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在思品教师专业成长中的作用

2015-12-03 07:31李秀明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15年11期
关键词:贵在经验教学活动

李秀明

反思是发现的源泉,是理论和实践的对话,是教师改进教学、提高自身能力的好办法。因此,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一、教学反思的内涵

教学反思是近几年教育领域的热点,熊川武教授在《反思性教学》中说道: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索和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

教学反思有利于教师积累教学经验。通过反思,教师能充分加工信息,理解经验的含义及其内部逻辑结构,明确经验的重要意义。

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因素。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了教师的成长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教师如果不进行反思,就无法获得提高。教学反思的关键在于教师要敢于怀疑自己、突破自己、超越自己,不断地向更高层次迈进。

二、教学反思的类型

1.课前反思。

课前反思就是预设,具有前瞻性、导向性,有利于教师合理设计教学过程。在这一环节,教师要在以前工作的基础上,运用已有的教学经验,对教学准备、设计和结果进行分析,反复比较,从而使自己达到最佳的教学状态。

2.课中反思。

课中反思属于教学调控范畴,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准确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过程。在这一环节,教师要迅速发现问题,作出判断。

3.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是对教学活动的全面总结。在这一环节,教师要对教学结果进行整体性评价,及时收集教学活动信息,深入探讨教学优点和不足,促进教学经验理性化。

三、教学反思的操作

1.在教学后写反思。

没有专业的教学反思,就没有教师的专业成长。有效的教学反思不是肤浅、片面的,而是教师批判地看待自己的教学行为及结果,反思教学技能、教学策略、教学理念、学法指导、三维目标达成情况等。因此,教师要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分析和审视,总结教学的成功与失败经验,通过“问题—尝试—反思—新问题—调整—再反思”的反思过程,提高教学能力,增强责任意识。

2.在听课后写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通过研究,不断探索与解决教学效率、教学目的、教学效果等方面的问题,把教师的“学会教学”和学生的“学会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提高教学的合理性、针对性,从而达到有效教学。

3.在反观课堂教学后写反思。

教师可把自己的教学过程拍摄下来,然后以旁观者的身份去观察、分析自己的教学活动,这样就能取得较好的反思效果。

4.在网络交流中写反思。

在网络交流中,教师可以消除地域屏障、学科界限、身份高低,平等地交流自己的思想、做法和困惑。现如今,网络上有许多专门的论坛,如“新课标资源网”、“教育在线”等,教师可利用这些网络论坛,反思自己的教学。

四、教学反思的撰写

每一节课都有成败和得失,教师要及时记录教学的精彩瞬间和不足之处,写下所见所想,总结经验和教训,从而将自己的教学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在写反思时,教师要尽量使用平实的话语,做到写中有思,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学反思的撰写,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着地追求,因此教师一有所得,就要及时记录,以记促思,以思促教。

总之,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过程和再学习活动,教师的成长离不开教学反思。因此,教师要不断反思,寻求提高自己的方法,促进自身成长。

猜你喜欢
贵在经验教学活动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别出心裁,文贵在『新』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秋季养生贵在“收”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
贵在认知,贵在践行
贵在落实