(12):173-174.

[2]张贵平.中学体育教学现状评价及对策问题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9,8(4):133-134.

[3]袁志欢,赵传生.例析心里拓展训练项目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体育师友,2010(5):15-17.

[4]曾东健.拓展运动融入中学体育教学的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 2009(14).

[5]秦开元,侯宽.心理拓展训练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人民论坛,2009(14).

[6]毛振明,于素梅.体育教学理论问题与案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拓展训练体育教学应用
浅谈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拓展训练开展
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 17:24:35
试分析拓展训练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体育时空(2016年8期)2016-10-25 20:08:35
高校体育开展拓展训练课程教学思考
体育时空(2016年8期)2016-10-25 19:21:53
拓展训练融入中学体育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47:21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17:11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08:02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09:59:54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03:12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1:4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